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3.16央視開播,以全新視角聚焦精準脫貧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一個都不能少》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政策指導,國家廣電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中央電視臺、陝西省委宣傳部、甘肅省委宣傳部、張掖市委市政府、鹹陽市委市政府、上海保奇影視文化發展股份公司聯合出品,鹹陽市委宣傳部立項,知名演員黃品沅、趙君、陳瑾、薩日娜等領銜出演的現實題材劇目《一個都不能少》將於3月16日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是導演白永成繼《苦樂村官》之後操刀的第二部反映「精準脫貧」和「鄉村致富」的作品,講述了我國西部某地的貧困村「焉支村」合併到本縣最富裕的「丹霞村」後,兩村村民逐步摒棄過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以真實而鮮活的內容表達,充分展現了國家脫貧攻堅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這一主題,揭示了精準扶貧路上扶愚、扶智以及提升廣大農民精神文明程度的現實意義,描繪了一幅廣大民眾砥礪前行的歷史畫卷。

  以小人物日常映射大時代變革 以現實為藍本破解同質化困局

  2020年恰逢中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節點,以「脫貧」為主命題的劇作蜂擁而至,如何既可以切準時代脈博,又能不落俗套地打動觀眾,成為考驗創業團隊功底的關鍵。《一個都不能少》從劇本創作階段便選擇了以「真實」貼近生活、以「鮮活」打動觀眾。編劇曹銳長期在甘肅工作,同時擁有貧困縣掛職、貧困村扶貧隊員的工作經歷,並至今擔任甘肅隴南宕昌縣灘子村名譽村主任,熟知我國西部地區的地域特色和風土人情,了解農村農民生產生活狀況。在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先後多次到甘肅、陝西、貴州、雲南、四川等全國貧困地區體驗生活,大家白天與當地農民吃住勞作,夜晚和基層扶貧幹部徹夜深談,一樁樁、一件件發生在農村基層和扶貧一線的真實故事最終都成為劇本的創作根基與源泉。

  由於以現實為藍本,《一個都不能少》中塑造的人物角色鮮活而立體。退伍回鄉的丹霞村黨支部書記趙百川善於學習,開拓進取,敢想敢做,嚴己律人,勇於接受新鮮事物與擔當,是一名具有軍人氣質的「領頭羊」。原焉支村黨支部書記夏寶生樸實憨厚,工作積極,擅長群眾工作,但思想固執守舊,從開始與趙百川格格不入,最後變成配合默契一心為百姓的好搭檔。土生土長的名牌大學畢業「狀元郎」原焉支村委主任劉東橋頭忠厚淳樸,吃苦耐勞,工作耐心有毅力,一心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選聘大學生村幹部付鵬、丁香頭腦靈活,觸覺敏銳,躊躇滿志,積極熱情;感情受挫、回鄉創業的女青年夏雪,隱忍睿智,助力家鄉文創建設。從這群生活在當代背景下的人物身上,幾乎每位觀眾都能找到熟識的身影,從一些小人物看似平常的喜怒哀樂,映射的正是在「脫貧攻堅」大背景下的時代變革。

  傳統文化與新興文化交織起時代強音 喀斯特地貌風光呈現極致美感

  作為一部「緊扣時代脈搏的脫貧劇」,《一個都不能少》摒棄了過往農村題材劇目一味販賣貧窮的傳統套路,將鏡頭聚焦於當代年輕人以知識改變命運,以文化重塑鄉村的嶄新視角,試圖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的、全新的中國新農村,一個已經實現了智能化的、村民們紛紛邁向小康社會的中國新農村。在描繪當代農村蓬勃發展的同時,將當下大熱的「生態移民」、「生態旅遊開發」、「大學生回鄉創業」等內容融匯其中,使傳統文化與新興文化共同交織起時代變革的最強音。

  不僅如此,《一個都不能少》還在畫面的呈現上追求極致美感。大場景方面,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造型奇特、蒼勁雄渾的冰溝峽谷,山高地闊、萬花爭豔的扁都口萬畝花海等西部著名景點都將一一呈現,每一幀畫面都自帶中國西部美學特徵,堪稱移動的喀斯特地貌明信片。小場景方面,既有帶有濃鬱西北風情的土牆陋屋,也有智能化的新農村小區,兩者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既是對貧困地區現實變化的刻畫,也是對脫貧攻堅成就的展示。導演兼出品人白永成先生表示,希望通過本劇將當地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打造成為甘肅的新名片。談及初衷,白永成直言這是他的「小私心」。「小時候家裡確實條件不好,自己走出來了總想為家鄉做點什麼。除了切實想幫助偏遠地區的農民朋友脫貧,更想讓大家了解我的家鄉,我熱愛的這片土地。」

  超豪華團隊再集結探索藝術新高度 演員無差別造型與農民渾然一體

  2015年,保奇影視出品的我國首部反映精準扶貧主旋律的農村題材電視連續劇《苦樂村官》曾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十二屆中美電影節上連中三元,榮獲最佳電視劇入圍獎,白永成獲得電視劇最佳導演獎,演員張磊獲得電視劇最佳男配角獎。時隔5年,保奇影視再次集結原班人馬傾力打造《一個都不能少》,導演團隊由白永成聯合新銳執行牛犇、朱佔民共同組成;攝影團隊邀請了與《秦香蓮》、《嶽父太囧》、《苦樂村官》長期磨合十幾年、配合默契的直系班底;燈光團隊則是曾為《甄嬛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創作的一流專業人員;美術團隊是為中國電影集團拍攝《誰是球王》、《黃金時代》御用班底,也是電視劇《闖關東》的主美術班底。特效團隊曾為《焦裕祿》、《春天裡》、《飛哥大英雄》、《戰神》、《奔騰歲月》等完成過後期。

  本劇的服裝化妝造型團隊雖說也是《苦樂村官》的原班人馬,但對本次劇目的演員造型更是煞費苦心,他們要求演員造型既要保持中國西部農村特有的色彩,又要加強網際網路時代下城鄉無差距之特徵,同時還要求演員造型必須與當地農民渾然一體。由於張掖地區海拔高,紫外線強,當地人膚色普遍黝黑,演員們便被要求在皮膚上「做文章「,從氣質和膚色上都要無限貼近當地群眾。據稱,劇中一位男演員由於膚色太過逼真,以至於某次拍攝大群眾場面時被當地村主任誤認為是本土群眾演員,通知他領盒飯和補助費。也正是創作團隊的這種較真精神,使得劇目首次對外播放片花時便收穫了高度讚揚和評價。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如果說《苦樂村官》是「精準扶貧」的成功,《一個都不能少》就是「精準脫貧」的目標。

  實際上,早在去年5月份,國務院扶貧辦、國家廣電總局藝術委員會為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舉辦的劇本研討會上,該劇內容便受到了與會專家的廣泛讚譽。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劇本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編劇發現了細節,構築了情節,跳出了最美的舞姿。整體上看來,讓人過目難忘,人物最精粹的、難忘的、具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語言。」他認為,劇中的老人表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年輕一代帶進來的是朝氣蓬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3月16日起,《一個都不能少》與您相約央視一套黃金檔,每晚兩集更新與您共赴最美西部之約。

相關焦點

  • 《一個都不能少》登陸央視一套 聚焦脫貧攻堅
    今晚,由中央電視臺、上海保奇影視等聯合出品,演員黃品沅、趙君、陳瑾、薩日娜等領銜出演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將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段。主創團隊來自《苦樂村官》原班人馬巧合的是,《一個都不能少》與1999年上映的張藝謀電影同名,後者根據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故事主題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問題,該片還曾斬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 陝西省扶貧大劇《一個都不能少》緣何好評如潮
    ,我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自3月16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以來,反響熱烈、好評如潮,成為近期主旋律爆款大劇。  講述脫貧攻堅真實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是白永成繼國內第一部精準扶貧劇《苦樂村官》之後操刀的反映「精準脫貧」和「鄉村致富」的作品。該劇講述了我國西部地區貧困村「焉支村」合併到本縣最富裕的「丹霞村」後,兩村村民逐步摒棄過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充分展現了國家扶貧攻堅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這一重大主題。
  • 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以個體命運折射時代變遷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遊歡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召開網絡視頻會議,調度部署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據悉,已經成片的《愛在青山綠水間》《好雨知時節》《我的金山銀山》等9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將陸續與觀眾見面。正在央視熱播的《一個都不能少》,反映了新時代農村決戰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效。
  •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用溫情譜寫財政力量
    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勇 通訊員 李回良 王祺走土路、過秧田、爬山坡、聞犬吠……在臨湘市詹橋鎮分水村,經常出現這麼一群忙碌的身影,他們是臨湘市財政局的扶貧黨員幹部,他們把對工作的熱情化作攻堅克難、攻城拔寨的力量,把對貧困群眾的關心凝聚成無私奉獻、不負眾望的精神,誓要做到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貴州水族整體脫貧調研報告
    近年來,貴州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重要論述,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堅決打好「四場硬仗」。以水族為代表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先後實現整體脫貧,探索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貴州經驗。近日,貴州省國家治理現代化地方實踐智庫調研組,深入貴州省黔南自治州三都縣、都勻市、獨山縣、荔波縣等地,就水族整體脫貧的做法和成效進行了調研。
  • 央視《焦點訪談》聚焦阿布洛哈脫貧路
    本網訊 12月10日,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因路脫貧、因路致富。節目介紹了阿布洛哈村惡劣的自然環境與生活條件,這裡的村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交通條件的改善是阿布洛哈村實現脫貧的關鍵,四川交通人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不屈精神,克服修路的重重困難,在今年五月底,成功打通了通往阿布洛哈村的最後一公裡。阿布洛哈村成為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道路通則百業興,公路打開了阿布洛哈通往外界的大門,也讓村民有了走出貧困的勇氣。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阿布洛哈村順利實現脫貧,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江西南昌縣政協與貧困戶齊心"摘窮帽"紀事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江西南昌縣政協與貧困戶齊心"摘窮帽"紀事 2020-12-04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海迪:殘疾人脫貧 一個也不能少
    中國殘聯主席、康復國際主席張海迪出席大會並發表題為《殘疾人脫貧 一個也不能少》的主旨演講。張海迪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貧困殘疾人脫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這就意味著有8500萬個痛苦,特別是重度殘疾人和家庭就更加痛苦。殘疾不是哪一個人的痛苦,而是人類的痛苦之一。」
  •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 讀懂總書記的民族情
    編者按: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我們梳理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關於少數民族脫貧攻堅的相關論述,一起來學習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得知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鄉親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我感到很高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 《我的前半生》導演 這次聚焦金山銀山
    隨後,《一個都不能少》和《綠水青山帶笑顏》分別在央視一套、湖南衛視播出。上周末,由沈嚴、賁放執導,徐君東、任雁編劇,範明、是安、代樂樂、李洪濤等主演的脫貧攻堅重點劇目《我的金山銀山》登陸東方衛視,每天19:30兩集連播。
  • 忠縣:脫貧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7 1扶貧工作思路」 破題「脫貧難」初到萬板村,傅群英心裡嘀咕:雖然緊鄰滬渝高速白石互通路,但全村沒有一個像樣的特色產業,基礎設施也很差,怎麼撕開貧困口子呢?通過了解情況,傅群英第一時間便確定了「7 1扶貧工作思路」。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
    面對如此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即便我有15年的鄉鎮工作經驗,也倒吸了一口涼氣,我深知開弓沒有回頭箭,脫貧攻堅勢在必行,既然站在烏江邊上,何不以烏江之志踐吾志,長歌浩蕩一路向前,誓戰脫貧絕不退縮。我暗下決心,扛起責任,決不辜負組織的重託和信任,誓戰脫貧。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
  • 中國攝影藝術節: 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
    在展覽板塊中,推出兩個主題展和一個致敬展。兩個主題展分別為: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和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其中,「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用攝影展覽記錄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創舉,描繪當代中國發展以人為本的生動細節。
  • 全國知名媒體走進襄陽聚焦精準扶貧
    全國知名媒體走進襄陽聚焦精準扶貧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1日 16:55 來源:中新網湖北 」全國知名媒體聚焦襄陽大型採訪活動舉行。來自全國40多家知名媒體的60餘位總編輯、記者,用鏡頭、筆頭實地踏訪,記錄襄陽加快疫後重振、牢記初心使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
  • 22部脫貧攻堅重點電視劇將陸續推出
    《一個都不能少》:真實鮮活生動,展現中國新農村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作為今年第一部與觀眾見面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以來反響熱烈。 《一個都不能少》講述了我國西部某地的貧困村焉支村合併到本縣最富裕的丹霞村後,兩村村民逐步摒棄過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近日,該劇導演白永成接受記者郵件採訪,其實,這已經是他繼《苦樂村官》後第二部著眼於精準扶貧題材的電視劇了。他表示,和《苦樂村官》相比,《一個都不能少》更貼近當下,更具厚重感和大情懷。
  • 肖戰火力全開,《鬥羅》1月16定檔央視,《餘生》2月13空降開播
    肖戰火力全開,《鬥羅》1月16定檔央視,《餘生》2月13空降開播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2021年將會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在過去的2020年,很多人的計劃以及生活節奏都被各種突發事件打亂了,而對於肖戰來說,2021年更是一切的起點,他的2020年,一直都生活在大量黑粉的抵制之中,原本以為憑藉著
  • 【心寧之聲】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八論「奮戰下半年勇奪...
    【心寧之聲】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八論「奮戰下半年勇奪雙勝利」 2020-08-14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日記|從「雞隊長」到「牛司令」,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看到我們,這個四十多歲的貧困戶一臉開心:" 三隻牛犢都是母牛,明年這隻黑色的就可以生牛犢了,一隻一年至少賺 6000 元,後年三隻都能生仔,一年賺兩萬!"我恭喜他的同時,又告訴他另外一個好消息:他全家的低保申請縣裡已經完成審批,11 月起一家人可以領取 3342 元的低保金了。" 真心感謝你們,都不知怎麼說才好,沒有你們,我們家早就垮了!"
  • 上學,一個孩子都不能少
    本報記者 梁 瑩義務教育有保障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標,確保適齡兒童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是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性工作。受地理條件和區情影響,我區控輟保學壓力大,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為此,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堅持把控輟保學作為落實「兩不愁三保障」、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來抓。
  • 我在黑水河畔等你來——由《一個都不能少》想到的
    《一個都不能少》正是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重要精神為宗旨,拍攝的一部電視連續劇。該劇以西部地區脫貧攻堅為主線,從焉支村遭受自然災害為切入點,緊緊圍繞脫貧致富這條主線,反映了黨中央精準扶貧,決勝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道出了農村全面實現小康的致富路上發生的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在這部電視連續劇裡,單就劇作中的村委會的名字就很有特色,扁都口鎮丹霞村、焉支村就已經把張掖著名的三大旅遊勝地點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