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是超一流戰將,公孫瓚為何不把他留在身邊,而白白便宜了劉備

2020-12-18 劇透歷史

說起劉備身邊的武將,除了關羽張飛之外,名氣最大的莫過於趙雲。他早在劉備起兵初期便生死相隨,在許多戰爭中都表現活躍,甚至創下了單人匹馬救阿鬥的戰績。

但是,趙雲的第一個主人卻不是劉備,而是公孫瓚。為什麼公孫瓚放著趙雲這樣的超一流戰將不用,要把他送給劉備呢?

其實,趙雲在公孫瓚麾下時根本沒展現什麼本事,談不上公孫瓚知道趙雲很能打,而趙雲也並不是棄公孫瓚跟隨劉備的!這必須正本清源,撇開小說的影響,從正史好好分析一下原因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公孫瓚與袁紹在磐河交戰,公孫瓚被袁紹麾下名將文丑追殺,千鈞一髮之際,趙雲突然殺到,與文丑交戰六十回合不分勝負,公孫瓚躲過一劫。

顏良文丑的本事,可謂家喻戶曉。後來官渡之戰,文丑大敗張遼、徐晃,最終曹操靠著關羽才將其殺死。趙雲能和文丑打成平手,這樣的人才公孫瓚居然不當個寶?

只不過,這都是小說虛構啦。真實歷史中,並沒有什麼趙雲大戰文丑六十回合,所以也就不存在公孫瓚明知道趙雲很能打一說。

趙雲是在初平二年(191年)受家鄉常山郡推舉,帶領義兵投奔公孫瓚。記住初平二年這個時間節點,一會兒還會提到。既然趙雲是投奔的公孫瓚,那最後怎麼跟劉備跑了呢?

因為,劉備也投奔了公孫瓚。劉備和公孫瓚是老同學,而且關係還相當好,劉備視公孫瓚為兄長。當年,二人同在大儒盧植門下學習,後盧植入朝為官,並在平定黃巾之亂中立下大功。

劉備也追隨恩師的腳步,在平定黃巾軍的浪潮中建功立業,劉備憑藉這些功勞得了幾個縣令、縣丞、縣尉這樣的小官。但是當時匪盜太猖獗,劉備在高唐縣令任上被賊寇擊敗,不得已投奔了公孫瓚。

彼時,公孫瓚憑藉在北方與遊牧民族交戰的功勞,已經官拜奮武將軍,封薊侯,並且在青州大敗黃巾軍,有了自己的一片根據地。劉備投奔公孫瓚的具體時間不詳,但一定在初平二年之前,因為在初平二年這個關鍵時間節點,劉備的身份轉變了。

初平二年,公孫瓚表劉備為別部司馬。司馬,是各級官員的佐官、副手,而別部的意思是獨自帶兵。別部司馬,就是說劉備以公孫瓚副手的身份獨自在外統兵。

但是,劉備當時可是被賊寇擊敗逃奔公孫瓚處的,他自己手下沒多少兵了,所以公孫瓚就要給劉備劃撥兵將,趙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跟隨劉備的。

注意,劉備此時本身也是公孫瓚的司馬,是他的屬下,所以公孫瓚並不是把趙雲送給了其他勢力,僅僅是內部資源調配而已,趙雲還是公孫瓚的屬下,不是讓他跟著劉備從此與自己分道揚鑣了!

趙雲投奔公孫瓚是在初平二年,劉備做別部司馬離開公孫瓚獨自帶兵也是初平二年,也就是說,趙雲呆在公孫瓚身邊最多只有幾個月時間,所以他並不是公孫瓚的嫡系。而且又不存在那場與文丑的交戰,公孫瓚又憑什麼發現趙雲有哪些過人的能力呢?

於是,公孫瓚也就將趙雲當一個新來的一般將領,打發去給劉備幫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後來,劉備倒真的跟公孫瓚分道揚鑣了。在他獨自領兵後,到了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處駐紮,正逢曹操攻打徐州牧陶謙,劉備與田楷率軍救援,劉備就此留在徐州,並在陶謙病故後接掌了徐州,成了獨立的一方諸侯。

那追隨劉備的趙雲是不是背叛了公孫瓚呢?

並沒有!因為趙雲根本沒去徐州!

早在劉備還在青州幫助田楷時,趙雲就因為哥哥去世,向公孫瓚請辭後回歸故鄉。注意,趙雲是向公孫瓚請辭,說明他依然認定公孫瓚才是自己的主公,而非劉備。不過劉備收攬人心的本領確實高超,與趙雲流淚惜別。

等到趙雲再次與劉備相見,已經是建安五年(200年)了。那時候,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逃往河北投奔袁紹,趙雲也趕到鄴城和劉備相見。

劉備向袁紹隱瞞了趙雲的存在,秘密讓他為自己招攬部隊。從此以後,趙雲就成了劉備真正的部下。

至於公孫瓚?就在前一年,他被袁紹打敗,自焚而死了。也就是說,趙雲從始至終都沒有背叛過公孫瓚。

理清楚了歷史脈絡,我們就能解釋小說中不合理的地方了。

總結一下,趙雲不是公孫瓚的嫡系,公孫瓚不清楚趙雲的本事。趙雲剛投奔公孫瓚就跟隨劉備行軍,並於不久後向公孫瓚請辭離開劉備的部隊。最後,趙雲回到劉備身邊時公孫瓚已死。

從道德上來說,趙雲無可挑剔。從眼光上來說,不必苛責公孫瓚沒有發現趙雲的才能,畢竟趙雲在公孫瓚麾下時間太短了,還來不及展示他的本領。

相關焦點

  • 趙雲離開,公孫瓚為何一點都不挽留,就這樣便宜了劉備?
    既然趙雲這麼有實力,公孫瓚理應是比較重視趙雲的,為何還一點都不挽留他,難道就這樣便宜了劉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眾所周知,趙雲是劉備手下比較看重的武將,最關鍵的是,趙雲對劉備也是忠心耿耿,一輩子都在為劉備效力。當初,趙雲能夠成為劉備的手下,那也是有公孫瓚的功勞的。
  • 趙雲原本是公孫瓚的部下,為何劉備要帶走趙雲,公孫瓚居然同意了?
    趙雲乃是蜀漢難得的大將,位列五虎上將。早在他投奔公孫瓚後,雖然立下了赫赫戰功,卻依然最終投奔劉備。而當時公孫瓚被袁紹攻擊,處於危難之時,也正是正是用人之際。那麼公孫瓚為什麼會放任勇猛而又忠誠的趙雲離開呢? 因為公孫瓚從來沒有把趙雲當成自己人。
  • 公孫瓚為何不挽留趙雲,白白送走一員大將,讓劉備撿了漏!
    要說趙雲成為劉備的一員,公孫瓚的功勞還是不小的。當時劉備的劉備還不成氣候,依附於公孫瓚名下,所以劉備想要做些的什麼的時候,還是需要公孫瓚的扶持的,而就在劉備向公孫瓚借兵的時候,公孫瓚認為趙雲並不太重要,就借給了劉備,趙雲劉備兩人一見如故,感情也是逐漸的提升在經過七八年之久,公孫瓚離世,劉備藉機上位,成為主公。
  • 趙雲跟隨劉備後,被劉備留在身邊,原因竟是為了後代
    然後曹操,孫權和劉備紛紛建立政權正式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作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梟雄之一,不僅有著龐大的野心,還善於運用能人。但唯獨在趙雲的任用方面,表現出了和其他人的極度不一樣。一開始趙雲是在公孫瓚的手下做事情,後來公孫瓚在一次戰爭中被打敗了,趙雲這才跟著劉備後面做事情。
  • 趙雲是公孫瓚的部將,三救公孫瓚,為什麼後來追隨了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公孫瓚左右不了,因為那時候,趙雲已經離開公孫瓚7年,早已不是公孫瓚的手下,與公孫瓚一毛錢關係沒有。即使趙雲是公孫瓚的手下,公孫瓚也管不了。再者,趙雲雖然能打仗,但是公孫瓚並不信任他。走一個不信任的趙雲,公孫瓚說不定還很高興。趙雲兩救公孫瓚,依然得不到信任,公孫瓚不是良主,不值得追隨。
  • 劉備認識公孫瓚,最大的好處不是借兵,而是成功地挖走了趙雲
    按理來說,公孫瓚應該知道趙雲的本事,這麼重要的將領,怎麼能輕易外借呢?界橋之戰,公孫瓚被袁紹大將文丑追殺,公孫瓚本來單挑文丑,覺得自己還有兩下子,不含糊,但是,他高估了自己,他不是文丑的對手,根本抵擋不住,於是,披髮縱馬逃走。
  • 為何劉備不敢重用趙雲?公孫瓚臨終前到底和劉備說了些什麼?
    趙雲作為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為劉備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即救下了蜀國的後主劉阿鬥,更是成為了他的個人標籤。但是趙雲卻因為公孫瓚的一句話,導致劉備至死都不敢重用趙雲。
  • 趙雲武功高強,公孫瓚為什麼將他借給劉備?這三個原因可以解釋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率領本郡士兵投奔公孫瓚。如果曹操得到趙雲這樣的大將,估計高興得合不攏上嘴,然而,公孫瓚卻非常疑惑,對趙雲並不信任。他懷疑趙雲,是有原因的,因為趙雲是常山郡人,而常山郡屬於袁紹管轄的冀州。也就是說,此時的趙雲很有可能是袁紹派來公孫瓚身邊的臥底。
  • 劉備一生為何不用趙雲?看看他幹的事,劉備沒殺他算幸運!
    趙雲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與劉備、關羽、張飛等人都是親如手足的兄弟。當初趙雲在公孫瓚手下效力,劉備帶著關張去投奔公孫瓚,這時候四人就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劉備離開公孫瓚,帶走了趙雲。趙雲在劉備帳下立下大功,兩次挽救了劉備的兒子劉禪。但是劉備一直都將趙雲留在身邊,卻未曾重用他。劉備一生為什麼不用趙雲?
  • 公孫瓚為什麼會把趙雲這樣的人才讓給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是在公孫瓚兵敗以後流落各地,直到在臥牛山偶遇劉備,才投到劉備的手下。不過在正史上,劉備投奔公孫瓚不久,公孫瓚就把趙雲調撥到了劉備手下,被劉備任命為主騎。(趙雲)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公孫瓚把趙雲讓給劉備,首先是因為他和劉備的關係好,想幫劉備一把。公孫瓚和劉備都是盧植的學生。
  • 蜀國五虎上將中,為何唯獨趙雲不受劉備重視,有哪些原因?
    劉備本身就有一個優點,他識人能力很強,但唯獨對趙雲這樣的人才不受重用?官職既不給他高,又不讓他單獨領兵,這是為何呢? 官職低就代表不受重用嗎? 就五虎上將而言,雖然除了趙雲之外的其他人都是四方將軍,但是其實權還是有較大差距的。具體而言,除了張飛和關羽之外,馬超和黃忠手裡沒有多少實權,趙雲官職雖然低,但深受劉備信任。
  • 劉備創業39年,為何不敢重用趙雲?看看趙雲的真實身份就知道了
    看完這些史記記載,很為趙雲打抱不平,趙雲從200年跟隨劉備立下許多大功卻得不到劉備的重用。 劉備在師兄公孫瓚處發現了趙雲的才能與忠心,便與之交往,為了拉攏趙雲並與他同床而眠。劉備識人的本領還是很強的,他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後來在北伐中失了街亭。他對魏延的破格提升也說明他識人的能力不一般。可是他發現了趙雲的人才,卻在39年中沒有重用過他,是為什麼?
  • 虎牢關前呂布耀武揚威,公孫瓚差點被殺,趙云為何只觀戰不出手?
    至於有可能參加虎牢關之戰的那個人是趙雲還是馬超,咱們把正史和演義結合起來找到答案。根據這個答案,又可以衍生出新的問題:虎牢關前呂布耀武揚威,公孫瓚差點被斬殺,趙云為何不只觀戰不出手?如果趙雲在場,能不能打敗呂布?
  • 公孫瓚能讓戰神趙雲俯首稱臣,能力不次於劉備,為啥最終兵敗身死
    初平二年(191年),劉備有一次遭遇挫敗,連僅有的根據地高唐縣也被人奪佔,劉備倉皇失措,連容身之地也沒有,只得去投奔河北軍閥公孫瓚。公孫瓚與劉備早年曾共同在名士盧植門下學習,兩人關係密切,所以劉備在走投無路之時才會想起他。公孫瓚,遼西令支人,漢末三國初期北方著名的大軍閥。
  • 趙雲離開公孫瓚後,為何選擇落魄的劉備?而不是曹操或者袁紹?
    在這裡,非常值得一提的人物是趙雲。趙雲和大多數武將都不相同,他不是跟誰有著什麼關係,也不是被誰有意識地拉攏招募,而是憑藉著自己的判斷而選擇的主公。在這裡,就很值得推敲了。為什麼趙雲會選擇劉備,而不是當時勢力強大的袁紹,或者冉冉升起的雄主曹操?
  • 劉備生前曾說不重用趙雲?為何要這樣說呢?
    再說趙雲,趙雲跟隨公孫瓚的時候認識到了劉備, 對劉備很是欣賞,而 且劉備也非常喜歡趙雲,甚至在救援徐州之時,就選擇了帶上了趙雲,劉備的「善舉」也著實讓趙雲欣賞,因為趙雲就是一個偏愛實行仁政之人,所以趙雲很敬佩劉備。
  • 趙雲本是公孫瓚手下,為什麼公孫瓚會將其讓給劉備?
    公孫瓚和趙雲一樣,也是大帥哥一枚,史載他「貌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年輕時在涿郡當小吏時,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公孫瓚成為一方軍閥時,趙雲投奔了他,同時依附他的,還有落魄時投奔他的同學劉備(二人同師事過盧植)。公孫瓚問趙云:「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
  • 公孫瓚有統一北方的實力,為何落得同窗好友劉備都離他而去的下場
    劉備並不是真的寒門子弟,他家裡條件確實差了點,可身份一點都不差,劉備是漢室宗親,雖然隔得已經非常遠了,但好歹還有宗室的身份在。劉備小時候就能得到家族的資助,還能拜盧植這樣的大儒做老師,這也能看出他的身份有多麼不一般了。也正是這層關係,讓劉備有了起家的資本,他在平定黃巾之亂後,很快就選擇和公孫瓚合作,公孫瓚是他的同窗好友,倆人關係還是不錯的,隨後他就依附公孫家族發展。
  • 公孫瓚手下3員猛將:趙雲歸劉備,田豫歸曹操,最後一位無人能降
    公孫瓚在電視劇《三國演義》當中的戲份可能並不是很多,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也僅僅停留在「劉備老友」的層面之上。但其實歷史上的公孫瓚確實威名遠揚的,其手下的勇將更是不計其數。田豫、嚴綱和趙雲更是實力超群。儘管擁有眾多虎將,但公孫瓚的敗亡在三國中卻是十分早的,那三位名將又何去何從?
  • 劉備情願重用一個有「反骨」的人,為何也不重用趙雲?
    趙雲原本是公孫瓚手下的將軍。因為在公孫瓚手下鬱郁不得志,恰好又和在公孫瓚那裡寄居的劉備志趣相投,在公孫瓚敗亡後改投劉備。從此以後,趙雲跟隨劉備,不離不棄,他是真的把忠肝義膽這四個字化作了行動。 趙雲武藝高強,他最輝煌的事跡莫過於他曾經兩次拯救幼主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