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英語罪與罰:是培養人才的功臣,還是毀滅人才的魔鬼?

2020-12-25 騰訊網

英語成為「三大主課」之一四十年,是非功過眾說紛紜,有人說它讓中國與世界接軌,有人說它禍害了無數天才。今天就聊聊全民英語是否有必要,應該怎麼變革。

一、英語王座的鬆動

改革開放前,中國科學技術全面落後,所有先進知識都要向西方學習,英語是中國打開西方世界的鑰匙,所以推行英語教育有現實基礎。

現在中國已是世界主要科學推動國,2019年,在理學、工學、醫學、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中國有10個學科排名世界第一,84個排名世界前十。

中國十個排名第一的學科:通信工程、儀器科學、土木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遙感技術、冶金工程、航空航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食品科學、礦業工程。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科研投入國,未來將會有更多學科躋身世界頂尖。越來越多的學科不需要英語就能接觸世界最前沿,英語在中國的王座已經鬆動。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中文,為的是到中國留學,學習先進的專業知識。

二、全民英語教育的失敗

中國九年義務教育,九年英語教育,按每天2小時英語學習時間(其實遠遠不止),每個中國人在英語上花費的時間超過5000小時,超過任何一門課程,但結果是什麼?95%的高中畢業生連張口的能力都沒有,到中國旅遊的外國人很難遇到會流暢英語的中國人。全民英語教育,換來的就是這結果!可以說,我們的英語教育徹底失敗,高投入低產出,效率之低令人髮指!

三、英語對人才的扼殺

作為語言,英語需要大量記憶,以掌握複雜的語法和詞彙。英語好壞和智商無關,只和努力和語言天賦有關。聰明的人往往厭惡死記硬背,對背單詞深惡痛絕。根據我自身的感受,班級裡英語好的主要是女生,男生英語能進前20名的寥寥可數,而最聰明,數理化最好的一群人,英語往往很一般,甚至很差。

當時我們班有一個理科天才,數理化每次都接近滿分,但英語從沒及格過,他說一背單詞就瞌睡,最後他只考取了一所非常普通的一本,畢業後泯然眾人矣。如果沒有英語拖累,他完全可以進清華北大,走上另外一條人生道路。像他這樣被英語坑了的人絕不在少數,而這些人中不乏理科天才,如果他們能進985高校,命運也許會截然不同,其中或許會有能改變世界的大神。

四、英語不應成為扼殺人才的屠刀

我們推廣英語的初衷是為了學習科學知識,現在英語反而成了扼殺人才的屠刀,這麼可笑的結果難道不值得反思嗎?

中國高考把英語置於物理、化學之上,完全是本末倒置,是扼殺真才實學的屠刀。能讓中國研究出5G、高鐵、核電站、無人機等先進技術的不是英語,而是物理、機械、材料、化學等實實在在的科學!一個人就是把牛津大詞典倒背如流,他依然不能推動科技進步,因為他掌握的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工具!我們顛倒了英語和物理、化學的主次,英語本身沒有改變世界的能量,改變世界的是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

英語如刀,我們不應該引頸就戮,必須做出改變,不能再讓英語扼殺我們寶貴的人才了!

五、對英語改革的建議

1、小學、初中維持英語教育

雖然我不想承認,但英語世界確實開創了現代科學體系,掌握著世界主要先進科技,英語是現代文明的基石之一,從計算機到應用程式,從人工智慧到基因工程,英語的掌控力無處不在,我們要想融入這個世界,不閉關鎖國,英語學習就不可能停止,除非哪一天中國在大部分科學領域取得絕對領先。在小學、初中維持英語教育,讓有語言天賦的人去學習英語這門工具。

2、高中英語變成特長加分科目

除英語專業外,其它文理科不再把英語作為主課,而是作為特長加分科目,滿分30分。這個分數不高不低,拿到固然好,丟了這30分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這樣設計的妙處是:普通學生可以不要這30分,因為普通學生出國留學的概率低,學習英語的意義不大,離校兩三年就全忘了;而那些英語好的人則不會放棄這30分,手到擒來的分數為何不要;對理科天才來說,則完全可以用數理化的高分化解這30分的缺失。這樣就完美的把英語的危害降到最低,但又不會扼殺英語教育在高中的生存。

英語對中國人來說應是「特長」,英語好固然是好事,但不好也沒什麼,它不應該成為決定高中生命運的主宰!

3、大學英語變成選修

大學英語變成選修課程,中文、土木工程、建築學這些中國強勢的專業可以不要求英文,而計算機、人工智慧等對英語有需求的專業則要求必選。

未來的英語應成為一門特長科目,而不是主宰科目。中國不需要所有人與國際接軌,讓有語言特長的人與國際接軌即可。真正的人才,應該把有限的精力放在科學研究上。能推動中國崛起的不是英語,而是科學,切不可本末倒置!

前段時間網絡流傳一張中國重大科研項目領軍人物名單,無一海龜,全是中國本土人才。這說明什麼?英語厲害的人才不一定能為我所用啊!美國那麼多科學家,有多少是中國培養的留學生?美國夢能容得下中國夢?

城市、經濟、科技、地理、人文,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英語對於中國人來講,是毀滅天才的魔鬼還是國際接軌的聖經?
    在大學當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學生在看書、在閱讀,當你仔細觀察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是在學習英語。中考需要英語、高考需要英語、研究生需要英語,這種需要是強制性的需要,英語佔據的非常大的分數比重,同時英語學習的時間幾乎佔據了學生30%的學習時間,這比其他學科的時間多得太多了。
  • 頂尖創新人才如何培養?清華大學「姚錢數」高智商人才班最新探索
    不管是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領域,還是創新型技術競爭,國內對頂尖人才的需求,遠遠超過歷史任何時期。因此,國內高校也一直加強頂尖創新型人才的培育。以清華大學「姚錢數」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班,是頂尖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這種將「高智商」人才聚合起來進行高強度培育的模式,究竟能否為國家培育更多高層次創新人才呢?
  • 信創人才培養備受矚目,人才培訓機構大浪淘金
    作為信創人才搖籃的人才分論壇備受矚目,相關主管單位及企業也在此次會議上提出了各自的信創人才培養及認證規劃。隨著中美博弈升級,外部環境壓力遽增,信創產業成為了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新冠疫情下,信創人才需求的火熱,與整體市場「減員續命」的慘澹,形成了鮮明對比。
  • 百度飛槳打造AI人才培養搖籃 持續推動高校人才聯合培養
    人工智慧推進的浪潮之中,人才培養一直是產業界和學界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產教融合已成為目前高校AI人才培養的新趨勢,除了為高校提供實踐平臺、課程與師資等外,企業還能做什麼?王蘊紅另闢蹊徑,給出了非常動人的答案: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人才對工作的最深層次的熱愛。「要讓他們在企業提供的開源開放平臺上展示、成長,見證成功,也經歷挫折。讓熱愛的火焰越燒越旺!」
  • 關注新型產業人才培養 2021年度騰訊犀牛鳥精英人才培養計劃申請啟動
    【天極網IT新聞頻道】12月11日,2021年騰訊犀牛鳥精英人才培養計劃(以下簡稱犀牛鳥精英計劃)正式對外發布,這也是犀牛鳥精英計劃發布的第5年。   本年度犀牛鳥精英計劃持續關注人工智慧領域科研人才培養,發布「犀牛鳥精英科研人才培養計劃」,包括:機器人、AI醫療、量子計算、智慧城市等12個前沿熱議方向,71項研究課題。
  • 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全面培養,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收官
    12月11日記者獲悉,2020年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評優答辯會在線上成功收官。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副主任鄭紹遠教授、騰訊公司副總裁王巨宏出席答辯會並致辭。多方聯動,構建中學科學人才公益培養平臺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由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清華大學-騰訊網際網路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騰訊基金會和騰訊犀牛鳥於今年
  • 夜讀|明朝的人才培養觀
    開國以來,經歷了5位皇帝,就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與明帝國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是分不開的,而人才培養的重要標誌就是明代學校的興盛。《明史》稱,「無地而不設之學,無人而不納之教」「明代學校之盛,唐、宋以來所不及也。」之所以明代學校盛況空前,也是有其歷史背景的。明朝建國初期,因連年戰亂,官多缺員的問題十分嚴重。
  • 內蒙古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
    新華網呼和浩特1月13日電(曹楨)2021年,內蒙古將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推進實現新增高技能人才2.35萬人的目標。1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李文鋼介紹,2020年以來,內蒙古人社廳圍繞服務內蒙古高質量發展需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促進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釋放。2021年,內蒙古將以「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構建工作機制、培訓機制、對接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推進實現新增高技能人才2.35萬人。
  • 集成電路高層次人才培養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清華新聞網12月17日電 為進一步加強集成電路領域人才培養探索,加快推進集成電路一級學科建設,加強示範性微電子學院之間、高校與企業間的合作,深化行業領域內的產教融合,12月12日下午,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微電子所於清華大學中央主樓接待廳舉辦了集成電路高層次人才培養研討會。
  • 習近平談大力培養新型軍事人才
    要牢牢扭住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這個中心任務,深入研究現代軍事教育特點和規律,堅持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努力培養造就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優秀軍事人才。深化軍隊院校改革,健全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2015年11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是國防大學的核心職能,必須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深入研究把握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規律,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完善教學保障。
  • 卡文迪許實驗室還是貝爾實驗室,誰是更強大的頂尖人才培養基地?
    除了高等院校之外,研究所也是技術推進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例如,中國科學院既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科研機構,也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人鍛鍊和提升最好的平臺,對於頂尖人才的培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說起研究機構,就不得不說道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兩大實驗室——卡文迪許實驗室和貝爾實驗室。
  • 做好新時代青年人才的培養工作
    會議強調,要加快國內人才培養, 使更多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的關鍵鑰匙。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當代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青年人才有專業的技能,有創新的活力,有奮鬥的激情,他們正引領著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青年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關係全局、關乎長遠。
  • 打破壁壘聯合培養幼師人才
    記者了解到,聯盟成立後將聚焦學前教育發展,就專業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等方面展開交流與合作。聚焦學前教育發展長三角區域46所高職院校齊聚合肥會上,「長三角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聯盟」正式揭開面紗。「今年恰逢合肥幼專建校40年,作為安徽學前教育的『主力軍』,40年來,學校堅持『幼』字特色、『師範』屬性,共培育了8萬多名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的專業人才,我們也將以此為契機,更好助力區域內學前教育的發展。」人生百年,立於幼時。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近年來備受社會關注。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問題和政治學人才培養基地!
    是中國知名的國際問題和政治學人才培養基地,一直是立志於從事外交外事和政治學研究及實務的優秀考生的首要選擇。2017年我院政治學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的一流學科名單。2019年,我院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際政治專業入選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產學研聯手破解人才難題!青島集成電路人才創新培養聯盟成立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9日訊 人才聚則產業興。1月7日,青島集成電路人才創新培養聯盟成立大會第一屆理事會召開,聯盟正式宣告成立,將以人才培養、供給為抓手,搭建項目合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廣的交流協作平臺,通過產學研深度合作,為青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注入更多創新資源。
  • 英語「國標」能否「量出」國際化人才?——透視《中國英語能力等級...
    英語「國標」能否「量出」國際化人才?英語「國標」能否「量出」國際化人才?英語「國標」的推出會對目前中國人的英語學習狀態帶來什麼影響?如何讓中國人的英語學習更有的放矢?怎樣將英語的學習和考試有機結合?針對公眾普遍關心的焦點,記者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和業界有關專家。
  • 瞄準作戰需求培養軍事人才
    習近平主席在全軍院校長集訓開班式上強調,要全面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全面實施人才強軍戰略,全面深化軍事院校改革創新,把培養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軍隊院校要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把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強國興軍服務,立德樹人,為戰育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作為軍事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要緊貼形勢任務,改革創新,聚焦實戰,培育打贏人才。
  • 人才輔佐成就大業,秦國的功臣將領永記史冊
    前言秦國之所以能夠完成統一,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拿到了擁有很多功臣,正是由於這些功臣,所以秦國才能一路勢如破竹的滅掉六國。到了嬴政時期,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大業,功臣將領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講述功臣將領對秦大業的影響,對於研究秦為何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 英語專業還是熱門專業嗎?學生培養規模超大!風光不再謹慎報考
    英語專業曾經是非常受歡迎的專業,正因為很受歡迎,所以在高中就爭奪英語專業,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單純以語言為工具的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大減少了,這樣大規模的培養將成為英語專家建設的難題,英語專業還是熱門專業嗎,風光不在謹慎報考。
  • 新中國監獄學人才培養體系的形成及展望
    作為監獄系統唯一的一所高等學府,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學院無論在監獄學教學,還是在理論研究中,也是碩果纍纍,為監獄系統培養了大批人才。1994年,隨著《監獄法》的頒布,「勞改學」的學科名稱改為「監獄學」,監獄理論研究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