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儂軟語的蘇州,才不是傻白甜

2020-12-06 騰訊網

說起蘇州,你會想到什麼?是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咿咿呀呀的吳儂軟語,抑或甜到齁的蘇州菜,精巧雅致的蘇州園林。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同為多年來的江南雙子星,隔壁杭州早已安放好粘稠的歷史,搖身變成了時尚的網紅城市。

而人們關於蘇州的聯想卻似乎固執地指向那個溫柔且古典的過去

在流量時代,對於存在感日漸稀薄的蘇州,有人說這是它以退為進的智慧,但更不乏有聲音認為,蘇州已經到達了它的天花板

浪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今年席捲全國的疫情無疑是對每個城市來說都是一場大考,而真正的學霸從不畏懼突如其來的臨時考試。

△蘇州就是一個隱藏的學霸,在暗暗發力 / 圖蟲創意

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蘇州實際利用外資42.3億美元、增長163.3%,創歷史新高;工業投資強勁增長13.3%,其中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3.1%;財政收入總量、稅比繼續穩居全省第一;蘇州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

蘇州平時給人的形象就是每天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結果等成績單公布的那天,其他城市才會意識到,又被蘇州的糖衣炮彈給騙了。

「蘇大強」是怎樣煉成的?

2019年蘇州的GDP總量在全國城市排名中重新回到第六位,前十的城市裡除了直轄市就是特區和省會,蘇州憑著一個平平無奇的地級市出身在萬億俱樂部裡牢牢佔據著一個席位。

眾多古城都囿於過去,最終淪為吃老本的跟團遊目的地,而歷史悠久的蘇州全然沒有遺老遺少的保守積習,靠著硬實力在今天再次證明,蘇州的千年富庶不是歷史的偶然。

△蘇州是2019年GDP最高的地級市 / 微博截圖

看似安坐在一片舊時光中的蘇州,視線卻永遠望著浪潮來臨的方向。

1946 年在東京審判中一戰成名的東吳大學就是蘇州大學的前身,也是20世紀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

民國時期的東吳大學以法學院著稱,是彼時中國在教授中國法之外惟一系統地講授英美法的學院。

由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採用的是英美法程序,國民政府一時找不到合適參與審判的人選,最後點名讓東吳大學派人,於是當時赴遠東參加軍事法庭的法官、檢察官、顧問等人均來自於東吳大學。

△蘇州東吳大學遺址 / 圖蟲創意

多年的富甲天下給了蘇州開放的底氣,而這底氣多年以後又成為蘇州的財富密碼。作為江蘇省經濟的領跑者,蘇州經常被拿來與省會南京作對比。

雖然近年來兩者的差距逐漸縮小,但根據最新發布的2019年統計數據,兩者的GDP總量仍然相隔5200億,四捨五入就是一個海南島的差距。

翻開蘇州和南京的發展史,會發現兩處關鍵的轉折,一是1984年後鄉鎮經濟的異軍突起,二是1992年後外向型經濟的迅猛發展。「蘇大強」的誕生,正是靠著這兩本武功秘籍。

如果仔細查看蘇州的經濟數據可以發現,蘇州之富並不在於市區,而是下屬的崑山、常熟、張家港、太倉四張王牌。

△崑山錦溪古鎮 / 圖蟲創意

單論市區實力,蘇州是不可與南京同日而語的。80年代的「地改市」浪潮中,南京只拿到了兩個縣的管轄權,而蘇州是六個。

通過將這些傳統縣轉化為在財政審批和政策權限上具有更大自由度的縣級市,蘇州完成了它一大四小的經濟布局。依託這些縣級市,蘇州開始大量承接上海轉移出來的產業,並引入外資。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崑山縣還是蘇州下屬6個縣裡最窮的,人送外號「小六子」。1984年,國家批准了14個沿海經濟開發區,崑山也動了心,不過問題是,崑山也不沿海啊。

△當時崑山縣常被人說是守著蘇州城外半碗飯過日子 / 視頻截圖

沒錢沒政策的崑山沒有放棄自己的開發區夢,當年就偷偷在縣中心的玉山鎮自費把一塊3.75平方公裡的農田劃成了開發區,因為擔心攤上事,冠了個「工業小區」的名字。

築好了巢,就要引鳳。第一個客戶是日本人三好一郎,想在這裡建個手套廠。為了讓三好一郎實地考察,崑山縣動用了縣裡唯一一輛吉普車把他拉到了玉山鎮。

結果三好一郎看著眼前的一片莊稼地,懵了,撂下話說:三個月這裡的路修好,我就在這裡投資辦廠。

△很難讓人想像外資能在小縣城裡發展得多好 / Unsplash

三個月後,道路如期修好,崑山迎來了它的第一家外資企業日本蘇旺你手套有限公司,而這也是整個江蘇省的第一家外資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僅這家企業就為崑山創匯1000多萬元。

嘗到甜頭的崑山縣甚至派人去上海虹橋機場蹲點,向來訪的外國客商推銷家鄉的工業區。雖然每次看到這個故事,老藝術家的腦海裡都浮現出火車站門口的黑車司機......

新與舊,一種生活態度

老藝術家還記得第一次去蘇州博物館的時候,站在蘇州博物館門口對著手機地圖看了半天,以為自己穿越了,簡直不敢相信有人把博物館藏在一座蘇州園林裡。

它是華人建築師貝聿銘為其家鄉蘇州留下的最後一件作品,博物館落成時,曾有英國媒體評論說「這個華人建築大師重建了他的家族失落的精髓,用到的卻是他獨特的現代語彙」。

△蘇州博物館融古風和現代於一身 / 圖蟲創意

蘇州博物館延續著蘇州人對於新與舊的一貫態度

隨著城市發展,新城與舊城之間似乎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在現代化發展的指揮棒下,承載一個城市過去的老城往往成為經濟列車前行路上亟需掃清的障礙。

面對這一似乎不可得兼的時代單選題,蘇州表示小孩子才做選擇,活了兩千五百年的蘇州全都要。

△姑蘇城新舊共存 / 圖蟲創意

在有關蘇州的全景照片裡,可以很輕易地將視線越過西邊低矮的江南民居,而被東邊高聳的現代建築群吸引。

這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是那條站立的巨大秋褲。2004年,這棟名為「東方之門」的建築奠基,最初計劃於2008年竣工,卻一直拖到了2015年才封頂。

「東方之門」建成以後,常年出現在各種奇葩建築的榜單裡,和央視的大褲衩遙相呼應。

△東方之門常被戲稱為秋褲 / unsplash

但在蘇州人眼裡,東方之門代表著蘇州的另一面。

在以它為核心的被當地人稱為「園區」的大片土地上,看不到一絲老蘇州的痕跡,鱗次櫛比的高樓,耀眼的玻璃幕牆,像時間從沒來過。

1992年10月1日,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借著訪問的名義帶著副總理王鼎昌和李顯龍來華考察,希望能在中國按照新加坡模式打造一個園區。

轉了一圈,還是挑中了當時發展最好的上海,可惜上海人沒太明白李光耀的意思。因為時間緊湊,李光耀一行人先行回國,留下李顯龍在上海繼續考察。

生意遲遲定不下來,這位未來的新加坡總理在一位助手的建議下去附近的蘇州轉轉,權當散心。

△蘇州就是我們心中江南水鄉的樣子 / 圖蟲創意

雖然名義上是私人旅行,蘇州方面還是嚴陣以待,剛剛從國家旅遊局副局長的位置上被派到蘇州當市長的章新勝親自接待,還從市人大叫來了一個人,曾任崑山市市委書記的吳克銓,一手打造了當年的崑山奇蹟。

李顯龍的這次旅遊顯然體驗很好,因為僅僅幾個月後,李光耀就提出再次訪華,並且點名要來蘇州

△蘇州評彈,戲曲傳統文化的寶藏/圖蟲創意

幾經談判,工業園落地金雞湖一帶。參考了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的經驗,蘇州市在古城的東面另立新城。以老城接續歷史,以新城面向未來。

面對拆與建、傳統與現代這兩對似乎難以調和的矛盾,蘇州方案在其中顯得遊刃有餘。

想懂蘇州,先來碗面吧

蘇州人一直有「不時不食」的講法,春天的塘鱧魚和春筍,夏天的清風三蝦和黃鱔,秋天的肥蟹與茭白,冬天的青魚和老鴨。

其他地區計算年歲更迭用日曆,蘇州人只需要一本菜譜。

△三蝦麵是蘇州特色的時令面,只在端午前後兩個月才有,「三蝦」指的是蝦仁、蝦籽、蝦腦 / 圖蟲創意

而在所有的吃食裡,卻是那碗熱氣騰騰的蘇式面串聯起蘇州人瑣碎的每一個日常。

平常講起麵食,往往都集中於北方,尤其是《中華小當家》裡那位來自山西的謝師傅,拿著鋼棍旋轉跳躍,當年給老藝術家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蘇州雖然為魚米之鄉,但可以說是北方麵食文化在南方的一塊飛地,並且衍生出和北方截然不同的麵食文化。

古時為了躲避戰爭,北人曾多次南下,也把吃麵的習慣帶到了蘇州。時任蘇州刺史的白居易曾寫了一句「麥風低冉冉,稻水平漠漠」,可見,唐朝的蘇州就已經有了吃麵的習慣。

△蘇州人吃麵也是有傳統的 / 圖蟲創意

北方人吃麵喜歡吃手擀麵,講究搓圓捏扁,把麵團弄成各種形狀。

蘇州人對於面本身的要求就沒有那麼複雜,一般是1到1.5毫米的龍鬚麵和5毫米左右的小闊面。兩種面都是機器壓制而成,普通的就加些鹼,奢侈一點的加入雞蛋。

一直以來,蘇州給人的印象都是以退為進,不爭不搶。但從吃麵這件蘇州人每天都會做的事情就不禁讓人懷疑,真的嗎,我不信。

△吃麵,蘇州人很認真 / 圖蟲創意

蘇州人吃麵講究頭湯麵,蘇州「文化宣傳大使」、蘇州美食第一吹陸文夫就在其小說《美食家》裡寫過這麼兩句:

「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懶覺倒是與他無緣,因為他的腸胃到時便會蠕動,準確得和鬧鐘差不多。眼睛一睜,他的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

一鍋湯,千碗面。北方人喜歡喝麵湯,但在蘇州人看來,用久了的燙麵水那就是刷鍋水!下出來的面會帶有麵湯氣,不夠清爽、爽口。

如果你在蘇州旅遊的時候大早上碰到垮著臉的蘇州人,不要懷疑,那不是起床氣,是沒搶上頭湯麵

蘇州人對於面的講究更在於湯頭和澆頭。

湯頭分為紅湯和白湯,用土雞、大骨、鱔魚骨,按照時令還會加上清水螺螄、青魚頭,文火熬上一夜。一般來說,夏天吃白湯,冬天吃紅湯。

澆頭在北方麵食文化裡就是隨性的配料,而蘇州人吃麵,澆頭才是絕對的主角,面可以吃不完,澆頭不能浪費。

澆頭分為普通澆頭和現炒澆頭兩種,燜肉、大排、爆魚這些需要時間準備的澆頭就會提前處理好,鱔糊、蝦仁、腰花這類講求口感的澆頭則是現點現炒。

沒有人知道蘇州面到底有多少種澆頭,因為嚴格來說,只要能炒成菜的,萬物皆可澆。以至於蘇州當地的麵館會推出雙澆、三澆、四澆的超級加倍做法。

撥開滿滿蓋上的澆頭,挑出幾根面,一口暴風吸入,是每個蘇州人最幸福的時刻。

蘇州的哲學也都藏在這一碗看似簡單的面裡,蘇州人並不在意它來自何方,新吃法,舊吃法,用精貴的蝦仁還是平凡的雪菜肉絲,只要好吃,也都沒關係

二千五百年早已讓蘇州人將興衰看飽,面對外界的看輕或吹捧,蘇州人只是低頭安心吃麵,因為一切不過是生活的澆頭

參考資料:

伊森.(2018).蘇州人,生在魚米之鄉,卻愛面愛得深沉.地道風物

刀刀.(2019).蘇州就是江蘇最好吃的城市,沒有之一.福桃九分飽

史昂.(2019).為什麼南京總是比不過蘇州.風聲評論

何建明.(2010).炫風:中國明星城市發展史.作家出版社

水姐.(2020).蘇州為什麼這麼拼.秦朔朋友圈

說起蘇州

你還會想到什麼?

曹徙南

相關焦點

  • 吳儂軟語,蘇繡江南
    用什麼來形容蘇州,是青磚紅門的古樸,是小橋流水的安然,亦或是清幽竹林的閒適?其實曹雪芹在紅樓中對蘇州女子慧娘的描寫就給了我們答案。書中所寫慧娘,就如同大部分蘇州女子一般,慣於用蘇繡針法編織出不亞於詩詞歌賦的精密巧思。
  • 鄉音也是戲|電影中的吳儂軟語 呢喃出人性百態
    今天我們來聽聽吳儂軟語。>上海話:《海上花》《羅曼蒂克消亡史》《不成問題的問題》《股瘋》《海上浮城》《陽臺上》南京話:《金陵十三釵》《推拿》《寶貝兒》鄉音重現不少人心目中的吳洲「江南」,是燈影槳聲,是小橋流水,是白牆黛瓦,而這獨有的精緻,沒有軟糯濃稠的吳儂軟語的裝點
  • 行知讀書會|評彈遇上古詩詞,品一品詩詞中的吳儂軟語
    活動現場,由主持人閻華命題,方笑一教授解析,周紅、徐惠新兩位借方教授精選出的江南詩詞原創評彈表演,讓現場觀眾品一品詩詞中的吳儂軟語。活動現場活動現場送人遊吳杜荀鶴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 住隱於市井的蘇州民宿 享慵懶的慢生活
    在蘇州旅遊,住在平江是很多遊客的選擇,皆因這裡優越的地理位置。民以食為天,若你出門就能看到各色各樣的小吃怕是會興奮壞了,而平江正好符合,不僅如此,居住在這裡你只需步行就可達拙政園、蘇州博物館等景點。連接平江路與倉街的胡廂史巷內,有一處很有蘇州韻味的小院——吾儂民宿。
  • 什麼是傻白甜?《大宋少年志》的小景才是傻白甜的正確打開方式
    國產劇中,傻白甜一直經久不衰。不過,傻白甜當中,有讓角色很不討喜,但也有些傻白甜很討喜。比如,《大宋少年志》當中的小景。《大宋少年志》講述了七齋六子一起經歷重重冒險的故事。六個人各有特點,各有個性,一起冒險成長。
  • 《紅樓夢》中有太多的吳儂軟語和各地方言
    1979年,戴不凡先生發表《揭開〈紅樓夢〉作者之謎——論曹雪芹是在石兄〈風月寶鑑〉舊稿基礎上巧手新裁改作成書的》等文章,提出書中有大量的吳語,論證《紅樓夢》作者是「難改吳儂口音的石兄」,曹雪芹只是改作者而非原作者。但卻遭到圍攻。有的文章只承認書中夾雜一些吳語。
  • 一部電影、一個餐廳,小小得月樓,80年代的蘇州烙印
    友情提示:整部影片全為吳儂軟語,且沒字幕……看起來很費勁,想看的朋友最好找一個長三角地區的朋友翻譯一下。當然也可以買書籍翻閱。,室內裝修採用高檔的紅木,裝飾匯集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融為一體,紅木雕刻,平雕、透雕、雙面雕、浮雕均體現了當時對餐廳的用心,展現了吳儂文化和得月樓的餐飲文化氣息。
  • 歌曲《根在漳州 夢在蘇州》發布
    >  近日,飽含深情的一首歌曲《根在漳州 夢在蘇州  《根在漳州 夢在蘇州》由青年女詞作家梅皓鈞作詞、著名作曲家姜興龍作詞作曲,華語流行男歌手梁開輝演唱,歷時半年打造完成。歌曲創作過程中,姜興龍曾多次與紮根蘇州的漳州人進行深入交談,傾聽他們在蘇州發生的故事,感受他們對家鄉和蘇州的情懷。  盛開著水仙花的故鄉是牽著漳州人的線,無論風雨,緊緊相連。桂花飄香的蘇州是漳州人自由翱翔的天空,風景廣闊,前程似錦。
  • 誰還不是從傻白甜,一路黑化成為白髮魔女
    突然看到一篇文章,題目叫:成功的女人都有這樣幾個特徵,然後便拿劉濤,孟晚舟,還有賭王家的幾個家屬做起了比較,全文空洞無詞,並沒有讓我提起興趣,劃到結尾時,突然看到一句話「誰還不是從傻白甜,一路黑化成為白髮魔女」。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與回憶。
  • 《傻白甜和死變態》|八百八十八桂酒
    📌《傻白甜和死變態》|八百八十八桂酒📌CP:死變態X傻白甜📌劇情:
  • 打卡蘇州小洱海小鎌倉
    [下雨]打卡蘇州小洱海小鎌倉雖然不喜歡梅雨季溼熱的感覺,但是喜歡梅雨季江南的風景。[微風]今天去了號稱小鎌倉的蘇州東山莫釐峰環太湖大道,雖然在旅遊城市蘇州住了近20年,但是好多地方都沒去過,所以今年的計劃就是把蘇州遊遍。
  • 從《蝸牛與黃鸝鳥》看林允 傻白甜不是裝瘋賣傻
    追溯到很早以前,星爺的電影《美人魚》,美人魚女主作為一個人魚,本身角色就不是一個人類,所以她的言行舉止都是對人類的拙劣模仿,這時候林允俗套、誇張的演技就很討巧。《蝸牛與黃鸝鳥》女主的「呆萌」被演繹成了傻白甜。
  • 「陳情令」我要為藍曦臣聲討,他並不是傻白甜
    陳情令完結了,大家都在說「藍曦臣就是個傻白甜,被金光瑤從頭騙到尾」。但今天,我要為他聲明,他並不是傻白甜,他只是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而藍曦臣也正是因為這份尊敬,以及金光瑤對他的無限寵愛,才對他深信不疑。那麼寵愛從何看出呢?這就得從雲深不知處被圍剿後開始講起。先是,當年溫氏放火燒雲山不知處,藍曦臣被迫逃竄在外,金光瑤硬是瞞著溫家家主,為藍曦臣找到了藏身之處,並臥底溫氏,幫藍曦臣找到岐山布陣圖,合力摧毀岐山溫氏。
  • 誰說只有女生才會傻白甜!男版傻白甜更讓人上頭~
    一提到傻白甜,小夥伴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可可愛愛的女孩子吧。但是一旦有了男版的傻白甜,就會發現原來傻白甜是不分性別的, 男孩子同樣能夠可愛到爆炸。範思轍一個長在錢眼裡的紈絝子弟,一點不痴迷於權勢,一天到晚都在想著怎麼搞到錢。想著對付剛來的範閒,一定要先找娘親要銀子。
  • 《傻白甜和死變態》作者:八百八十八桂酒
    劇情:死變態X傻白甜死變態喜歡強制愛,在咖啡店看到傻白甜的第一眼:可愛,想☀️。但傻白甜是個戀愛腦,當死變態準備好道具強取豪奪時,他又乖又主動,讓死變態完全失去了興趣。另一方面,傻白甜對死變態特別好,死變態莫名拒絕不了他,認為他恐怖如斯,找狐朋狗友出主意逼走傻白甜。
  • 傻白甜角色御用女配音喬詩語,除《琉璃》其他劇傻白甜佔比都很高
    而我們現在呢就有一個配音演員,他要喬詩語是專給一些傻白甜配音,只要一聽到她的聲音,就幾乎能夠判定這個女一號或者女二號一定是個傻白甜或者綠茶。其實剛開始聽到她的聲音還算蠻好聽的,我接觸到了她的配音的電視劇,第一部就是《一起來看流星雨》裡面的楚雨蕁。
  • 85後姑娘寫了套「蘇州話拼音教材」
    新華報業網訊昨天下午,聲聲悠揚婉轉的吳儂軟語從蘇州平江路上的青年旅舍傳出,一位身著漢服的女子正為現場來客講解「黃鱔和蘇州傳統醬的製作」。記者了解到,這位土生土長的蘇州姑娘名叫胡舒寧,在粉牆黛瓦的倉街居住了近30年,身上沾滿溫柔婉約的江南女子的氣息。  近10年來,胡舒寧沉浸在蘇州方言的研究當中,整理出一套《蘇州閒話拼音教程》,目前正在不斷完善過程中。
  • 都說女孩要富養,怕不怕養成傻白甜
    情景畫面:說起傻白甜,言情小說裡一抓一大把。往遠點說,《五十度灰》裡的女主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傻白甜,她除了咬嘴唇和脫衣服就沒幹什麼事,偏偏贏得霸道總裁的愛。媽媽總會提醒女兒說,切!你不要把言情小說裡意淫當真啊,那可不只是傻,還是貪,妄想不勞而獲。這個世界上可沒有隨便一撞文件撒一地四目相對就產生的愛情。生成機制:傻白甜不是心機女,前者是真傻,後者是裝純。那真傻的人是怎麼在這個腹黑學大行其道的世界活下來而且還活得不錯呢?
  • 蘇州樂園站!3號線倒計時
    由於老蘇州樂園已於2年前關閉搬遷作為1、3號線換乘站的原「蘇州樂園站」在3號線站點命名中被更名為「獅子山站」從10月8日開始到11月底我們將逐步對全線車站電子地圖、導向燈箱、報站廣播等設備設施的標識信息進行改造調整車廂線網地圖已全部更新「獅子山站」赫然在目車門上方電子地圖正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