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特龍是如何滅絕的?考古研究提出新說法,它們是自己滅了自己

2020-12-15 奇點使者

根據歷史記載,人類第一次發現恐龍骨骸是在17世紀的法國,一位醫生在戶外散步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堆尺寸巨大的骨頭。起初他還以為這些骨頭是屬於某種現有生物的,但後來經過古生物學家的鑑定,這些骨骸屬於一種新的古生物,那就是恐龍。後來人類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發現了恐龍化石,進一步證明了這個龐大的種族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據了解,同樣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地貌特徵,那就是地表的植被覆蓋比較稀少,美國邁哈特採石場就是一個有名的恐龍化石基地,美國境內一半的化石几乎都是從採石場中發現的。考古研究人員發現這個採石場裡的恐龍化石十分豐富,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也多,對它們的研究可以填補對恐龍認知的一大片空白。

在採石場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殘缺的化石,這些化石中包含了恐龍破碎的骨骼,有些化石上甚至存在明顯的咬痕,可見這些恐龍生前遭遇了多麼激烈的打鬥。經過長達幾個月的挖掘和整理,考古人員在邁哈特採石場中發現了超過2萬塊恐龍化石,並且發現其中有大約6千塊化石上都存在明顯的咬痕。

難道葬生於此的恐龍經歷過一場大亂鬥?研究人員認為確實存在這種可能,那麼引起它們相互之間打鬥的原因是什麼?為了探究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對採石場的地層和周圍的環境進行考察。幸運的是他們在大量恐龍化石中還是發現了一些植物化石,這些植物是了解與這批恐龍同時期地球上自然環境情況的關鍵。

通過對植物化石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這群異特龍所生活的環境並不友好,植被覆蓋率低導致食草動物的數量的減少,進而導致異特龍等肉食性恐龍的食物減少了。恐龍終究是自然動物,它們的第一本能是生存,為了活下去,它們可能不惜對自己的同伴下手,只為了搶奪食物。然而研究人員表示,異特龍群體的情況可能還比這更複雜。

他們在大多數異特龍化石上發現其腳步存在深刻的咬痕,這些咬痕看起來並不是其他種類的恐龍導致的,而很可能是同類恐龍導致的。隨著研究的深入,恐龍專家認為異特龍群體的滅絕有可能就是「內鬥」導致的。環境的劇烈變化導致它們不得不開始和同伴搶奪食物,有些個體甚至會吃掉同類的屍體。

那麼其他種類的恐龍也曾經經歷過類似的事件嗎?對此恐龍專家認為,異特龍自相殘殺的事件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同時期其他種類的恐龍也一定會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只不過它們不像異特龍那樣被激發了最原始的獸性和生存本能。異特龍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在身臨絕境的時候會被激發出本能,人類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恐龍是被自己滅掉的?異特龍就是答案,它的骨骼上都是咬痕
    異特龍骨骼化石上的咬痕,都集中在腳部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畢竟同類相食這種事情很容易帶來致命的問題,不利於整個種群的發展,然而在古生物學家探索的過程中,異特龍就展現出了這殘忍的一面。通過對相對完整的化石進行辨認,古生物學家發現這些恐龍都是兇猛的異特龍,而它們的骨骼化石上都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咬痕,尤其以腳部為主。於是有古生物學家分析,異特龍很有可能是在打鬥過程中留下咬痕的,不一定出現了同類相食的情況,這種競爭手法在大自然中也很常見,人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 異特龍竟然如此殘忍!
    異特龍竟然如此殘忍!異特龍是最著名的侏羅紀恐龍,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異特龍化石。在科羅拉多州的一個採石場,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大量破碎的骨骼,上面的咬痕揭示了異特龍鮮為人知的一面。Mygatt-Moore採石場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這裡自從1981年開始發掘恐龍化石,至今共發現了2368塊骨骼化石。
  • 海賊王分析:尾田又打自己臉了?德雷克到底是異特龍還是霸王龍?
    除了這個新名頭以外,這次還正式公開了德雷克的果實名稱——龍龍果實古代種,果實原型為異特龍。正是這次的亮相,讓一些朋友認為尾田在人物設定上又打了自己的臉。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德雷克的果實能力一直都是古代種的霸王龍形態,這次突然公開其為異特龍讓很多人感到莫名其妙。更有細心的海迷翻出了之前漫畫的扉頁,以此證明尾田在德雷克身上出現了重大的失誤。
  • 尼安德特人是由於疼痛基因變異,痛死而滅絕的,這種說法靠譜嗎?
    而且這種說法完全不符合進化論的基本精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才是物種進化的基本法則,基因正是在這種進化中強化出來的,不可能會自己弱化自己,導致自身的滅絕。迄今為止,尼安德特人還是一個神奇的傳說。
  • 異特龍VS劍龍,誰更厲害?
    異特龍和劍龍都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的恐龍,而且它們的生存空間在北美洲是有重合的。從食性上看,異特龍是一種大型的食肉恐龍,而劍龍則是一種大型的草食性恐龍,按照食物鏈的關係,這兩種動物是存在衝突的。那麼,異特龍和劍龍誰更厲害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兩種恐龍的基本數據。
  • 《方舟生存進化》異特龍怎麼馴化 異特龍特性馴化介紹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中兇殘的大型食肉龍一般都是獨來獨往的,然而就有這麼一種活用群體智慧的恐怖殺手異特龍,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了《方舟生存進化》異特龍特性與馴化介紹
  • 《方舟生存進化》怎麼馴服異特龍 異特龍馴服技巧攻略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中馴服異特龍需要將其打暈,然後餵肉或者飼料。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下具體步驟。
  • 方舟:有大哥羽暴龍罩著的牛龍,能否打贏異特龍呢
    異特龍的生命值比牛龍多一些,但是它們的攻擊力差不多。戰鬥中戰鬥開始,我們可以看到,牛龍的攻擊十分給力,一直擊退異特龍。不過由於它們體型的差距,牛龍每擊退一次,就要往前走幾步攻擊異特龍。而擊退對異特龍的影響不是很大,異特龍的體型大一些,攻擊距離也更大,雖然被牛龍擊退,但是牛龍依舊在它的攻擊範圍內。異特龍獲勝恭喜異特龍獲得勝利。
  • 方舟:夜晚傷害堪比霸王龍的斑龍,異特龍是否能戰勝它
    應粉絲的要求,今天小編給各位小夥伴帶來的是斑龍與異特龍戰鬥,它們誰更厲害呢,打完我們就知道了。異特龍異特龍是少數有領袖buff的生物之一,有領袖帶領的它們十分可怕(2隻或者2隻以上就會有一名領袖),領袖異特龍攻擊附帶流血debuff,一般看到異特龍小編選擇繞路
  • 方舟生存進化異特龍吃什麼飼料 方舟生存進化異特龍飼料推薦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中,飼料改版之後,舊的飼料就完全做不出來了,玩家只能夠做新版的飼料,那麼異特龍現在吃什麼飼料呢
  • 異特龍地位堪憂,《方舟生存進化》瓦爾蓋羅恐爪龍成最強神獸
    異特龍地位堪憂,《方舟生存進化》瓦爾蓋羅恐爪龍成最強神獸 提起在《方舟:生存進化》這款沙盒遊戲裡面最強的打BOSS神獸,有很多玩家都會想到異特龍
  • 不休的烏拉拉古遺蹟異特龍怎麼打 古遺蹟172異特龍打法攻略[多圖]
    類型:動作冒險 大小:600.39MB 評分:5.0 平臺: 標籤:部落類探險大廠遊戲ARPG類 立即下載 不休的烏拉拉古遺蹟異特龍怎麼打相信不少玩家都在古遺蹟172異特龍這邊吃了一些虧,想要輕鬆通關其實並不是很難,但需要大家能夠組建出合適的隊伍和相應的打法套路才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古遺蹟172異特龍打法攻略,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 方舟異特龍有什麼用
    方舟異特龍有什麼用,很多玩家都不知道,下面就和小編來一起了解下。
  • 異特龍化石將被拍賣 估價近千萬
    當地時間10月13日,法國巴黎德陸奧拍賣行即將拍賣一具罕見的巨大異特龍化石。異特龍是霸王龍的祖先,生活於侏羅紀晚期,距今大約1.5億年前。這具異特龍化石長10米、高3.5米,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異特龍化石之一。
  • 方舟:恐狼vs異特龍,兩大領袖分別帶領的團隊,是時候分出勝負了
    在方舟生存進化這款遊戲裡,比如恐狼與異特龍都是群體活動的食肉龍,它們的隊伍裡都有一名領袖。兩大群體,誰更強呢?異特龍異特龍屬於中型生物,一般3隻一群活動,它們中會有一隻領袖,領袖身上的buff可以給它提供增傷、減傷、攻擊有附帶流血效果,但是另外幾隻異特龍是沒有任何buff
  • 《方舟手遊》異特龍吃什麼 異特龍飼料一覽
    導 讀 在方舟生存進化手遊中,異特龍喜歡的食物:梁龍蛋飼料>生羊肉>大腿肉>大腿肉乾>優質魚肉>生肉,玩家可以將異特龍麻醉暈後
  • 最新研究表明,它們的作用很大
    以大家最熟悉的霸王龍為例,雖然這種恐龍的體型比大多數恐龍要龐大,一般身長也可以達到8~10米,但是它們只需要後肢就能夠站立並且快速奔跑。這讓很多人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對於那些僅用後肢來跑動的恐龍來說,它們的前肢有什麼用呢?
  • 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蝙蝠借著這次疫情的機會再次得到了人類的了解,人們不僅了解到這種生物的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還知道它們為什麼能夠攜帶這麼多病毒而安然無恙。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與病毒無關,而與蝙蝠有關,蝙蝠的祖先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最早是由網友在網絡上提出的,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蝙蝠的祖先呢?
  • 1.5億年前的異特龍,體型長達11米,比霸王龍還早的食肉恐龍
    殺戮猛獸異特龍,異特龍又稱異龍,他是最成功的掠食者,會以其他大型植食性恐龍為食。作為侏羅紀的恐怖明星代表,最明顯的特徵頭頂上有一對三冠,他們高約5米,長達11米,重達4噸。除了體型之外,異特龍還有兩件致命武器,使其成為厲害的掠食者。第一個就是前肢伸出的3個爪子,好比鷹爪一樣又長又彎,並且富有發達的肌肉。
  • 方舟:棘背龍小隊vs異特龍小隊,10秒就能結束戰鬥
    前兩天有個粉絲說,可以試試讓棘背龍和異特龍打一架,所以我們今天就更新這個(想要看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快快留言評論吧,定製專屬於你的文章)。馴服異特龍攻略:方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縮小版南方巨獸龍登場棘背龍 vs 異特龍棘背龍 vs 異特龍我們先試試,1級棘背龍和1級異特龍比試是誰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