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史記載,人類第一次發現恐龍骨骸是在17世紀的法國,一位醫生在戶外散步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堆尺寸巨大的骨頭。起初他還以為這些骨頭是屬於某種現有生物的,但後來經過古生物學家的鑑定,這些骨骸屬於一種新的古生物,那就是恐龍。後來人類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發現了恐龍化石,進一步證明了這個龐大的種族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據了解,同樣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地貌特徵,那就是地表的植被覆蓋比較稀少,美國邁哈特採石場就是一個有名的恐龍化石基地,美國境內一半的化石几乎都是從採石場中發現的。考古研究人員發現這個採石場裡的恐龍化石十分豐富,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也多,對它們的研究可以填補對恐龍認知的一大片空白。
在採石場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殘缺的化石,這些化石中包含了恐龍破碎的骨骼,有些化石上甚至存在明顯的咬痕,可見這些恐龍生前遭遇了多麼激烈的打鬥。經過長達幾個月的挖掘和整理,考古人員在邁哈特採石場中發現了超過2萬塊恐龍化石,並且發現其中有大約6千塊化石上都存在明顯的咬痕。
難道葬生於此的恐龍經歷過一場大亂鬥?研究人員認為確實存在這種可能,那麼引起它們相互之間打鬥的原因是什麼?為了探究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對採石場的地層和周圍的環境進行考察。幸運的是他們在大量恐龍化石中還是發現了一些植物化石,這些植物是了解與這批恐龍同時期地球上自然環境情況的關鍵。
通過對植物化石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這群異特龍所生活的環境並不友好,植被覆蓋率低導致食草動物的數量的減少,進而導致異特龍等肉食性恐龍的食物減少了。恐龍終究是自然動物,它們的第一本能是生存,為了活下去,它們可能不惜對自己的同伴下手,只為了搶奪食物。然而研究人員表示,異特龍群體的情況可能還比這更複雜。
他們在大多數異特龍化石上發現其腳步存在深刻的咬痕,這些咬痕看起來並不是其他種類的恐龍導致的,而很可能是同類恐龍導致的。隨著研究的深入,恐龍專家認為異特龍群體的滅絕有可能就是「內鬥」導致的。環境的劇烈變化導致它們不得不開始和同伴搶奪食物,有些個體甚至會吃掉同類的屍體。
那麼其他種類的恐龍也曾經經歷過類似的事件嗎?對此恐龍專家認為,異特龍自相殘殺的事件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同時期其他種類的恐龍也一定會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只不過它們不像異特龍那樣被激發了最原始的獸性和生存本能。異特龍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在身臨絕境的時候會被激發出本能,人類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