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司馬師和司馬昭外,司馬懿的其他子女平平無奇,有的還有神經病

2020-12-12 大咖說史

人人都說司馬懿在任何方面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他身為一國軍師,卻只知道躲閃,甚至幹出不戰而退的事情。事實上,對諸葛軍師的所有特點,絕對找不出第二個比司馬軍師更了解的人。

在影視劇中,可能因為導演側重於其中某個勢力的描寫,給人造成了司馬懿只有一個正室和一個妾室的感覺。事實上,司馬軍師除了大家在影視劇中所看到的妻妾和兒女之外,還有很多兒女並沒有出現在鏡頭前。是否有人知道司馬軍師到底有幾個妻妾和兒女呢?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圖片:司馬懿的妻妾與子女劇照

一、假慫包司馬軍師

關於軍師司馬懿,大家最熟悉的事件應該是他與孔明之間的空城對決。話說街亭因為首將不聽話而被魏軍拿下,導致西城陷入僵局。張郃帶領魏軍打下街亭以後,司馬懿帶著軍隊奔向下一個城鎮,也就是西城。

此時,諸葛亮就在西城,但是這個城裡卻沒有大部隊,無法和魏軍對抗,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諸葛亮發揮他的才能,把城門打開,裝作正常運轉的樣子,他自己則帶著兩個小書童到城樓上彈琴。

在演義中,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看到眼前的情形後,擔心城裡設有埋伏,不敢攻擊,帶著自己手下的士兵走了。

圖片:諸葛亮在城樓上彈琴劇照

正是演義中的這個片段,導致世人都以為司馬軍師是不戰而退的慫包,讓孔明逃過了被殺的命運。實際上,最了解自己的並不是自己人,而是敵人。

而且司馬軍師和孔明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單純的敵對關係,偶爾還有書信往來,甚至會針對某件事情交換彼此的看法。雖然他們的交情並不算深,但是有這種特殊關係的存在,司馬懿自然是最了解孔明的。

人們都以為司馬軍師沒有看破孔明的計謀,所以才會退兵,這一點其實大家真錯怪他了。他正是因為看懂了對方的計謀,所以才會直接退兵的,這一點他在兒子司馬師面前也曾經解釋過。

之所以在魏國有那麼高的地位,主要是因為他的對手是孔明。換句話說,只要孔明一天不死,他在魏國的地位就無人撼動。如果他當時帶兵衝進西城,殺死了他的老對手,司馬懿在魏國的地位就下降了。以曹叡的性格,別說繼續重用他,不殺掉他就算不錯了。

所以,大家眼中的慫包,其實是看透事實,思維謹慎的陰謀家。

圖片:司馬懿率軍在西城外劇照

二、司馬懿的妻妾後代

身為男人,司馬懿自然難逃美色,除了影視劇裡大家看到的一妻一妾以外,他還有兩個妾室,也就是伏夫人和張夫人,妻妾所生的小孩全部加起來,他總共有九子二女。

在他的九個兒子中,司馬師和司馬昭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因為這兩人所走的路,正是曹操曾經走過的。兩人先後以大將軍的身份,掌管曹魏實權。如果曹操知道曹家的江山被這對兄弟,用他以前用過的方式奪走,估計會被他們氣活。

不管怎麼說,被人奪走江山,第一說明曹操的後人沒用,再者也說明司馬軍師的兒子厲害。不過,兩個兒子厲害,並不代表他所有的兒子都厲害,那麼,除了這兩位以外,司馬軍師的其他兒女又怎樣呢?

圖片: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倫資料截圖

司馬師是家中長子,司馬昭則是家中老二,司馬昭過後,便是妾室伏夫人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司馬軍師的第三個兒子司馬亮。

司馬亮在年少時非常聰明,而且為人好學,早在曹魏時期就已經開始當官了。他在曹魏官職最高的時候被封為廣陽鄉候。作為一個年輕人,司馬亮也曾遭受過打擊。

他曾經奉命前去討伐諸葛誕,卻因為實力不濟,沒能完成任務。任務失敗過後,他身上的所有官職都被罷免,一度難過了好久。不過,他所難過的並不是自己身上的官職被廢,而是沒能完成任務,開始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這才會覺得鬱悶。

司馬炎上位後,司馬亮再次被提拔,擔任多個重要職務。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重,想要把幼帝託付於他,卻遭到楊駿的阻攔,所以託孤並沒有成功,在楊駿死後,司馬亮順利坐上了朝中丞相的位置。

然而,此時的他早已不再是當年明智的大才子了,他好不容易爬到宰相的位置,改變了最初做官的目的,對自己和朝廷不負責,結果被人殺死。這個一生起落如此之大的男人,就這麼莫名其妙的結束生命了。

圖片:司馬懿與兒子劇照

在司馬軍師的那麼多個兒子當中,留給世人的印象最特別的便是司馬乾。用現代的話來說,這位特殊人物就是個神經病。他平時和正常人一樣,但如果遇到病發,卻有可能傷人,或者做出讓他人不敢靠近他的事情。據史料記載,他非常喜歡家裡的一個妾室,可是這個妾室福薄,還很年輕就去世了,讓他接受不了。

再次病發的司馬乾,不但不讓妾室入土為安,反而在家裡奸屍,一直到屍體腐爛為止。不過,他最終卻活到了八十歲,算是一個歷史奇蹟。

緊接著是司馬駿,此人是兄弟當中最受人敬重與愛戴的人物,他身上既有哥哥們的聰明好學,又比其他人更加平易近人。在學識方面,他可以說是眾多兄弟中最出色的,才七歲就當起了帝師,教魏帝學習。作為一個有才學又謙虛的人,司馬駿不管是在曹魏還是西晉都有很高的官職。

西晉時期,他還在討伐鮮卑之戰中立了大功,再加上他御下有道,又尊重別人,所以才會那麼受人敬重。

圖片:司馬懿的兒子們劇照

和司馬駿相比,老么司馬倫的結局悲慘多了,司馬倫是柏夫人所生,能力非常平庸。最愚蠢的是,無腦的他竟然還想到造反。一個智商不足的人造反,自然是無法成功的,否則,皇帝豈不是天天都得換人做。造反不成功,等待他的唯有死路。

圖片:老么司馬倫劇照

至於司馬軍師的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荀彧的孫子荀霬,另一個則嫁給從小博覽群書的杜預。

司馬軍師兒子眾多,但是在質量方面卻參差不齊,九個兒子,遺傳了他的基因的還不足一半,不知道該慶祝他後繼有人,還是該惋惜他生了一大半的敗家子。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司馬昭更有名,為何司馬師才是司馬懿繼承人?司馬昭哪裡不如他?
    他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還有一個典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諺語大概是關於殺死魏帝曹髦的事,司馬昭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權。在他統治期間,司馬昭曾派鄧艾去消滅蜀國。司馬昭能夠如此囂張地讓世人皆知他的想法,一個是蒙父親司馬懿的庇蔭,對曹魏的控制已深,一個是他能力確實非常高。司馬師的實力與司馬昭比,如何?司馬懿有九個兒子。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看完...
    三國時代的最終勝利者是司馬家,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最終走上了老東家曹操的路線,控制了曹魏的政權,最終得到了天下,讓三家歸晉,不過晉朝的建立是經過司馬懿祖孫三代人的經營才成功的,這與曹操經過父子兩代人就奪得天下,無疑是多耗費了很多時間,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死後,司馬家的權力經過司馬師和司馬昭之後,才來到司馬炎的手中建立了晉朝,那麼在司馬懿去世後
  • 在權力面前,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反目成仇
    比如孫權和孫策,比如司馬師和司馬昭。孫策和孫權其實好理解,孫堅不幸戰死後,孫策子承父業,那時候孫權還小,既沒那個心思也爭不過,後來整個江東幾乎都是孫策和周瑜一起打下來的,孫策英年早逝,臨死前讓孫權接班,權力平穩交接,江東子弟對孫權這位二公子也沒有太多疑慮,盡心輔佐就是了。那司馬師和司馬昭之間為什麼也沒有發生權力鬥爭呢?
  • 司馬懿為何那麼會生?倆兒子都是人才,司馬師是否比司馬昭強
    司馬懿是真的會生啊,生了一堆兒子裡,頭兩個就都不是省油的燈。司馬師和司馬昭全部都是陰險毒辣之徒,難怪司馬家能夠奪取皇權了。司馬師這輩子最輝煌的,那就是廢掉了曹魏皇帝曹芳。而司馬昭比司馬師更加過分,他居然殺掉了曹魏皇帝曹髦。
  • 司馬懿死後,司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權,為何沒有發生內鬥?
    換句話講,司馬昭還沒資格和他哥哥鬥。首先司馬師作為長子,乃是司馬懿欽定的接班人,司馬家的少主。這是明面上的實力碾壓,司馬昭從娘胎裡就已經輸了一成。再者,就從個人能力上講,司馬昭也比不過哥哥司馬師,最為顯著的例子就是造高平陵之變中。
  • 相比之下明明司馬昭更有謀略,為何司馬懿卻傳位給司馬師?
    司馬懿有兩個嫡子,分別為嫡長子司馬師和次子司馬昭。司馬昭的性格比司馬師要沉穩得多,而且更有才華以及執政能力。按理說,從各個方面,司馬懿的接班人,都應該是司馬昭更合適,那麼為何最終卻是司馬師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一下緣由。第一功勞決定。
  • 司馬懿逝世後,司馬昭為何沒有篡位奪權?其實換做是你也不敢
    所以當初的曹植和曹丕才會因此而不斷的爭鬥,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家族的權力就會是司馬師掌握的。而司馬昭一生沒有做出任何的過分的事情,那司馬昭為什麼會甘心這樣?是不敢嗎?公元254年,李豐、夏侯玄和張緝等人發動政變,想要藉此機會直接廢掉司馬師,但不幸的是他們最終失敗了,因為他們的計劃暴露了,這幾個人也因為此事而被滅了三族。事實上,直到司馬昭上臺,政敵對司馬家族的威脅還是存在的。
  • 《虎嘯龍吟》司馬懿根本沒想殺昭兒,而司馬昭卻把老爹看的很透!
    司馬昭在劇中承擔的是他陰險毒辣的一面,司馬師承擔的是他良知正直的一面,到結局故事到了這個地步,其實印證了司馬昭對司馬師說的那句話,你怎麼知道這一切不是爹讓我做的?看似司馬昭做盡了壞事,背盡了鍋,但其實就是是司馬懿潛意識裡縱容了自己陰暗邪惡的那個人格。
  • 司馬懿死前說出了「4個字」,司馬昭聽到後,至死都沒敢稱帝!
    司馬懿死前說出了「4個字」,司馬昭聽到後,至死都沒敢稱帝!說到司馬懿的話,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是一位隱士,在曹操統一中原的時候,司馬懿一直隱居在山水之中。雖然是指是比較的隱秘的,但是由於他的才華出眾,最後還是被曹操給發現了,曹操手下的謀士郭嘉,在他死的時候想讓曹操殺掉司馬懿,大家都知道司馬懿行事一向非常的謹慎,一直沒有給機會。到了曹丕繼位皇帝的時候,司馬懿可以說是開始展示出了他的才華,通過司馬懿的幫助,魏國可以說是國泰民安,更是為之後的一統三國奠定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
  • 司馬師為何選擇司馬昭作繼承人
    司馬師為何選擇司馬昭作繼承人古有俗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見司馬昭作為臣子,謀逆之心,篡位之意已經表現的多麼直白。然而作為司馬懿的次子,按古代的說法,他的成就不會超過哥哥司馬師,況且他的野心如此暴露。然而司馬師死後卻選定司馬昭為繼承人,這是為什麼呢?
  • 不殺全家司馬懿,用情專一司馬師,路人不知司馬昭——篡奪之路
    雖然心結難解,但張夫人考慮到名聲和大局,勉強諒解了司馬懿。一場風波總算表面上平靜下來,然而司馬懿在和人閒談之時感嘆:「那老東西倒真是不值得可憐,只是怕壞了我的好兒子哦!」大兒子司馬師也是流言裡的主角之一。他娶了徵南將軍夏侯尚的千金夏侯徽,兩人年齒地位相當,可謂珠聯璧合風光無限。夏侯徽天資聰慧,風雅卓識,常常幫助司馬師籌划行事,多有裨益。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為何不跟司馬師爭權,還能繼位呢?
    最為典型的是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嫡之爭,最終李世民勝出,而李建成、李元吉家破人亡!您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這司馬昭的權力欲可不比李世民差,為什麼司馬昭沒成為曹魏時期的李世民而取代大哥呢?福認為,一言以蔽之是團結就是力量,具體來說原因有三:第一、司馬師太強了,太狠了。
  • 野史記載司馬昭死於司馬炎之手,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例如《晉書》中的《帝王本紀》,一開篇便是講述晉宣帝司馬懿的相關事跡。眾所周知,從司馬懿到司馬師,再到司馬昭,經歷了三代人,雖然都沒正式稱帝,但他們都是西晉的奠基人,而最初的奠基者便是司馬懿。不過,到了司馬師和司馬昭時,他們已經成為實際上的曹魏皇帝,手上雖握有實權,但是名號上仍然是臣子。就事論事,司馬炎雖正式稱帝,但從事實出發,他只算是西晉王朝的第四位繼承人。
  • 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說的是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頭天晚上把這件事給兩個兒子說了。兩個兒子是截然不同的反應,司馬昭一整晚都沒有睡覺,而司馬師像平常那樣呼呼大睡,但第二天一早突然就冒出來了三千人。大家問他,才知道司馬師原來早就在「陰養死士」。在戒備森嚴的洛陽,司馬師是如何「陰養死士三千」,卻沒被人察覺的呢?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死士」是什麼?
  • 直到司馬師去世司馬昭都沒被當成公認的司馬家族繼承人
    司馬懿兒子很多,但是他親自培養的,並且作為家族掌門人重點培養的,其實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司馬師,司馬昭也不在其中。比如高平陵之變之前,司馬懿偷偷讓司馬師陰蓄死士,為政變做準備,這是司馬昭不知道的。 司馬師年輕的時候,也和夏侯玄,諸葛誕一樣,都是當時名士。
  • 司馬昭為什麼不搶司馬師的權力呢,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已經步入晚年,所以沒多久之後權力就來到了司馬師的手上,是司馬懿的繼任者,而司馬昭卻並沒有因此發動什麼變革,而是心甘情願的輔佐司馬師。因為司馬懿是奪的魏國曹家的天下,讓天下的很多人都非常的不滿,他們雖然不是曹家的後代和支持者,只是不服司馬一家這樣的做法。李豐、夏侯玄等人曾做了很多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 司馬昭:三國時期的形勢預判高手,走的每一步棋都是環環相扣
    歷史上高貴鄉公曹髦說過一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還有一句話評價司馬昭更貼切:「司馬昭之謀,無人能敵,」當然了,這句話是有些誇張的成分,不過大家或許不知道歷史中司馬昭憑什麼能夠執掌曹魏政權那麼多年,憑藉的不光是他那陰險毒辣的性格和能謀善變的城府,更關鍵是司馬昭是一個形式預判高手。
  • 《三國志14》司馬師背景是什麼 司馬師背景親密武將介紹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父親:司馬懿。 母親:張春華。 配偶:羊徽瑜。 親密武將:司馬懿、司馬昭、徐質、陳泰、羊徽瑜。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 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高平陵政變後,以功封長平鄉侯,旋加衛將軍。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為大將軍。掌權後,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
  • 五胡亂華和司馬懿有關麼?他需要為八王之亂背鍋?都是司馬炎的錯
    由此可見,當年司馬懿在遼東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五胡亂華做鋪墊的。如果遼東派重兵防守的話,說不定西晉不會滅亡那麼快。二、司馬懿和八王之亂沒有本質關聯。這件事和司馬懿有關?這就是胡扯了,那個時候司馬懿已經死了幾十年了,怎麼也輪不到他來背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以後,奪取了曹魏的政權。此後政權移交給了倆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師得病死了以後,司馬昭軍政大權一把抓,晉封為晉王,加九錫。
  • 謀權篡位只是迫不得已,司馬昭其實才是大大的忠臣!可惜魏帝不懂
    自司馬師廢帝,曹髦被立為新帝以來,曹髦在位七年戰戰兢兢,始終活在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二人的陰影之下,他無時無刻不想著收回皇權,除掉司馬家族,然而終究還是棋差一著,死於司馬氏黨羽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