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狄龍接連「失利」3部武俠片,現如今都成為了經典

2020-12-16 大話港片

上世紀60年代,胡金銓的《大醉俠》和張徹的《獨臂刀》橫空出世,一掃香港影壇當年的陰柔之氣,用男性陽剛的武俠片取代了女星擔綱的言情文藝片。

到了80年代,香港電影百花齊放,各種類型影片大放異彩,洪金寶成龍領銜動作片、林正英扛起殭屍片大旗、吳宇森周潤發打造英雄槍戰片,唯獨武俠片缺少領軍人物。

1990年,徐克和偶像胡金銓一起拍了《笑傲江湖》,開創了新武俠時代,又隨著《黃飛鴻》的口碑票房齊飛,香港影壇迎來了武俠片潮流。

1992年,徐克打造《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和《新龍門客棧》;周星馳有《鹿鼎記》系列和《武狀元蘇乞兒》;劉德華也有《絕代雙驕》、《戰神傳說》;

他們將武俠片潮流推向一個高潮,迎來了1993年的香港電影「武俠年」,那一年武俠片有20多部。

李連杰一個人就有6部武俠片上映,正東創業作《方世玉》系列、和徐克合作的《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和王晶合作的《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還有一部和袁和平搭檔的《太極張三丰》。

林青霞憑藉東方不敗成為電影公司爭搶的對象,那一年她有《東成西就》、兩部《白髮魔女傳》、《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4部武俠片。

王祖賢有《新流星蝴蝶劍》和《水滸傳之英雄本色》;張敏拋開和李連杰合作的,也有《武俠七公主》《神經刀與飛天貓》和《飛狐外傳》;關之琳有《新仙鶴神針》、《刺客新傳之殺人者唐斬》和《一刀傾城》;

甄子丹有《蘇乞兒》和《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狄龍有《邊城浪子》、《一刀傾城》和《赤腳小子》;另外還有《黃飛鴻4王者之風》和《黃飛鴻之鬼腳七》等跟風之作。

李連杰當年作為武俠片的頂流,尚且有《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票房不佳的作品,可想而知其他人,最慘的當屬狄龍了,3部全都「撲街」。

狄龍,香江第一帥哥,和李小龍、梁小龍、成龍並稱四小龍,不少人只知他是《英雄本色》重情重義的豪哥,卻不知他是70年代香港武俠片的頂流。

在張徹的電影中,狄龍和姜大衛是最成功的雙生組合,創造了諸多經典:《十三太保》、《刺馬》、《新獨臂刀》、《大決鬥》、《保鏢》、《報仇》、《雙俠》、《無名英雄》等。

張徹之後,狄龍又和古龍、楚原組隊成為「鐵三角」,打造古龍武俠電影,可謂是部部精品,至今都為人所稱道,諸如:《楚留香》、《天涯明月刀》、《蕭十一郎》等。

90年代初期,香港武俠片迎來高速發展,李連杰、林青霞、張敏等太搶手,一些導演開始將眼光放到了曾經武俠片頂流的狄龍身上。

只不過狄龍的運氣差了點,雖說1993年是武俠片巔峰時期,但耐不住影片扎堆上映,觀眾陷入審美疲勞,他主演的3部影片,票房皆不成功。

1、臺詞最好的武俠片:《一刀傾城》

武俠片爆發,又怎麼少得了「跟風大師」羅維,1993年他拿出1800多萬的棺材本準備最後再賺一把,邀請洪金寶當導演,並和內地電影公司合作,拍攝了擁有厚重歷史題材的《一刀傾城》,結果香港觀眾不買帳,票房僅197萬港幣,羅維直接宣布破產。

票房差不代表電影不好,相反《一刀傾城》在許多同學心目中的地位頗高,可以和徐克的《黃飛鴻》一較高下,就是缺少了一點江湖寫意。相反,《一刀傾城》在對歷史的解構上,立意高遠。

本片貢獻了不少金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走得出天牢,走不出天下;喝不盡杯中酒,殺不盡仇人頭。再配上呂方的《血像火》,真的是慷慨悽絕的英雄悲歌。

2、被謠傳票房只有1010港幣:《赤腳小子》

不少地方的數據,都將《赤腳小子》的票房標記為1010港幣,實際上,《赤腳小子》當年賣了397萬港幣,上映12天後,和院線產生了矛盾,然後就下映了。

本片杜琪峯執導,旨在致敬張徹的《洪拳小子》,臺前幕後也比較強大,劉家良負責動作設計,狄龍、郭富城、張曼玉主演。

整部影片充滿了哀傷悽慘,每一個人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正義威武的段青雲是通緝犯、天真爛漫的關豐曜被人利用、優雅大方的老闆娘和亭亭玉立的華小蓮都沒有完美的愛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可奈何。

3、刪減50多分鐘的經典:《邊城浪子》

70年代,傅紅雪對於狄龍而言,就像小馬哥對周潤發、燕赤霞對午馬一樣,已經成為經典。陳勳奇執導《邊城浪子》,邀請狄龍出演傅紅雪,不得不誇讚其高明。

相比年輕時期,狄龍的演技更加自然,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傅紅雪的冷峻氣質。只可惜狄龍並不能挽救本片,最初導演剪輯版有140分鐘,但我們知道院線都希望時間短一點,這樣可以多排一兩場,最終《邊城浪子》被剪成了89分鐘。

剪輯後的版本直接導致票房失敗,上映7天,收穫150多萬港幣。少了50多分鐘,劇情自然銜接不上,觀眾看得沒頭沒腦,最大的亮點也就剩下演員和武打設計了。

後來陳勳奇不甘心,又將剩下的整合在一起,剪輯成了另外一部《仁者無敵》。如果將兩部合在一起看的話,效果明顯好了不少。

狄龍「失利」的3部武俠片,每一部都比較硬核,當年它們雖然不被認可,但經典始終是經典,現如今這3部影片在影迷心中的地位不斷攀升,都是不可複製的好作品。(撰文:鳩摩智)

相關焦點

  • 1993年洪金寶拍了一部武俠經典,卻被定義為「三級片」只上映9天
    90年代初的港片大銀幕上,《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等作品的誕生,掀起了一股武俠片的熱潮。1993年,47歲的「武俠專業戶」狄龍,被洪金寶導演看中,出演了一部武俠經典。這部電影雖然製作精良,但因為劇情設計的問題,被香港「電檢處」定義為「三級片」。在票房洪流的衝擊下,該片只上映了9天,以190多萬港幣的票房收場。
  • 1993年,香港武俠片全面潰敗的一年,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成炮灰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哥最近介紹的《倚天屠龍記》、《英雄豪傑蘇乞兒》、《殺人者唐斬》、《一刀傾城》等電影,都是在1993年上映的武俠片。而這些電影的一個共同特點,都是付出巨大,卻遭遇票房失利。如今回顧1993年,香港電影市場的那場群雄逐鹿大戲,其實比武俠電影本身還要精彩得多。一、徐克的電影工作室的歷史拐點1993年對於徐克來說,過得相當不順心。
  • 1993年,香港武俠片全面潰敗的一年,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竟淪為炮灰
    如今回顧1993年,香港電影市場的那場群雄逐鹿大戲,其實比武俠電影本身還要精彩得多。 1993年對於徐克來說,過得相當不順心。1993年,香港武俠片全面潰敗的一年,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竟淪為炮灰。
  • 1993年,香港武俠片幾乎全軍覆沒,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成炮灰
    而現如今的觀眾偶爾也會回想起曾經那個被香港武俠片充斥的時光,於是翻出了以前上映的片子來細細品味武俠的味道而在觀眾們的呼籲聲中,這部曾經沒贏得觀眾口碑的武俠片終於被正名,歷史也終究會證明《一刀傾城》這部影片是多麼的成功。這部基調蒼涼、雄壯的武俠片,不僅能向我們重現歷史,也啟發了我們反思當下,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真正的民族品格。
  • 1993年,洪金寶拍了生涯最好武俠片,票房不到200萬,投資人虧慘
    1993年,香港影壇大佬羅維以此為題材作為出品人,萬裡電影與內地的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了電影《一刀傾城》,引進內地叫《神州第一刀》。1、臺詞設計極其講究的武俠電影本片的編劇張炭是香港最著名的電影編劇之一,尤其擅長武俠片的編寫。羅維找到張炭時,此時的張炭剛寫完徐克的《黃飛鴻》系列前三部,對清末的時代有很強的沉浸感。本片在臺詞設計上延續了豪邁的古風,而更加追求了形式對仗。
  • 70年代末,成龍、徐克掀起的時代浪潮,淹沒了狄龍這部武俠經典
    1966年,胡金銓拍攝了《大醉俠》。而1967年,張徹也打造了《獨臂刀》。 隨著《大醉俠》、《獨臂刀》這兩部經典作品的誕生,「新派武俠片」的市場浪潮,開始在香港影壇翻湧。此時,一名叫做譚富榮的年輕人,也被洶湧的港片潮流所吸引,走上了武俠片的拍攝之路。
  • 1971年,武俠片,狄龍姜大衛上演英雄惜英雄,後被稱:香江雙子星
    1968年,狄龍姜大衛首次合作,雖然是作為龍套,但卻讓這對未來的香江雙子星的騰飛提供了契機,那片的主演是邵氏電影如日中天的「獨臂刀王」王羽之後,邵氏電影內部動蕩,鄒文懷帶著邵氏御用男主王羽出走。1971年,趁王羽的影像魅力尚有餘溫,趁著IP的熱度,張徹和倪匡另闢天地,以《獨臂刀》為基礎拍了一部新片——《新獨臂刀》《新獨臂刀》是由張徹執導,倪匡編劇,狄龍、姜大衛、李菁、谷峰主演的武俠電影。
  • 盤點林青霞演過的九部武俠片,每一個都是經典,第九個你絕對看過
    在當時,只要有她出演的影片就必然是賣座的保證,特別是她演的武俠片,更是風靡一時。本文就盤點了她演過的九部武俠片,你又看過幾部呢?一.1992年《絕代雙驕》--花無缺主演:劉德華、林青霞、張敏、吳孟達等這應該算是典型的港式商業片了,融合了喜劇、武俠、明星、惡搞等多種元素於一體。
  • 1993年,洪金寶耗巨資拍出這部武俠片,上映9天慘遭下架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90年代初,李連杰被嘉禾招至麾下,與徐克合作拍出三部《黃飛鴻》電影,口碑票房雙豐收,引領港臺掀起一片爭拍功夫武俠片風潮。拍攝《一刀傾城》,羅維擺出了「神仙級」的主創陣容——洪金寶導演,兩部《黃飛鴻》電影編劇張炭打造劇本;演員上,甄子丹的師父,在內地武術界與李連杰齊名的趙長軍加盟,關之琳、劉洵助陣;這一切,都讓羅維以為勝券在握。
  • 狄龍隱秘往事曝光:從一代大俠到被拋棄,他用15年才明白人情冷暖
    在張徹的引導下,狄龍很快就成為了新一代的武俠明星,每部他演的大俠,都是得到了觀眾們的高度讚賞,一點差評都沒有。在螢屏上,狄龍瀟灑決絕,擲地有聲,那種在電影中流淌的詩意人生,讓人豔羨。但生活中的狄龍,卻並非如此。
  • 狄龍,心目中永遠的「大俠」
    狄龍年輕時長得非常帥氣,外形俊朗,這也使他很快脫穎而出,成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骨幹演員。
  • 1993年,這部科幻電影無人問津,票房僅190萬,現已成華語經典
    但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有這樣一部反常規的片子,明星、劇情、製作都十分考究,但票房僅僅只有190萬。在1993年,香港電影高產低收,各種亂象橫生,當年全港上映電影300多部,卻只有幾部拿到了回報。由於對影片的管理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導致很多真正的優秀作品成了票房陪跑,不僅沒賺到錢,還沒贏得口碑。
  • 邵氏經典《大海盜》:張徹、倪匡強強聯手,狄龍、姜大衛絕世雙生
    張徹的電影,主演自然是狄龍和姜大衛,這兩人就像如今耽美劇中的男主角一樣,縱使衝突有多麼激烈,其間總夾雜著一絲難以言說的曖昧,其實幾十年前觀眾們都好這一口。狄龍1968年考入邵氏的演員訓練班,當時已經22歲,姜大衛進入影視圈則更早,4歲開始就當起了童星,成年後短暫離開過影視行業,後被發掘做起了邵氏的武師,就是如今的武術指導。
  • 徐克看走眼,趙文卓拍《黃飛鴻》接連失利,李連杰回歸立馬大賣3026萬
    老一輩導演中,徐克在影壇可是神話般存在,他在90年代引領了武俠片浪潮,其中跟李連杰合作更是幫助他登頂事業最巔峰。 在影壇找對搭檔很重要,能成為大導演或大牌巨星的人都有自己最默契的另一半。比如周星馳和李力持,李連杰和徐克,甄子丹和葉偉信,周潤發和王晶等。
  • 1993年,「黃飛鴻」題材泛濫,王晶拍不過徐克,卻贏了其他跟風者
    李連杰與王晶的合作也在1993年開始了。「正東」電影與向華強兄弟的「永盛」公司合作密切,1993年與正東合拍《黃飛鴻鐵雞鬥蜈蚣》、《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都是和王晶合作。雖然兩部在李連杰的票房紀錄中並不出色,但也都是經典武俠電影。王晶後來在自傳中提起他與李連杰的緣分。我第一次見他,是在一九九三年過年前。
  • 楊紫瓊失利後,袁和平又找來了林青霞,可惜還是沒能挽救和平影業
    在華語功夫片、武俠片的幕後,動作指導袁和平的名號,讓許多影迷印象深刻。然而,除了是一名出色的動作指導,袁和平還是一位能力出眾的導演、製片人。70年代末,袁和平在製片人吳思遠的支持之下,從動作指導轉型導演,拍攝了《蛇形刁手》、《醉拳》兩部功夫喜劇經典。其中,《醉拳》在亞洲影壇的熱映,讓袁和平打響了自己的導演名號。
  • 張徹和他的暴力美學:15部熱血陽剛武俠片
    如果說西部片是美國的代表電影類型,那麼武俠片就是中國電影的代表,因為武俠電影包含著中國功夫、江湖義氣和家國情懷。1928年的一部《火燒紅蓮寺》標誌著中國武俠電影的開端,發展至60,70年代的邵氏電影時期,武俠電影達到了一個高峰。這裡面不得不提的一個名字就是:張徹。
  • 28年前,洪金寶策劃了3部經典,卻終結了兩位影壇大師的電影之路
    1992年時的洪金寶,策劃、拍攝了3部動作經典,但因為上映後的成績慘澹,這3部電影作品,被票房洪流埋沒,成為了「滄海遺珠」。而兩位影壇大師的電影之路,也因為這3部作品走向終結。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洪金寶28年前的這段往事。
  • 徐克與吳宇森不謀而合,一致認定狄龍是《英雄本色》中宋子豪的最佳...
    在1986年的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狄龍給張國榮頒獎時,順便拿自己開涮說到:Leslie,我沒做大哥已經好久了。看過《英雄本色》的朋友們都知道,他是在模仿電影裡的經典臺詞,乍看上去像是玩笑自嘲,但戲裡戲外都像是狄龍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戲裡宋子豪事業失敗,故舊冷眼、兄弟反目、時日艱難,戲外狄龍當時的境遇也差不多如此。
  • 「標準大俠」狄龍,年輕時的容貌驚為天人,曾為香港四小龍之一
    在劇中狄龍飾演的青年張純是一個反叛意識很強年輕人,因愛上富家女卻遭到其兄的阻止破壞,致使最後用暴力解決,張純最後也步入死角。進入70年代,香港掀起了新派武俠片的浪潮。我們內地影視圈有過好幾組「鐵三角」,香港也不例外,當時楚原、古龍和狄龍組成的「鐵三角」拍攝了一系列武俠電影。古龍是與金庸齊名的武俠小說家,而楚原負責把古龍的武俠小說搬上銀幕,狄龍則負責演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