《曾國藩家書》:養生八法強壯身體,為學四要增長智慧

2020-12-05 亦然花開

曾家的子弟們似乎身體都很虛弱,所以曾國藩在書信中總是反覆強調養生的重要性。

曾國藩有兩封家書均提到養生之法。一封是《致澄弟·述養身有五事》,另一封是《致澄弟沅弟·養生六事》。

那麼「五事」和「六事」有什麼不同呢?對比一下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睡前洗腳、飯後千步、戒除惱怒這三點是一樣的,而「六事」中多了經常靜坐、堅持習射這兩方面的內容,還有一條是早晨要吃白飯不要吃菜。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把曾國藩的養生之道總結為八點。

01 曾國藩十分注重養生

曾國藩雖然地位很高、名聲很大,但卻一直身體虛弱,到晚年之後又因為公務繁忙,勞累過度,身體更加不好。

到京城做官之後,曾國藩經常覺得自己頭昏眼花、疲憊乏力,於是開始和自己的同僚們一起研究養生的方法。

他十分崇敬唐鏡海前輩,唐鏡海曾經對他講過自己的處世之法,曾國藩十分認同,並牢牢地記下了,後來這些告誡都寫在了日記裡。

根據曾國藩的記載,唐鏡海認為「靜」字對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能靜,那麼便不能真正地反省自己,也不能透徹地理解道理。

唐鏡海還說,人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毛病,或剛或柔,每個人的偏好不一樣,因此想要提高自我,必須找到自己擁有的病症,對症下藥,才能有所收穫。

曾國藩的領悟能力很強,他將這番教誨融會貫通,應用在養生之道上,針對自己和家人的毛病,總結了幾條養生理論。

02 曾國藩的養生「五事」和「六事」

在《致澄弟·述養身有五事》中,曾國藩對養生之法做了如下闡述。

「養身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忿,三曰節慾,四曰每夜臨睡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

曾國藩將自己的養生之道總結為五點,即:一、睡眠和飲食要有規律。二、克制憤怒。三、節制欲望。四、睡前洗腳。五、飯後散步。這五點可謂是他一生經驗的結晶。

隨後,他又對克制憤怒、睡前洗腳、飯後散步進行了一一分析。

「懲忿,即餘匾中所謂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也。眠食有恆及洗腳二事,星岡公行之四十年,餘亦學行七年矣。飯後三千步近日試行,自矢永不間斷。」

從曾國藩的親身實踐可以看出,這些養生的辦法只要堅持下去,還是很有效果的。

在《致澄弟沅弟·養生六事》中,曾國藩又提出了養生的六法。

「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生六事勖兒輩:一曰飯後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射有常時(射足以習威儀強筋骨,子弟宜多習),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此皆聞諸老人,累試毫無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諸侄試行之。」

這六法中,「飯後千步、將睡洗腳、胸無惱怒」在前信中提到過,其他則是針對子侄們新提出來的。

不管是五法還是六法,都是曾國藩對養生的經驗總結,值得我們認真推敲和學習。

03 養生八法是曾國藩養生經驗的高度總結

「睡眠飲食有規律」,是曾國藩多年來長期堅持的習慣。他十分注重睡眠,曾經寫過多封家書,提醒兄弟和子侄們注意預防失眠。曾國藩在飲食上也十分有規律,有節制,從不貪圖口腹之慾,體現了他節制欲望的思想。

「克制憤怒」,是曾國藩針對自己早年間過於暴躁的性格提出的,目的在於通過克制憤怒,做到心平氣和,不急不躁。

「節制欲望」,則是在告誡生活較為安逸的後輩們,萬萬不可放縱自己,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睡前洗腳、飯後散步」是曾國藩遵照祖父的做法,堅持下來的良好生活習慣。

曾國藩十分注重睡前洗腳,一生中堅持不懈,據說即使在戰場上也每天堅持。中醫認為足部有全身經脈的反射區,經常按摩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因此今天足療也十分盛行。

「飯後千步」,也是一種常見的養生方法。有一種說法是「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說明飯後走路是有一些好處的。據說許多偉人都把飯後千步作為自己的養生方法。

「靜坐有常時」,指的是要學會靜坐。在對睡眠和靜養的理解上,曾國藩體現出古人的天人合一的觀點,認為睡眠和靜坐都是恢復精神、保存元氣的方法,閉目養神,讓內心淡然無求,就能夠達到養生的功效。

「習射有常時」,就是要經常去練習射箭。曾國藩認為射箭足以習威儀強筋骨,所以要求子弟們多多去練習。

「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可以說是他在飲食上的一個特點。當然在我們現在看來,長期只吃白飯不吃菜是會導致營養不均衡的,還是要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這樣才能更加健康。

曾國藩所說的這些養生方法,雖然不能治療什麼大病,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按照這些規律生活的話,身體一定會越來越健康,心情也會越來越舒暢,對保養身心也是大有好處的。

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04 為學四要

在《致澄弟沅弟·養生六事》中,曾國藩還提到了「為學四要」。

「又曾以為學四字勖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閱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

這裡提到了看書求速、溫書求熟、習字有恆、作文宜思,這四者缺一不可。從中可以看出曾國藩對子侄們的殷切期望,希望他們都能學有所成。

「養生與為學,二者兼營並進,則志強而身亦不弱,或是家中振興之象。」

養生與求學,兩者並不矛盾,如果齊頭並進,不僅可以強壯身體,而且可以增長智慧,最終使家族更加興旺。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不恃一二人之驟發,而恃大眾之維持。」

一個家族能否興旺發達,不是依靠一時的官位爵位,而是要靠長遠的家規;不是靠一兩個人的突然發達,而是靠大家的持續維護。這一點認識是非常有高度的,這也是曾家能夠持續興旺的關鍵所在。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對世事的洞察深思和對家族興旺的深刻理解。他不愧為一代聖人,有些思想和認識很值得我們好好品味,好好學習。

相關焦點

  • 曾國藩智慧:一輩子不要瞎忙,要想家庭興旺,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
    人生可以忙,卻不能瞎忙,我們一定要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上。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不會瞎忙,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家庭是每個人最早參與的群體,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要在家庭中度過,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能夠激發人的潛能。曾國藩就是一位非常愛家的人,雖然在京城做官, 但始終掛念家人,每隔幾天就會給家人寫信,經常在信中關心家人的身體情況,還經常叮囑他們注意養生之法。
  • 曾國藩:人忙一輩子,要忙到對的地方上,不然一生瞎忙活
    我國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後世之人都對他的評價很高,甚至有人說做人要做曾國藩這樣的人。他的《曾國藩家書》流傳甚廣,曾國藩有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跟智慧,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他的傳記非常值得閱讀。
  • 曾國藩智慧:一輩子別瞎忙,要想家庭幸福,先做好這3件事
    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忙碌勤勞的人,一定會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真正需要的事情上,這就是智慧的體現。曾國藩就曾說過:「一個人要想讓家庭幸福,就必須做對這4件事。」曾國藩就十分重視家庭的經營,雖然身在京城為朝廷辦事,但是對家庭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有時間就會給家裡寫信,不僅會把自己對於家庭的要求寫在信中,也會關心家裡人的身體健康,注意養生,曾國藩最為看重的就是家庭的幸福程度,在他的細心經營下,曾家的芳名流傳至今。
  • 曾國藩:養生之法在於順其自然,清靜調養,戒惱怒知節嗇
    01 養生之法在於順其自然,清靜調養真理不必刻意去尋找,真理就蘊藏在平凡事物中。有一個長鬍子的人,某天有人問他睡覺時,是把鬍子放在被子外面還是被子裡面,長鬍子的人回答不上來,因為長鬍子的人以前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 曾國藩:修身養性,進德修業
    為此曾國藩終身堅持每日靜坐一段時間,以求靈臺清明;同時外貌要保持整齊,神情端正嚴肅,內心時時刻刻要警惕自己是否出現了閒雜或不良的念頭。平日閒居無事時,要寧靜安泰,不要想身體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須做到專心致志,不存雜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狀態,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機,就像早晨的太陽一樣。
  •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完人」曾國藩一生的智惠
    曾國藩,戰場打出來的悍將,官場煉出來的能臣。有人推崇他是「千古第一完人」,真正做到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只有他。* 曾國藩曾氏有大量家書、家訓等傳世,後人只需花一些時間閱讀,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
  • 曾國藩30歲前一無是處,高僧傳授四字訣,從此平步青雲
    影響蔣介石一生的《曾國藩全集》,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花一點時間看他寫的家書、日記等文稿,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梁啓超在成家時讀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門九子,個個才俊;蔣介石均在青年時讀曾氏日記、奏摺,參悟到受用一生的政治智慧和軍事謀略;任正非
  • 「品悟曾國藩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12月14-18日心和塾企業家湖南研學正在進行中,企業家跟隨孫鍵老師與廖靜老師走進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的故居,探究曾國藩的一生,參悟這位千古第一完人的治家、教子、修身的思想與智慧,從中找尋經營企業與家庭的妙方。
  • 曾國藩:慎獨、主敬、求仁、習勞,人生自修之道
    今天讀《曾國藩家書》,其中一篇為《諭紀澤紀鴻·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這是曾國藩過完自己六十大壽後,回顧自己的一生,總結出的四條修身經驗,希望子侄能夠以此互勉。這四條分別是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對於我們來說,同樣具有借鑑意義。
  • 子孫10代成才200餘人,無一敗家子,曾國藩告誡:先成人,後成仁
    家教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這是被近代仁人志士廣為傳誦的一句名言,他們認為曾國藩熟讀中國古籍、學識淵博,還是一位有著自己個性化教育方式的好父親,好兄長。曾國藩,戰場打出來的悍將,官場練出來的能臣。他流傳於後世的家書,光通行的本子就有八卷之多。曾國藩將「勤、孝、儉、仁、恆、謙」六項內容,通過訓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師教等六種方法,傳授到子女身上、灌輸到子女心中、融化到子女的血液裡。
  • 曾國藩:人忙一輩子,要忙在對的地方上,不然一生瞎忙活
    我國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後世之人都對他的評價很高,甚至有人說做人要做曾國藩這樣的人。他的《曾國藩全書》流傳甚廣,曾國藩有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跟智慧,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他的傳記非常值得閱讀。
  • 曾國藩10句智慧箴言,讀後醍醐灌頂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是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可以說,曾國藩一生的道德學問以及為人處世之法,大都在家書之中。其家書誠懇真摯,讀來讓人醍醐灌頂,今天精選曾國藩十句箴言,與大家共勉。
  • 曾國藩,親手將四個女兒推落火坑的奇男子
    為人所稱道的是,文武雙全、位極人臣的曾國藩尤擅治家,《曾國藩家書》直到現在還是常銷書,曾國藩的治家原則總結起來是八個字:和以治家,勤以持家。和以治家的關鍵是家中人人要講孝悌,孝就是對父母、對長輩的感恩、尊敬與贍養,悌是指兄弟之間和睦友愛,也就是同輩之間的融洽與和諧。
  • 曾國藩家訓
    汝及諸侄輩,身體強壯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強,而後有振興之象;必使人悅神欽,而後有駢集之祥。今書此四條,老年用自敬惕,以補昔歲之衍,並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條相課,每月終以此四條相稽。仍寄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第一部分:養心日課四條——慎獨主敬 求仁習勞(2)●解讀 第一條,慎獨則心安。
  • 32組家書講述家風傳承故事,曾國藩這句話已成世間流傳的名言警句
    「見字如面——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昨天開幕,32組家書訴說著名人世家的精神傳承,展現著凡人家庭的諄諄教誨,詮釋歷久彌新的家風力量。展覽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涵蓋「敬老慈幼、親愛家人」「誠信節儉、讀書自強」「視野寬廣、樂觀向上」「志存高遠、敬業愛國」四個主題。
  • 曾國藩:人之所以討人嫌,離不開一個字
    引言 曾國藩作為晚清名臣之一,在我國的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而說到曾國藩,就不能不提到《曾國藩家書》,關於曾國藩家書的內容有很多的解讀,內容也涉獵非常廣泛。
  • 曾國藩:人生體驗揭示的成長規律是:小習慣大素質,小訓練大成長
    曾國藩:人生體驗揭示的成長規律是:小習慣大素質,小訓練大成長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但一個男人,要想成就一番大業,就一定要學會戒除女色。否則,身體不強、運勢不達、事業不興。而在戒除女色這方面,有個歷史名人,堪稱榜樣。
  • 家書抵萬金
    家書,千百年來總是在細碎的嘮叨中傳遞著最溫暖的親情,閃爍著書寫者的智慧和思想光輝。無論是曾國藩家書的「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還是梁啓超寫給孩子們的「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在今日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 在冬季如何養生,掌握這四個科普小知識,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養生不僅能讓身體變得更強壯,還能讓人感覺更開放開朗,不至於因為小事斤斤計較。雖然冬天天氣寒冷,但仍然是養生的好季節。讓我們學習一些冬天養生的常識。 冬季養生可以掌握哪些小常識? 1.適時滋養 夏天失去的虧損,可以在冬天滋養身體來彌補,為來年的損耗打好基礎,這樣身體會更強壯更健康。雖然冬天是滋養的好季節,但注意不要一味的滋養,要根據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補充最適合自己的營養。氣虛血虛的人要注重滋補,讓身體早日恢復健康狀態。
  • 「忠厚老實之人都難成大器」,曾國藩告訴你,這3個毛病得改
    晚清名臣曾國藩曾說:「忠厚老實者,難成大器。」為何有這樣的判定呢?曾國藩通過很多年的觀察,總結出老實人為何無法成大器便是因為他們擁有3個毛病,要是要想有一定的成就,就一定要改正。1、過於忠厚老實以曾國藩自身為例子,道光年間,曾國藩一直在想,為何自己做了這麼多,還無法升職。在思索時,他想起了漢高祖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