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博客
近期與幾位旅行社老總做了面對面交流,在中國疫情控制取得階段性勝利之時,省內遊旅遊正在有序恢復中,旅行社老總依舊憂心匆匆,不少經營了數十年的旅行社,經受住了SARS和金融危機等困難考驗,但對今年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能不能扛過去,信心普遍並不是太足,對他們來說,目前首要考慮的是企業生存,其次才是復工復產和復興,尤其以出入境旅遊業務為核心業務的旅行社。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中國和世界都猝不及防,無論是對人們的出行和生活,企業的生產,還是對全球經濟運行等方方面面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前所未有,無法估量的。旅遊業是體驗經濟,只有人的流動才會產生旅遊體驗,新冠疫情的嚴限人流措施,旅遊業不堪一擊,對其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
旅行社何去何從?在如此黑暗之時(老總們說,只有「黑」沒有「暗」),如何幫助當下的旅行社渡過難關,需要政府和企業克難時艱,共渡難關。
在公共危機面前,當地政府確實需要魄力和能力,突破常規,創造性地出臺一些補救政策。如紓困資金,退稅,減免或免息貨款,或直接補貼等,幫助企業多爭取一些時間突破重圍,恢復和提振信心,等待疫情過後,儘快找到旅遊發展突破口。另外,據企業反映, 新冠疫情影響,很多遊客節前預訂的退團產生的投訴和糾紛,遠沒有結束,仍在處理過程中,在出境遊的產業鏈條上,我市旅行社與下遊的供應商缺少強有力的談判能力,相關部門是否可以幫助旅行社運用法律途徑追回一些先前墊付的資金,避免無良心的供應商捲款逃跑。
說實話,政府政策更多是補血性的救急,企業暫且多喘幾口氣,是短期行為,真正讓企業走向復甦需要靠旅行社自己,尤其是旅行社領導層的膽識、智慧和戰略謀劃,以及企業員工的齊心協力。後疫情時代旅遊會有什麼變化?公司業務是否可以重塑?如何打造長期核心競爭力?旅行社復甦之路,任重道遠。個人認為,在目前至暗時刻,旅行社老總要處亂不驚,在做好防疫和生存的同時,更要集中精力,謀劃未來,特別是在「打造特色產品「,」有效市場營銷「和」高效管理團隊」等三個方面做好謀篇布局。
1. 打造特色產品。產品(含線路)和服務是旅行社的生命線,過去20-30年觀光旅遊的蓬勃發展,給中國培育了大量有旅行經驗和旅遊習慣的旅行者,催生了休閒、度假、探險、教育等多元化旅遊特色市場。傳統旅行社要立足原有市場優勢,開發滿足新需求的特色產品,尤其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主題特色產品。另外,要考慮構建多元化經營,既可以打造旅遊產業上下遊全產業鏈,也可以構建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的混合產業鏈。
2. 有效市場營銷。在這樣的至暗時刻,旅行社要做好危機公關計劃和行動,為後疫情發展創造更好的生存空間。如維護好景區、酒店等產品供應商關係,主動關心境內外有攬客能力旅行社,構建防禦風險和發展聯盟,策劃線上線下活動,共同推動旅遊市場由近至遠的恢復進程。
3. 高效管理團隊。目前大多旅行社採取「開源節流」式的休眠策略,減少疫情給企業帶來的資金壓力,大多員工在家待命,老總和員工同享「1616」,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優秀員工有可能流向其他行業的風險。因此,建議決策層制定員工深度學習計劃,請行業專家給員工開展線上會議,拓展視野,了解全球旅遊發展趨勢,以及未來擬開展的新業務解讀,培養優質的企業文化氛圍,與員工共呼吸同命運,創造緊密性的高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