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備身邊的武將,除了關羽張飛之外,名氣最大的莫過於趙雲。他早在劉備起兵初期便生死相隨,在許多戰爭中都表現活躍,甚至創下了單人匹馬救阿鬥的戰績。
但是,趙雲的第一個主人卻不是劉備,而是公孫瓚。為什麼公孫瓚放著趙雲這樣的超一流戰將不用,要把他送給劉備呢?
其實,趙雲在公孫瓚麾下時根本沒展現什麼本事,談不上公孫瓚知道趙雲很能打,而趙雲也並不是棄公孫瓚跟隨劉備的!這必須正本清源,撇開小說的影響,從正史好好分析一下原因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公孫瓚與袁紹在磐河交戰,公孫瓚被袁紹麾下名將文丑追殺,千鈞一髮之際,趙雲突然殺到,與文丑交戰六十回合不分勝負,公孫瓚躲過一劫。
顏良文丑的本事,可謂家喻戶曉。後來官渡之戰,文丑大敗張遼、徐晃,最終曹操靠著關羽才將其殺死。趙雲能和文丑打成平手,這樣的人才公孫瓚居然不當個寶?
只不過,這都是小說虛構啦。真實歷史中,並沒有什麼趙雲大戰文丑六十回合,所以也就不存在公孫瓚明知道趙雲很能打一說。
趙雲是在初平二年(191年)受家鄉常山郡推舉,帶領義兵投奔公孫瓚。記住初平二年這個時間節點,一會兒還會提到。既然趙雲是投奔的公孫瓚,那最後怎麼跟劉備跑了呢?
因為,劉備也投奔了公孫瓚。劉備和公孫瓚是老同學,而且關係還相當好,劉備視公孫瓚為兄長。當年,二人同在大儒盧植門下學習,後盧植入朝為官,並在平定黃巾之亂中立下大功。
劉備也追隨恩師的腳步,在平定黃巾軍的浪潮中建功立業,劉備憑藉這些功勞得了幾個縣令、縣丞、縣尉這樣的小官。但是當時匪盜太猖獗,劉備在高唐縣令任上被賊寇擊敗,不得已投奔了公孫瓚。
彼時,公孫瓚憑藉在北方與遊牧民族交戰的功勞,已經官拜奮武將軍,封薊侯,並且在青州大敗黃巾軍,有了自己的一片根據地。劉備投奔公孫瓚的具體時間不詳,但一定在初平二年之前,因為在初平二年這個關鍵時間節點,劉備的身份轉變了。
初平二年,公孫瓚表劉備為別部司馬。司馬,是各級官員的佐官、副手,而別部的意思是獨自帶兵。別部司馬,就是說劉備以公孫瓚副手的身份獨自在外統兵。
但是,劉備當時可是被賊寇擊敗逃奔公孫瓚處的,他自己手下沒多少兵了,所以公孫瓚就要給劉備劃撥兵將,趙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跟隨劉備的。
注意,劉備此時本身也是公孫瓚的司馬,是他的屬下,所以公孫瓚並不是把趙雲送給了其他勢力,僅僅是內部資源調配而已,趙雲還是公孫瓚的屬下,不是讓他跟著劉備從此與自己分道揚鑣了!
趙雲投奔公孫瓚是在初平二年,劉備做別部司馬離開公孫瓚獨自帶兵也是初平二年,也就是說,趙雲呆在公孫瓚身邊最多只有幾個月時間,所以他並不是公孫瓚的嫡系。而且又不存在那場與文丑的交戰,公孫瓚又憑什麼發現趙雲有哪些過人的能力呢?
於是,公孫瓚也就將趙雲當一個新來的一般將領,打發去給劉備幫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後來,劉備倒真的跟公孫瓚分道揚鑣了。在他獨自領兵後,到了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處駐紮,正逢曹操攻打徐州牧陶謙,劉備與田楷率軍救援,劉備就此留在徐州,並在陶謙病故後接掌了徐州,成了獨立的一方諸侯。
那追隨劉備的趙雲是不是背叛了公孫瓚呢?
並沒有!因為趙雲根本沒去徐州!
早在劉備還在青州幫助田楷時,趙雲就因為哥哥去世,向公孫瓚請辭後回歸故鄉。注意,趙雲是向公孫瓚請辭,說明他依然認定公孫瓚才是自己的主公,而非劉備。不過劉備收攬人心的本領確實高超,與趙雲流淚惜別。
等到趙雲再次與劉備相見,已經是建安五年(200年)了。那時候,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逃往河北投奔袁紹,趙雲也趕到鄴城和劉備相見。
劉備向袁紹隱瞞了趙雲的存在,秘密讓他為自己招攬部隊。從此以後,趙雲就成了劉備真正的部下。
至於公孫瓚?就在前一年,他被袁紹打敗,自焚而死了。也就是說,趙雲從始至終都沒有背叛過公孫瓚。
理清楚了歷史脈絡,我們就能解釋小說中不合理的地方了。
總結一下,趙雲不是公孫瓚的嫡系,公孫瓚不清楚趙雲的本事。趙雲剛投奔公孫瓚就跟隨劉備行軍,並於不久後向公孫瓚請辭離開劉備的部隊。最後,趙雲回到劉備身邊時公孫瓚已死。
從道德上來說,趙雲無可挑剔。從眼光上來說,不必苛責公孫瓚沒有發現趙雲的才能,畢竟趙雲在公孫瓚麾下時間太短了,還來不及展示他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