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個月寶寶養育,要避開哪些誤區?新手父母早學習,輕鬆育兒

2020-12-17 騰訊網

文丨小書蟲媽媽

第一次當父母,你踩過哪些育兒誤區?我回想起第一次當媽媽的時候,那時候網絡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可以隨時隨地上網學習育兒知識。當時我能學到的育兒知識,只能通過婆婆、媽媽的經驗傳授。

因此,在寶寶6個月之前,我踩過很多「坑」,例如:月子裡就給寶寶把屎把尿;寶寶一哭鬧就餵奶;寶寶三個月就添加輔食了。還好,生二胎前,我通過書本和網絡學習了很多科學育兒的知識。二寶出生後,我避開了這些育兒誤區,實現了科學,輕鬆育兒。

那麼,0~6個月的寶寶,要避開哪些育兒誤區呢?對於小月齡的寶寶,特別是6個月以內的嬰兒,新手媽媽的育兒方式也有可能會出現錯誤。我列出了以下這些容易出現的誤區,新手父母提早學習,可以更好地照顧寶寶,輕鬆育兒。

 6個月寶寶的餵養誤區

寶寶6個月之前,這些餵養誤區要避開。新手爸媽快來看看,你是否也正在做?

【誤區一:母乳不足就放棄母乳餵養】

在寶媽群裡,經常看到一些新手媽媽訴苦說,母乳餵養太難了,自己的奶量實在沒有辦法滿足寶寶的需求,只能直接放棄母乳餵養了。

【科學育兒小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母乳餵養協會要求純母乳餵養至少堅持6個月。新手媽媽不要因為母乳不足而放棄母乳餵養,母乳是越吸越多的。媽媽除了保持好心情、保證營養、多休息外,讓寶寶多吮吸也可以保持乳汁的分泌。

如果因為媽媽身體原因,奶量不足可以嘗試混合餵養的方法。六個月以內的寶寶需要混合餵養時,具體操作方法:先餵母乳,再補充奶粉,特別夜晚更要堅持先餵母乳,保證寶寶每天吸吮母乳8次以上,每次儘量吸空。這樣做的好處,寶寶先吸吮母乳,使媽媽"糧倉「按時受到刺激,保持乳汁分泌。

 【誤區二:寶寶添加輔食越早越好】

有些家長在餵養上比較心急,為了增加寶寶的營養,寶寶兩三個月大,便開始添加輔食了。他們認為給寶寶添加輔食,越早越好。其實,這是一個餵養誤區。

【科學育兒小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寶寶6個月以後開始添加輔食。6個月內的寶寶,乳類餵養可以滿足寶寶對各類營養的需求,可以不添加輔食。而6個月的寶寶已具備消化吸收輔食的能力,消化系統基本成熟,需要開始添加輔食。我國很多育兒專家建議,寶寶輔食添加,最早不能早於4個月。

那麼,4~5個月的寶寶什麼情況下可以添加輔食?當寶寶有這3種情況時,說明寶寶身體發育良好,已經具備添加泥糊狀食物的條件。

寶寶進食時間很規律,夜間不再需要餵奶;

寶寶的體重已經超過了14斤;

寶寶看到食物時,頭向前靠,流口水,甚至張開嘴巴很想吃的樣子,能很好控制頭部轉動的方向。

 【誤區三:寶寶邊吃奶邊排便是身體不好】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有些母乳餵養的寶寶,特別是新生兒寶寶,常會吃奶後就排便甚至邊吃奶邊排便。媽媽就擔心寶寶是不是身體不好,有些媽媽甚至亂給寶寶吃藥。

【科學育兒小建議】

有些母乳餵養的寶寶每次進食後不久就會排便或是邊吃邊排便,這是胃結腸反射造成的。每當胃部有食物進入時就會刺激消化系統活動,而引起排便,以後隨著消化系統功能成熟會好轉。

新手父母要學會看懂寶寶的大便,對了解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有很好的幫助。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多為淡黃色黏稠狀,中間夾雜著一些細小的顆粒,有時稀如米糊狀,有奶瓣。母乳餵養的健康寶寶排便次數一般比較多,每日次數可頻繁至10~12次。只要寶寶精神和食慾好,體重增長正常,這都屬於正常現象,父母無需過度擔心。

餵配方奶粉的寶寶的大便通常褐色或黃色,質地比母乳餵養的大便黏稠。而不同寶寶的排便規律也有較大的差異。父母在護理寶寶的時候,要特別關注寶寶的體重變化,並做好記錄,如發現異常,要及時查找原因。

 6個月寶寶的護理誤區

如果對小月齡的寶寶護理不當,毛病就很多,媽媽會很勞累,寶寶未來健康發展要付出更大的努力。6個月之內的嬰兒,護理要避開這些誤區。

【誤區一:新生兒黃疸不用重視】

很多老一輩的人告訴新手父母,新生兒黃疸很常見,只要多曬曬太陽就好了,不必太重視。

【科學育兒小建議】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常見情況。但它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新手父母要學會區分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基本區別。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無須緊張,但病理性黃疸應引起重視,及時處理。

新手父母要學會觀察寶寶黃疸的情況。具體可以這樣做:要在白天很亮的自然光線下觀察。如果新生兒膚色深不易觀察,可用手指輕壓皮膚後放開,即可發現有無黃疸現象了。

【誤區二:寶寶一哭就抱不好】

很多老人告訴年輕媽媽,寶寶不能一哭就抱,否則會慣壞他的,以後就很難帶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科學育兒小建議】

寶寶的哭是語言,是在向爸爸媽媽訴說,是對爸爸媽媽的傾訴,父母當然要及時回應。新手父母要學會聽懂寶寶的哭聲。聽到寶寶哭,要在第一時間內作出反應,解讀寶寶的哭聲,並做出恰當的回應。

嘴裡說著,手上做著,父母每一次的積極反應,對寶寶的心智發育都是一次最好的開發。在照顧二寶的時候,我通常是這樣做的:

寶貝是不是尿了,讓媽媽看看,噢,真的是尿尿了。不怕不怕,現在媽媽給你換尿布。

寶貝餓了嗎?來來,媽媽給你餵奶,吃飽飽的。

寶貝想媽媽抱抱,是嗎?好,媽媽抱著寶寶一起玩。

父母這樣面對寶寶的哭,和寶寶進行這樣的交流,有利於寶寶安全感的建立,並逐漸產生對父母的依戀感情。

【誤區三:寶寶吃手,要立即糾正】

有些媽媽看到寶寶總是喜歡啃自己的小手,認為這個行為不衛生也不利於身心健康,於是想方設法糾正寶寶吃東西的行為。其實,小嬰兒吃手,其實是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心理需求和一過性行為,是一個認知的過程,父母不要盲目幹涉。

【科學育兒小建議】

手是重要的感覺器官,讓手自由活動,這對寶寶大腦發育有很重要的意義。2~3個月的嬰兒吃手很自然,這是孩子的探索行為,不需要阻止。4~6個月的嬰兒吃手是感知力發展 。

父母要勤給寶寶洗手,保持手部清潔衛生,同時,還可以給寶寶提供適合的玩具,訓練寶寶的精細動作,把小手解放出來。

小書蟲媽媽溫馨寄語:

新手父母由於缺乏養育經驗,往往在寶寶的餵養和護理等問題上存在一定的誤區。其實,只要新手父母肯用愛心和細心找到適合寶寶的養育方案,都可以培養出聰明、健康的寶寶。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新手父母如何輕鬆帶娃?育兒醫生教你這3招,輕鬆變為超級爸媽
    上個星期,寶寶又生病了,在我感覺到他不對勁之前,我一點徵兆都沒有。白天的時候,他還歡呼雀躍,十分興奮,精神非常好。吃完晚飯,我也沒有看出他有什麼端倪。傍晚,我依舊像往常一樣,讓他看了一會電視,在看電視的過程中,我發現他的臉紅得像蘋果,當時也沒有怎麼注意,隨後我一摸他的額頭就發現寶寶體溫有點燙。
  • 送給新手父母的百科大全:西爾斯教你看病、育兒,還能自己做兒保
    不過,關於寶寶的小問題這麼多,如果次次都跑醫院,誰也折騰不起作為媽媽,如何判斷寶寶的病情程度?如何判斷寶寶的狀態是否正常?如何更好地幫助寶寶成長?我平時最常用的參考就是:西爾斯夫婦撰寫的《西爾斯健康育兒百科》。這本書能提供從護理、養育到疾病處理的全方位知識,可謂是家庭必備,傍身利器。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 寶寶剪指甲總哭,是傷了元氣?這3個剪指甲的誤區寶媽們要避開
    再加上生長非常快,因此出生的前一個月,可能每隔兩天就要剪一次。隨著孩子成長,指甲的生長速度放緩,也要一周關注一次,看是否需要修剪。其次:選擇合適的工具如果家長貿然用成人指甲刀給寶寶剪指甲,十有八九都得半途而廢。
  • 科學育兒,避開這7個誤區,父母不可忽視
    育兒路上,越來越多的誤傳,在時間的沉澱中一點點被擊碎,越來越多的謎團被揭開,越來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為我們亮起一盞盞指路明燈。這7個育兒誤區,爸爸媽媽越早知道越好。01 "6個月後,母乳就沒有營養了"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6個月後,我們試著給寶寶添加輔食,是因為寶寶對食物的需求增加了,母乳無法完全滿足了,而不是母乳沒有營養了。
  • 寶寶滿月後要不要剃胎頭?養娃路上的這3大誤區,你遇到了嗎?
    關注我,娥姐帶你了解更多好用又有效的育兒知識。 養娃套路多,在這條道路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深坑與誤區。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少走彎路,避開那些養娃道路上的育兒誤區呢?下面,就和娥姐一起來扒一扒,那些錯誤的常見育兒經驗吧。
  • 科學育兒:新手爸媽了解這些育兒知識,對寶寶健康成長有好處
    吃是人生大事,對於剛剛出生的寶寶來講更是如此。因為小嬰兒的腸胃比較嬌弱,所以在餵養方面要非常注意,不然很容易導致寶寶的腸胃出現問題。一般來說,在對於剛生下來到6個月內的小寶寶,寶媽如果有條件餵母乳的話,建議給寶寶實施全母乳餵養。如果母乳不夠寶寶吃,就要想辦法找催乳師幫助催奶。
  • 頻繁夜奶對寶寶健康危害大,父母使用這3招,輕鬆幫寶寶斷夜奶
    寶寶總是在夜裡醒來,為了安撫寶寶常常會給孩子餵奶,其實這種舉動對孩子健康危害很大,家長應該及時斷夜奶。今年有許多人都升級做了寶媽,對於一個新手媽媽來說育兒是個大問題,因為是陌生的版塊所以常常手忙腳亂。寶寶如果睡前沒有喝奶,或者攝入的奶量不足都會導致寶寶半夜醒來。寶媽餵奶的最好方式便是「少食多餐」,1-3個月,只要餓了就需要讓孩子喝點奶,但是後面便需要逐漸減少餵奶次數,直到夜間不需要在餵奶。
  • 三好學堂推薦|10本牛娃父母都在看的硬核育兒書籍(免費送pdf)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玉石,父母便是琢玉的工匠,想要得到一塊精美的作品,不僅要付出辛勤的勞動,還要運用智慧。做盡責的家長,要從選擇最專業、最適合自己的育兒書開始。早前有人留言說要堂主推薦一波育兒書單,我們三好學堂徵集了一圈牛爸牛媽的意見,終於整理出了這一篇《10本牛娃父母都在看的硬核育兒書單》,敬請笑納~▽(更多好書也希望大家留言區分享交流)
  • 3個育兒「假聖經」 別被帶錯了
    要養育一個健康又機敏的寶寶,你先要成為一個精明又專業的「育嬰師」! 網絡文化的盛行,正好給媽媽們開闢了一個快速學習育兒知識的「大課堂」,如朋友圈分享、專家直播、微博問答……都能夠助你及時便利地獲取育兒指導。
  • 新手養孔雀魚,這幾個誤區要避開,魚兒長得更好
    新手養孔雀魚,這幾個誤區要避開,魚兒長得更好孔雀魚的觀賞價值很高,養得好了,真的可以說是非常叫人自豪的。它的體形優美,顏色絢麗多彩,十分活潑,喜歡不停地遊動,深受魚友們的喜愛。這種魚是雜食性的,也就是說它吃的比較雜,適應環境能力很強。
  • 智力發育遲緩的寶寶,嬰兒期一般都有這3個特徵,父母不可大意了
    佳佳是一個新手媽媽,寶寶剛好10個月過一點,由於這是她的第一個寶寶,所以夫妻兩都非常重視,尤其是佳佳,更是為了能夠照顧好寶寶而辭去了工作,但儘管如此,因為她並沒有什麼照顧寶寶的經驗,很多時候都是自己摸索著來的,照顧起寶寶還是非常的吃力。
  • 寶寶一吃奶就哭是咋回事?4個原因,新手媽媽趕緊對照檢查
    最近有不少新手媽媽在育兒群裡提出一個問題:寶寶一吃奶就哭是怎麼回事?明明之前寶寶吃奶的情況很好,一餓就吃且吃的很順暢,但是在5個月後,經常一吃奶就開始哭,而且還有時間段,白天吃奶哭,晚上吃奶就不哭了,很多新手媽媽對此現象表示不解。
  • 新手爸媽必看:寶寶「冬天喝奶」的六大注意事項,喝錯小心變毒奶
    奶水就是寶寶的「口糧」,如果奶水變成毒奶,很可能會坑娃於無形。冬季到來,天氣的溫度發生改變,很多父母對寶寶「冬天喝奶」存在誤區,如果喝錯,很可能奶水變毒奶。所以今天就來說說寶寶「冬天喝奶」的六大注意事項,新手爸媽必看哦!
  • 養育一個聰明寶寶其實並不難,巧用三個方法,寶寶越來越聰明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聰明不只是先天遺傳,還有後天養育也非常重要。孩子剛出生時都很可愛,看著沒有多大差別。可是到了3歲,孩子的身高體重智力、社交方面、溝通能力等等會產生明顯可見的變化。尤其是到了小學,往往表現在學習成績上,看著小時候的寶寶也很聰明伶俐,可是成績上不去。當父母的還要未雨綢繆,在0—6歲這個關鍵成長期打好基礎,充分開發孩子的智力,同時保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體也是學習優秀的保證。如何養育一個聰明的寶寶呢?
  • 麥迪娜婆婆帶娃兩大誤區,請媽媽們避開:奶奶神助攻慘變豬隊友!
    節目中有一幕是,麥迪娜婆婆想帶孫子「學習」,結果小傢伙不感興趣爬走了,這僅僅11個月大的寶寶在地上爬,他爬向媽媽的拖鞋,然後抓起來展示給大人看。麥迪娜的婆婆看到緊張得不行,趕緊跑過去想打掉孩子手裡的拖鞋,第一次沒有成功,二話不說再來一次,終於把寶寶手裡的拖鞋打掉了。奶奶這樣粗暴,連麥迪娜在一邊都被嚇到了。
  • 8個月寶寶添加輔食誤區,吃肉包還是喝米湯?別坑了寶寶
    一般情況下,4月份就要開始添加輔食了,到了8個月輔食已經添加的比較多了,但是隨著月份的增加,到了8月份有很多媽媽已經開直接給孩子吃肉包了,而謹慎的家長卻還是以米湯為主。這些都是添加輔食誤區,寶媽們一定要注意,否則寶寶不能健康成長,坑了寶寶。遠離餵養誤區,成就健康寶寶1、米湯營養低,只管飽不管好。
  • 父母別再「坑娃」了,來學習正確打開方式
    寶寶的健康和安全是每對新手父母都放在心尖上的事情,爸爸媽媽雖然面對新生兒笨手笨腳,但是一些衝奶粉、換尿布的基本操作,都會特別注意一些細節上的東西。 有些媽媽可能生完寶寶母乳不太夠,但是寶寶又不能餓著,於是每天給寶寶加餐就會使用奶粉,衝給寶寶喝也是一樣的。
  • 小鯉魚育兒建議:堅持記錄生長發育曲線,守護寶寶健康童年
    ,來推測孩子的體長應該有多少;和比自家孩子大個把月甚至八九個月的孩子比身高體重......等等這些由於認知不到位造成的養育不當,都會讓孩子的健康輸在起跑線上。找到交叉點標記出來,立即就知道孩子目前處在什麼樣的百分位——以35月齡為例,隨機找到100個35個月的孩子,按身高從低到高排隊,90cm高的大約排在第10個,95cm的排在第50個,100cm的大約排在第90個,這樣自家孩子的排位就一目了然了。
  • 樂高得寶重磅打造《玩樂全書》 助力新一代年輕父母升級親子玩樂陪伴品質
    其中,作為擁有50年安全玩樂經驗的頭部品牌,來自丹麥的樂高得寶充分洞察90後母嬰群體最核心的育兒焦慮與痛點,持續進行品類規劃與創新升級,開發高價值、個性化產品,近期並聯合資深母嬰平臺親寶寶為新手爸媽群體量身打造年度育兒書單《玩樂全書》,以前沿品質引領母嬰家庭育兒新潮流,給予寶寶每一細分階段更科學、寓教於樂的陪伴與成長。
  • 寶寶輔食每天吃多少,是個大學問,避開雷區寶寶才健康
    一、輔食第一階段:六個月的寶寶首次添加輔食時,家長要考慮到寶寶此時的消化能力還是相當有限的,所以,應該以吃母乳為主,可以適當的少量的添加一些輔食作為適應和過度。這裡建議,寶寶每天只吃一次輔食就可了,但要注意食材的選擇要品種單一,且容易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