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座工廠停產 全球車市遭遇罕見「倒春寒」

2020-12-24 網易財經

(原標題:120座工廠停產,全球車市遭遇罕見「倒春寒」,中國市場漸漸轉暖)

每經記者 黃辛旭 裴健如 段思瑤

「都亂了!」3月30日,福特中國高管王麗(化名)被美國總部緊急通知召開線上會議。24小時之前,原定於6月舉行的北美車展(即底特律車展)正式宣布因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而被迫取消,舉辦場地TCF中心將被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徵用改建成集中收治病患的方艙醫院。

這已是今年因疫情被迫宣布取消的第二個國際車展,在此之前,日內瓦車展已因同樣原因被迫取消,北京車展和紐約車展也宣布延期。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全球將很難再現車展身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

「所有預算都要重新做,每天都在商討應對機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剛剛被控制住,王麗還來不及舒一口氣,就因疫情開始在美國蔓延而再次陷入到商討解決之策的漫長會議中。「真正是剛剛打完上半場,就馬上進入到下半場。」王麗無奈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目前,越來越多的車企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而打亂了生產計劃。豐田汽車宣布,將從4月3日起暫停在日本的五家組裝廠生產。福特汽車也發表聲明稱,推遲原定於3月31日的復工計劃,位於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廠將繼續停產。

粗略統計,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停產和即將停產的整車廠總數已超過120家。工廠停工後,越來越多的人將失業,僅歐洲就約有1400萬人面臨就業難題

「除中國市場外無收入」「每周損失20億歐元」,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日前在接受德國當地一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如果不能像中國一樣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大眾)可能不得不裁員。

中國市場因為疫情的有效控制正在逐漸好轉。在3月30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自2月19日到現在,汽車行業企業整體開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員工復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總體達產率已經與去年同期水平相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北京、上海等地4S店發現,周末進店看車、買車的客戶明顯增多。「最近店內的客流量已逐漸恢復,一天能賣出去二十多輛車。」北京某德系豪華品牌4S店的一名銷售人員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成 攝)

3月30日,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高樂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說,中國政府針對車市的刺激政策,有效地提振了消費需求,目前已經有90%以上的寶馬經銷店開放,供應商也已經恢復了正常供應。

目前,疫情在歐美等地仍呈擴散趨勢,中國車市的消費信心正在逐漸恢復,但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汽車產業鏈中,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獨善其身。對全球汽車產業來說,危機並沒有解除。

海外汽車產業按下暫停鍵,多米諾骨牌效應初顯

新冠肺炎疫情仿佛一雙無形的手,推倒了全球汽車產業的多米諾骨牌。

隨著疫情在歐洲、美國、印度等地持續蔓延,多家跨國車企相繼叫停了當地生產,零部件企業也未能獨善其身。博世、大陸、布雷博、舍弗勒、馬瑞利、偉巴斯特、採埃孚、米其林輪胎等跨國零部件製造商紛紛表示,將停止或放緩在歐洲等地的生產。

(每經記者 裴健如 製圖)

眼下,歐洲地區疫情形勢嚴峻,汽車產業更是被蒙上陰影。到目前為止,歐洲已經停產和即將停產的整車工廠總數已超過70座,包括大眾汽車、戴姆勒、寶馬集團、標緻雪鐵龍集團(PSA)、雷諾集團、捷豹路虎、豐田汽車、日產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FCA)、保時捷、賓利、勞斯萊斯、蘭博基尼、法拉利等在內的國際汽車製造商均受到影響。

迪斯在接受上述採訪時透露,大眾汽車在全球擁有67.1萬名員工,但目前除中國外,在其他地區並未進行任何新車銷售,因為該公司將在保證員工安全的情況下在其他地區恢復工廠生產。

全球另一大汽車產業中心的北美地區同樣面臨考驗。美國本土車企通用汽車、福特汽車以及特斯拉均發布了關廠計劃,而在北美地區擁有生產基地的寶馬、FCA、大眾汽車、豐田汽車、本田汽車、日產汽車、現代汽車也加入到停產行列。此外,由於目前美國疫情形勢嚴峻,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FCA正計劃將北美工廠的停產時間進一步延長至4月份。

通用汽車稱,公司計劃無限期關閉北美工廠,同時降低員工薪水並暫停未來某些產品計劃以縮減開支。通用汽車CEO和CFO在內部視頻中向公司員工發出嚴厲警告,稱需要採取「重大緊縮措施」以保持公司的長期生存能力

而在日本,除了因東京奧運會推遲而損失慘重的豐田汽車外,同為日系汽車製造商的馬自達也宣布於3月24日暫停在日本兩座工廠的生產,而其在墨西哥和泰國的工廠從3月25日開始陸續停產。日產汽車和豐田汽車還相繼叫停了南非、埃及等地的工廠。

此外,韓國、印度當地的汽車產業也正因疫情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正如美國汽車研究中心副總裁Kristin Dziczek所言,沒有車企能夠在疫情中獨善其身。

全球汽車產量或下降16%,千萬人面臨就業難題

自5月1日起,福特汽車執行董事長比爾·福特將零薪幹活,這種情況將至少持續5個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也是無奈之舉。」日前,福特中國高管王麗也收到了降薪通知,「一切都發生得那麼突然,雖然不用像以前那樣經常飛機往返中美兩地,但每天倒時差開線上全球會議,商討應對之策,也能體會到生活與工作的艱辛」。

為了應對疫情衝擊,福特汽車決定開始從高管層降薪。福特汽車的前300名高管現金薪酬的30%-50%將「打白條」

工資「打白條」的車企還包括通用汽車。日前,該公司宣布,自4月1日起降薪,前300名高管20%至50%現金薪酬被推遲發放,6.9萬名員工20%的薪水將推遲發放,最遲2021年3月15日前一次性付清,並會支付利息

其實我們並不是降薪,屬於延遲發放薪水。最早在2020年10月或者最晚不遲於2021年3月15日,延期的薪水都將返還給員工,另外還會加上6%的利息。」通用汽車中國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一般來說,一個汽車/卡車組裝製造工廠的運營成本是每天數百萬美元,每關閉一天就會產生一筆巨大損失。」 Arun Kumar分析認為,疫情之下的工廠停工將影響整個汽車行業的財務狀況,沒有企業能倖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德國汽車行業專家Ferdinand Dudenhöffer算了一筆帳,以2019年為例,大眾汽車、寶馬集團和戴姆勒的銷售總額約為5300億歐元,其中花在折舊和利息上的成本佔比為15%,即800億歐元。按照一年220個工作日計算,德國車企每停業一天就要損失3.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7億元)

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汽車研究中心的數據也顯示,消費者每七天不購買新車,美國就會失去大約9.4萬個工作崗位和73億美元的整體收入,政府稅收收入將減少約20億美元

事實上,不僅是整車廠,汽車零部件公司也因疫情對工作做出調整。博世中國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3月25日開始,博世德國總部的一些員工已經開始休假。主要原因是德國市場和歐洲市場的客戶需求減少了,他們因此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因為中國市場正在逐步恢復,為了保證中國市場的需求,德國一些必要的生產工作還在保留。德國之外的歐洲市場,博世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也做出了調整,比如,要求員工居家辦公等。」 博世中國相關負責人說。

日前,穆迪下調了福特、豐田、本田等車企的信用評級。穆迪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需求將萎縮約14%,第二季度可能下滑約三分之一

高盛則認為,疫情爆發對汽車產量和需求的影響將導致日本五大汽車製造商的利潤減少1700億日元(約111.5億元人民幣)。高盛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製造商總銷量將萎縮3.5%,而非先前預期的0.3%。

「即便工廠復工,由於勞工短缺和零部件供應方面的問題,全面恢復產能也還需要一段時間。」Kota Yuzawa等高盛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不僅如此,據福布斯報導,今年歐洲國家的汽車銷量將下降10%以上。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的數據顯示,疫情對消費者需求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導致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16%,其中美國汽車銷量預計將下降20%。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IHSMarkit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在疫情衝擊之下,歐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汽車產量或將下降144萬輛,其中歐洲汽車產量將銳減88萬輛,北美汽車產量可能驟降47.8萬輛,拉丁美洲市場綜合產量將下挫8萬輛。

除了對全球汽車產銷量走勢造成影響之外,跨國車企的一系列關廠停產行動也直接引發了嚴重的就業問題。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表示,在歐盟約有229家汽車組裝及生產工廠,直接僱傭260萬人從事製造業,而約有1380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汽車行業相關工作,隨著車企在歐洲關停行動的繼續,約有1400萬人面臨就業難題

跨國車企紛紛轉產抗「疫」物資,呼吸機排在首位

3月28日,川普催促通用汽車生產10萬臺呼吸機的消息,讓外界感受到了美國疫情的嚴重性。

川普當天連發三條推特,督促「通用汽車公司必須立即恢復被愚蠢地廢棄的俄亥俄州洛茲敦工廠或其他工廠,並開始製造呼吸機,現在!」隨後,他又補充道,「福特,生產呼吸機,快!!!!!」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事實上,通用汽車從3月20日開始就已經在生產呼吸機和口罩了。」通用汽車中國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通用汽車正在集中力量抗擊疫情。

3月23日,通用汽車曾表示正在與醫療設備製造商Ventec合作,在其位於印第安納州的零部件工廠生產呼吸機。3月24日,福特汽車也宣布正在和通用電氣的醫療部門及3M合作生產醫療防護設備,並把轉產醫療防護設備的項目稱為「阿波羅計劃」。

福特汽車CEO韓愷特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這麼多努力,福特能在6月前生產成千上萬臺呼吸機。」此外,福特汽車還在其高級製造中心使用3D印表機製造一次性口罩。福特汽車方面表示,一旦該口罩生產獲得批准,公司可以正式啟動生產,並可以根據需求快速提升產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美國車企轉產呼吸機之前,英國車企已經在行動。由於受疫情影響嚴重,英國是首個鼓勵車企轉產呼吸機的國家。據外媒報導,目前,英國已經組成了三個團隊生產呼吸機,其中兩個團隊由邁凱倫和日產汽車牽頭,麥拿輪正在研究如何設計一款簡單版的呼吸機,日產汽車則是與其他公司合作,支持現有的呼吸機生產商。

與此同時,德國政府也要求國內汽車製造商考慮生產醫療設備,大眾汽車和戴姆勒均表示已收到有關部門的要求,目前正在探索多種選擇方案。博世則研發出了COVID-19全自動快速檢測方案。從樣本採集到結果呈現,判斷患者SARS-CoV-2冠狀病毒是否為陽性僅需兩個半小時。這一檢測方案將於4月起在德國上市,隨後在歐洲和全球其他地區相繼推出。

義大利車企法拉利和FCA則表示正與義大利最大的呼吸機製造商Siare Engineering進行談判,商談呼吸機零件的生產事宜。

此外,據外媒報導,FCA在當地時間上周一對外表示,將在未來幾周內開始生產口罩,並將這些關鍵醫療設備捐贈給急救人員和醫護人員以應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

(圖片來源:攝圖網)

FCA已經證實,其在中國的一家工廠本周正在安裝產能,口罩製造將在未來幾周開始,併集中發往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FCA表示,計劃每月生產100萬個口罩,所有口罩都將捐贈給警察、急救人員、消防員以及醫院和醫療診所的工作人員。

湖北車企按下「復工鍵」,供應鏈風險基本解除

當海外汽車工廠受疫情影響暫時關閉時,國內汽車工廠已開始逐步回到正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東風乘用車在3月28日時生產節奏已達每小時30輛,恢復到2019年水平。」3月30日,東風乘用車負責生產的副總經理周德元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

東風本田和東風乘用車是武漢市第一批獲得復工審批的車企。3月11日,東風本田總裝生產線正式恢復生產,最開始是三條生產線兩兩交替復工運轉。目前,三條生產線已同時運轉。

繼東風本田等第一批車企復工以後,湖北省的其他汽車工廠也陸續按下「復工鍵」。如,東風日產襄陽工廠在3月12日啟動衝壓車間,3月21日今年第一輛整車下線;3月12日,神龍汽車襄陽工廠開始復工,3月25日武漢工廠復產。

隨著湖北籍汽車工廠陸續復工復產,我國主要汽車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0%

(每經記者 黃辛旭 製圖)

伴隨著復產復工工作的推進,各車企的產能也在逐漸爬升。據湖北日報3月23日報導,東風本田的產能已逐漸爬坡到50%。東風乘用車則從最開始的每小時生產9輛,恢復到每小時生產24輛,預計3月底可每小時生產30輛。而早在2月10日就已經復工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自3月6日起,復工率就恢復到91%,目前產能已經超過疫情前的水平。

除了整車企業之外,湖北作為中國汽車製造中心的重要省份之一,也有不少汽車零部件企業。例如,博世、德爾福、均勝電子等多家大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均在湖北省設有工廠。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目前,這些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在逐步恢復生產。3月3日,均勝電子在湖北荊州的工廠已經復工。均勝電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根據員工的來源地進行了分批次復工,到崗員工嚴格按照防疫要求進行管理。

根據公開資料,武漢開發區的 「東風系」一級供應商有229家,均已全部通過復工審批,已開工202家,開工率87.3%。目前,武漢市車企一級供應商復工批覆100%,整體復工率95%以上。這意味著,國內多家汽車企業因湖北供應商未復工造成的供應鏈風險已經基本解除。

國內車市開始回暖,車企大打「優惠牌」

不同於汽車生產端的複雜生產流程和供應鏈問題掣肘,國內汽車銷售終端已在2月逐步開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北京、上海的部分汽車經銷商,發現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一線汽車市場已經開始回暖。

3月22日,恰逢周末,記者在北京王四營附近的一家奔馳4S店看到,店內看車客戶至少在20人以上。同時,該奔馳4S店附近的奧迪、寶馬、雷克薩斯等豪華品牌經銷商,也在周末迎來了「客流小高峰」。

豪華車市回暖並非「一花獨放」。3月21日,記者在上海某廣汽本田4S店裡看到約有20個客戶正在看車,店內十幾位銷售人員忙碌地進行講解。「2月,我們店僅賣出4~5輛車。3月以來,賣出去了80多輛車。疫情以前,店裡平均每月銷量在100輛以上。」該店的銷售人員說。

(上海某廣汽本田4S店內銷售向客戶講解車型 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

不過,並非所有4S店的銷售工作已經恢復。記者在上海調查走訪時發現,一汽豐田4S店、福特4S店和吉利新能源4S店都顯得較為冷清。上述幾個品牌4S店的銷售人員均表示:「到店客流量受到疫情影響,但和2月相比,現在已有消費者開始到店看車,並且有部分消費者是因疫情而提前考慮購車。」

(鮮有消費者看車的上海某福特4S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

為提高銷售率,各汽車品牌大打「優惠牌」。如,奔馳GLC全系優惠3萬元,C級全系優惠6萬元;奧迪主銷車型的優惠幅度達到了8萬元;雷克薩斯NX系列車型優惠幅度在2萬~3萬元;榮威MARVEL X優惠4萬元等。

國內車市何時能真正迎來復甦?乘聯會認為,消費者購車信心在3月底內很難回歸正常,預計4、5月後才會逐漸回暖。

一位吉利新能源上海某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階段,有部分消費者在等待政府出臺一些消費政策,仍在持幣觀望。今年第二季度的汽車銷售情況將會更明朗一些。

(已經復工的上海某吉利新能源4S店 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

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密集出臺,欲拉動千億市場

伴隨國內車市的逐步回暖,各地政府也在密集出臺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希望車市能儘快恢復常態。

自從2月16日《求是》雜誌傳遞出「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的信號後,截至目前,廣州、深圳、佛山、珠海、長沙、湘潭、杭州、南昌等多地均已出臺了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商務部甚至五次表態,「催促」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措施,以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每經記者 黃辛旭 製圖)

總體來看,汽車消費刺激政策主要包括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小客車指標、給予汽車消費補貼、放開二手車流通等幾個方面。

比如,廣州將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並將新增巡遊計程車指標和優化中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等措施。杭州市決定2020年一次性增加2萬個小客車指標。南昌市提出對疫情期間在南昌市範圍內購買新車(含乘用車和商用車),按1000元/輛標準給予購車人補貼

相較之下,遲遲未動的北京更受輿論關注。3月24日,商務部官網曾發布消息稱,北京市汽車消費政策措施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儘快推出高排放老舊汽車淘汰更新政策,釋放一部分老舊車存量指標;二是針對本市無車且在輪候範圍的新能源車需求家庭,上半年再釋放不少於10萬個購車指標;三是研究推出限定在郊區行駛的專用小客車號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隨後商務部官網將該消息刪除。3月25日,北京市商務局官方微博道歉稱有關刺激汽車消費的想法(未經研討論證),因工作不慎被放在網上。

不過,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該政策仍在制定和商討之中,如果確定下來北京市交通委會發布相關信息。」

雖然政策未至,但3月24日當天收盤,長城汽車(601633,SH)、北汽藍谷(600733,SH)紛紛漲停,長安汽車(000625,SZ)、上汽集團(600104,SH)、宇通客車(600066,SH)等漲幅超過7%。港股方面,長城汽車(02333,HK)、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和吉利汽車(00175,HK)漲幅均超過10%。

「地方政府出臺的車市刺激政策,預計到4月才會實際落地出現效果,尤其等到政策退出前,政策『末班車效果』會更為明顯。」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說,在消費刺激政策的影響下,車市或將在第二季度迎來進一步復甦

這些汽車消費刺激政策落地後,將對車市產生多大影響?廣州市預計將拉動總產值超過200億元。崔東樹則表示,如果北京市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屬實,將是對車市的大紅包,預計可拉動約1千億規模的汽車消費,新增社零額200億元左右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高樂認為,中國巨大的經濟成就和汽車市場20多年的發展積累,不可能被幾個月的疫情全部抹殺掉,他相信市場一定會回暖。

記者手記丨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17世紀,鼠疫病毒在英格蘭爆發,並席捲了整個歐洲。當時,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主教約翰·多恩不幸感染,走在死亡的邊緣,寫下了廣為流傳的《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刷,歐洲就會失去一角,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莊園,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無論誰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

隨著時間推進,國內汽車企業和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逐漸復工,從史上最長的假期中甦醒過來。誰料,這場疫情又迅速讓全球汽車產業陷入危機。疫情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獨善其身。

雖然國內車市出現回暖跡象,但一輛汽車的零部件多達上萬個,僅靠單一市場供應很不現實。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地,但是有一些零部件仍然依賴於進口,它們主要集中在發動機、變速箱、燃油噴射系統的核心控制單元,車身穩定系統的核心晶片、連接器單元,也有部分製造精度要求極高的機械加工件。這些零部件主要來自於歐洲(德國為主)、日韓、美國,比例大約在65%、30%、5%左右,所以這三個地區的疫情走勢對全球汽車產業的正常運轉也至關重要。

所以,短期來看,國內各大汽車主機廠因有兩個月的安全庫存周期可以正常運轉,但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供應鏈的壓力就會在國內逐步顯現。

雪崩來臨之際,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所以,應對疫情是一場全球戰役,國內車市回暖也並不意味著危機已經解除。

記者:黃辛旭 裴健如 段思瑤

編輯:範文清 段思瑤

視覺:蔡沛君

排版:裴健如 楊詩涵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楊斌_NF4368

相關焦點

  • 全球車市遭遇罕見「倒春寒」 中國市場漸漸轉暖
    (原標題:全球車市遭遇罕見「倒春寒」 中國市場漸漸轉暖)
  • 科技風向標:全球超100座汽車工廠處於停產狀態 榮耀30S首發麒麟820...
    2、全球超100座汽車工廠處於停產狀態3月30日消息,目前,包括歐、美、日、韓等整車製造業集中地合計已有超過100家汽車工廠處於停產狀態,而工廠停產也給車企和各國汽車產業造成了較大的損失。以大眾汽車集團為例,其在中國的工廠雖然已經復工,銷售水平也恢復到疫情前50%的水平,但在全球其他國家的生產銷售工作均處於停滯狀態。
  • 停產?義大利工廠可以繼續運營,蘭博基尼為何停產?
    據彭博社報導,隨著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希望限制蔓延至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對其業務的影響,義大利超級跑車製造商蘭博基尼(Lamborghini)將停產近兩周時間。 蘭博基尼周四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將暫時關閉在義大利的工廠,直到3月25日。
  • 全球最大橡膠手套製造商被疫情攻陷,大量工廠停產在即
    全球最大橡膠手套製造商被疫情攻陷,大量工廠停產在即,二波疫情還在引爆需求,A股這兩大龍頭迎來轉單預期據媒體報導,馬來西亞官員周一表示,由於該國的橡膠手套製造商Top Glove爆發1,889名工人檢驗新冠肺炎結果為陽性,因此其所有共計28座工廠將分階段關閉以監視其員工的健康狀況。
  • 全球超100座汽車工廠「休眠」 重啟生產將面臨挑戰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全球超100座汽車工廠「休眠」,重啟生產將面臨挑戰受疫情影響,多家汽車工廠再次宣布停產。據路透社報導,豐田汽車今日起暫停在俄羅斯的生產,這意味豐田旗下歐洲所有工廠都已經停產。此前豐田汽車已經宣布延長北美、巴西、馬來西亞和泰國工廠的停產時間。不過豐田在官方聲明中稱,雖然生產設備關閉,但是維修保養、零配件倉庫和車輛運輸不會受到影響。
  • 全球車市上演冰與火之歌
    在全球幾大重要汽車市場中,目前唯有中國車市實現正增長。唯一正增長在歷經22個月的連續下滑之後,中國乘用車市場迎來了久違的正增長。總體來說,今年的中國車市應該是全球幾大重要汽車市場相對表現較好的國家,預計全年的跌幅會大致穩定在10%左右。因為去年下半年車市處於相對低迷的狀態,沒有太大的意外出現,今年中國車市下半年也不會出現太過劇烈的下跌。
  • 特斯拉2座美國工廠因疫情關停,現金流還夠活 5 個季度
    雷鋒網按:受疫情影響,特斯拉宣布2座美國工廠暫時停產,市值縮水近6成,但表示仍會繼續保持基礎性的業務。3月19日,特斯拉發布公告表示,其位於美國弗裡蒙特的汽車工廠將於3月23日之後暫時停產。不過,將繼續保持基礎性的業務,以支持特斯拉汽車與能源服務以及充電基礎設施。
  • 全球超150家車廠停產 汽車產業面臨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持續蔓延,全球產業都遭遇了一場始料未及的衝擊。作為製造業的重要代表之一,汽車產業的感受尤為深切。據統計,到4月初全球停產的整車廠超過150家,而停產的零部件企業超過3000家。
  • 村田日本工廠停產 MLCC價格開啟漲價潮(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受疫情影響,近期海外多家元器件龍頭企業停產。日本TDK宣布在山形縣鶴岡工廠出於安全原因已暫停運營,該工廠主要生產和銷售無鉛電感器,陶瓷諧振器,共模濾波器和線圈繞組。全球第一大MLCC廠村田染疫,工廠暫時停工至7日。
  • 豐田停產日本五家工廠,雖銷量大幅下滑,但表示不會停止研發支出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目前全球有超過五十多個國家啟動了緊急狀態。對於全球汽車產業來說,正遭受著巨大的考驗,目前全球汽車製造商都在不斷調整旗下的生產鏈,大量的汽車廠商轉產呼吸機和口罩的行列當中。受當前疫情的影響,全球汽車產業巨頭豐田在近日宣布,從4月3日起豐田將停產日本國內的五家汽車工廠。這次停產將影響到豐田普銳斯、雷克薩斯等一系列品牌的出口。本次受影響的工廠包括豐田在日本的高岡工廠、Tahare工廠、九州工廠和一家日野卡車分公司的工廠。豐田對外表示,這次停產將導致豐田的計劃產能減少36000輛,同時對今年豐田的銷售產生重大影響。
  • 汽車供應鏈再遇衝擊:外貿訂單暴跌 部分工廠再度停產
    為日產-雷諾-三菱聯盟全球工廠供貨的廣州東昇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衛東3月27日告訴媒體。據媒體梳理,截至3月28日,歐、美、日、韓等整車製造業集中地合計有超過100家汽車工廠處於停產狀態。同時,包括福特、通用、菲亞特克萊斯勒等行業巨頭,均決定將旗下北美工廠停產計劃延長至4月。另外,豐田也將在4月3日停產多條日本本土生產線。
  • 神奇的2020年,全球車市都經歷過什麼?丨溫故2020
    小編不僅經歷了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體會著全球車市的「至暗時刻」,也看到了死亡和新生,見證和書寫著歷史。《汽車公社》特此對過去一年裡的「環球車事」進行盤點,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以便砥礪前行。以下新聞事件都曾是業界熱門話題,你還有印象嗎?疫情衝擊全球車市新冠疫情不僅深刻地影響到全球民眾的生活,也大幅改變了全球汽車行業的生態面貌。
  • 年度盤點 2020中國車市十大事件
    作者:時代財經 李卓洋 編輯:潘卓倫在疫情「黑天鵝」襲擊下,2020年的中國車市,被以一種偏離既定軌道的方式打開。從年初的停工停產、供應鏈中斷,到車市加速洗牌,新勢力接連暴雷「出局」、邊緣車企掀破產潮,再到年底受海外疫情影響,晶片全線告急,進而傳導至整個汽車行業。新十年的開端,挑戰接踵而至,告別無處不在,賽道急劇切換。
  • 工廠大面積復工,全球輪胎產業重啟倒計時
    3月中旬,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全球輪胎製造商開始在歐洲、美洲、等世界範圍內對工廠緊急採取臨時關停措施,以保證員工和客戶的安全與健康。到現在工廠臨時停產的狀態已經陸續持續了1個多月,現在以普利司通、米其林、德國馬牌為首的全球領先的輪胎製造商,開始大規模復工,全球輪胎產業全面重啟進入倒計時。
  • 村田福井工廠停產:MLCC漲價潮又要來了?
    受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的影響,致使全球眾多半導體工廠的生產受阻,今年以來MLCC(多層瓷介電容器)市場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漲幅已超50%。近日,由於一名員工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MLCC龍頭大廠日本村田製作所(以下簡稱「村田」)在日本福井的MLCC工廠宣布停產,MLCC供應或將更加緊張,價格恐將進一步上漲。
  • 【權記見聞】網傳南北大眾停產,中國品牌斷貨,汽車行業遭遇「缺芯...
    今天,有行業從業者向牛車網反映:因晶片供應不足,12月初起,汽車企業將陸續停產。停工潮有蔓延趨勢,2020最後一個月,國內大部分汽車廠家或將面臨停產風險。除南北大眾外,其它合資品牌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本來晶片就緊張,加上ST產能下降,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因為疫情停產,直接影響到半導體晶片的供應不足,目前市場上根本採購不到,博世和大陸也沒有辦法,全球都在搶資源。」知情人士對牛車網如是說。在供應不足的客觀影響下,Tier 1也傳來庫存告急的消息。
  • 車市從來沒有報復性消費,最黑暗的時刻就在破曉前
    一半海水從數據上,人們看到了一個令人振奮的中國車市。5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發布了今年4月的中國汽車產銷數據。數據顯示,4月中國汽車銷量為207萬輛,同比增長4.4%,結束了中國車市連續21個月的下跌態勢。即便是在乘用車市場,261萬輛的銷量水平也已經與去年同期相差無幾。
  • 抖音你就別亂帶節奏 南北大眾表示並沒有遭遇停產問題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近日,網絡上瘋傳「因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汽車晶片業產量短缺,進而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陷入停產」。而近日,據相關信息透露,南北大眾並沒停產,只是部分車型和工序受到有限影響,並不影響新車交付客戶,因此該網絡謠言不攻自破。
  • 2019全球新能源車市成績單出爐:這10款車賣的最好
    車東西2月3日消息,日前,外媒匯總統計了全球新能源車市的銷量情況,2019年12月,全球共售出了27.9萬輛電動汽車,同比下降4%,全年售出了約220萬輛電動汽車,同比增長10%。 從地區銷量情況來看,中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中國仍售出了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約佔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55%。 歐洲和美國則是另外兩個比較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歐洲共售出了56.4萬輛新能源汽車,在美國則售出了32.5萬輛新能源汽車。
  • 儘管遭遇「最差開局」,但2020年車市卻沒有「爛尾」
    對於中國車市而言,從滿懷期冀,到經歷絕望,再到重振旗鼓,這如同「過山車」似的一年,過得甚至比過去十幾二十年加在一起還要「精彩」。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中國汽車整體銷量277萬輛,同比增長12.6%,這也是中國車市繼4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實現正增長。1-11月,累計銷量已達2247萬輛,同比降幅繼續收窄至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