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旺森健康世界,專注您的健康管理 | 點擊關注
知乎上有個話題是:「火車硬座和臥鋪相差僅一百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選擇硬座?」
這個「僅」字,道出了其中無盡的辛酸。
我們以為在北上廣深光鮮亮麗生活的背後,還有很多人掙扎著在底層生活,還有很多人沒有實現「火車票自由」。
我們可以去火車站看看,去醫院看看。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願意花50塊錢去住一夜的小旅館,而是躺在地上席地而睡?為什麼這些人坐硬座火車時故意選擇夜班車,僅僅為了省那一晚的住宿費?
事實上,不是他們選擇了硬座,而是硬座選擇了他們。
曾經有那麼一刻,我真的很不想回家:
我2010年畢業前在深圳實習,結束後因為找不到工作只能先回家,回家前住的是一個月150的床位,每天都覺得肚子很餓吃不飽飯,因為沒錢。從深圳到老家2000km,買的就是硬座,並且我連路上吃的都不捨得買,只買了幾塊錢的糖果。路上坐我對面的一個姐姐,問我為什麼一路上都不吃點東西不餓嗎,我說不餓。熬了大概十幾個小時後,肚子裡全是氣,感覺很難受,回到家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開心了。
生活中,很多我們想當然的事情,也不是那麼的想當然。
以前,總感覺大學畢業生一年比一年泛濫,在人民公園相親角,起步211、985、有車有房,是這個社會有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是卻又心照不宣的道理......
但我們所知,自1977年恢復高考,多年以來累計的大學生總共是1.15億人。
其中專科生佔一半,剩下的本科生也就是5800萬人。
看起來是很多,但我們國家有14億人口啊。按比例來看,大學文憑的人有8.86%,而本科生只有4.43%。
也就是說,一百個人裡,也才4個本科生。
還有王思聰在微博上說的那句,「都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人嗎?」
可事實呢?
目前,中國僅有1.3億人擁有護照,即便這些人都出過國,那也只有10%的人。
相比之下,我們每次回家後跟十幾年的朋友開玩笑,都不敢說「我沒錢」。
因為這真的是一句大實話。
在那條關於火車票的知乎問答下面,還是有人給出了答案。
簡簡單單四個字,眾生皆苦。
01
凌晨1點,一位30多歲的女士剛剛下班回家。
她並不是個有野心的人,工作普普通通。
錢沒賺多少,倒是自己快被工作榨乾了精力。
晝夜顛倒,沒有生活。
很多時候,她選擇獨自坐夜班公交回家。
她說,這個時候「沒有打擾,沒人催促,也沒人評判。」
未來會怎樣,她難以預料。
也許過幾年,她還是在平凡的崗位上不上不下。
也許過幾年,她會回到老家,結婚生子。
至少,現在的她,還是有一點「不甘心」。
網上有句流行的話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但其實 「富有」,同樣會限制人的想像力。
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教育年輕人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太急躁了,整天只想著賺錢。
奉勸年輕人,應該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公益,或者探險上去。 他舉的例子是,他朋友的女兒在高考前突然不想上大學,要和父親去登山。
後面又想讀書了,考上了杜克大學,而就是這個登山的經驗,讓她被麥肯錫錄取了。
哈哈,何不食肉糜?
誰不想慢點走,享受生活,多看看身邊,甚至遠方的風景?
但更現實的是,生活的壓力,逼著你只能匆匆往前趕,生怕慢了一步,就再也趕不上了。
2019年第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每年,其中「中位數」是19882元每年。
換算成月薪,才2000多元。
即便這麼低的收入標準,全國還是有50%的人沒達到這個數。
所以,如果你也有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在《朗讀者》第二季裡,女星袁泉說了一句讓人淚目的話:
「你在路上隨便碰到的一個路人,都是別人做夢都想見到的人。」
寒風凜冽,在鄭州的某個工地,有一個父親,為了省錢,住在工地漏風的工棚。
父母和妻子都已去世,他獨自撫養孩子長大,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交給哥嫂照顧。
他掙的錢不捨得花在自己身上,把錢全寄回了家。
提起兒子,他眼裡泛光:
我要把孩子養大,讓他好好上學,不能像我這樣。
孩子特別懂事,這次在班裡考了第二名,我回去後也不會跟他說,怕他難受。
身為父親,我會儘自己最大努力,讓孩子擺脫命運,不再過像我一樣的生活。
2020年,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21世紀第三個10年開始的鐘聲已經敲響。
未來,還是充滿了希望。
02
前段時間,一向幽默穩重的何炅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上突然情緒激動,泣不成聲。
節目組裡有一對年邁的老人,他們的小兒子常年不回家。
由於老奶奶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血糖,所以家裡有一臺呼吸機,桌面上也擺滿了各種藥品。
何炅說:「剛才看到爺爺奶奶用的一個藥,我家裡也有。那種情感一下子就上來了,覺得好像就是自己一樣。」
他說,以前不懂事,可能一個月回去吃一次飯。
現在只要是回長沙錄節目,有時間就會回家吃飯。
但是爸爸媽媽的身體狀況不會越來越好,所以怎麼彌補都覺得已經虧欠太多。
他說,這個遺憾是你永遠不到這個年紀,是體會不到的。不管怎麼彌補,感覺已經錯過太多,現在還是會感到深深的無力。
很多人覺得,父母變老好像是一瞬間的事,但其實他們是慢慢變老的,在那些我們不在父母身邊的日子裡。
何炅曾在另一檔節目中說起自己的經歷:
他長居北京,錄節目的時候才會回長沙的家。
而他在長沙的房子,和父母住的房子之間,有直達的公交車。
每一次他回去之前,媽媽都會提前去他房子,幫他打掃衛生擦擦灰。
直到去年春節,媽媽告訴他,不能再去幫他打掃衛生了。
因為從自己家到兒子家的路,走起來已經很吃力了,她怕跌倒。
何炅感慨道:那一刻,我心裡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就是爸爸媽媽真的老了。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父母老了呢?
當父母開始看你臉色的時候,突然覺得父母老了,是那次本該衝著我發脾氣的情形,他們選擇了默然低頭,只剩下我滿懷怒氣,愕然當場。是那次是我心煩意亂,然後母親剛拖好的地上踩出了幾個腳印,父母聯合起來說了我幾句,我煩躁不已,大聲頂撞了幾句。然後看到父母默不作聲的看著我,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去了。我反應過來呆在當場,那一刻我不覺得自己是個反抗的勝者,總覺得和父母的過招缺少了什麼。總以為是互相嚷嚷,然後我摔門而去。然而我的叛逆期過去了,他們也不再盛氣凌人了。以前那個稍有怒氣便要批評我半天的媽媽,以前那個誰也攔不住經常揚言要痛打我一頓的爸爸,不知道什麼時候變的這麼沉默。是我長大了啊,他們不想再訓斥我了,他們也確實老了。多希望他們能怒氣衝衝地把我打一頓或者罵一頓。再也不頂撞他們了。
很多在異地打工的年輕人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大家都在說多陪陪「父母」,但是該忙的還是要忙。
就像阿米亥在《人的一生》中寫的:「人的一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每一個欲望。」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不知這世間有太多遺憾來不及收場。
03
請不要對別人的努力嗤之以鼻。
因為他們在努力生活,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
那天,有人發了一條微博:
路過一條銀杏道,裡面的大人小孩都很歡快收集落葉、互相撒落葉,銀杏道旁是條小河,環衛工人開著小船在河裡撈落葉。
環衛工人說:「工作很辛苦,該耍的時候,還是要耍!」
那天,湖北武漢地鐵1號線的站臺外,一位90後媽媽站在那哭了很久。
直到工作人員上前詢問,她突然忍不住崩潰大哭說:「我真的扛不住了!」
原來她的孩子身患重病,家中積蓄用盡還負債纍纍,現在孩子仍未渡過危險期。
工作人員一直在一旁安慰,幫她擦眼淚,並通知了她的家人。直到將她交給了她的家人,才放心。
大人有多強大,刀槍襲來從未怕過。大人有多脆弱,一根稻草就能壓倒。
慶幸,你拉了我一把。
謝謝你,陌生人。
那天,白天漸短,夜晚漸長。
下班回家的時候天是黑的,但前方的燈還很亮堂,它驅散了一天的煩惱,而我此刻的心,是自由的。
生計艱難,但至少此刻的我,還能哼著小曲,跳著舞步,享受快樂。
那天,河南商丘,107歲的老人去參加婚宴,將喜糖悄悄地放在自己的內衣兜裡。
回到家,這位老娘才將糖從懷裡掏出來,像小時候一樣遞給了84歲的女兒吃。
孩子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孩子,無論你是多大了。
這生活很苦,幸好你夠甜。
你曾說努力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事,但前提是,你是否足夠努力?
這世界或許很殘酷,有些人或許真的買不起火車票。許多事情看似希望渺茫,卻是天道酬勤,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堅持再堅持,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不往前走一走,怎麼知道這個世界有多精彩。
在《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這本書裡,有一個特別殘酷的公式:
假如父母現在的年紀是60歲,餘下壽命是20年。你沒有跟父母同住,你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大概是6天,每天相處時間大概是11小時。
那麼,你和父母可以相處的日子只剩:20年×6天×11小時=1320小時。
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55天。
你有多久沒有回家了呢?
「離過年只剩 6天了, 還挺想家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