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1993年,洪金寶耗巨資拍出這部武俠片,上映9天慘遭下架

2020-12-18 皮皮電影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90年代初,李連杰被嘉禾招至麾下,與徐克合作拍出三部《黃飛鴻》電影,口碑票房雙豐收,引領港臺掀起一片爭拍功夫武俠片風潮。

向有「跟風大師」之稱的羅維豈有落後於人之理,亦決定拍攝一部清末武俠題材電影,該電影取材自戊戌變法,名為《一刀傾城》(又名《神州第一刀》)。

此時羅維名下的萬裡電影公司在幾部電影失利之後,已經陷入財務危機。

拍攝《一刀傾城》,羅維擺出了「神仙級」的主創陣容——

洪金寶導演,兩部《黃飛鴻》電影編劇張炭打造劇本;

演員上,甄子丹的師父,在內地武術界與李連杰齊名的趙長軍加盟,關之琳、劉洵助陣;

這一切,都讓羅維以為勝券在握。

因此羅維把自己的棺材本都拿了出來,豪擲1800萬港元,帶領整個劇組北上北京實地取景,就為了賭這一波鹹魚翻身。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趙長軍終不是李連杰,《一刀傾城》在1993年7月15日上映,因票房慘澹,僅放映9天時間便慘遭下架。

電影最終只拿到198萬港元票房,賠得血本無歸,直接給羅維的電影人生劃上句號,3年後,羅維在悽冷中離世。

如今回頭評價這部電影,多數人都會以「意境深遠、影像出色」來概括,認為是一部被低估的好片,將其失利歸結為生不逢時。

然而這種論調未免避重就輕,過分強調客觀因素,忽略了電影本身存在的明顯問題。

一、

先從電影的劇情說起——

電影講述革新派人士譚嗣同在上京途中經過東北一個小鎮,結識了京城陸營統領袁世凱和大刀王五,成功說服二人一同上京。

到達京城後,在譚嗣同的幫助下,王五開設了強武會館;

譚嗣同和袁世凱則分別為了實行新政和改革新軍而奔走。

此時奕親王為了挑選出與日本拳王坂本一戰的人選,召開了一場演武大會。

王五打敗了京城四嶽之一的花拳王步庭父子,震動了整個京城。

奕親王欲拉攏王五,卻被王五婉拒,因此懷恨在心。

他命令袁世凱設計抓住王五並將其關押,企圖要害死他,幸有譚嗣同拿著光緒皇帝手諭前來解救。

譚嗣同帶著皇上的密詔找到袁世凱,要他帶兵圍困頤和園。

袁世凱卻出賣了譚嗣同,連夜進京向慈禧告密。

慈禧當即下令捉拿亂黨,而康有為聞訊早已逃之夭夭,譚嗣同則以謀反罪被捕,下在天牢。

王五帶刀殺進天牢,與獄守餘萬山大戰數十合,欲救譚嗣同。

譚嗣同卻決意慷慨就義,他劃破手指,在牆上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向王五表明心跡。

要用自己的一腔熱血,來激勵中國的那些有志之士,在變革之路上繼續走下去。

王五無奈只好獨自離開天牢,譚嗣同犧牲後,他決定帶著強武會館的徒弟一起去找袁世凱報仇。

但袁世凱早已經做好了準備,步庭和敖白也到他家中助拳。

兩幫人馬交手,戰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最後王五打敗了步庭和敖白,卻敵不過奕親王手下的洋槍大炮,最終被亂槍打死了。

二、

電影的故事的確曲折離奇,又彰顯愛國情緒,顯得悲壯大氣,但有幾個明顯的缺點無法迴避。

一是:出場人物眾多,不像《黃飛鴻》那樣有一個中心人物,而是將戲份分攤給了譚嗣同、王五、袁世凱三人,還有顏夕、九斤、小川等人物也佔了一定比重,顯得主次不分。

二是:趙長軍在中國武術界的地位雖與李連杰相當,其形象和演技卻與李連杰差一大截,這是非常明顯的問題。

而飾演王五的楊凡,似乎是第一男主,當時卻是剛剛出道不久,人氣不足,亦難當大任。

三是:電影的結局雖然非常悲壯,正面人物幾乎全軍覆沒,反派奸角笑到最後,令人扼腕嘆息,卻犯了香港電影的大忌。

也許我們內地的觀眾比較能夠接受這樣的悲壯結局,香港人卻普遍不能接受。

他們更喜歡「Happy End」,有很多類似的電影失敗的先例可以佐證。

四是:導演本身的問題,洪金寶擅長拍攝功夫片,卻似乎並不擅長拍攝武俠片。

他之前為劉德華拍的《戰神傳說》就賠得底朝天,《一刀傾城》又重蹈覆轍。

片中由他設計的武打動作,雖然大開大合很具觀賞性,卻缺少武俠片中講究的飄逸靈動,幾場動作下來都未能給觀眾留下太多印象。

也因為這些不足,遇上當年武俠片泛濫的競爭環境,《一刀傾城》自然難以取得優勢,票房失利也在情理之中。

三、

戊戌變法的故事,咱在歷史課上都有讀過,但如果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這段歷史,就必須去查閱相關資料。

《一刀傾城》電影中的故事純屬演義,與正史差別頗大。

比如歷史上並沒有所謂的「奕親王」,片中的人物應該是文華殿大學士瓜爾佳·榮祿。

飾演袁世凱的趙長軍,形象與歷史上的袁世凱差別比較大,在片中他耍得一手如行雲流水般瀟灑自如的醉劍,令人賞心悅目、如痴如醉。

正史中的袁世凱當然沒有這麼好的武功,也與譚嗣同、大刀王五兩人沒多少交集。

王五原名王正誼,字子斌,因其刀法精熟,為仁義愛國,世人皆尊稱為「大刀王五」。

他的確與譚嗣同私交甚厚,卻並非死於刺殺袁世凱之行,而是在1900年義和拳亂時,在他的順源鏢局中被滿清政府抓獲,後被槍殺於前門,頭被掛於城門內的旗杆上,去世時56歲。

天津的霍元甲得知,隻身趕往北京,乘夜爬上旗杆將頭取回,才令王五得以入殮。

王五身後遺下一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在大煉鋼的時節被當成廢鐵煉了。

這兩位武林大俠的故事,都記載於平江不肖生的《近代俠義英雄傳》中。

譚嗣同的《獄中題壁》詩,片中出現的是我們現在普遍知道的「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四句。

而其實這是被梁啓超改過的,原詩是「望門投趾憐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

至於為什麼被改,則又是很長一段故事了。

不過電影雖有諸多缺點,但與當下的電影來比,還是相當優秀,建議沒看過的影迷朋友可以找來看。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悲情的羅維,洪金寶耗費巨資拍出的電影,上映九天就慘遭下架
    但是李連杰在羅維的手裡面似乎沒有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價值,後來李連杰改籤了嘉禾,這才有了日後和徐克的一系列經典之作。1991年李連杰在徐克的邀請下主演動作電影《黃飛鴻之壯志凌雲》,這部劇使李連杰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於是巨星之路開始了。歸根結底羅維晚年的悲情狀況和李連杰還是有些因果關係,因為《黃飛鴻》的大火,導致了港臺掀起爭拍清裝功夫片的潮流。
  • 1993年洪金寶拍了一部武俠經典,卻被定義為「三級片」只上映9天
    90年代初的港片大銀幕上,《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等作品的誕生,掀起了一股武俠片的熱潮。1993年,47歲的「武俠專業戶」狄龍,被洪金寶導演看中,出演了一部武俠經典。這部電影雖然製作精良,但因為劇情設計的問題,被香港「電檢處」定義為「三級片」。在票房洪流的衝擊下,該片只上映了9天,以190多萬港幣的票房收場。
  • 1993年,洪金寶拍了生涯最好武俠片,票房不到200萬,投資人虧慘
    這也是本片導演洪金寶的歷史觀。他作為一個緊跟商業化潮流的導演,企圖以民間的視角講述這段歷史,用武俠片對譚嗣同、袁世凱兩人進行設定改造,只講兄弟義氣,只講抱負施展,至於他們誰對誰錯,不予討論。雖然王五打贏餘萬山也就是洪金寶,意欲救走譚嗣同也就是狄龍。但譚嗣同已經下了決定:「我不走,走得出天牢,走不出天下。」
  • 1993年拍出,內地禁播,香港上映6天被下架的電影《陰陽法王》
    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視頻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是九十年代胡金銓導演的由鄭少秋、王祖賢、洪金寶以及林正英等人出演的《畫皮之陰陽法王》,九十年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港片的鼎盛時期,凡是香港出品的片子,都會也會有賣點,裡面的知名人物也是比較多的,主要的講述的落地書生娶妻多年
  • 1993年,香港武俠片幾乎全軍覆沒,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成炮灰
    1800萬元,在電影院上映的9天時間裡,票房才勉強突破了100萬元,作為監製兼投資人的羅維不得不宣布公司破產,成為了香港影壇中因一部影片而傾家蕩產的可憐人。 而現如今的觀眾偶爾也會回想起曾經那個被香港武俠片充斥的時光,於是翻出了以前上映的片子來細細品味武俠的味道
  • 上映6天被下架,胡金銓最後一部武俠片,卻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但在1992年,藝術大師胡金銓卻罕見地拍了部商業奇幻武俠片《畫皮之陰陽法王》,甚至請來了王祖賢、鄭少秋、洪金寶、林正英等一眾明星大咖助陣。然而這樣一部集合明星陣容的作品,卻未能取得成功,在香港僅上映6天便被撤下,最終票房定格在132萬港元。
  • 1993年,狄龍接連「失利」3部武俠片,現如今都成為了經典
    1990年,徐克和偶像胡金銓一起拍了《笑傲江湖》,開創了新武俠時代,又隨著《黃飛鴻》的口碑票房齊飛,香港影壇迎來了武俠片潮流。1992年,徐克打造《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和《新龍門客棧》;周星馳有《鹿鼎記》系列和《武狀元蘇乞兒》;劉德華也有《絕代雙驕》、《戰神傳說》;他們將武俠片潮流推向一個高潮,迎來了1993年的香港電影「武俠年」,那一年武俠片有20多部。
  • 97年,李連杰一部「黃飛鴻」,終結了洪金寶「武俠片冥燈」稱號
    徐克早在80年代就想拍「黃飛鴻」題材了,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演員,他曾經想過狄龍演黃飛鴻,周潤發演梁寬,分別代表武林與市井,但沒有料到《英雄本色》大火特火,害怕觀眾出戲就此作罷
  • 1993年,香港武俠片全面潰敗的一年,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成炮灰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哥最近介紹的《倚天屠龍記》、《英雄豪傑蘇乞兒》、《殺人者唐斬》、《一刀傾城》等電影,都是在1993年上映的武俠片。而這些電影的一個共同特點,都是付出巨大,卻遭遇票房失利。但李連杰在年末上映的《太極張三丰》就反響一般了,上映一個多月,只收了1254萬票房。除此之外,他也為向華強的永盛電影拍戲,僅1993年就拍了兩部電影,都是和王晶合作。
  • 這部只上映了6天的電影,成了洪金寶、林正英的最後一次影壇合作
    1979年,《山中奇緣》、《空山靈雨》的票房受挫,讓胡金銓的電影之路走入低谷。1983年,胡金銓策劃拍攝了《天下第一》,想憑藉該片逆境翻盤。但是事不遂人願,《天下第一》上映後的表現並不突出,該片之後的胡金銓,也無奈地進入了自己的事業沉寂期。
  • 香港電影最輝煌的1993年,王晶導演9部電影,至今無人超越
    經歷了20年的低潮,到近年香港電影才重新開始復甦;在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司儀鄭中基現場公布數據「2016年,香港總共拍攝了68部影片,是10年來的最高紀錄」。可惜,這點微弱的回暖,完全無法重現當年的輝煌;在香港電影產量最高的1993年,全年上映電影達到242部,是現在產量的3倍多。導演王晶是香港電影從繁榮走向衰落的重要見證人,在最輝煌的1993年,他拍了哪些電影呢?
  •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這部《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僅上映12天便被下架,票房成績只有680多萬港幣,不足700萬。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徐克當年為何要為甄子丹,拍攝這部「黃飛鴻」系列的外傳電影,以及《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票房受挫的原因。
  • 28年前,洪金寶策劃了3部經典,卻終結了兩位影壇大師的電影之路
    羅維將自己拍攝武俠片的想法,告訴了洪金寶,並希望洪金寶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對於拍攝武俠片,洪金寶也是滿懷熱情。90年代初,隨著武俠片的風靡,洪金寶也想對「武俠題材」進行嘗試。1991年,他為劉德華執導了武俠片《戰神傳說》,但因為投資方的幹預,導演權力被架空,最後這部電影也成了一部不倫不類的作品。
  • 1993年,香港武俠片全面潰敗的一年,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竟淪為炮灰
    如今回顧1993年,香港電影市場的那場群雄逐鹿大戲,其實比武俠電影本身還要精彩得多。 1993年對於徐克來說,過得相當不順心。1993年,香港武俠片全面潰敗的一年,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竟淪為炮灰。
  • 《一刀傾城》洪金寶的「家國武俠情」
    1993年由洪金寶導演了一部古裝武俠片在香港上映。當時這部電影票房慘澹,製作投入1800萬元,在香港上映九天,票房僅僅100萬元。當時有媒體說投資方都險些要跳樓。但是你細細品味的話這部電影是中國武俠電影史中少有的佳作,我認為是前有古人,後無來者!
  • 這部電影太大膽,沒人敢拍之後,洪金寶接手了!
    1987年,洪金寶和張之亮,想勸嘉禾的老闆鄒文懷,拍攝這部電影,但老闆一直有眾多考慮,影片的過審和票房,以及臺灣的市場,當然洪金寶還是表示,這部電影的劇本太好了,他還可以參與,並且搞定臺灣市場,也相信張之亮也可以做得到,這個場景是洪金寶,在13年接受採訪的時候描述的,這部電影在當時,是沒有一家公司敢拍,所以洪金寶自己接受了,之所以這麼說,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非常大膽的
  • 《精武英雄》幕後你不知道的事,上映16天慘遭下架,女主至今未婚
    而今天阿樂樂就與大家一起聊一聊李連杰在1994年主演的動作電影 --《精武英雄》《精武英雄》上映於199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以及正東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該劇一經上映,在當時的香港電影圈引起了廣泛的《精武英雄》在上映後,不知為何遭到不少人的詆毀與批判;所以導致了《精武英雄》僅僅上架了16天就慘遭下架。
  • 1993年,這部科幻電影無人問津,票房僅190萬,現已成華語經典
    在1993年,香港電影高產低收,各種亂象橫生,當年全港上映電影300多部,卻只有幾部拿到了回報。由於對影片的管理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導致很多真正的優秀作品成了票房陪跑,不僅沒賺到錢,還沒贏得口碑。1993年的《東方三俠》就是這樣一部令人惋惜又能細品的影片,梅豔芳、楊紫瓊、張曼玉三大女神主演,如此陣容,再加上誕生於港片最輝煌的時期,在它的身上能看到些許武俠片的印記。
  • 1988年 李連杰「缺席」的這部電影、堪稱內地最正宗的武俠片
    1988年!李連杰「缺席」的這部電影、堪稱內地最正宗的武俠片 張鑫炎導演最出名的作品應該就是《少林寺》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了。在成功的打造出如此精彩的武俠劇以後,在1988年,張鑫炎挑戰自我,創作出了《黃河大俠》,由於李連杰行程安排問題,由演員淳于珊珊接替了他。
  • 1993年,「黃飛鴻」題材泛濫,王晶拍不過徐克,卻贏了其他跟風者
    在武俠片泛濫的1993年,可謂為了票房挖空心思。另外,影片中扮演一路追查義和拳的江湖女俠張敏,也是發揮了打女的作用。並無武術背景的張敏打得像模像樣,氣勢很強。張敏18歲時在街邊派發傳單時被向華強太太陳嵐相中,從此「永盛」的電影中常見她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