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已到決戰決勝之時,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白山鄉各級黨員幹部通力配合,敢於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落實到行動上,堅決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奏響一曲曲壯麗的扶貧戰歌。
脫貧致富 黨員幹部衝在前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幹部隊伍。梨樹縣白山鄉全體黨員幹部在黨委書記姜振國、鄉長楊鳳武帶領下,走遍13個村152戶貧困戶,從生活起居到富農生產,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求速求效解決貧困戶遇到的難題。
60歲的李正梅是白山鄉平山村貧困戶,丈夫於2016年因病去世,本人也是疾病纏身,僅靠種地收入很難支付起昂貴的醫藥費。她獨自生活,沒有房屋,一直住在村委會幫忙租的房子裡。
百姓的事大於天。姜振國了解到李正梅的情況後,立即專門開會研討,承諾「不寒心,也不能寒身」。經多方努力,籌集資金3萬餘元,為老人解決住房問題。坐在寬敞明亮的磚瓦房裡,李正梅樂得合不攏嘴:「這回我心裡敞亮了,有自己的家了,自來水也接通了,幸福的日子開始了!」
精準施策 脫貧路上滿是愛
白山鄉平山村的女孩車昕陽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父親早逝,母親離家出走,家庭的變故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生活沒有了著落,只能寄養在伯父家。白山鄉黨委得知她的艱難境況後,將其納入貧困戶範疇,為其申請辦理低保,並協調「愛心快遞聯盟」,每月給予救濟金,直至義務教育結束。
一對一幫扶責任人還經常去小昕陽家看望,關心她的成長,隨時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題,給她親人般的溫暖。現在,小昕陽生活有了保障,還能和其他孩子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孩子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白山鄉鮑家村七組5歲的貧困兒童鮑思禹,父母均患有精神二級殘疾。白山鄉黨委為這一貧困家庭協調解決每月700元的生活補助,安排孩子寄養在外婆家,還多方籌集資金,將家中多年居住漏風漏雨的破舊彩鋼房改造成磚瓦結構房。
像這樣的孩子,白山鄉還有很多,但他們都得到了良好的照顧,與同齡孩子一樣開心地玩耍,接受同等的教育。「幹實事,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這句話,像烙印一般刻在了白山鄉扶貧幹部的心裡。
志智雙扶 自主脫貧奔小康
白山鄉裴家村貧困戶秦貴,因妻子身患重病,先後三次大手術,花光了家裡的全部積蓄,還欠下7萬元的外債。面對困難,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在政府的扶持下,重振精神,申請小額貸款,鑽研養殖技術。
經過兩年的努力,從最初的兩頭牛繁殖到了4頭牛。2020年,在縣、鄉兩級政府的扶持下,又養殖了4頭能繁母豬,其中兩頭母豬十月底還能產仔豬。如今,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秦貴心裡樂開了花。
鞏固成果 壯大村集體經濟
白山鄉大泉眼村既是貧困村,又是軟弱渙散村,村集體經濟薄弱。李紅巖自任第一書記以來,帶領駐村工作隊著力於基層黨組織建設,精準發力扶貧,一心為民服務,使貧困村脫貧摘了帽。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他協調林業部門栽植雞心果樹500棵,流轉土地30畝,培育楊樹苗30萬棵,收益用於鞏固村集體脫貧成果。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扶貧幹部的身影,農忙時到貧困戶家幫忙收玉米,農閒時幫貧困戶家打掃衛生,收拾房前屋後環境,讓貧困戶深深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和溫暖。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這是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白山鄉黨員幹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盡銳出戰抓脫貧,決戰決勝奔小康。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終審:王俊達 宿振山
編輯:李洋洋 高立忠 王寧(實習)
美編:張弘翰 張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