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壯闊徵程中,每當危急時刻,總有英雄挺身而出,擔當起中華民族在艱難中奮起的重任。
在9月8日上午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共有1499人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500個集體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偉大抗疫鬥爭,他們展現了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英雄本色,展現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展現了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崇高品格,展現了把握規律、崇尚科學的求實態度,展現了開放合作、命運與共的寬廣胸懷,為新時代寫下一支不朽的英雄壯歌。
在這英雄群星閃耀的時刻,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計劃於9月14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多功能會議廳(白雲區展覽路1號)舉辦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代表媒體見面會(2020年總186場),邀請16位廣州地區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代表出席,講述不平凡的抗疫故事,分享英雄的榮光。
為了向英雄致以最高的敬意,感恩英雄為守護人們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所做的貢獻,主辦方決定招募100至150名現場觀摩學習者。有意報名人士可聯繫劉卓瑩,手機號碼15218801107。
下面,讓我們看看將有哪些英雄出席見面會吧!
桑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
主任醫師
連續奮戰76天,一直堅守最前線
1月24日,桑嶺成為首個馳援到武漢前線戰「疫」的廣東醫生。
為積極探索重症、危重症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最佳救治方案,桑嶺團隊決定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危重症患者實施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術。桑嶺分管的病區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拔管,成為金銀潭醫院ICU病區「開戰」以來第一位成功治癒的危重症患者。
「與死神賽跑,與命運抗衡」的信念,支撐著連續奮戰76天的桑嶺,中間沒有一天休息。從武漢「封城」到「重啟」,他一直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累計收治最危重型患者73例。
謝達賢:廣州市白雲區黃石街道辦事處組織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迎難而上,主動請戰摸查外籍人員
在防疫初期,謝達賢按照「一黨支部把好一關口」要求,以最短時間組建29支黨員突擊隊,發動轄內64個黨組織近千名黨員及「雙報到」黨員積極投身戰「疫」一線。
他組建了一支由73名來自35個國家地區外籍人員組成的志願隊伍投入到防控政策宣傳、入戶摸查、翻譯等工作當中,累計服務近800崗次,使防控政策迅速被外籍人員熟知。
他積極發動社區志願者參與公交站點防控,累計服務1200多崗次。他還動員熱心企業、人士累計捐贈了價值20多萬元的防護用品。
楊智聰: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每個表述都要有數據支撐佐證
流行病學調查是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關鍵環節。作為廣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楊智聰組建市、區流調隊伍,對流調工作提出規範;加強與公安、海關、出入境等多部門聯動,利用大數據、智能呼叫、路徑分析等網際網路 先進技術手段,開展精準防控。
楊智聰對待工作十分嚴謹,交給他審閱的報告,每個表述都要有數據支撐佐證,不輕易放棄任何可能性。在楊智聰的帶領下,市疾控中心有效地處置市內社區聚集性疫情,並且形成了多個典型的流行病學調查成功案例。
張忠德: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第二臨床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
黨委委員、副院長,主任中醫師
「抗非」英雄再上戰「疫」前線
1月24日農曆除夕,17年前因搶救「非典」患者不幸染病,在生死線上走過一遭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沒有絲毫猶豫,再次出徵。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的他,一人獨赴武漢,和專家組其他成員一道探索制定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國家方案。作為第二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隊長,帶領醫療隊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武漢漢口醫院等戰場連續奮戰72天。
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中西醫協同作戰治療新冠肺炎,成為中國戰「疫」方案的獨特優勢。張忠德積極開拓科研第二戰場,參加科技部應急重點專項研究,獲得廣東省抗疫重大成果。
覃鐵和: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
撰寫5版廣東救治專家共識
覃鐵和擔任廣東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臨床專家組和重症救治專家組雙組長。他最早到深圳某醫院的隔離病區,指導廣東省首診病例的診治,為全省在疫情暴發前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他每周定期主持全省範圍的危重疑難新冠肺炎病例的視頻會診討論會,指導全省各地和援助荊州醫療隊的救治工作;結合本省實際,總結救治工作中的經驗,撰寫出臺了5個版次的專家共識,及時調整全省的救治工作策略;並通過實地指導、遠程視頻會診等多種形式予以貫徹,為降低廣東全省和湖北荊州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做出突出貢獻。
管向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
三次出徵 三戰三捷
1月29日,身為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委的管向東教授率先奔赴湖北前線,輾轉三地指揮,三戰三捷。
「一戰湖北」。2月2日,他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趕赴武漢,兩個月的時間裡遍訪各個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爭分奪秒地排查篩選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二戰綏芬河」。4月7日,管向東奔赴黑龍江牡丹江市綏芬河,把武漢的經驗帶到綏芬河,直到輸入病例「清零」後才回廣州。
「三戰喀什」。喀什告急,管向東8月1日再次出徵,遠赴新疆喀什地區第一醫院指導抗疫,該院取得了喀什重症患者清零、無一病例死亡、無一醫護感染的戰績。
邢銳: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
「靶向」精準支援重症病例救治
邢銳多次請戰要求赴武漢抗疫,2月10日晚,邢銳作為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第一批成員如願隨大部隊趕赴湖北荊州疫情最嚴重的洪湖,搶救患者的緊急關頭,邢銳多次穿上防護服,連夜為幾個患者氣管插管。
2月20日下午,省二醫派出第四批醫療隊13名重症醫學專家骨幹馳援荊州洪湖,與邢銳集結成「14勇士」戰鬥隊伍,接管洪湖市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啃下了最難啃的骨頭。他們「靶向」精準支援重症病例救治,短時間內大幅降低洪湖地區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在荊楚大地形成 「廣東打法」。3月5日重災區洪湖市實現了危重、重症患者清零。
許可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主任醫師
帶領創立「逸仙ICU病房」加強深度救治
2020年2月7日,許可慰帶領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第二批援助湖北武漢醫療隊131人出發支援武漢。
入駐協和醫院西院區後,許可慰主要負責醫療隊的統籌規劃和督導病區的救治工作,還受邀加入了武漢協和西院戰時醫務處。為了解最前線工作情況,他經常深入隔離病房查房,了解患者救治情況,掌握第一手的數據。
2月26日,在許可慰的帶領下,醫療隊創立了「逸仙ICU病房」,運用重症醫學科診治流程和管理方式,配備具有ICU工作經驗的醫護團隊,「集中火力」加強對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大大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治癒率。
姚麟: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
制定隔離病房消毒工作指引獲推廣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45歲的中共黨員姚麟作為「抗SARS」老兵第一時間響應,帶頭組建廣東省第二批援助湖北武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
姚麟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病房消毒工作指引(第二版)》,要求隊員嚴格按照《指引》操作。這份《指引》得到廣東省衛健委的認可,在整個醫療隊中推廣。在武漢第一批三家定點醫院之一的漢口醫院,姚麟帶領隊員從氧療方式、營養支持、標準治療方案、人文關懷等多方面進行了調整和更改,鏖戰了55個日夜,共接收患者189人,其中危重症159例。
陳祖輝: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科教及學生管理辦公室主任,主任醫師
沒有一人因為防護不到位而感染
作為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感辦主任,院感防控是陳祖輝的「拿手活」。進駐武漢市漢口醫院後,陳祖輝當起了「包工頭」,在這家二級綜合醫院指揮改建兩個緩衝區,緩衝區的兩頭分別連接潔淨區和感染區。他還給工人們的培訓防護知識,安撫他們緊張不安的情緒,承諾保證他們在防護安全的情況下施工。
陳祖輝也承擔了絕大多數廣東援漢隊員的個人防護培訓工作,甚至包括對部分外省如海南隊員以及一些媒體記者的感控培訓工作。最多時,他一天在不同地方連開三場培訓。最終,陳祖輝承擔的院感控制的病區,沒有一人因為防護不到位而感染,「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
李志堅:廣東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協調處處長
起草發布「一視同仁公開信」
為做好非洲國家來粵人員疫情防控工作,李志堅帶領團隊起草發布「管理服務16條」「一視同仁公開信」等重要文件,樹立廣東省一視同仁無差別防疫的國際形象。同時,建立全方位對外溝通機制,有效解決疫情期間在粵外國人訴求,爭取非洲多國政府和駐華使領館對我國防疫舉措理解支持,推動相關事態基本平息。
此外,他在開展在粵外國人管理服務工作中,建立多項工作機制,制定涉外工作指引,指導省內規範有序開展涉外工作。積極開展廣東省對外捐贈工作,嚴把防疫物資質量關,規避涉外法律風險,力所能及向國際社會提供支持幫助。
劉軍:南方都市報社珠中江新聞部內容總監
近距離紀錄「高危90秒」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三次請戰」的劉軍被任命為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宣傳組廣東報導小組的組長,2月5日抵達武漢,率領廣東媒體團隊在一線接受宣傳組直接指揮。
在採訪中,劉軍獲悉一個重要線索:在同濟光谷醫院,20位麻醉科醫護組成了一支插管小分隊,被人們稱為「醫生敢死隊」。2月20日,劉軍與兩個同事在同濟光谷醫院ICU病房待了近3個小時,近距離採訪拍攝了多個「高危90秒」——為了病人安全,也為了減少醫護人員暴露,「90秒」是插管小分隊內部給每一例插管操作限定的時間。隨後發布的《武漢醫生敢死隊:高危90秒與病毒源最近,最怕晚上ICU插管》受到廣泛關注。
楊傑 :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副關長
首創全國空港口岸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系統
作為廣州白雲機場海關副關長,楊傑分管旅檢一處、二處和值機處等廣東省「外防輸入」最前線部門。疫情期間,她始終靠前指揮,指導成立「現場戰時黨支部」,組建「黨員先鋒隊」,以「戰時」速度指導完成加建醫學排查室、優化衛生檢疫流程、強化口岸聯防聯控機制等工作。首創全國空港口岸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系統,極大提升衛生檢疫效能。
陳剛:廣東省公安廳情報指揮中心人員管控科科長
精準分析出39207名涉粵潛在密切接觸者
作為廣東省公安廳情報指揮中心科長,陳剛準確預判年後可能返程務工人員950萬,為廣東省打贏人員返程高峰疫情防控戰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撐。
據悉,中心每日監測管控各類入粵人員,已累計監測371.6萬人次、排查入境需隔離人員23.21萬人。在其中,他帶領團隊精準分析出112批39207名涉粵潛在密切接觸者,及時發現確診患者348人,有症狀隔離369人;還及時發現2036名新在粵(入粵)活動的非洲籍人員。
此外,陳剛與團隊深度參與「星夢郵輪疫情核查」等34批次涉疫重點案例調查,阻斷了傳染源。並牽頭制定了《港澳入境豁免隔離人員落實閉環管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全省性的方案機制。
餘權新:廣州番禺蓮花山港客運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總經理
啟用專船將336名湖北籍旅客從香港接回內地
疫情初期,出入境政策臨時調整,導致大量湖北籍旅客滯留香港機場,餘權新堅決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啟用專船將336名湖北籍旅客接回內地,事跡被中央省市媒體報導。
隨著疫情持續,國內一線防疫物資異常緊缺,他主動爭取海關開闢綠色通道,不顧腰間盤舊疾復發,帶領黨員通宵將境外防護物資轉運抗疫一線,守護著香港到內地唯一水路通道安全暢通。
他舍小家顧大家,連續30多天日夜堅守,建立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實現入境旅客「零感染」。
劉世傑:廣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白雲邊檢站科長
擔當寫在國門線上 疫情阻擊在國門外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劉世傑主動請纓堅守口岸隔離區一線,將疫情阻擊在國門之外。3月28日,正值海外多國疫情集中暴發的時候,「今天來自東北亞、南亞的多國航班集中到達。據報,航班近1/3旅客有發熱症狀。要前往口岸留觀室進行遠程驗放。咱們隊,誰去?」「隊長,我去吧!」隊長的話音未落,劉世傑已先人一步報名。
劉世傑先後參與執行白雲機場口岸首個境外疫區直航航班專區查驗、首次高風險旅客走大流程集中入境查驗等多項攻堅任務,經他驗放的疑似感染旅客230多名。面對貨機的清艙和監護的新任務,劉世傑又是第一個報名。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記者 方晴,通訊員 穗外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編輯 黃潭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