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才不只是打打殺殺,仔細品讀才發現全是人情世故

2021-01-07 小李子說史

看過《西遊記》的讀者們可能和筆者一樣,真實的《西遊記》絕不是影視劇裡的那樣,真實的《西遊記》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下面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真實的《西遊記》到底是什麼意思。首先孫悟空當年大鬧天宮的時候是何等強大,為何和唐僧西天取經後就打不過妖怪非得搬救兵?

筆者也知道網上有很多種解釋版本,不妨我們來換一個角度思考一下這個問題,那些和猴子打鬥旗鼓相當的妖怪在天上都是些什麼角色?

他們都是坐騎、僕人、童子。說白了都是些端茶倒水水,無關緊要的小角色(除了大鵬,如來佛祖身旁的黑鷹),都是沒有正規編制,他們逃到凡間為妖可能就是不想受氣。

《西遊記》表面上是神魔小說其實裡面全部都是現實,為啥孫猴子第一次招安,就只給他封為弼馬溫? 一個小小的石猴給你職位就算不錯了。再看看獅子精當年也大鬧過天宮,一口氣吞下十萬天兵,本事也不算差,結果卻給菩薩當牛做馬,這也是他們要造反的原因之一。再看看天庭裡的將領基本都是出工不出力。這樣的天庭和我們現實生活中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

青牛精神通廣大,收繳了一大批大羅金仙們的寶貝,孫悟空到如來尋求幫助,於是如來派出了十八羅漢攜佛門上乘法器十八粒金丹砂前去助陣。

原著裡是這樣寫的:「如來吩咐我兩個說,那妖魔神通廣大,如失了金丹砂,就教你上離恨天兜率宮太上老君處尋他蹤跡,庶幾可一鼓而擒也。」這才有後面一段悟空縱身直闖兜率宮,將太上老君拽下凡來。太上老君念咒收回金剛鐲,搖扇收服青牛精。隨後孫悟空送走眾神歸還寶貝,但是卻沒有歸還那十八顆金丹砂。

從這裡就能看出,如來早就知道十八羅漢是降服不住青牛精,之所以讓十八羅漢帶著十八顆金丹沙去降妖其實是想給太上老君送禮,大乘佛法要東傳,還得看看太上老君的臉色。

這麼看來《西遊記》不只是只有打打殺殺,人情世故也不少。

相關焦點

  • 籃球不只打打殺殺,籃球也有人情世故
    杜蘭特和歐文的無敵單打只是短暫的高光,球隊的戰績是無法掩蓋的尷尬。更加屋漏偏逢的是,杜蘭特也要缺戰四場比賽。 因為與新冠病毒患者有過潛在的接觸,杜蘭特預計需要7天時間進行隔離,將缺席接下來的4場比賽。
  •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學校重災區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那江湖是人情世故!作為禮儀之邦,「禮」這個字被人們慢慢曲解。典籍依據:《詩》序:"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禮記》:"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而不是禮物、禮品。現在的社會,禮尚往來成為一種默契。
  • 從7人強大到40萬人,張作霖的江湖不是打打殺殺,全是人情世故
    東三省都說東北人,脾氣暴躁,能動手的儘量不吵吵!我們看看東北近百年來都經歷了什麼,就知道為啥東北人會這樣了!東三省總面積787300平方千米,可謂是地大物博,必然成為外侵勢力的搶奪對象。這個地方的戰火總是熄滅了又燃起來,直接導致這裡人煙稀少。而且清朝期間還修了1300多公裡的防護帶,嚴禁中原人入關。
  •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後來才發現,這江湖,再不會有進入的機會。便只能從那武俠片中,回憶著兒時那場做不完的夢。仗劍走天涯很多年前接觸金庸小說第一部看的就是《射鵰英雄傳》,被裡面的江湖、俠義、美女、恩仇所感動之後的時間裡,讀了金庸老先生的大部分作品
  • 廖凡宋佳蔣雯麗電影《師父》: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看完這部電影,對比第一次看它,印象更加深刻,思考也深入了很多,不由想起了那句經典臺詞,「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人情世故。武館本應是教人習武,在鄒館長等人的控制下,卻是從不教人真功夫,只是為了開館掙錢,從中盈利。她並不會多少功夫,卻能做到這個位置,在於她對於人情世故的掌控與運用。
  • 有人說《龍珠》只是一部沒劇情、打打殺殺的作品,你怎麼看?
    縱觀日本動漫歷史,那麼多經典被稱為神作的作品不都沒超過《龍珠》,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一個人他非要認為別人皆醉他獨醒,就他看的明白看的通透,撞破南牆也拉不回來。或者說他只是單純的為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發表一些偏激的言論。鳥山明可了不起,很多人說他出道即巔峰,就是因為《龍珠》這部漫畫,在世界範圍上算《龍珠》裡孫悟空的名氣不亞於《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名氣。
  • 足球不僅僅是打打殺殺 也是人情世故
    流言從年初開始當全世界幾乎所有的聯賽由於疫情原因停擺時,西甲豪門巴薩也不例外,沒有比賽財政收入遞減。而許多俱樂部都選擇對球員降薪處理。就在這個時候不知道從何而來聲音在世界上傳開,報導巴薩隊員不願意降薪的言論。一種方面也是為了給巴薩球員施壓,另一方面巴薩確實需要對球隊中的球員進行降薪處理,使得俱樂部能夠健康的運轉。
  • 玄幻不只是打打殺殺,也有美好日常,兩本比較輕鬆的小說
    前言玄幻小說界,腥風血雨屢見不鮮,不是今天殺妹證道,就是明天殺人奪寶。可是殺戮不是永恆的主題 ,輕鬆的日常也不乏是解壓的良藥,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兩本輕小說。《日常系大俠》(作 者:柚子坊)你以為大俠,就一定要每天打打殺殺嗎?不,大俠也能過上輕鬆悠閒的生活。僅僅是伸個懶腰的功夫,關琅就有了自己的金手指。金手指是大俠系統,做任務拿經驗,還能獲得內力,難道這是讓人當大俠,懲奸除惡為民除惡的節奏。
  • 《西遊記》中,孫悟空師從菩提,天庭殺不了,如來不敢殺
    這些《西遊記》影視作品播放至今,也有許多觀眾會對一些情節產生一些疑問,或者說吐槽:天庭是三界之中最大的神仙組織,裡面能人輩出,為什麼連一個凡間的猴子都收拾不了呢!今天,在下就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先說猴子,也就是孫悟空,他出生前,本來就是女媧娘娘補天時剩下的一塊五彩石,是吸收了千百年的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之後出生的。
  • 龍族畫風魔性被爆差評,打打殺殺有什麼好,隔壁龍族都去買房了
    打打殺殺有什麼好?2020年了,這個房價飛漲的時代,你還沉迷於打打殺殺。龍族之子雷霆因為懦弱無能,被其陷入憤怒的父親掃地出門。這畫面著實有些眼熟,仔細想來這不就是歪嘴戰神,不對,戰龍嗎,龍父:反了反了,離了龍族,天地地大無你立足之地於是我們的雷霆被無情掃地出門,咦,劇情不對啊,你不會歪嘴嗎?好吧,這條龍確實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廢材。
  • 空戰不是打打殺殺,德國紅色伯爵意外停飛,堂弟成空軍元帥
    空戰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從上帝視角來看,曼弗雷德從菜鳥到高手的進階,遠比我們想像中來的更加快速,當他還僅僅是實習偵查員的時候,就實現了自己第一次擊落敵機的成就,1917年1月,他的擊落敵機數量來到了16架,在倖存的德國飛行員中排列第一,而他之後將這個數據快速的提升到80架,這遠遠不是鶴立雞群可以來形容的了。
  • 有人問為什麼歷史上留下名字事跡的都是打打殺殺搞軍事的人?
    歷史上各個領域都有名人流傳下來,軍事只是其中一個的一個領域。歷史上在政治、文化、科學等各個方面都會有很多名字及事跡流傳下來。特別是政治、文化方面,絕對不會比軍事領域的名字少。只是讀歷史的人的偏好不一樣,有的人只對戰爭感興趣,關注的是歷史上的戰役,記下的名字和事跡就都是搞軍事的人。歷史就像電影一樣,有人喜歡看戰爭片,就會有人喜歡看文藝片。
  • 西遊記恐怖真相,原來真正孫悟空已經被殺,活下來的是六耳獼猴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那是觀音菩薩楊柳枝上的三片楊柳葉,當時只要真孫悟空拿出三根毫毛,觀音菩薩一定認得,但是她不敢揭露真相。六耳獼猴和孫悟空一模一樣,誰也看不出來,就算如來騙大家說六耳獼猴就是真的悟空,而這個謊言,也只有如來知道真相,真正的孫悟空,他只是個啞巴吃黃連。因為孫悟空是個叛逆者,而如來是西天的最高統治者,哪個統治者會允許一個叛逆者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的,孫悟空一向不敬重如來。
  •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我記得在電視劇《少帥》中,張作霖曾告訴自己兒子張學良說,「江湖就是人情世故」,現在的社會更注重這種人情世故。我們經常在一些電視劇電影中聽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江湖」是什麼,結論觀點都是不一樣的。
  • 明朝不讓讀西遊記?道果可以靠太極拳?
    前幾天小孫同學問到明朝是不是不讓讀西遊記?他說誰家搜出來一本,就滿門抄斬。這個說法來自一位皇帝,嘉靖皇帝,這位領導特別信道教,自己信不算完,身邊的人都得跟著來,有大臣敢站出來說一句:「別信啦,道教是封建迷信。」領導就很生氣,後果將會很嚴重。
  • 這打打殺殺的角色,在教育孩子上好處多多
    提起奧特曼,很多人都不陌生,特別是有男孩子的家庭,如果家裡沒有一大堆奧特曼玩具,反而讓人覺得不正常。不知從何時起,我家小侄子也迷上了奧特曼,家裡的奧特曼玩具一大堆:這是迪迦奧特曼,那是賽羅奧特曼……如數家珍。
  • 在遊戲裡打打殺殺可以分泌多巴胺...
    凡凡說,不對呀,這完全是偷換概念啊,上了補習班不一定有好成績,上了好學校也不一定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也不一定有好收入,有了好收入也不一定有好的生活,萬一很很多人都相處不好,也沒有遇到愛情,或者婚姻不幸福呢? 我說,你說得很有道理呀。 「這個世界上你最想去什麼地方?」
  • 「狡兔死,走狗烹」:誰才是劉邦想殺又不敢殺的那個功臣?
    不同的是朱元璋殺戮功臣幾無忌憚,罪行未顯而被誅殺的人比比皆是,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漢高祖雖然也生性殘忍,但所殺的功臣一般都有謀反的舉動或明顯的言辭,必待坐實其罪名後,才會出兵去討伐,不敢擅自妄殺。在所有的功臣裡,有一個人是劉邦多次想殺卻又不敢下手的,因為這個人很有政治智慧,劉邦怎麼也挑不出他的錯來。
  • 徐少華:因五塊錢辭演《西遊記》,卻不想那是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
    徐少華演唐僧的時候,一次劇組發工資,他發現八戒被悟空都拿60塊錢,只有他拿55塊。徐少華就很不服,憑什麼呀,大家都是一樣的幹活,自己卻要少拿五塊。想不明白的徐少華就去找導演楊潔,要求漲錢。楊潔也不情願,她給徐少華解釋說,八戒要帶著大肚子,還要粘上臉,猴子要粘一身的毛,都不容易。原本唐僧是只拿50塊的,徐少華不願意,楊潔也覺得10塊錢雖然不多,但50塊和60塊差距還是有點大,就給他漲了5塊。沒想到漲了沒多久,他又要漲。當時是拍女兒國的戲,這場戲中徐少華的戲份很多,闖情關,沒有妖精和打打殺殺那些事。
  • 孫悟空真的是殺不死嗎?只有豬八戒與沙僧才知道,殺死他的方法!
    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護送師父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三人之中功力最高的,當然不是孫悟空,而是孫悟空,如果沒有孫悟空有武藝,能分辨出妖精,那唐僧西天取經的道路恐怕就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