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遠城區有條老正街:建在長江邊,充滿鄉鎮風的體育用品專營地

2020-12-24 喵星人日誌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主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街道商圈縱橫阡陌,構成了一處處繁華的超大生活地帶。與主城區環境相反的是部分遠城區,其綜合發展水平稍微滯後,城鎮化區域較低,雖如此,但其實也有部分地方存在年代久遠的老街道。比如在新洲區陽邏,就有一條建在長江邊上的老街,它的長度很不起眼,但規模很大,尤其是沿街專營體育用品,相關商鋪扎堆出現,商品琳琅滿目,看著極具鄉鎮批發市場的風格,它就是老正街。

對於武漢的認知,很多朋友的印象都被人為「一分為二」,主要在於武漢有遠城區和主城區,並且兩個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相差巨大。大多數本地土著都認為,武漢的城區在兩江沿線,甚至連繁華的商圈也局限於此,實際上並不對,特別是用發展的眼光去看的時候才能發現,武漢的繁華商圈早就跳出了區域限制遍地開花。比如說這條老正街,它雖然位於遠城區新洲陽邏,但它的熱鬧程度比之主城區內很多老街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在於人氣和街道商鋪數量。

從周邊地理環境來看,老正街呈南北走向,南邊連接陽邏的陽光大道和沿江路,北邊稍微僻靜一點,只有一條關上路,且從整體布局也能看出來,老正街南北皆無交通主幹道,它屬於一條「藏在巷子裡的熱鬧街區」。無論沿著武漢四環線還是繞城高速,東進到陽邏大橋後下橋,北邊熱鬧生活區裡,就能輕易找到老正街。對於很多本地土著來講,老正街和陽邏街道一樣具有非常高的辨識度和記憶,在陽邏街道內,不管是騎單車還是搭乘區內公交,無不輕鬆抵達。

在陽邏街道內,沿陽光大道往江邊走,密集的生活區和學校讓人很確信,這裡一直是區域生活中心。老舊建築遍布,樓棟和商鋪臨街建設,雖然路面寬度有限,但南來北往的行人不少,他們與機動車和電瓶車相互參雜在一起,顯示出某種鄉鎮氛圍感。街邊商鋪以副食店、連鎖店、超市為主,也有不少擺地攤的地方,還有眾多擺著躺椅休息的人,城市的熱鬧和安靜形成強烈反差。當然,更多人的狀態是匆匆而過,但奔波的範圍多是在街道範圍內,畢竟不是主城區,這裡的本地土著佔多數。

陽光大道的口子處還有一個不顯眼的路口,建有一棟超高建築,外牆貼滿廣告和宣傳牌子,文案通俗易懂,顏色大紅大藍,是很多小鎮暴發戶老闆慣用的招商方式。不過,進到口子裡,一眼望去,則是一大排密集的商鋪,這裡也就是老正街的東段。東段入口處商鋪品牌數不勝數,清一色的體育服飾等用品。常見的福建晉江系全家福一個不漏,其他品牌也多如牛毛,再加上不知名的小眾品牌,使得這條老正街自然而然變為體育用品專營一條街,有點類似武漢城區的專業街區。

走進老正街,體育鞋類佔多數,知名的國際品牌、國內品牌充斥其中,門店一個比一個闊氣,宣傳招牌也是閃亮一片。還有體育服飾、體育用品繼續沿街分布,依次往西段的街面延申,一眼看不到邊際。曲折的老正街蜿蜒了一定角度,在轉彎處形成了一處超大廣場,那裡是一方大排檔(猜測),還有一棵高大的行道樹。這一塊商鋪中有一座偌大的小吃門店,算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存在,門店的顏值非常陳舊,一看是有背景和歷史底蘊。在此批發體育產品,再沿著小街走一圈,填飽肚子,看著接地氣的街景,估計也能生搬硬套,在另一處開起類似的街道。

體育用品商鋪在老正街內佔據至少三分之二的店面,只有到了最西段近關上路才能消停。這裡的老正街,沒有商業街的熱鬧,有一排社區,陽邏街道的社區衛生中心就設置在此處,建在一棵高大的楓樹下。中心門面不大,掩藏在樹蔭下,有些幽深,隔壁則是另一棟房子,年代同樣久遠,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因為人氣有限,這裡的老正街街面上除了偶爾行駛過的機動車,人跡罕至,畢竟再往西段便是江邊。江邊連接老正街的是一段小巷,說是小巷,更像是一處生活區內的公共道路,沒有外人抵近,呈關閉狀態。

老正街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體育用品專營地,相關商鋪營造出的氛圍實在太像,以至於外地人來了,總會興奮地來一場大採購,走一趟老正街,一身的品牌非常容易搭配齊全。不過,說到底,老正街也並非只有體育用品,實際上穿過臨街商鋪走進街道兩側,還能看到更多的商業體,新時代購物中心、陽邏影劇院等老品牌屹立不倒。隨著城市拆遷改造進行,希望這些老建築都能有更好的歸宿。

相關焦點

  • 路過武漢城區一條鋪滿砂石的大道:晴天灰塵雨天泥濘,充滿鄉鎮風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城區路網密布,交通發達,尤其超長間距的城市交通主幹道馬路縱橫分布,成為區域交通亮點。對於大部分老司機來說,交通主幹道有主幹道的優勢,路面平整、車道寬闊,非常引人注目,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有條穿越武昌、洪山、江夏三區的大道,它因為整體路況糟糕成為很多老司機的「噩夢」。這條大道部分路段最常見的狀態是鋪滿沙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且沿路遍布水泥建築,充滿鄉鎮風格,它就是白沙洲大道(南段)。
  • 遊覽武漢城區最具田園風馬路:建在化工地帶,綠草如茵景致獨特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城市主幹道遍布,四通八達。一般來講,城區大部分市政道路都有各自的建設標準和規模,但在實際區域裡因為某些原因也會產生例外,比如在主城區洪山境內就有一條充滿田園風格的馬路,它建設在傳統化學工業地帶,但沿線卻是植被茂盛綠草如茵,還有大量平房和果蔬田野,反差之大讓人意外,這條馬路就是焦沙路。對於主城區內的馬路,很多朋友的印象大概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又或者是商圈遍布、人流如簇。
  • 武漢城市圈9城市城區面積比較:武漢、黃石、鄂州、鹹寧、黃岡等
    今天我們通過衛星地圖,測量武漢城市圈9大城市的城區面積來比較這9大城市。本文說的城區面積,主要是市區面積,中間無空隙連接的區域(不包括遠郊區,包括城區內的水域),也就是連成一片,結果肯定會有誤差,僅供參考,不可作為官方實際數據。
  • 武漢郊區最具人氣大學后街:三所高校共用,遍布小商鋪充滿鄉鎮風
    在武漢郊區就有一條堪稱最具人氣的大學后街,它的兩側密集分布三所高校,共用街道,商鋪遍布,人氣高漲,它就是中洲路(藏龍島段)。一般而言,高校后街與高校密不可分,且通常狀態是一對一關係,即一座高校對應一條后街,特殊一點的會出現一座高校對應兩條后街或者兩座高校對應一條后街的情況,但像中洲路藏龍島段這樣一條后街對應三座高校的情況非常少見。
  • 武漢新增一個長江江灘!就在這個地方……
    武漢又一江灘——洪山江灘將在明年建成開園附近的朋友們有了散步的新去處~↓↓↓>洪山江灘效果圖武漢中心城區江灘建設的「收官之作」洪山江灘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位於長江主軸長江右岸,西起白沙洲大橋,東至楊泗港大橋,全長3120米,總用地面積約76.18萬平方米,是武漢市中心城區江灘建設的
  • 湖北武漢這條次幹道 很熱鬧 有體育場汽車站 附近有美食
    湖北武漢這條次幹道 很熱鬧 有體育場汽車站 附近有美食武漢漢口這條道路 是湖北體育聖地 也是交通往來樞紐湖北武漢漢口新華路,是一條次幹道,在解放大道、建設大道之間,新華路雖然不是商業街,但是也比較繁華熱鬧。主要是這條路上有湖北體育的聖地新華路體育場,還有一個新華路長途汽車站。
  • 武漢遠城區有處5A景點:與高山融為一體,特色建築由石頭組成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其文化底蘊深厚,城區規模宏大,並且周邊還分布有眾多景色秀美的風景區。到武漢旅遊,除了市區的人文景點值得一去,在市區周邊還有類似江夏、蔡甸、黃陂這樣的遠城區裡同樣密布特色景點。
  • 長江新時代,武漢的兩大時代機會
    張之洞的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榮氏家族的麵粉廠、武漢的宗關水廠,就擇址於漢江匯流長江的地方。 160多年前,武漢因長江而現代化、國際化。外商從上海坐著大船而來,他們就在漢正街的旁邊,建了數十個適合大船停靠的現代碼頭。 貿易多了後,江漢關就出現了。
  • 武漢城區最文藝的一條馬路,位置隱秘,被知名景區和創意工廠包圍
    對於武漢城區最文藝的地方來說,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雲華林和黎黃附路,也就是說,那裡最適合文藝的小清新達街,和武漢的很不一樣,這一期,小編帶你走上武漢市中心最文藝的一條路,它位於龜山腳下,一環之內,位置比較隱蔽,而且道路兩旁都是歷史名勝和旅遊勝地,這條路就是龜山北路。
  • 武漢「上鋪下建」打造彈性海綿城市
    長江商報消息 不超過30米高的樓房可用屋頂綠化收集雨水,地下45米建排水地下隧道□本報記者 徐靚麗大雨圍城,處處「看海」。然而,不少城市卻有獨到的心得成為「不澇城」。日前,長江商報記者走訪漢口老租界一帶,看到勝利街以北的鼎餘裡明溝排水道環繞每家每戶,沿牆蜿蜒直通裡外,與巷道並行。每隔兩三米遠的地方,可以看見標有「汙水」字樣的正方形的石板井蓋。據史料記載,1861年,英、俄、法、德、日等國在漢口建立租界後,先後建立起獨立的排水系統。
  • 楚天第一名樓——晴川閣,長江邊的禹稷行宮
    晴川閣東邊是長江,北邊是漢水,與赫赫有名的黃鶴樓隔江相望,與黃鶴樓,古琴臺同為武漢三大名勝。 晴川閣建在古城樓上,有女牆,就像是湖南長沙天心閣一樣。一邊是漢江,一邊是長江,與蛇山上的黃鶴樓對峙。一龜一蛇,就像是玄武大帝一樣,手裡拿著蛇,腳下踩著龜,兇神惡煞的樣子。
  • 哪條地鐵對武漢江北地區更為重要,應進入第五輪,18還是20號線呢
    從上圖中,各位應可以發現,18號線完全可以稱之為大漢口的經濟線路,沿途連通了國家級臨空港開發區,武漢空港新城,申報中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黃陂)、武漢國際商貿城、長江新城起步區。這幾個位於郊區的產業重鎮,涉及到的主要產業包括網絡大數據,電子顯示屏、會展、體育,文旅、商務、數字貿易,大健康,晶片以及其他高科技產業,覆蓋了武漢3851產業的大部分,產業門類之齊全武漢找不到第二處,當然,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產業種類雖然多,但還不夠強大(比較來說,光谷的光電子更發達,但產業門類沒有這麼多,沌口也是同樣)。
  • 武漢長江大橋上為什麼會有軍人和武警站崗執勤?
    1955年10月15日,經過建設大軍2年零1個月的艱苦奮戰,萬裡長江上的第一座大型橋梁——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社論《偉大的理想實現了》,向全國人民宣告了這條讓人心情澎湃的消息。 武漢長江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
  • 武漢中心城區「擴容」?!官方回應來了
    近日,有市民在武漢城市留言板提議「武漢擴大中心城區範圍為半徑30公裡」。 武漢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武漢擴大中心城區範圍為半徑30公裡」的提議與正在編制的《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的規劃城鎮集中建設區契合。
  • 武漢有條低調的小巷,與城區建築格格不入,卻迎來文藝青年的追捧
    如今,時代發展如此之迅速,武漢的高樓大廈裡尋不得安靜,熱鬧的景區尋不得安靜,人潮擁擠的街巷尋不得安靜,但是這個這個名叫泰興裡的小巷子可以。泰興裡位於漢口,江漢區勝利街和洞庭街之間。到如今,泰興裡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了,它還保留著百十年前的樣子。泰興裡是上個世紀初一位來自上海的葉姓商人投資所建,後由白俄商人接管,一直作為出租房。
  • 武漢今年要建9條地鐵、4個過江通道……
    一是堅持以邁瑞醫療研究院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以武鋼、武石化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改投資項目為突破,確保工業投資比重穩中有升。二是堅持以綠地會展、融創文旅、嘉裡中心、阿里巴巴華中總部等一批高端業態項目為引領,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和會展、文旅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投資提質升級。
  • 武漢建城史:3500年前建成盤龍城、1800年前建成郤月城和夏口城
    武昌、漢陽、漢口因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而各自在水一方,但這三城在歷史上並未被江漢水系阻隔往來,而是日益緊密地發展成為一個聯合體,構建起今日大武漢的城市核心。在這個經歷了兩三千年演變的漫長過程中,武昌、漢陽和漢口的城邑發展構成了大武漢建城史的主要內容。
  • 靈臺城區及這些鄉鎮
    靈臺城區及這些鄉鎮 2020-12-31 2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長江大橋附近,有個隱秘的角落,而且那裡還和一位皇帝有關!
    由於武漢是一座沿著長江而建的城市,為了更好地方便武漢長江兩岸三鎮之間的互通與往來。因此,在武漢長江之上,一共修建了11座跨江大橋。而在武漢的這些跨江大橋當中,武漢長江大橋不僅是武漢的第一座跨江大橋,而且它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
  • 湖北孝感將新建一條高速,投資78億、雙向六車道,有三大重要功能
    孝感市現有高速公路網 孝感市,是武漢城市圈中的核心城市之一。距離武漢市中心只有50公裡,且沒有長江阻隔,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最近幾年孝感發展也步入快車道。孝感市交通便利,境內有高鐵、普鐵以及完備的高速公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