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坐著白馬拉的火車,火鍋,唱著那個年代流行的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哭腔)張麻子連開七槍,打散了馬匹,火車失去了動力向後走。火車上的白色蒸汽只是一個擺設,可能是用來吃火鍋的火車上的抬槍愣是一個麻匪沒打到,反而被張麻子兩把斧子就搞定了。
最後師爺和那些士兵死了,夫人和馬縣長活了下來。
開頭這一段什麼意思呢?
馬拉火車代表著守舊落後的觀念和生產方式,畢竟我們都知道火車依靠蒸汽動力和電力驅動,用馬匹來作為動力來源實在是有點可笑。失去了馬匹之後火車開始倒行,最後落入麻匪手中。麻匪幹掉了馬拉火車,就像是革命者幹掉了腐朽墮落王朝。但是GM者成功了嗎?
馬拉火車只是一個表面現象,一個腐朽墮落的清王朝。更多的類似於袁世凱的革命投機者仍然在為非作歹,而這種人才是最難對付的。影片之中黃四郎有一顆地雷,證明了黃四郎是辛亥革命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但是黃四郎在電影中的所作所為更像是一個可惡的地頭蛇,而不是激進的革命者。為什麼?因為辛亥革命實際上失敗了。
可是辛亥革命就算是成功了,黃四郎這一類人仍然會出現。
為什麼這麼說?看看《讓子彈飛》的結尾。
讓子彈飛的結尾是一個開放式結尾,這主要取決於三個鏡頭:
與開頭截然相反的火車走向。動力系統完全沒變,也就是思想觀念沒變。白色蒸汽很有可能還是在吃火鍋。
火車上的一個模糊的身影,有點像湯師爺,也有點像黃四郎。
張麻子一身戎裝騎著戰馬,堅定不移地向火車跑去。
張麻子去幹什麼?很顯然他不是去鵝城,也不是去上海。他去幹嘛?還記得孫中山國父先生的遺言嗎?張麻子是革命者,但是他的手下人似乎都走了。手下人走了以後他們還會是革命者嗎?還會維護這個世界的公平嗎?張麻子對黃四郎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沒有壓迫對我來說很重要。這句話直接將黃四郎變成了一個階級,而不是一個人。
黃四郎到處都有,鵝城有黃四郎那麼雞城就有黑四郎,張麻子手底下的背叛者也會變成一個個的黃四郎。黃四郎已經變成了一種象徵,象徵著壓迫者和背叛者,所以張麻子在影片的結尾處仍然騎著戰馬追向了火車。影片的最後一幕就是一個輪迴,一個不斷同壓迫者,背叛者戰鬥的輪迴。但是非常可悲的一點是,人們往往敬佩著張麻子,卻希望成為著黃四郎。所以這個世界張麻子太少了,黃四郎卻到處都是。
信奉「張麻子」路線的人並沒有完全消失,他們發現了行駛在由「老三」選擇的路線上的馬拉列車中隱隱躍躍欲試的「黃老爺」,但是目前沒有力量,所以只能遠遠跟著。
有那麼點「結果還沒落地」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