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不少體育用品店人流量較少。 本報記者 王皇 實習生 李粟 攝
近日,有市民發現省城不少體育用品專賣店已悄悄關門。主要體育品牌都已在天貓開設網上旗艦店,不少網店僅單品就已銷售過萬件。不少店主表示,體育用品店受網絡影響銷量下滑。相關專家認為,體育用品店的主要購物群體是年輕人,他們偏愛網購,使得不少體育用品店開始轉向網絡。
本報記者 王皇 實習生 李粟 盧燕
行業掃描 省城體育用品專賣店悄悄縮水
「原來在洪家樓北路有一個361°店,這次回來都不見了。」畢業3年多後近日回到母校山東大學遊玩的郭先生說。郭先生所說的洪家樓北路靠近高校,屬於年輕消費群體較多的洪家樓商圈,但24日記者走訪發現,該商圈內體育用品店已少得可憐,僅在大潤發旁有一家特步專賣店。
省城體育用品專賣店正在悄悄縮水。在歷山路家樂福對面,原先的李寧工廠店已經變成了戶外用品特賣店。在體育用品店較多的泉城路,從省府前街到貴和商廈路北一段20家店鋪中體育用品店僅有3家,分別是特步、361°和安踏。其他17家店則主要是快餐店、休閒服飾店和一些箱包店。
上午10點半左右,記者在泉城路特步店看到,只有一個顧客在挑選衣服。店長說,這家店已經開了六七年,近幾年的銷量呈下滑趨勢,網店衝擊是一大原因。不遠處的361°店早早放起了招攬顧客的喇叭,宣傳店內的各種折扣活動。記者看到,該店鋪一樓有五個銷售人員,但記者停留的20分鐘內,並無一位顧客。
記者調查 不少網店僅單品已銷售過萬件
上午11點半左右,記者來到世茂國際廣場西區,西區一樓只有一家阿迪達斯三葉草店,二樓有51家店鋪,體育用品店只有4家,是阿迪和耐克的系列店。記者在阿迪達斯一家店附近停留的半個小時內,有16名顧客進店選購和試穿,但僅有1名顧客購買。店員說,平時店裡也不是很忙,生意一般,雖然看的顧客不少但是成交率不算很高,有的消費者會來店裡試碼再去網上買。
和實體店成交量較低相反,不少運動品牌的網上旗艦店則銷量驚人。記者查詢發現,耐克、阿迪、新百倫等國際品牌,李寧、361°、鴻星爾克、特步、安踏等國內品牌都已在天貓上開設了旗艦店或官方網店,並且都已推出2015年新款,且多數網店可包郵。
僅新百倫天貓旗艦店寶貝排行榜銷量第一的一款售價360多元的男運動鞋已售出10萬雙,李寧天貓官方網店銷量第一的一款售價189元的復古運動鞋也已售出3萬多雙。耐克官方旗艦店總銷量前10的單品月銷售總量為12081雙,361°天貓官方旗艦店這個數字也已是15180雙,鴻星爾克則有18942雙。
從事線上線下運動鞋、運動套裝批發的泉州品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銷售人員表示,店裡產品網店批發量比實體店多了不少。
專家觀點 網店售價低,消費群體偏愛網購
泉城路一家運動品牌店的店員透露,店內總共3層樓,每年的租金高達幾百萬元。而一般體育用品店都至少有3名店員,一個月的工資費用也近萬元。「現在很多店也是保留一些實體店作為廣告形象店,銷量可能都已經是其次的。」業內人士表示,一些高端商場樂於引入高端運動品牌,但銷售情況並不太樂觀。
「在網上買東西就怕買到假的,但現在都有官方旗艦店,產品比店裡還全,所以選擇在網上買,鞋子不像衣服要搭來搭去,鞋碼其實都差不多。」正在逛商場的市民劉女士說,網店售價比實體店低,對她很有吸引力。
不只是體育用品,在淘寶上還有不少實體店難尋的創意體育用品。「一些私人定製的手機殼,可以噴成我喜歡的球隊的球衣模樣,還有一些照片牆、貼紙,價錢很便宜,但一些體育用品店根本沒有。」張先生說。
「體育用品店的消費者多數是年輕群體,但網購已經成為這些群體的首選購物方式。」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王瑞金副教授說,體育用品店中的服飾、鞋子等產品屬於標準化的產品,和酒類、生鮮類產品配送成本不同,配送成本很低,非常適合網絡銷售,但實體店銷售成本則高很多。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