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脫貧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2020-12-22 金臺資訊

重慶市忠縣投促中心副主任傅群英,是忠縣白石鎮萬板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在近一年的駐村工作中,她以招商引資的思維,發揮「招商人」的思維智慧,扶貧又扶志。外爭資金落地項目,內生動力興業實幹,既抓「短平快」快速增收,更注重長期增收穩定發展,打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和村民一起運輸農產品。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7 1扶貧工作思路」 破題「脫貧難」

初到萬板村,傅群英心裡嘀咕:雖然緊鄰滬渝高速白石互通路,但全村沒有一個像樣的特色產業,基礎設施也很差,怎麼撕開貧困口子呢?

通過了解情況,傅群英第一時間便確定了「7 1扶貧工作思路」。

「7」指開展一次全村遍訪、爭取一筆幫扶資金、發展一個產業、落實一個飲水項目、幫聯一批學生、關愛一批殘疾人、引導一批勞動力返鄉就業;「1」是指抓好黨建促進脫貧。從駐村的第一天開始,傅群英就帶領工作隊員對全村貧困戶逐戶走訪,很快準確掌握全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

身為招商人的傅群英明白,在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必須藉助外力發展。於是,她決定「外借力,內生力,聚合力」,讓萬板村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外借力」就是搞招商引資,同時向縣級部門爭取資金、爭取項目。「內生力」就是通過開院壩會、座談會等方式,解除群眾「等、靠、要」思想,激發群眾發展意願。「聚合力」就是發展集體經濟,做好黨建工作,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村民用上自來水。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吃水 修路 群眾關心無小事

了解到萬板村部分村民存在飲水困難時,傅群英連夜寫好匯報材料,奔赴縣水利局匯報工作,並邀請相關領導赴萬板村現場指導。在她的努力下,爭取到了32萬元,落實了3個飲水項目。3個項目實施後,將解決448戶1560人飲水難問題,其中貧困戶46戶173人。目前,2個項目已建成投運,另外1個項目已完成設計和預算。

白石鎮萬板村四組村民鄧長傑高興的說:「我們以前靠挑水喝,傅書記來了後把自來水安進了我們家裡,洗衣服淘菜時,水龍頭一開就可以了,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方便得很。」

白石鎮萬板村地處大山深處,溝壑縱橫,部分村組的的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了解到情況後,傅群英先後從縣發改委、縣交通局、縣扶貧辦等相關部門爭取到資金,用於建設人行便道及四好農村路。

對於即將完工的公路硬化,萬板村五組村民陳登龍非常期待:「以前都是用背簍把糧食背出去賣 ,現在這條路修好了後,我就可以不用背了 ,我準備找車子來直接把我的糧食拉出去 ,又快又省力。」

引進多項產業 「造血」扶貧有實效

在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傅群英還在琢磨著如何讓村民穩定增收致富。傅群英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經過多次實地查看,發現村裡一處名叫老鷹溝的地方很適合養殖小龍蝦,於是傅群英決定引進小龍蝦養殖項目。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 ,面對部分村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傅群項採取開院壩會、上門拜訪、交流感情、 算經濟帳等方式,讓村民真正明白產業發展帶來的好處。在傅群英和工作隊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外務工人士石小伍跟村委會達成投資意向,流轉土地120畝進行小龍蝦養殖。該項目除了讓村民除了獲得土地流轉費和勞務收入外,還優先收購貧困村民的黃豆等糧食,讓農產品就近變現。目前,該項目已申報入庫2020年股權化改革扶貧項目,村集體和貧困村民也將根據銷售情況分紅。

當了解到忠州蜜李產業收益高、勞動力需求相對較少,且永久受益持續增收,傅群英決定發展忠州蜜李,壯大村集體經濟。目前50畝忠州蜜李已完成栽植,預計五年後將豐產,屆時年產值將超過80萬元。目前該項目已申報為中央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經作產業項目。為帶動貧困戶發展,傅群英還籌集資金,免費給貧困戶每戶發放果樹苗,為貧困戶發放雞苗等。

「目前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到決戰決勝的衝刺階段 ,我將繼續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幹部一起 ,持續奮戰在扶貧道路上,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一份力量。」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傅群英將繼續踐行脫貧奔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

相關焦點

  • 扶貧日記|從「雞隊長」到「牛司令」,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看到我們,這個四十多歲的貧困戶一臉開心:" 三隻牛犢都是母牛,明年這隻黑色的就可以生牛犢了,一隻一年至少賺 6000 元,後年三隻都能生仔,一年賺兩萬!"我恭喜他的同時,又告訴他另外一個好消息:他全家的低保申請縣裡已經完成審批,11 月起一家人可以領取 3342 元的低保金了。" 真心感謝你們,都不知怎麼說才好,沒有你們,我們家早就垮了!"
  • 【心寧之聲】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八論「奮戰下半年勇奪...
    【心寧之聲】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八論「奮戰下半年勇奪雙勝利」 2020-08-14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用溫情譜寫財政力量
    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勇 通訊員 李回良 王祺走土路、過秧田、爬山坡、聞犬吠……在臨湘市詹橋鎮分水村,經常出現這麼一群忙碌的身影,他們是臨湘市財政局的扶貧黨員幹部,他們把對工作的熱情化作攻堅克難、攻城拔寨的力量,把對貧困群眾的關心凝聚成無私奉獻、不負眾望的精神,誓要做到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江西南昌縣政協與貧困戶齊心"摘窮帽"紀事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江西南昌縣政協與貧困戶齊心"摘窮帽"紀事 2020-12-04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路上的最美代表風採】吳彥㛃:海歸種柑橘,甜了村民心
    海外學成歸來的她,放棄原本令人豔羨的工作機會,積極投身家鄉——重慶市忠縣「三農」一線。17年來,她揮灑青春和才識,在扶貧路上和鄉村振興中,與村民們並肩戰鬥,建功立業,一起把柑橘產業越做越大,不僅富了村民的口袋,而且甜了大家的心。
  • 全面小康路上德保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全面小康路上德保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www.gxbszx.gov.cn  2020-12-10 09:02  閱讀:181次  作者:石永超  編輯:班潔  來源:德保之聲微信公眾號
  • 張海迪:殘疾人脫貧 一個也不能少
    中國殘聯主席、康復國際主席張海迪出席大會並發表題為《殘疾人脫貧 一個也不能少》的主旨演講。張海迪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貧困殘疾人脫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這就意味著有8500萬個痛苦,特別是重度殘疾人和家庭就更加痛苦。殘疾不是哪一個人的痛苦,而是人類的痛苦之一。」
  • 《一個都不能少》登陸央視一套 聚焦脫貧攻堅
    今晚,由中央電視臺、上海保奇影視等聯合出品,演員黃品沅、趙君、陳瑾、薩日娜等領銜出演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將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段。主創團隊來自《苦樂村官》原班人馬巧合的是,《一個都不能少》與1999年上映的張藝謀電影同名,後者根據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故事主題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問題,該片還曾斬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 《一個都不能少》3.16央視開播,以全新視角聚焦精準脫貧
    《一個都不能少》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政策指導,國家廣電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中央電視臺、陝西省委宣傳部、甘肅省委宣傳部、張掖市委市政府、鹹陽市委市政府、上海保奇影視文化發展股份公司聯合出品,鹹陽市委宣傳部立項,知名演員黃品沅、趙君、陳瑾、薩日娜等領銜出演的現實題材劇目《一個都不能少》將於3月16日在央視一套播出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丨晴隆縣雞場鎮木角村...
    脫貧攻堅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在我的幫扶工作中,不論是誰家,不論是大小事,只要找到我的,我都會盡力幫其解決。當然,我也會主動地去了解他們情況。我相信,只要我們咬定脫貧的信念和目標不放鬆,努力克服困難,主動靠前作為,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必定能夠如期達到質量高、成色足的脫貧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
    面對如此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即便我有15年的鄉鎮工作經驗,也倒吸了一口涼氣,我深知開弓沒有回頭箭,脫貧攻堅勢在必行,既然站在烏江邊上,何不以烏江之志踐吾志,長歌浩蕩一路向前,誓戰脫貧絕不退縮。我暗下決心,扛起責任,決不辜負組織的重託和信任,誓戰脫貧。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
  •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 讀懂總書記的民族情
    編者按: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我們梳理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關於少數民族脫貧攻堅的相關論述,一起來學習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得知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鄉親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我感到很高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 新疆軍區某裝甲團的扶貧故事: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脫貧攻堅 中國軍人在行動】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從改革開放之後的扶貧開發,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子弟兵的身影一直和人民在一起。從扶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到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從協助推進教育扶貧到搞好醫療扶持,從幫助改善生產生活到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從支持鄉風文明建設到參加興邊富民行動……在脫貧攻堅的特殊戰場上,全軍官兵以高度的政治自覺,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譜寫了軍民魚水情深新的時代壯歌。請看脫貧攻堅路上的中國軍人身影。
  • 中國攝影藝術節: 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
    在展覽板塊中,推出兩個主題展和一個致敬展。兩個主題展分別為: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和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其中,「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用攝影展覽記錄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創舉,描繪當代中國發展以人為本的生動細節。
  • 我在黑水河畔等你來——由《一個都不能少》想到的
    《一個都不能少》正是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重要精神為宗旨,拍攝的一部電視連續劇。該劇以西部地區脫貧攻堅為主線,從焉支村遭受自然災害為切入點,緊緊圍繞脫貧致富這條主線,反映了黨中央精準扶貧,決勝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道出了農村全面實現小康的致富路上發生的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在這部電視連續劇裡,單就劇作中的村委會的名字就很有特色,扁都口鎮丹霞村、焉支村就已經把張掖著名的三大旅遊勝地點了出來。
  • 梨樹:脫貧職責扛在肩,脫貧路上滿是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已到決戰決勝之時,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白山鄉各級黨員幹部通力配合,敢於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落實到行動上,堅決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奏響一曲曲壯麗的扶貧戰歌。 脫貧致富 黨員幹部衝在前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幹部隊伍。
  •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貴州水族整體脫貧調研報告
    近年來,貴州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重要論述,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堅決打好「四場硬仗」。以水族為代表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先後實現整體脫貧,探索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貴州經驗。近日,貴州省國家治理現代化地方實踐智庫調研組,深入貴州省黔南自治州三都縣、都勻市、獨山縣、荔波縣等地,就水族整體脫貧的做法和成效進行了調研。
  • 《一個都不能少》中的焉支村大有來頭!
    CCTV-1黃金檔,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正在熱播!該劇把我們帶入到了祖國西北的兩個村落之間,在兩位村支書趙百川、夏寶生的帶領下,我們逐漸了解了焉支村、丹霞村的苦與樂......許多觀眾也許會好奇:現實生活中,這兩個村落真的存在嗎?
  • 陝西省扶貧大劇《一個都不能少》緣何好評如潮
    ,我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自3月16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以來,反響熱烈、好評如潮,成為近期主旋律爆款大劇。  講述脫貧攻堅真實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是白永成繼國內第一部精準扶貧劇《苦樂村官》之後操刀的反映「精準脫貧」和「鄉村致富」的作品。該劇講述了我國西部地區貧困村「焉支村」合併到本縣最富裕的「丹霞村」後,兩村村民逐步摒棄過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充分展現了國家扶貧攻堅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這一重大主題。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重慶市忠縣全力建設「三峽橘鄉」田園綜合...
    近年來,忠縣全力建設「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打造「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的完整產業鏈,幫助百姓脫貧增收,託舉起了鄉村振興夢。2020-10-29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nbsp&nbsp&nbsp&nbsp在重慶市忠縣新立鎮文筆社區,73歲的伯有橋告訴記者,過去家裡因老伴生病致貧,沒有固定收入,現在來到柑橘果園務工,一幹就是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