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一個人年輕時背井離鄉外出,哪怕將來再怎麼有錢有勢,也總想著回家看看,反哺家鄉。曾經的中國首富許家印,為家鄉周口太康修路建學校;任正非,為家鄉貴州帶來了huawei的數據中心;劉強東,為家鄉宿遷的老人紅包,為家鄉捐款過億元。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一個人真正的格局和人品,由此可見一斑。然而,中國之大,卻也容不下一些國人想出國闖蕩的心。他們或因為聽說出國賺錢多,或因為不滿足於現狀,或獨自或拖家帶口,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在那裡工作生活。那麼,他們的選擇,真的讓他們過上了幸福滿足的生活嗎?是否也因此忘記了自己身體內流淌著的華人血液?比起表面上的光鮮亮麗,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真實。美國華人的真實生活:32平方擠著一家5口,孩子在廚房裡洗澡。今天,我們就來走近美國華人另一面的真實生活。
影視劇中,我們常常看到美國華人中的中產精英,他們住在獨棟別墅中,開著豪車,有著體面優雅的生活,純正的英語,小麥膚色,外放大方的性格,散發著不同於中國大陸人的氣質。然而在鏡頭背後,又能有多少華人攀登到這樣的高度呢?就比如,在美國唐人街,有大量華人過著的是一種逼仄的蝸居生活。就像圖中這家人,32平方的小房子裡擠著一家5口人,3個孩子洗澡的時候都在廚房裡,母親一邊做飯一邊和孩子談笑。衣服晾在餐桌後面,滿滿當當,父親的衣服上印著USA,看得出來他對美國夢的嚮往與堅持,即使住在這麼狹小的空間也不願回國,卻也同樣看得出他們的無奈與辛酸,華人在美國的生活,甚至可能都不如他們在老家的日子,在老家至少不用這麼擁擠,尤其是當孩子長大後,總需要避嫌,到時候睡覺和洗澡都需要更多空間和時間,太多的負擔壓在這個家庭上。
這是他們的選擇,或許我們無從指摘,但是對比中國現在的狀況,美國夢真的非做不可嗎?在中國,我們有著不輸給美國的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工農業產量都佔據全球產量超一半,人均醫療支出比美國少上百倍,教育公平更比美國做得好,美國很多名校有著高昂的學費,圖中蝸居的家庭,他們的3個孩子如果將來上了常青藤學校,又是一筆巨大的負擔。他們或許無悔當初的選擇,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如果不去美國,他們也可以活得很好,在美國的華人,並非都活得那麼輕鬆快活。
有時候,有些美國華人寧願過這種日子,也不會如實告訴自己在中國的親朋好友,礙於面子而不肯回國的人其實大有人在。這樣的生活,你是否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