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實驗後,我有底氣、有證據說,連花清瘟真的有效。」「對病毒引起的細胞損傷、炎症有很好的修復作用。」5月4日晚,鍾南山院士有關新冠肺炎治療的最新判斷馬上引起了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關注。當時,他正在參加廣州市第99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
疫情當前,廣州傳遞出的信心,比黃金更珍貴。為戰疫輸送正能量,從1月28日到5月5日,像這樣的新聞發布會,廣州市已經連續舉行了100場。及時、真實、準確、權威、專業是信息發布的核心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不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信息公開的一場大考。
全市410家單位、624名發布人先後參加,境內外主流媒體報導逾9000篇次,累計總閱讀量逾40億次……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終是廣州政府及時、權威發布的最大驅動力。科普闢謠,穩定民心,提振信心,凝聚人心……廣州98天裡的100場新聞發布會,成為了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一股重要力量。
最及時
因時因勢發布,率先回擊「病毒發源於中國」
及時回應關切,緊扣疫情防控總體部署,廣州因時因勢開展新聞發布。1月28日,廣州市舉行了首場疫情存續期間新聞通氣會,主題是「供應保障」。此前一天,媒體相繼報導了廣州市場出現了一定範圍的搶購生活物資的現象。在這場發布會上,相關主管領導權威發聲,「廣州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總體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民眾吃下了定心丸,重要關切得到及時回應。此後至今,廣州市場始終處於平穩的良好態勢,與那場發布會信息的及時、真實、準確、權威是分不開的。
2月中旬,疫情防控走到了人員來穗返穗高峰、復工復產的關鍵節點。從2月18日起,廣州迅速反應,先後在戰疫一線黃埔區、南沙區、廣州空港經濟區、從化區舉行了多場新聞通氣會。不局限於傳統新聞通氣會的溝通方式,在這幾場新聞通氣會前,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大膽創新信息發布形式,特意安排了實地走訪環節,全方位展示復工復產的最新進展以及一線復工助力抗疫的鮮活故事。至今,廣州有步驟地組織相關涉經濟發展職能部門、全市11個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已累計舉辦復工復產主題新聞發布會33場。控疫情、穩增長「兩手抓、兩手硬」,廣州的實際行動看得見摸得著。
廣州發布會的及時,也體現在前瞻性。4月以來,由於國際新冠肺炎疫情越發嚴峻,個別西方大國的確診病例突破百萬,一些西方政客炮製「病毒源頭論」,樂此不疲地玩弄「甩鍋」遊戲。早在3月18日,鍾南山院士在廣州市第46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上就率先提醒,「源頭和疫情發生地不是一回事。」他表示,「新冠肺炎發生在武漢,不等於源頭在武漢,這是科學問題。在搞清楚以前,隨便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病毒起源於何處」這樣的專業問題應該交由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去回答,已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廣州第46場發布會就是對「病毒發源於中國」等說法的有力回擊,有效呼籲國際社會加強抗疫合作,表達中國與世界各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良好願望。
最專業
鍾南山院士五次出席,全程高能金句頻出
廣州的發布會精彩紛呈,乾貨滿滿,背後的「智囊團」起到了關鍵作用。確保發布主題有亮點、通俗易懂、易於傳播。在發布人方面,廣州先後邀請醫療衛生系統專家、法律界權威人士、高校智庫學者等從專業角度分析疫情進展、防控治療、市場政策等信息,增強發布信息的專業性、說服力。其中,鍾南山院士總共五次出席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座談會並回答國內外媒體提問。4月份廣州境外輸入壓力增加,鍾南山更是在4天內連續兩次出席。
2月27日上午,廣州疫情防控保障專題新聞通氣會迎來了廣州醫科大學專場,這是疫情出現以來鍾南山院士第一次出席廣州發布會。「吃野生動物本來是人類的陋習。」表態沒有含糊,直擊要害。「中國有可能出現輸入病例「,鍾南山精準預判全球疫情形勢,透過廣州的發布會提前為全國的疫情防控敲響警鐘。
「17年前的非典,有些病人半年到一年後還有肺部纖維化,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纖維化不是太重,看起來是可逆的。」「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是始料未及的,從傳染性的指數來講,一般流感是1,SARS接近2,中東呼吸症候群是1.5,新冠肺炎是3。」「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能夠通過蚊蟲傳播。」5月4日晚,廣州市第99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外交部和國家衛健委聯合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連線美國、俄羅斯等疫情高發地區的留學生,鍾院士再次全程高能,金句頻出。
發布會上的金句,可以讓權威信息的傳播更具穿透力,更容易觸達受眾,引發迴響,從而形成抗疫的強大合力。必須指出的是,不為發言人定下條條框框,才有了精彩的金句現象。這100場發布會也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廣州開放、包容、處變不驚的城市性格。
廣州發布會的專業性,也體現從不迴避問題,有一說一,實事求是。不得不提的是發布會的規定動作——媒體提問環節。記者的提問或尖銳或平和,廣州市出席發布會的領導、專家都不習慣繞彎子。
隨著全國各地確診病例清零,疫情防控進入新的階段。民眾關注的焦點,開始轉向無症狀感染者。廣州地區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如何?整體疫情防控形勢是否安全?面對媒體記者的提問,4月12日,在廣州第73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衛健委主任唐小平絲毫沒有迴避廣州存在無症狀感染者的事實。他告訴我們,「廣州不排除近期還會陸續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對無症狀感染者的這些處置措施和對確診病例的措施,都是一樣嚴格的。」
最權威
廣州市長亮出了疫情防控「帳本」
4月初,廣州通過主動排查,接連發現非洲國家的境外輸入病例以及關聯確診病例。一時之間,網絡上流傳「30萬非洲人在廣州居住」「廣州非洲人爆雷」等一系列謠言。
廣州的非洲國家人員究竟有多少?陽光是驅散謠言最有力的武器。4月12日,廣州舉行第73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在30分鐘的發言裡,廣州市長溫國輝亮出了最權威、最全面、最翔實的疫情防控「帳本」,涉及約150個有效數據。
關於廣州在住外國人常態數據,2019年12月25日,廣州在住外國人共86475人。「大家最關心的數據,也就是非洲國家人員,一共13652人。」溫國輝說,「這是在住外國人常態數據。」至於廣州在住外國人最新數據,據4月10日統計,廣州在住外國人共30768人。受疫情影響,還有5萬多外國人尚未返穗。其中,非洲國家人員4553人。
按照廣州市2019年末常住人口為1530.59萬人計算,常態化在住外國人86475人(含非洲國家人員13652人)是一個什麼概念?就是平均1000人裡面,有5個外國人,其中非洲國家人員1個。這與廣州市民日常的直觀感受是一致的。
廣州對外交往歷史悠久,閱盡千年風浪,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貿往來延綿2000多年,是我國歷史上唯一沒有關閉過的通商口岸。在穗外籍人員情況明、底數清,市長權威發布數據的背後,是一個超大城市的開放氣度。
市長亮出的既是底數,更是底氣。廣州集中全市力量,實現核酸檢測全覆蓋、隔離觀察全覆蓋、境外人員全覆蓋、高風險國家、高風險航班人員排查管理全覆蓋……發布會上,溫國輝還公布了另外一組數據,自3月15日發現首例境外輸入病例以來,廣州所有119例境外輸入病例和13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均通過主動排查發現。」廣州還立即把防控前移,累計排查了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4553人,已全面實施健康管理,進行核酸檢測篩查。
最暖心
護航復學,全市20萬初三高三師生免費核酸檢測
早發現、早隔離、早阻斷一直是廣州疫情防控的核心。4月20日,廣州舉辦第84場疫情期間新聞發布會,主題為「應檢盡檢,廣州在行動」。廣州副市長黎明第一時間通報了重點人群大排查的初步結果,「上周對6.8萬多人進行了核酸檢測,共篩查出感染者7人,篩查陽性率為萬分之1.32。至於計程車司機,採樣3萬多人次,出結果的1.13萬人次,全部是陰性。」
因時因勢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應檢盡檢、願檢盡檢」可以看作是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階段的一個標記。黎明指出,廣州的醫院、CDC和市場化檢測機構病毒核酸檢測日均能力達7萬份,位居全國前列。
學生的安全是家長最牽掛的問題,也是家長最為柔軟的部位。4月23日下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87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教育系統初三高三學生返校安排、疫情防控及物資保障等情況,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做主發布。他表示,為了保障返校師生的安全,從4月21日起,廣州對20.8萬名首批覆學的高三、初三師生做了全覆蓋的核酸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且無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的,方可返校。「截至到4月23日中午,已完成檢測19.3萬人,檢測佔比93%,已出結果3.8萬人,均為陰性。」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接連啟動的大規模採樣檢測,其實只為撲滅零星的小火苗。以「大動作」避免「小概率」,以「大力量」排查「小風險」,「雖然投入很大,但能夠排除哪怕是絲毫的風險,及時消除疫情防控隱患,也是非常值得的。」黎明在4月20日的發布會上說道。
為了老百姓的健康,為了復工復產復學的安心,廣州已從前期對確診病例的重點阻擊,轉向對疫情潛在風險的全面出擊,以最大的力度,最強的責任感,守護這座城市。據統計,在過去3個月,廣州以「疫情防控」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有35場,涉及醫療衛生保障、交通防疫防控、教育防疫防控、社區村居防疫防控、科技戰疫、各區防疫防控等細分領域,第一時間通報疫情防控最新進展,及時回應公眾關心的疫情防控熱點話題,充分釋放權威信息,有效穩定了市場秩序和社會情緒。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