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量產通線儀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月16日,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8英寸集成電路用矽片」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通線量產,德州乃至山東省實現了矽片從無到有的突破性發展。緊接著,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震秀表示:目前德州正規劃建設270畝的半導體材料產業園區,推動半導體材料集群式發展,預計年底將有4家企業入駐。燎原之勢正形成。
進入新時代,「高速度」不再時髦,「高質量」成為共識,德州自2017年開始,緊盯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對接融入京津翼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轉化,誠意招商,結此碩果:「省級頭號項目」「省新舊動能轉換1號項目」。目前,有研以一帶十,落地項目再招引、上下遊企業帶動,產業虹吸效應初顯。
行業翹楚,量產實屬不易
「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8英寸集成電路用矽片』在德州量產了!比預期整整提前了六個月。」消息在業內一經傳開,評論區回復最多的就是「這麼快投產了?」。更有業內人士直呼:「全國多地半導體項目都爛尾了,有研了不起!」這一說法,在山東有研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總工程師肖清華處得到了證實。
「在電子產品、智能製造、5G網絡等產業的帶動下,矽片為適應晶片製程的進步,市場迎來快速增長,加之國內市場的緊缺,誰都知道這是塊『大蛋糕』,是撬動當地經濟的新動能,可是這塊蛋糕卻很難吃到。」肖清華告訴記者,國內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尚未形成批量供應的能力,本土所需主要依賴進口,市場情況是需遠大於供,因此這幾年眾多創業者嗅到了這個商機,可謂是前僕後繼,卻受阻於資金、研發、技術等難題,而出現網友所說的「爛尾」。
據肖清華介紹,這個行業,投入大,風險高,而且甲方很「認人」,要想矽片進入甲方供應商名單,必須經過評估,而這個評估不僅耗費時間,難度高,甲方還冒著「一招失誤,滿盤皆輸」的風險,所以甲方一般會固定生產商,不願意給新企業「試一試」的機會。那有研為何如此穩定?
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作為中央直屬企業有研集團的成員單位,自2001年成立以來,在國內最早開發出8英寸和12英寸矽片並實現商業化,已發展成為我國半導體矽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他們跟新企業不同,不缺訂單,缺的是生產空間。
時間回到2016年,有研就已經有了「訂單是產能3倍」的難題,必須儘快擴大規模。當時,集團領導果斷做出產業升級的決策,有研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在2018年6月「央企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座談會」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7月26日籤訂投資合作協議,正式落戶德州經開區。
而在今天,8英寸矽片在德州實現量產,在大家看似順利的項目進度中,其實是無數個有研人,無數個德州項目服務單位不眠的日夜,經歷了設備搬移後的高精度調試,原材料在疫情期間的順利入場,與甲方材料端的磨合,量產實屬不易。
但付出是值得的。「最難的階段已經過來了,我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只要實現量產,我們就已經看到了收益,整個項目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2億元,將成為北方最大的半導體材料生產基地。」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青說。
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德州廠區
產業引領,項目結伴而來
最近一個月,肖清華很忙,這次不是穿著工程服、帶著安全帽,奔走工地,而是西裝革履,容光煥發。
一期項目投產後,已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四五家上下遊企業以及同行企業跟隨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前來德州考察項目,而且投資意向很大,因為他們認為,有研選擇的地方,值得一看。
德州樂陵市的有研新材料創新及成果轉化基地一期建設現場,一座座廠房已經拔地而起,明年6月份,這裡將會生產出國防軍工及航空航天領域不可或缺的高端產品。該項目是由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的兄弟公司——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所承建,在兄弟公司的牽線搭橋下,得知樂陵有化工園區,便進行了深入考察,最終落地。並且延續使用了有研半導體項目的基建施工方等服務企業,帶動了當地相關配套建設企業的發展。
這種虹吸效應不止於此。
據了解,早在90年代初,有研集團就被設立為「半導體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4月,又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範企業」名單。在行業的示範引領作用上,有研一直不負所望。
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震秀介紹,有了龍頭企業帶動,目前德州正規劃建設270畝的半導體材料產業園區,推動半導體材料集群式發展,預計年底將有4家企業入駐。在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在有研項目的帶動下,德州的新材料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集成電路用矽片
斷鏈重組,搭起落後產業鏈
2018年,山東省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動新材料融入高端製造供應鏈,建設具有國內尖端水平和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檢驗檢測中心和產業發展高地。到2022年,山東省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44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4%。有研半導體與此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除了自身新材料高端產業的發展帶動外,有研半導體矽項目還搭起了另外一個產業鏈。
由於半導體矽項目的生產離不開「氣」,用氣量較高,基本能達到氬氣600立/小時,氮氣1200立/小時。而且有研用的都是世界品牌供應商。令肖清華比較驚喜的是,由於德州周邊城市的鋼鐵廠較多,這些品牌均在周邊有氣站,僅需2-3個小時即可到達德州廠區。這既方便了項目用氣,同時,因為近兩年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政策下,德州周邊的鋼鐵廠紛紛縮小產能,造成了用氣減少。有研的加入,恰恰搭起了這條產業鏈,幫助不少氣體生產企業消化產能,挽救了經濟效益。
正如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德州廠房旁邊的數字展館大屏上顯示的字樣,「立志解決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卡脖子』問題,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做貢獻。」有研推動產業高端發展的真實圖景,產業生態「虹吸」效應正代替落後產能成為德州高端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德州經濟正朝著質量更好、效率更高、動力更強的發展方向闊步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