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
在故事裡,魔法師手中的水晶球有預測未來的神密力量,而在現實中,晶瑩剔透的8英寸矽單晶圓棒卻是顆不折不扣的「試金石」。前不久,在位於山東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廠區裡,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使用新設備生產的半導體級8英寸直拉矽單晶,歷時70多個小時一次性拉製成功,標誌著公司8英寸矽拋光片在德州量產邁出了關鍵一步。今年克服疫情影響,試生產階段比原計劃提前了半年,讓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肖清華喜出望外、直抒胸臆:「到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來發展,我們來對了!」
作為央企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旗下的核心企業,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研半導體)是有研半導體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的建設者。2018年年初,其位於北京的生產基地將要向外搬遷的消息傳出後,眾多城市紛紛拋來橄欖枝。經過對10餘個城市的考察,有研半導體最後初步確定在3個城市中選址。利用五一假期,有研半導體的10多個管理人員到這3個地方去考察,假期結束後,他們每個人亮出自己的選項,結果竟然高度一致,那就是去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18年7月26日,有研半導體籤訂投資合作協議,正式落戶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此項目總投資80億元,已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
當初,為讓有研半導體項目儘快落地生根,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各級工作人員以「釘釘子」的勁頭抓落實,以「拔釘子」的氣魄解難題。他們實施流程再造,創立「雙線並行+預審承諾性」審批模式,實行建設項目土地徵收供應手續和項目規劃、施工手續同步辦理,有效節約建設項目落地時限4至6個月,實現「拿地即開工」。他們通過「三減一提」(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提效率),將原來的8項必要材料,優化為承諾事項2項、必要材料2項。有研項目在這套審批機制的推進下,進一步實施樁基施工和主體施工分開審批方式,有效提高了項目建設速度,2019年3月實現了「拿地即開工」的高效結果。他們還為有研項目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務,採用現場走訪推進機制和建設項目周報雙結合的方式,及時發現、了解、解決項目落地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審批服務效率,推進項目落地速度。
矽單晶的拉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除了工藝技術要求成熟外,生產過程的控制更是要求精確,水、電、氣等動力條件供應的穩定性要求也非常苛刻,外部電網頻閃就容易造成單晶拉制失敗。為此,當地專門為企業建設了35千伏專用變電站,實行雙迴路供電。
2020年6月,有研半導體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規模化項目建設進入攻堅期,為確保項目生產線7月上旬具備工藝設備搬入條件,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推出了「早餐例會」新機制。
每天早晨7:30,利用早餐時間,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員召集有研半導體、施工各單位和監理公司等相關人員一起開會,通報前一天工程建設進度,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統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早餐例會上,有關單位負責人主要匯報前一天項目建設進度、存在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凡例會研究確定的事項,均應按分工抓緊辦理,有研半導體工作專班負責統籌督辦。此舉大大提高了有研半導體項目建設效率,實現了部門、企業、施工單位配合聯動,開創了問題早發現、早溝通、早會商、早解決的工作新局面。
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有研半導體項目正常進行,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千方百計協調混凝土供應,實施點對點接回外地技術人員和工人,確保項目建設進度;同時,成立有研半導體項目基金,省市區三級引導基金出資8億元,引導社會資本出資12億元。德州市政府還專門出臺《關於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投資大的集成電路項目給予補貼。
另外,為保證項目的用工需求,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等緊密對接項目需求,開設晶體生長、矽材料加工、半導體材料檢測等課程,每年可為企業輸送專業技術工人200餘人。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有研半導體項目落地後,有研集團多個產業項目陸續落戶德州。2019年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有研新材在調研多地後,確定將有研新材創新及成果轉化基地落地德州樂陵,2020年4月27日,項目在樂陵市循環經濟示範園奠基。
一葉知秋。有研半導體項目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期堅持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的理念,是他們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成果,也是他們持續打造完善承接平臺、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硬實力的必然結果。
鴻鵠高飛,一舉千裡。如今,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致力於樹立優化營商環境、建立親清政商關係的鮮明旗幟,擦亮「法治、誠信、高效、包容」的營商環境品牌,著力打造智造德州、高質量發展的高地,創新驅動、充滿潛力的高地,改革開放、充滿活力的高地「三大高地」。人們有理由相信,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明天會更美好!
(數據來源: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