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成為「三大主課」之一四十年,是非功過眾說紛紜,有人說它讓中國與世界接軌,有人說它禍害了無數天才。今天就聊聊全民英語是否有必要,應該怎麼變革。
一、英語王座的鬆動
改革開放前,中國科學技術全面落後,所有先進知識都要向西方學習,英語是中國打開西方世界的鑰匙,所以推行英語教育有現實基礎。
現在中國已是世界主要科學推動國,2019年,在理學、工學、醫學、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中國有10個學科排名世界第一,84個排名世界前十。
中國十個排名第一的學科:通信工程、儀器科學、土木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遙感技術、冶金工程、航空航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食品科學、礦業工程。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科研投入國,未來將會有更多學科躋身世界頂尖。越來越多的學科不需要英語就能接觸世界最前沿,英語在中國的王座已經鬆動。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中文,為的是到中國留學,學習先進的專業知識。
二、全民英語教育的失敗
中國九年義務教育,九年英語教育,按每天2小時英語學習時間(其實遠遠不止),每個中國人在英語上花費的時間超過5000小時,超過任何一門課程,但結果是什麼?95%的高中畢業生連張口的能力都沒有,到中國旅遊的外國人很難遇到會流暢英語的中國人。全民英語教育,換來的就是這結果!可以說,我們的英語教育徹底失敗,高投入低產出,效率之低令人髮指!
三、英語對人才的扼殺
作為語言,英語需要大量記憶,以掌握複雜的語法和詞彙。英語好壞和智商無關,只和努力和語言天賦有關。聰明的人往往厭惡死記硬背,對背單詞深惡痛絕。根據我自身的感受,班級裡英語好的主要是女生,男生英語能進前20名的寥寥可數,而最聰明,數理化最好的一群人,英語往往很一般,甚至很差。
當時我們班有一個理科天才,數理化每次都接近滿分,但英語從沒及格過,他說一背單詞就瞌睡,最後他只考取了一所非常普通的一本,畢業後泯然眾人矣。如果沒有英語拖累,他完全可以進清華北大,走上另外一條人生道路。像他這樣被英語坑了的人絕不在少數,而這些人中不乏理科天才,如果他們能進985高校,命運也許會截然不同,其中或許會有能改變世界的大神。
四、英語不應成為扼殺人才的屠刀
我們推廣英語的初衷是為了學習科學知識,現在英語反而成了扼殺人才的屠刀,這麼可笑的結果難道不值得反思嗎?
中國高考把英語置於物理、化學之上,完全是本末倒置,是扼殺真才實學的屠刀。能讓中國研究出5G、高鐵、核電站、無人機等先進技術的不是英語,而是物理、機械、材料、化學等實實在在的科學!一個人就是把牛津大詞典倒背如流,他依然不能推動科技進步,因為他掌握的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工具!我們顛倒了英語和物理、化學的主次,英語本身沒有改變世界的能量,改變世界的是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
英語如刀,我們不應該引頸就戮,必須做出改變,不能再讓英語扼殺我們寶貴的人才了!
五、對英語改革的建議
1、小學、初中維持英語教育
雖然我不想承認,但英語世界確實開創了現代科學體系,掌握著世界主要先進科技,英語是現代文明的基石之一,從計算機到應用程式,從人工智慧到基因工程,英語的掌控力無處不在,我們要想融入這個世界,不閉關鎖國,英語學習就不可能停止,除非哪一天中國在大部分科學領域取得絕對領先。在小學、初中維持英語教育,讓有語言天賦的人去學習英語這門工具。
2、高中英語變成特長加分科目
除英語專業外,其它文理科不再把英語作為主課,而是作為特長加分科目,滿分30分。這個分數不高不低,拿到固然好,丟了這30分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這樣設計的妙處是:普通學生可以不要這30分,因為普通學生出國留學的概率低,學習英語的意義不大,離校兩三年就全忘了;而那些英語好的人則不會放棄這30分,手到擒來的分數為何不要;對理科天才來說,則完全可以用數理化的高分化解這30分的缺失。這樣就完美的把英語的危害降到最低,但又不會扼殺英語教育在高中的生存。
英語對中國人來說應是「特長」,英語好固然是好事,但不好也沒什麼,它不應該成為決定高中生命運的主宰!
3、大學英語變成選修
大學英語變成選修課程,中文、土木工程、建築學這些中國強勢的專業可以不要求英文,而計算機、人工智慧等對英語有需求的專業則要求必選。
未來的英語應成為一門特長科目,而不是主宰科目。中國不需要所有人與國際接軌,讓有語言特長的人與國際接軌即可。真正的人才,應該把有限的精力放在科學研究上。能推動中國崛起的不是英語,而是科學,切不可本末倒置!
前段時間網絡流傳一張中國重大科研項目領軍人物名單,無一海龜,全是中國本土人才。這說明什麼?英語厲害的人才不一定能為我所用啊!美國那麼多科學家,有多少是中國培養的留學生?美國夢能容得下中國夢?
城市、經濟、科技、地理、人文,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