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記者 聶青
由諾蘭執導的科幻電影《信條》已於 9 月 4 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3 日,影片舉行了提前場觀影,這是一場非常特別的首映禮,諾蘭攜主演們線上現身,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五城的觀眾進行映後交流,親自講述這場時空迷局的拍攝故事。看過相關介紹的觀眾都知道,這次諾蘭還是圍繞著時間展開敘述,但玩的更大了," 時間逆轉 ",和我們平時接觸到的穿越、時空摺疊完全不同,一刷看懵是正常的,所以有觀眾表示 " 看完就想二刷 ",而這一全新劇情設定也讓觀眾讚嘆有 " 穿透身體直擊心靈的嗨爽。"
男主角也要學習倒著演出動作戲
《信條》在海外上映時,就有評論稱這部電影的觀看門檻很高,因為涉及到一些物理知識,諸如 " 熵、祖父悖論、平行時空 ",看一遍了解大概故事走向,第二遍再仔細琢磨細節,成為《信條》的標準打開模式。
實際上,整體故事架構很好理解,一場逆轉時空的救世大戰,主角的任務是最終阻止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諾蘭曾經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從小是 " 詹姆斯 · 邦德 " 迷,基於這樣的興趣愛好,"007" 成為《信條》的靈感來源。從類型上分《信條》可以算做是間諜特工片,但《信條》又是顛覆性的,融合了多個特工、科幻、懸疑、驚悚、災難的元素。
首映禮上,導演諾蘭、製片人艾瑪 · 託馬斯,主演約翰 · 大衛 · 華盛頓、伊莉莎白 · 德比齊四位主創線上現身,和來自五大城市的觀眾交流。在被問及為何如此鍾情 " 時間 " 這個概念時,導演說:" 因為時間定義著我們的存在,而電影又是表達時間概念的最佳媒介,電影對時間的詮釋有著非常獨特的力量。"
在影片中,同時存在著兩種時間概念,正序和倒序,正序很好理解,倒序中世界是反著來的," 從翻車到恢復正常行駛的車,子彈從外面迴轉入槍膛,船底逆向流走的水波 ",這不僅挑戰觀眾的習慣認知,演員們在拍攝時也需要長期的適應時間。比如男主角約翰 · 大衛 · 華盛頓則要學習倒著演出動作戲!約翰 · 大衛 · 華盛頓則透露當第一時間得知自己將成為諾蘭電影男主角後,也曾向影帝老爸丹澤爾 · 華盛頓求教,老爸給他支的招就是 " 把功課做在前面,不要被傳奇、英雄嚇到 "。
《信條》中,主角加入 " 信條 " 組織後,成為無名氏,談到這樣做的理由,諾蘭解釋 " 這是採取了懸疑電影的一種傳統,因為展現的是現在時,而非已經發生的事情,能夠讓觀眾更好地沉浸於電影的故事裡。"
諾蘭用實拍讓你相信了 " 逆轉時空 "
這一次諾蘭風格的特工大片,貢獻了超多刺激腎上腺素的大場面,肉搏、槍戰、追車、爆炸、全面總攻的軍事大戰、最後一秒營救 …… 酣暢淋漓的特工行動應有盡有。崇尚於實拍的諾蘭甚至炸了一架真飛機,據說當時諾蘭算了一筆帳,發現炸真的比做特效更為省錢,於是買了一架退役的舊飛機,結果在拍攝前,劇組還大費周章地進行了修繕工作。
為了呈現實景,《信條》劇組輾轉於 7 個國家,甚至重新修復了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體育場館,重建舞臺、修理照明設備等等,這座場館本來是為 1980 年莫斯科奧運會而建造的。片中令人津津樂道的飛車大戲,也是在封鎖道路的基礎上進行的實拍,那些逆向行駛的車都是通過多次排演實現的。
整個電影,特效鏡頭不超過 300 個,全程採用 IMAX 膠片攝像機和 70mm 膠片攝像機拍攝,諾蘭通過實拍讓全劇組成員 " 相信 " 了時空逆轉的設定,沒有綠幕,有的全是最真實的演繹。
《信條》拓寬了特工片的邊界,加入 " 逆向時空 " 的元素," 爆炸可以正逆雙向爆破、分別來自正逆時空的人可以和自己對打 ……" 這些超乎想像的奇觀在大銀幕上實現了,也讓觀眾們感受到了真實的 " 逆轉時空 "。
【來源:新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