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殺約翰·列儂40年後兇手道歉:我很卑鄙,只想出名,應判死刑

2020-12-25 國際萬花筒

在槍殺約翰·列儂近40年後,現年65歲的兇手馬克·戴維·查普曼在假釋聽證會上道歉,表示自己殺人的行為非常自私,只是為了尋求「榮耀」,自己應當為卑鄙的行為被判處死刑。

綜合俄羅斯衛星網等媒體報導,查普曼上月在假釋聽證會上對自己的罪行表示後悔,「我暗殺了他,因為他非常非常非常有名,這就是唯一的原因。我當時非常非常非常想尋求榮耀,非常自私。」就在槍殺當天的早些時候,列儂還曾經為查普曼在新專輯《雙重幻想》上簽名。「那天他對我真的很友善。」查普曼說。

此外,美媒援引馬克·查普曼的話報導稱:「列儂有錢,有漂亮的房子,在音樂上他表現得這樣自覺和慷慨。我很氣憤和嫉妒,因為自己的生活完全是另外的樣子。」查普曼還說,他不能被原諒。他還說,還有三個他可能想殺害的名人。

據悉,查普曼已經美國布法羅東部服刑20年,並在2000年獲得假釋資格,此後每兩年舉行一次假釋聽證會。查普曼告訴假釋委員會,如果他們選擇讓他終身留在監獄中,他將「毫無怨言」。「我一文不值,應該接受死刑。」

而假釋委員會拒絕了將查普曼假釋,稱他犯下了「邪惡罪行」,假釋他將「與社會福利不符」,並表示查普曼「罪行會帶來榮耀」的說辭是一派胡言。這是查普曼第11次被拒絕假釋,下一次假釋聽證會將在2022年8月舉行。

查普曼在1980年12月8日槍殺了列儂。1980年12月8日晚上10點49分,約翰·列儂在和妻子小野洋子一起返回紐約曼哈頓的寓所時,被一名美國狂熱男性歌迷馬克·查普曼從背後連開四槍殺害,年僅40歲。(九筒)

相關焦點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披頭四歌手鮮為人知的15張照片
    約翰·列儂出生於 1940 年 10 月 9 日的利物浦,直到 1980 年 12 月 8 日去世,至今已經過去了 40 年。這位前披頭四樂隊成員是在美國 Dakota 公寓自己的家門前被其瘋狂的粉絲馬克·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連開四槍所殺害。
  • 約翰·列儂:四顆子彈帶走一代巨星|約翰·溫斯頓·列儂|約翰·列儂...
    五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的關鍵在於快樂。上學後,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做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告訴我,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約翰·列儂約翰·溫斯頓·列儂,1940年10月9日下午6點30分出生於英國利物浦一個工人階層家庭裡。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對多位日本作家影響深遠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對多位日本作家影響深遠新京報  作者:  2020-12-09 村上春樹、伊坂幸太郎等日本作家都用披頭四的歌名當過書名
  • 英國搖滾歌星約翰·列儂漫像
    喜愛的食物:果凍,咖喱 喜歡的飲料:威士忌,茶 音樂上的愛好:傳統搖滾(節奏與藍調) 事業野心:變得有名有錢 家庭:父親Freddie,母親Julia,妻子Yoko(小野洋子),兒子Sean、Julian,前妻Cynthia 約翰·
  • 40年出生,40年輝煌人生,逝世40年,向約翰列儂致敬
    《Rolling Stone》1981年1月刊ebay故事回到1980年,約翰·列儂被槍殺的那一天。1980年的12月8日,對於列儂和小野洋子來說是特別忙碌的一天。有消息稱約翰·列儂被槍殺後,人群聚集在紐約的家外Getty Image有消息稱約翰·列儂被槍殺後,人群聚集在紐約的家外Getty Image哀悼者拿著宣布音樂家約翰·列儂逝世的報紙,1980年12月在紐約市James Pozarik聖誕節前夕
  • 外媒:粉絲紀念約翰·列儂遇刺40周年 小野洋子呼籲加強對槍枝管控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 據法新社紐約12月8日報導,已故著名搖滾歌星和前甲殼蟲樂隊成員約翰·列儂的粉絲當地時間8日聚集在紐約中央公園,紀念他遇刺40周年。列儂的遺孀小野洋子呼籲加強對槍枝的管控。報導稱,人們在紀念活動現場擺放玫瑰、雛菊、照片和一株小的聖誕樹,一名吉他手彈奏著甲殼蟲樂隊的名曲,大家又唱又跳。
  • 約翰·列儂:四顆子彈帶走一代巨星
    五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的關鍵在於快樂。上學後,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做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告訴我,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月披頭四解散了,1970年是列儂離開樂隊的第一年,他在這一年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Plastic Ono Band》。
  • 約翰·列儂曾參拜日本神社 與軍國主義無涉
    今年是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四」樂隊(也被稱為「甲殼蟲」樂隊)出道6年。約翰·列儂是該樂隊的靈魂人物,也是搖滾音樂史上最出名的歌手之一。「通過小野洋子的言傳身教,約翰·列儂感受到了作為日本民俗信仰的『以和為貴,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日本人思維理念。」 無論日本媒體挖掘約翰·列儂曾經參拜日本靖國神社、伊勢神社的用意何在,都會給許多讀者造成某種誤解,很容易將這位著名的搖滾歌手與日本神道教、日本軍國主義牽連起來。
  • 約翰·列儂與披頭四樂隊10月「現身」上海音樂廳
    英國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重溫約翰·列儂與披頭四情懷。上海音樂廳供圖  【新民網訊】10月17日,「尋找列儂——英國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約翰·列儂音樂會」將在上海音樂廳舉行,列儂與披頭四樂隊一生的經典音樂將以古典「混搭」現代的風格呈現。同時,這也是樂團對約翰·列儂誕辰70周年與披頭四樂隊組建50周年的雙重獻禮。
  • 河南農婦追兇12年兇手二審維持死刑
    7日,河南兩兒一孫被槍殺案被害者家屬高先生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月6日下午,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就河南「兩兒一孫被槍殺案」二審進行宣判,維持了兇手馬某付的一審死刑判決。14年前,河南農婦常桂香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被同村村民馬某付持獵槍殺害,兇手此後逃亡多年。
  • 槍殺40歲B片女星,被判入獄19年,斯佩克特是音樂天才還是惡魔?
    約翰·列儂就因為斯佩克特拿著槍胡亂掃射而憤然與他絕交。約翰·列儂40歲時遇刺身亡,還有人懷疑是不是斯佩克特幹的,不過警方已經證實是一位患有精神病的粉絲幹的。當然,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情了。結果在她死後,阿爾·帕西諾出演了《菲爾·斯派特》扮演了槍殺她的斯佩克特。拉娜·克拉克森的演藝生涯只有二十年,進入2000年後,她的演藝事業急轉直下,已經無戲可接,其實她只是眾多好萊塢女星的縮影,沒有演技沒有機遇,想走遠真的很難。
  • 四個暗殺美國總統的兇手死得有多慘?火燒、絞刑、電椅、槍殺
    他們都是被兇手槍殺的,不過,兇手的死法就不那麼輕鬆了。圖:四個殺死美國總統的人先說亞伯拉罕·林肯,第16任總統,也是第一個被暗殺的美國總統。1865年4月14日晚10點,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總統包廂看戲時,同情南方的演員布斯趁林肯保鏢離開之際,溜進包廂對林肯後腦開槍,林肯應聲倒下,再也沒有醒來。
  • 惡魔今日出獄,抗議者高喊:判他死刑!
    惡魔今日出獄,抗議者高喊:判他死刑!在首爾南部某監獄外,部分抗議者聚集,高喊「判他死刑」,引發一定混亂,導致警方在監獄外100米左右,設置了護欄。
  • 歌廳槍殺女孩的檢察官,判了
    歌廳槍殺女孩的檢察官,判了 2020-11-10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變態殺手被判死刑 終於判了!
    日本變態殺手被判死刑 終於判了!時間:2020-12-19 22: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變態殺手被判死刑 終於判了! 15日,東京地方法院立川分部對曾經震驚日本的座間特大連環殺人案嫌犯白石隆浩做出一審判決。
  • 網紅拉姆燒傷後最終離世,姐姐希望判前夫這個兇手死刑
    另外姐姐黑姑娘希望姐姐離世之後那個前夫的兇手唐龍能得到法律的懲罰,如網友們所想,她也希望前夫能被判死刑。前夫唐龍和拉姆有兩個孩子,從法律的層面上來講,唐龍這一個殺人兇手的事實已經成立。而且手段也是非常的兇狠。
  • 博爾赫斯、村上春樹、畢卡索、約翰·列儂……作家、藝術家和他們...
    1945年,錢德勒在給詹姆斯·桑德的一封信中介紹了與他共同生活了20年的貓塔基(Taki)(照片中的這隻):我或許需要提一下,秘書是一隻黑色的波斯貓,14歲。我說她是秘書是因為自打我開始寫作,她就一直陪著我,總是坐在我想用的紙上,或是我要開始修改的稿子上,有時靠在打字機上,有時就在書桌的一個角落安靜地望向窗外,好像在說:「兄弟,你做的事簡直就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 博爾赫斯、村上春樹、約翰·列儂……作家、藝術家和他們貓
    這本小說就是1987年的暢銷書《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關於一個東京的大學生與兩位女人截然不同的兩段關係。他因此書在文壇一舉成名。在同一篇短文中,村上還講述了他寫作第一本書《且聽風吟》(Hear the Wind Sing)的經歷:「我仍清楚地記得我在夜間寫第一本小說的日子,貓盤在我的腿上,我一邊抿著啤酒。那貓顯然不喜歡我寫小說,經常在書桌上破壞我的手稿。」
  • 約翰·列儂:我的歌詞就是隨便找一些字拼湊在一起
    1966年,列儂和洋子相遇在洋子的雕塑繪畫展上,那時候,洋子是一個住在紐約的概念藝術家,而列儂已是人盡皆知的搖滾明星。 後,就哭了起來。
  • 男子槍殺3人潛逃12年後獲死刑,被害人家屬提125萬餘元賠償
    2007年,馬青付等5人因土地糾紛持獵槍射殺高家3人。案發12年後,在逃主犯馬青付被警方控制,法院一審認定其構成故意殺人罪,對其判處死刑。周兆成律師與受害人家屬合照。受訪者供圖涉嫌槍殺三人一審被判死刑一審判決書顯示,案發前,被告人馬青付與被害人高青錄等人因土地承包經營權產生矛盾。2007年2月23日,高青錄等人在爭議土地上種植樹苗,當晚馬青付將部分樹苗折斷或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