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書——「戰疫」一線的黨員媽媽:你是我的英雄!

2020-12-14 長沙新聞網

(楊愛平微信截圖。)

(楊愛平。)

(楊愛平與女兒李揚揚。)

  星辰在線2月5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嶽珊)楊愛平,中共黨員,副主任護師,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隔離病區護士長,自隔離病區收治首例患者以來,楊愛平一直奮戰在抗疫第一線10餘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楊愛平的女兒李揚揚今年19歲,多日不見媽媽,很是牽掛和思念。1月31日深夜,李揚揚寫信致敬媽媽,內容真摯感人。楊愛平轉發至朋友圈,感嘆:「很高興女兒長大了,更欣慰女兒知我懂我疼我……」

  致很久未見的媽媽

  媽媽,現在已經很晚了,你在幹什麼呢?

  雖然很思念你,很擔心你,但也生怕打電話給你,打擾了你的工作。記得我們上次視頻通話還是在年前。你戴著口罩和帽子,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可我還是一眼就認出了你,你瘦了,臉上寫滿了疲憊,我差點哭了。

  如果是往年,你一定是笑語嫣然的和我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亦或是相挽著去看春節檔電影。而今年,我只能透過屏幕來追尋你忙碌的身影。對於他人來說,你是電視報導上許多個防護服中的一個,可我卻能從那背影中讀出萬分的擔憂與掛念。

  我總是守在電視機前看新聞。看到不辭辛勞的醫護人員,我總是不自覺地想到你。你是否也像他們一樣在醫院的長椅上沉沉睡去?你是否也在防護服後寫著我們的名字來給自己勇氣?你是否也在忙碌過後的深夜感到無助?你是否也像我們牽掛你一樣牽掛著我們?

  你總說「我是一名黨員,我是醫務工作者,這是我應盡之責」。我卻自私地想,我要你平安,是不是英雄真的不重要。

  看到你在病房裡像戰士一樣衝鋒在前,我的心也跟著搏動,仿佛是受了你的感染,也認為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千鈞重了。生命存萬道艱險,你卻一往直前走在前面。我以前從不懂平民英雄的含義。可我懂了,我現在懂了。平民英雄不一定是居功至偉的大人物,而是儘管面臨生死關頭,也一腔熱血、捨命上前的平凡人,正於你一樣。我見過你脆弱敏感時的樣子,正因如此,你在隔離病房置生死於度外的模樣就更讓我動容。這次疫情,多的是你這樣的平凡人,你們匯聚起來,築成一堵天地也無法撼動的大愛之牆,守護萬家平安。

  媽媽,你是我的英雄,是我們全家的英雄。

  等到你凱旋那天,我要第一個擁抱你!

  愛你的女兒:李揚揚

  2020年1月31日深夜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焦點

  • 夜讀·見信如面丨「戰疫」一線黨員媽媽:你是我的英雄!(有聲)
    從今晚開始夜讀將推出「見信如面」系列節目《紙短情長 最美逆行》,每晚與大家分享來自抗擊疫情一線的「最美家書」,這些家書字裡行間流淌著家國情懷,展示著溫暖力量,也銘記著這場戰役中普通人的真情與大愛。就讓我們用一封封家書,為「最美逆行者」謳歌。
  • 戰疫日記(二)莊水龍的「一封家書」
    戰疫日記(二)莊水龍的「一封家書」2020年2月3日,益陽市中心醫院火線成立抗擊疫情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從各科室抽調精銳力量共13人組成抗疫醫療隊前往益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進行支援他們秉承「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飄揚,讓黨徽在疫情防控一線閃光」原則,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擔當,身處疫情戰場,奮戰抗疫一線。
  • 【戰疫最前線】「你是我妻也是戰友」 淚目,那些致一線「戰士」的信
    作為擁有三十年傳染病醫學經驗的醫生,曹曉英決定進入抗疫一線,為此,還曾與兒子爭吵。  在進入隔離區前,曹曉英寫下這樣一封家書:「兒子,媽媽還是決定要進隔離病房。沒有聽你的話,跟你道歉。我知道你對我的關心和擔心,但我還是希望你能理解我,這是媽媽的職責和使命。」  「人生不應該是求得安逸,有奉獻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晚年亦復如是。」  「說不怕是假的。
  • 鞠萍姐姐代你讀家書!「聲傳家書,致敬天使」——讓「她」聽見你的愛!
    中國婦女雜誌社與學習強國聯合推出「聲傳家書,致敬天使」主題活動,徵集戰疫家書,並邀請康輝、鞠萍、凱麗、周濤、黃聖依……等知名人士配樂朗讀,用聲音快遞你的深深牽掛,讓「她」聽見你的綿綿情意!致敬抗疫巾幗,為前線的白衣天使,送上獨特的「三八」婦女節「有聲」禮物!同時,你的「家書」將有機會被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作為非常時期的「文獻」收藏。
  • 家書|媽媽,您將「疫」線化作講堂,為我上了生動的人生課
    這封家書,來自火神山醫院心理醫學組專家郝銀麗的兒子程澤凡,身為武警工程大學學員的他,將來不及細說的叮嚀和還未表述的情感全都寄托在一封家書之中,為仍在疫情前線戰鬥的母親加油!「逆行者」郝銀麗。您不必因為不能在家陪我而自責,因為我為有您這樣勇敢、堅強的母親而感到無比驕傲。以杜甫的佳句「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來形容2020年再適合不過了,白衣蒼狗,世事難料。新型冠狀病毒就這麼悄然無息地潛入2020的新年,舉國上下無聲的戰疫號角吹響了。寫下這封家書時,透過玻璃射入家中的已是四月溫暖的陽光,回首那些個戰疫的日子,複雜的感情和回憶一下子湧上心頭。
  • 推進「五大改造」|「你說,我寫」一封來自監獄的「家書」
    推進「五大改造」|「你說,我寫」一封來自監獄的「家書」 2020-03-30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抗疫一線支援的她收到一封「家書」,只有8個字,卻重14.5公斤
    24日,在武漢抗疫一線支援的周晶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家書」。這封「家書」重達14.5公斤,「裝滿了」整整五個紙箱,但正文卻只有8個字:「武漢加油!周晶加油!」到2月24日,她在抗疫一線支援了23天。把幾個箱子打開,看到裡面放著整整齊齊的幾千雙防護鞋套和「家書」上的落款「老劉家全體贈送」,周晶的眼眶紅了。原來,這是她的親戚們送來的。
  • 「愛在心間·尺素傳情」一封家書
    編者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隨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戰役打響,全市衛健系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人民群眾的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用忠誠和擔當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面對疫情,眾多醫護人員自願放棄春節休假,奔赴抗疫一線,向家人寫下「家書」。
  • 抗疫一線的媽媽收到萌娃家書:告訴你個秘密,弟弟在家一點都不想你
    楚天都市報3月4日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曾理)昨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陳煒在自己丈夫朋友圈裡看到了一封讓自己哭笑不得的家書。 家書是一幅畫。畫中間有帶翅膀的紅心,周邊大大小小散布著一些冠狀病毒,右下角是一位穿著工作服、戴著口罩和帽子的醫生,畫的正上方是一句紅字勾著綠邊的「寫給媽媽的話」。
  • 你是戰疫英雄,亦是我的驕傲
    他們是戰疫英雄,亦是家人的驕傲。青年戰疫·我和我的平凡英雄系列視頻第三期傾聽家人們的愛「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作出自己的貢獻」吳元的爸爸是昆明市兒童醫院急診科的副主任,他報名了第三批援鄂醫療隊,2月12日出發援助湖北省鹹寧市赤壁人民醫院媽媽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
  • 山西農村婦女剪紙記錄身邊「戰疫人」:以此溫暖他們
    25日,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嶽陽村的李先娥正在進行剪紙創作,她說,要用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記錄身邊的「戰疫人」,以此溫暖他們。李先娥今年46歲,是一名地道的農村婦女。她告訴記者,自己十幾歲時就學會剪紙,「小時候逢年過節,媽媽就會剪紙,貼窗花」。
  • 一封家書,一紙情,絮盡幾許深深情
    上塘派出所新警毛月的家書 執筆人:上塘派出所新警毛月的媽媽與外婆 信件內容:毛月的媽媽與外婆給毛月的一封信 說實話突如其來的工作強度讓我很不適應,家在拱墅卻不能回家,仿佛幾公裡的路比大學時相距幾千公裡的路更遠了,因為想家我也會偷偷在寢室抹眼淚,但在疫情防控期間收到外公外婆和媽媽的來信,他們總是教導我,安慰我:「當一名警察,就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家裡安好,不必掛念。」 今日,是我不見你們的第9日,此時,我們一家三口均在抗疫一線。
  • 這封寄往包頭的「家書」,來自湖北抗疫一線
    ▲在湖北抗擊疫情一線工作中的田園(圖片由國藥北方醫院提供)田園是國藥北方醫院重症監護室的一名90後護士,「我承諾,若有戰,召必應,使命在肩,義不容辭!」在寫下「請戰書」的第二天,田園踏上了赴湖北的徵程。為了乾淨利落地打贏這場「戰疫」,田園不加思索地剪掉了一頭長髮。出徵前,田園的同事劉瑞霞看到她的樣子時這樣回憶,「看到短髮的你,這一刻我的淚水奪眶而出。」
  • 「環保清風 一封家書」給「環一代」爸爸的一封信
    根據組織安排,我從治汙攻堅戰轉戰脫貧攻堅戰主戰場,駐村的日子,有過異常的苦辣酸甜。今天,當我敞開心扉,忽然有了那麼多的感動,開啟的記憶之旅,是對過去的回顧,也是對未來的啟示。妞妞你說的那句「爸爸,我想當你的貧困戶,這樣你就有時間陪陪我」更是令我唏噓不已。孩子,由於爸爸在脫貧一線,很多時間不能陪你。
  • 「連線抗擊新型肺炎最前線」(132)一封家書:媽媽,你是我的英雄!
    楊愛平的女兒李揚揚今年19歲,多日不見媽媽,很是牽掛和思念。1月31日深夜,李揚揚寫信致敬媽媽,內容真摯感人。楊愛平轉發至朋友圈,感嘆:「很高興女兒長大了,更欣慰女兒知我懂我疼我……」致很久未見的媽媽媽媽,現在已經很晚了,你在幹什麼呢?
  • 戰「疫」一線丨護士寫給襁褓中的孩子一封信: 對不起 我親愛的樂寶
    紅網時刻2月1日訊 (通訊員 李貴)「目前病毒肆虐,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請願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線戰鬥中去,隨時聽從組織安排!」這是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王玲霞,在醫院發出號召組織對外支援醫療隊的當晚做出的決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並飽含熱淚寫下給還在襁褓中的孩子一封信。
  • 燕京理工學院感恩教育舉辦二十屆 「一封家書」寫了十五載
    12月7日,燕京理工學院以「戰疫 感恩 逐夢」為主題的第二十屆感恩教育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2020級新生一封家書活動舉行。橫豎撇捺愛滿頁,斟字酌句情意濃。2005年建校起,「一封家書」就成為燕京理工學院新生入學「必修課」,成為學校感恩教育系列活動的特色內容。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黨總支書記朱雷介紹,書信承載著中國人鄭重而真摯的情感,家書是其中最特殊的一種,可以更為充分的表達孩子對父母的敬愛,呈現血濃於水的親情。隨著時代的發展,同學們寫完書信後即可上傳到「一封家書」線上分享庫,形成自己的專屬家書分享給父母。
  • 抗疫戰地書 瀟湘家國情——瀟湘家書徵集活動大掃描
    春暖花開,山河無恙,等你歸來。願每一封戰地家書安放的祈願,都如願圓滿。一封封家書,成為被阻隔的親人間表達感情的特別方式、最佳途徑,成為特殊時期的特殊情感表達。「瀟湘家書」,迅速成為連接抗疫前線與後方的獨特橋梁。第一封被媒體披露後引起大眾淚目的家書,是56歲的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病診療中心主任曹曉英寫給兒子何思奇的道歉信:「兒子,媽媽還是決定要進隔離病房,沒有聽你的話,跟你道歉。」
  • 紙短情長是最暖 無錫一封家書入選全國「抗疫家書展」
    眼下,由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北京晚報和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聯合主辦的「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家書展」正在中華世紀壇展出,全國60餘封參展家書深情回顧全民抗疫歷程。無錫市民王巨榛在隔離期間,寫給孫女丸子6周歲生日的家書入選了該展。
  • 一封戰疫家書:一顆拳拳赴難之心
    常憶我父,著戎裝,執甲兵,護衛南國天空,兵鋒所指,宵小不敢竄犯,念我母,供三餐,勤耕織,耳提面命,受形秉氣,養育之恩,日日掛懷。猶念垂髫之時,父母命我行正步,敬軍禮,望我從軍報國,以承父業,孩兒頑劣,未進行伍,唯報國之心,時時不敢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