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1世紀經濟報導,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2020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披露了2019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情況盒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惡性腫瘤、心臟病與腦血管病是對居民身體健康危害最大的三個病種。
另外一方面,隨著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患病頻次的顯著增加,中國人均看病次數正在快速上升,基層醫生接診壓力山大。
就診的中國人越來越多
總體來看,中國的衛生健康狀況仍在穩步改善。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國家衛健委於今年6月發布的《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了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了5.6‰。
不過,居民的健康狀況仍然難言樂觀。
據《2020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自2008年至2018年期間,調查點居民的兩周患病率(調查居民中兩周內患病人數或人次數/調查總人數之比)由18.9%至32.2%,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兩周患病率顯著增加,調查點患病人次數由3.35萬增加到8.26萬人次,增幅達147%。
從調查點居民疾病兩周患病率來看,包含有心臟病、高血壓以及腦血管病在內的循環系統疾病由2008年的5.03%上升至2018年的15.43%。
居民患病率的增加也反應在了醫院接診人次的攀升上。2019年,中國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為87.2億,較2010年的58.4億增長約49.37%。中國人均看病次數由2010年的4.4次,增加到了2019年的6.2次,漲幅達到40.9%。
診療增加帶來的壓力很大程度上落在了基層醫師身上。數據顯示,全國醫師的日均擔負診療人次平均為8人,其中基層衛生機構,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醫師工作量最大,其擔負診療人次接近16人。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居民就診次數的增加,原因除了患病率升高之外,還包括全民醫療保障的落實,以及居民健康衛生知識的增加。另外,也有相當一部分居民參與健康檢查,希望防範於未然。
另一方面,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也讓頻繁看病越來越成為一種常態。據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於2019年7月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國已經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9億,佔總人口的17.9%。其中,近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
惡性腫瘤、心臟病與腦血管病成最「致命殺手」
據《2020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居民的三大「致命殺手」,致死率分別達到了161.56/10萬,148.51/10萬和129.41/10萬。
相比於2005年,三大病種的致死率出現了全面的上升:惡性腫瘤上升了29.4%,心臟病上升了33.8%,腦血管病上升了7.7%。
對城市居民而言,惡性腫瘤中,肺癌、肝癌、胃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以及食管癌已經成了當前最大的健康威脅,在2019年,這6種癌症的死亡率均超過了10/10萬。
另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目前,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約229萬,發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城市死因的第一位、農村死因的第二位。
對於農村居民來說,癌症之外,心臟病是更大的健康威脅。在2005至2019年期間,農村居民的心臟病死亡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並於2019年達到164.66/10萬,大幅超過城市居民。
惡性腫瘤、心臟病與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與不合理膳食和缺乏鍛鍊密切相關。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曾指出,飲食風險因素導致的疾病負擔佔到15.9%,已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另外,中國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比例僅為33.9%,缺乏身體活動已經成為慢性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國現有高血壓患者2.7億、腦卒中患者1300萬、冠心病患者1100萬、糖尿病患者超過9700萬、糖尿病前期人群約1.5億。而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菸、缺乏體力活動、不健康飲食習慣等是心腦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
編輯|夏志堅杜波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新聞網、《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截至12月6日05:26,全球新冠肺炎確診66343555例,死亡1525726例。關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動態,請點擊↓↓↓
推薦閱讀
這隻股票一年漲3倍後4個一字跌停,有私募資產或縮水近3000萬,月底還面臨30億市值解禁
又是晶片卡脖子!大眾中國要停產?官方回應來了
重磅!昔日手機巨頭曾植入木馬程序拉活賺錢,逾2000萬用戶成了「肉雞」?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