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徹和他的暴力美學:15部熱血陽剛武俠片

2020-12-06 通心粉電影

如果說西部片是美國的代表電影類型,那麼武俠片就是中國電影的代表,因為武俠電影包含著中國功夫、江湖義氣和家國情懷。

1928年的一部《火燒紅蓮寺》標誌著中國武俠電影的開端,發展至60,70年代的邵氏電影時期,武俠電影達到了一個高峰。這裡面不得不提的一個名字就是:張徹。

張徹(1924年-2002年6月22日),出生於浙江杭州,成長於上海。1967年,由張徹導演,倪匡編劇的《獨臂刀》票房大賣,之後兩人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合作。

張徹電影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古代演義歷史故事,是其表現的一大方面,比如《蕩寇志》、《十三太保》等等。他的電影善於在一個宏大的歷史框架中,迅速抓住主要線索和人物,重點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仇。

張徹電影表現主題多為兄弟情誼,復仇主題,或為國為民慷慨犧牲的熱血男兒。劇中男主角,雖然說不上人高馬大或滿身肌肉,但絕對是陽剛熱血,重義氣,講原則,有古代俠客的精神。女主角雖然表現不多,有的話一般是清新脫俗類型,而壞女人則是特別嫵媚入骨。

張徹電影是對暴力美學的酣暢體現。決鬥場面,一般為冷兵器,一對多;搏殺場面華麗而殘酷,諸如《報仇》等電影中鮮血淋漓的搏鬥場面,《馬永貞》、《十三太保》中的盤腸大戰。以至於,陳觀泰在80年代執導的《一代梟雄》,大結局中也有非常激烈的盤腸大戰。

張徹電影的幾大男主角也是各有特色。個人比較喜歡陳觀泰,外表陽剛,充滿男性魅力,劇中人物往往一身狹義;狄龍,天生的正面角色,剛直正義,有擔當;姜大衛,聰明中有狡黠,智慧勝於身手;羅莽,不像現在《葉問》中的羅師傅,那時的羅莽一身腱子肉,往往也是男主角。另外,還有傅聲、戚冠軍等響噹噹的名字,都是各有特點。

報仇 (1970)

導演: 張徹

編劇: 張徹 / 倪匡

主演: 姜大衛 / 狄龍 / 汪萍 / 馮克安 / 谷峰

體現兄弟之情。講述京劇武生關玉樓(狄龍)突然猝死,弟弟關小樓(姜大衛)在蛛絲馬跡中追尋真兇,最終為哥哥報仇雪恨,但自己的不幸殞命。

少林與武當 (1978)

導演: 張徹

編劇: 張徹 / 倪匡

主演: 羅莽 / 孫建 / 江生 / 文雪兒 / 王力

體現同門之情。清朝年間少林以反清復明,兒武當卻淪為朝廷鷹犬,兩派爭鬥不止。羅莽,江生飾演的少林弟子為了維護少林門戶,最後雙雙赴死。

十三太保 (1970)

導演: 張徹

編劇: 張徹 / 倪匡

主演: 姜大衛 / 狄龍 / 金漢 / 李麗麗 / 谷峰

講述唐末亂世梟雄李克用手下的十三位臣子,為了保護主公從容赴死的故事。展現了主僕情誼,兄弟情誼。

馬永貞 (1972)

導演: 張徹 / 鮑學禮

編劇: 張徹 / 倪匡

主演: 陳觀泰 / 姜大衛 / 田青 / 井莉 / 王鍾

雖然有多個版本的馬永貞,諸如白彪、金城武、何家勁等,但陳觀泰飾演的馬永貞最是深入人心,且是開創先例。他本人執導的80年代電視劇《一代梟雄》中,將馬永貞的故事移植到莫榮貞(王華飾),相信80年代很多人對該片印象深刻。

仇連環 (1972)

導演: 張徹 / 鮑學禮

編劇: 張徹 / 倪匡

主演: 陳觀泰 / 王鍾 / 井莉 / 田青 / 王青

本片為邵氏繼《馬永貞》後,再次以上海灘黑幫爭霸仇殺為題材的電影。陳觀泰一如既往的扮演馬永貞式的悲情英雄。

生死門 (1978)

導演: 張徹

編劇: 張徹 / 倪匡

主演: 傅聲 / 郭追 / 羅莽 / 林珍奇 / 劉慧玲

武林高手仇子玉(郭追),本已退隱江湖,但正氣未泯,應武林大豪屠一(李藝民飾)之邀,聯手對抗四大巨盜,奪回飛龍璧物歸原主。

五虎將 (1974)

導演: 張徹

編劇: 張徹 / 倪匡

主演: 狄龍 / 姜大衛 / 陳觀泰 / 李修賢 / 王鍾

本片由張徹執導,將男性的陽剛活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張徹麾下愛將悉數到場。

刺馬 (1973)

導演: 張徹

編劇: 張徹 / 倪匡

主演: 狄龍 / 姜大衛 / 陳觀泰 / 井莉 / 井淼

經典刺客橋段,張汶祥(姜大衛)為二哥黃縱(陳觀泰)報仇,行刺馬新貽(狄龍),依舊講的是兄弟的背叛,以及兄弟的義氣。

大海盜 (1973)

導演: 張徹 / 鮑學禮 / 午馬 Wu Ma

編劇: 倪匡

主演: 狄龍 / 姜大衛 / 田青

講述海盜張保仔生平事跡,而姜大衛飾清廷將領,二人不打不相識,英雄重英雄。

五毒 (1978)

導演: 張徹

編劇: 張徹 / 倪匡

主演: 郭追 / 孫建 / 江生 / 羅莽 / 鹿峰 /

美國一雜誌將該片排為「世界最怪誕電影第11位」,該片也是昆汀最為喜愛的一部香港電影。師門之內,正邪對抗,五種功夫,各具特色,同時劇情也相當精彩,後被翻拍成《西安殺戮》。

上海灘十三太保 (1984)

導演: 張徹

編劇: 張徹

主演: 狄龍 / 姜大衛 / 梁家仁 / 王羽 / 李修賢 /

劇情設置為抗日時期,十三義士為保護愛國人士高先生,捨生取義,慷慨赴死。後人拍的《十月圍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殘缺 (1978)

導演: 張徹

編劇: 倪匡

主演: 陳觀泰 / 鹿峰 / 郭追 / 羅莽 / 孫建

陳觀泰難得在該片飾演鄉間惡霸。被欺辱的四個殘疾,拜師學藝,歸來復仇。

大上海1937 (1986)

導演: 張徹

編劇: 阮亦正 / 張徹

主演: 徐小健 / 董志華 / 孫懿雯 / 王明晟 / 王正軍

該片為張徹轉戰內地後的比較成功的一部電影。徐小健飾演的愛國義士林懷部,董志華飾演的小刀楊藩,一對經典組合,是很多70,80的共同記憶。對於那時沒見過世面的小孩,這部電影展現的大上海,在那時看來簡直是天堂。還有那些精彩的打鬥,看完激動不已。

江湖奇兵 (1990)

導演: 張徹

編劇: 姜雄 / 張徹

主演: 董志華 / 穆立新 / 杜玉明

張徹大陸合拍片的又一經典,也是很多80後的共同記憶,故事圍繞一匹汗血寶馬展開,個人覺得片中的女主角打扮特別有仙氣!

五遁忍術 (1982)

導演: 張徹

編劇: 倪匡 / 張徹

主演: 龍天翔 / 陳佩茜 / 羅莽 / 陳惠敏 / 朱客 /

該片為喜歡忍者電影的同學提供了一場視覺盛宴,生動展現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忍者的特點和技能。本片中的東瀛女忍者純子(陳佩茜飾)是一大亮點。

張徹武俠電影,以其強烈的個人風格,令觀眾耳目一新,也深刻影響著後人的作品。張徹一生,洋洋灑灑近100部電影,形成了他獨特的陽剛美學。其弟子包括劉家良、吳宇森等等,或多或少繼承了他的衣缽。或許有了張徹,才讓我們看到了後來的《英雄本色》等優秀的現代動作片。

相關焦點

  • 他為中國武俠片殺出一條新路!
    因此,當得知雲中從影評人、製作人轉做導演時,作為粉絲在由衷替他高興之餘,自然會對其執導的每部作品投以成倍關注。 《呼吸正常》 有鑑於此,當他的第二部電影選擇了武俠這一完完全全中國化的題材時,我最期待的是他該如何平衡迷影/作者/商業/類型之間的複雜張力
  • 拳拳到肉,這五部詮釋「暴力美學」的優秀動漫,被嚴重低估了
    現在只要是熱血動漫,都有戰鬥的場面,但作品與作品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有些動漫作品,卻因為本身的局限,如格鬥的類型,如畫風的怪異 ,還有男子硬朗的形象,各種各樣的原因讓這些詮釋「暴力美學」的作品變得小眾,雖然這一類大家都說好,卻很少能夠大火。
  • 武俠片如何表現香港人集體記憶?——《武俠電影與香港現代性》
    而武俠片的新潮流正是在六十年代中期這歷史背景下冒現,並快速地佔據香港不斷拓展的電影(和大眾文化)市場。當然,理解武俠片與香港現代性之關聯和交集的方法眾多,而我在本書中則會從美學、再現和流轉這三個不同但相系的層面探討這個問題。美學作為一套身體的論述,顯現於我們身體化的存有(embodiedbeing),這存有透過感官,從現象世界中某些物件和活動中獲得愉悅和滿足。
  • 暴力美學大師昆丁作品合集
    相信看過昆丁導演電影的人都知道,昆丁是美學大師,暴力美學大師,非線性敘事跟話癆劇本是他的特點,斷手斷腳是常事,不要錢的血漿,有仇必報的江湖,都構成昆丁獨特的暴力美學 。昆丁導演拿各種獎拿到手軟,奧斯卡、華鼎獎、金球獎、金棕櫚等.......
  • 推薦6部簡單暴力美學電影,你看過幾部?
    4、《熱血街區》;從構建了龐大的故事體系來說,真是很成功企劃案。主題是熱血不良。和傳統日式黑幫片不同在於看起來打得不疼。配合劇情的音樂和畫面效果,mv級別。全員主角所以每個都拍得很帥氣有型,目不暇接。但是有演技果然還是看得出不一樣的,手動贊masa和小林子。5、《卑劣的街頭》;一折一頓的劇情似乎更適合用篇章轉場來安排。卑劣的不是黑社會本身,而是不擇手段自私利己的人性。
  • 1993年,狄龍接連「失利」3部武俠片,現如今都成為了經典
    上世紀60年代,胡金銓的《大醉俠》和張徹的《獨臂刀》橫空出世,一掃香港影壇當年的陰柔之氣,用男性陽剛的武俠片取代了女星擔綱的言情文藝片。到了80年代,香港電影百花齊放,各種類型影片大放異彩,洪金寶成龍領銜動作片、林正英扛起殭屍片大旗、吳宇森周潤發打造英雄槍戰片,唯獨武俠片缺少領軍人物。
  • 縱論武俠片八十年--金庸小說專家陳墨訪談
    ★張徹.胡金銓.徐克  胡金銓張徹徐克  記:在這80年歷史中,你認為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武俠片導演?他們最能被觀眾辨認的特徵各是什麼?  陳:最早的導演當然是張石川了,20年代明星公司的老闆,兼著編導,他的《火燒紅蓮寺》一出來,火得不得了,連拍18部,是當時電影界的奇蹟。本來計劃拍36部,「九一八」後,政府下了禁拍令,中斷了。
  • 暴力美學大師,鬼才導演昆汀,9部電影部部王炸
    反套路,反類型,非線性敘事、暴力美學、話癆,大雜燴式的配樂,戀足癖,昆汀的電影有著極其鮮明的個人風格,他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並且讓觀眾沉浸其中。喜歡犯罪黑幫片的,一定會喜歡昆汀。31歲的昆汀憑藉此片擊敗了張藝謀的《活著》、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紅》和米哈爾科夫的《烈日灼人》,獲得金棕櫚大獎,而這只是他的第二部電影。
  • 五部燃爆女特工電影,向你詮釋暴力美學
    高科技、世界危機、暴力美學等等元素,讓特工電影經久不衰!其中,絕美的容顏,矯健的身姿,其中,美又暴力的美女特工電影更是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下面,小編為讀者們介紹下美又暴力的美女特工!1.《極寒之城》影片簡介:一位英國軍情六處的地下官員在柏林遇刺,他掌握了一份德國帶來的間諜名單,但殺手在他身上並沒有找到,一位名叫洛林布勞頓的特工,肩負起找回這份間諜名單的任務。為了挽救間諜名單上的其他間諜,她必須用自己的生命來冒險,但漸漸的,她不知道在為誰而工作,也不知道誰可以信任。
  • 6部暴力美學電影,全程無尿點
    血淋淋的暴力美學,比起第一部的簡單直線,這部多了黑幫鬥爭的戲碼,但本質還是拳拳到肉,刀刀見血的動作片,酣暢淋漓,也是真的血腥暴力。 夠暴力夠血腥,黑衣女和蓮花幫第三打鬥的最後,黑衣女的刀橫插進蓮花幫第三的脖子,如果能再向外挑開,應該可以出現脖子的一半連著腦子,一半是完全斷開的狀態。
  • 時隔17年,跨越兩代人的經典格鬥動漫,《刃牙》第二季暴力美學ing!
    而當它還只是一部披著拳擊類格鬥外衣的偽格鬥動畫時,對那些單純追求暴力美學的觀眾們來說的確有些味同嚼蠟。最近,友紳渡倒是發現了一部熱血格鬥動畫,相當合這部分觀眾的胃口,那就是《刃牙》第二季。《刃牙》是一部超人氣且非常長壽的格鬥漫畫,連載至今出了四部系列作品,其累計銷售量已經突破五千萬冊。
  • 半個世紀前,他是華語武俠片「一哥」,李安稱他是「武俠中的武俠」
    王羽隨後主演的《江湖奇俠》,也由於他的身手矯健,出演危險動作時不用替身,迅速躋身邵氏古裝武俠片一線演員行列。王羽在電影中塑造的少年俠客形象,扮相既儒雅剛烈,又極具少年氣,加上五官周正,且眉宇之間頗具英氣,仿佛畫中人一般,給觀眾如夢似幻的感覺,成功塑造出人們期望中的大俠形象。
  • 淺談昆汀的暴力美學——《被解救的姜戈》
    每次看到昆汀片子裡那種重口味,很多男影迷都覺得很爽,陽剛,充滿男人味,就是昆汀片子的特點啊,不像吳宇森喜歡在開槍的時候放白鴿,打得到處都是碎片,五顏六色。每個男人的暴力美學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昆汀的話,他才懶得放鴿子,點蠟燭,他直接掏出一把小短槍,啪一聲,你要麼血漿四濺,要麼應聲倒下,一點也不美,但卻讓你在這樣的速度中,感受到激烈的衝突,就好像打在自己身上似的,半天沒反應過來。
  • 十部暴力美學動作片,超級熱血好看,建議收藏!
    今天趙哥就給大家安利十部超級好看的暴力美學電影,建議收藏,這樣的電影真的是看一部少一部了!一、《終極鬥士3:贖罪》2010年上映的《終極鬥士:贖罪》,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但這部影片帶給觀眾的觀影感,可以說是久久不能忘懷!
  • 被低估的6部暴力美學電影,動作方面淋漓盡致,你錯過幾部?
    1、《暴力街區13:終極》;作為前作之後的續集,完成度還可以,故事劇情也不錯,仍然是跑酷文化,前面的故事跟第一部太過雷同,但是最後集體進攻總統辦公樓還是很好看的,特別是除去兩位男主還增加的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武器專家,格鬥專家,各種有特點的人物的出現,給整部電影增色不少,還是挺值得一看!
  • 昆汀手下非常文藝的暴力美學作品,竟是西部動作片
    這是一部長達165分鐘的西部動作片,由昆汀·塔倫蒂諾執導,整部影片下來你並不會感覺到累,只會沉醉於怪咖昆汀的藝術之中。這部電影有公路片的味道,但又不完全是,它最大的特點是昆汀擅長的暴力美學與黑色幽默。影片秉承昆汀以往的美學風格,在簡單敘事的過程中還不忘藉助血腥與幽默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調侃有趣的音樂營造了濃厚的戰鬥感,將西部牛仔的那種活力以及賞金獵人的殘忍結合起來,再加上歷史背景的烘託,使整部電影顯得無與倫比的美麗。昆汀·塔倫蒂諾是暴力美學最前沿的代表人物,他的《殺死比爾》更是家喻戶曉。
  • 經典暴力美學,男人的浪漫——《Megalo Box》
    要說到經典暴力美學的動畫,那不得不提到《明日之丈》,而今天要談的就是這部為了紀念不朽名作《明日之丈》連載五十周年而誕生的作品——《Megalo Box》。如果只是粗略地停留在表面印象的話,本作的劇情可以說是非常王道熱血:一個沒有公民ID的地下拳手,因為某種機緣巧合,結識了在技術和人氣上遠勝於他的宿敵,為了爭取與這名對手同站在一個擂臺,我們主人公的正視了拳擊這一職業,也從那一刻開始「野狗」露出了他的獠牙。
  • 《正義集結》暴力美學與戰爭大片的完美典範
    作為一款熱血澎湃的戰鬥手遊,給玩家帶來了強力的視覺衝擊和震撼感受,可謂是暴力美學與戰爭大片的完美典範。穿梭於熱帶雨林中尋找毒品工廠,身處北非貧民窟的鬧市深處,探索沙漠荒原附近的印加古城遺蹟,置身充滿歷史感的羅馬競技場。這些或在歷史中有過輝煌歷史的古典遺蹟,或是在好萊塢大片中出現的大片場景,在遊戲中都將成為我們熱血戰鬥的陣地。
  • 《血界戰線》新作漫畫第二卷發售 暴力美學再度演繹
    ­  儘管距離《血界戰線》放送完畢已經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這部作品帶來的熱血和激情仍沒有消退。9月3日,《血界戰線》新作漫畫第二卷正式發售,暴力美學再度上演。­  據悉,《血界戰線》新作漫畫《Back 2 Back》第二卷收錄了雜誌連載部分的四話內容,在充滿野性的粗獷畫風映襯下,整部漫畫透露出了與眾不同的熱血豪情。
  • 暴力美學大師薩姆·佩金帕電影合集
    薩姆·佩金帕(David Samuel Peckinpah,1925-1985),一個老頑童式的西部動作片導演,暴力美學電影的代表人物,他的電影風格被形象地稱為「詩意之血」。薩姆·佩金帕的祖輩是成功的西部開荒者,擁有大農場,出過議員和律師,可以說家庭環境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