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這裡是万俟。
先跟大家道個歉,鴿了好幾天,今天才繼續更新,原因是我那兩天看著慘澹的閱讀數,有些懷疑人生(笑),再加上那兩天確實也有些思維枯竭,就懈怠了兩天。
今天呢,繼續聊音樂話題。還是老樣子,先回答開頭的提問。我估計大家心中已經有答案了,沒錯,答案其實就是不一定。
原因顯而易見,不論是歌曲,還是別的藝術作品,人的主觀感受只是一種加分項而不是決定項。
流行樂可能好聽但未必是好音樂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李袁傑的《離人愁》要比勳伯格的《管弦樂曲五首》悅耳得多,但我們能說《離人愁》是比《管弦樂曲五首》更好的音樂嗎?這肯定是不行的。
勳伯格
實際上,不單單是音樂領域,任何藝術作品都是一樣的道理,只有內容才能決定一個藝術作品的好壞。
哈士奇也只是看起來像狼
乾隆皇帝一生寫詩四萬多首,這數量與唐朝二百多年間產生的詩歌數量相當。唐詩成就了唐朝文學的輝煌,而乾隆皇帝的四萬多首詩歌卻未能讓他成為古詩第一人。
影視劇中的古代皇帝
再回到音樂,其實要做到(一定程度上)悅耳動聽,其實是不難的。我們國家的聽眾,受到儒家文化薰陶,追求中正平和,喜歡的音樂基本符合五聲調式。解決了調式問題,再搭配一些經典的和弦進行,這樣寫出來的旋律,即使沒那麼好聽,但也絕對不難聽。
以降b為主音的五種五聲調式音階
編曲手法上,搭配一些傳統的民族樂器,如古箏、笛子、琵琶、編鐘等等,再配合一些古風古韻的歌詞,一首「中國風」作品便誕生了。
美人撫琴
但是,這樣的音樂是好音樂嗎?其實不一定。因為思路沒有好壞之分,關鍵要看具體的操作。這就像同樣寫一場「兄弟反目」的戲,不同的人寫,呈現的作品可能千差萬別。
「兄弟反目」的一種版本
好的,本期就到這裡,我是万俟,關注我,我們一起聊聊音樂。
万俟自拍
(讀者彈幕:村夫你這操作是不是想水一期?
万俟:各位老大,包容一下,我實在想不到有什麼是可寫的,大家有什麼想聊的音樂話題可以留言給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