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武漢城區最具田園風馬路:建在化工地帶,綠草如茵景致獨特

2020-12-18 喵星人日誌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城市主幹道遍布,四通八達。一般來講,城區大部分市政道路都有各自的建設標準和規模,但在實際區域裡因為某些原因也會產生例外,比如在主城區洪山境內就有一條充滿田園風格的馬路,它建設在傳統化學工業地帶,但沿線卻是植被茂盛綠草如茵,還有大量平房和果蔬田野,反差之大讓人意外,這條馬路就是焦沙路。

對於主城區內的馬路,很多朋友的印象大概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又或者是商圈遍布、人流如簇。沒錯,大部分主城區內的馬路的確如此,但也有例外,比如這條焦沙路就是很清冷的那類道路。焦沙路位於洪山區以北,處在城市三環線外,跨越四環線近長江的區域,馬路整體呈東西走向,西邊連接21號公路,東邊接壤八吉府大街臨江大道口。焦沙路的整體輪廓並非一條直線或曲線,而是在北邊凸出一大截,圈成半梯形形狀,並且馬路車道只有兩個,屬於支線道路。

進一步來看,焦沙路在洪山區以北的區域裡屬於比較重要的一條道路,這一段位置裡交通規劃陳舊,道路數量有限,除了東西走向的焦沙路,周圍幾乎是空白。與洪山區主城比較,這一帶交通路網並不完善,配套設施有限,並且由於是重工業及化工區,道路建設本身就相對滯後。綜合來看,焦沙路以北,除了武惠堤路外,其他區域全是工業區或者待開發區域,再往北便是長江。焦沙路的存在,東西連接臨江大道和21號公路,同時與化工大道和八吉府大街形成路網,雖然規模有限,好歹有助力通行的效果。

熟悉武漢的朋友都知道,在武昌主城區以北有個青山和洪山交匯的地帶,那裡是城市傳統的重工業區,也是著名的化工區域,歷來是被「淡忘」的角落,焦沙路就位於化工區內。在大多數人印象裡,化工區裡的環境是廠房遍布、煙囪林立、霧氣瀰漫、遮天蔽日,平常人避之不及的地方。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武漢化工區裡的實際情況的確有點糟糕,特別是巨大的煙囪在三環線上就能看到,那裡空氣和視線非常模糊,還帶著異味,且生活區非常少。不過,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對汙染企業的改革,如今同樣處在化工區裡的焦沙路完全變了樣子。

首先,從西段21號公路開始,焦沙路的顏值就涇渭分明起來,入口處的規劃與21號公路完全不同,成排的行道樹種在兩側,還有一大片的綠草皮伸向遠方,看得到那邊是化工區的廠房,映襯在青草區域,有點恍惚。繼續往北,走過焦沙路,路兩邊的行道樹開始變成高大的楓樹,平房和商鋪建在最近的路邊,有了一點鄉鎮街道的氛圍。轉過一個彎,馬路向東延伸後,高大的楓樹變得更加濃鬱,路兩邊的空地開始寬闊起來,平房也密集分布,應該是某一座鄉村或城中村。旁邊有水塘和巷子,低矮的房子建在一起,形成莊園和門戶大院,非常靜謐的環境和氛圍。

繼續向東走,焦沙路兩旁的平房還是斷斷續續出現,但更多的則是一大片田地和果蔬,其中穿插著小路,一派灌木叢和小樹林,綠草如茵的樣子。田地裡種著大棚蔬菜,還有敞開的時令蔬菜,密集度高,應該是規模種植;而空地上有的種了樹,有的是空曠的綠草地,還被圍了起來,猜測是待開發的區域。焦沙路這一段沿線,地勢平坦,向東向南望去都是一望無際的趨勢,東邊看得到城市的四環線高架橋,南邊則是化工區的廠房,距離似乎也不遠。馬路四周環境非常靜謐,聽得到鳥鳴陣陣,有點清幽,很難想像這裡是主城區。

過了四環線交叉的地帶繼續向東,焦沙路還有近三分之二的裡程,這一段路途沿線還是以散落的民房和村子為主,田地也非常多,種滿了果蔬和其他農作物,加上平坦地形,可以瞭望到很遠的地方。車子走到這裡的時候,路上的車流其實已經非常少了,除了偶爾過去的貨車,大多是騎著摩託的村民。雖然接近化工區,但這裡空氣清新,視野開闊,與一般郊區無異。很多村民坐在自家門口曬太陽,偶爾還能看到一輛公交車走過,車上的乘客也寥寥無幾。

焦沙路在接近八吉府大街和臨江大道的時候,終於可以在路上遠望到近在咫尺的工業區廠房了,電線桿林立,煙囪遍布,霧氣繚繞,是化工區該有的樣子。不過,那畢竟是對面的狀態,這一頭的焦沙路還是充滿了灌木叢和樹林,有幾處打了圍樁,看得出也是待開發的區域,意味著不久之後也會是工業地帶。這樣的焦沙路,延伸在化工區一側,植被茂盛,田園風格,真希望可以保留得久一點。

相關焦點

  • 遊覽武漢城區最幽靜村莊:建在東湖綠道裡,附近藏有被遺忘的公園
    不過,武漢城區並非全是摩天樓,也有很多村莊和原生村莊,像在洪山東湖景區內就有一座非常幽靜的村莊,它與東湖綠道連接,由密集矮舊民房組成,附近還藏了一座神秘公園,這座村莊的名字叫做大廟咀。現在的武漢城區,說有村莊,只有可能是兩種情況,一是即將開始拆遷或等待拆遷的城中村,二是在東湖風景區內的土著居民。
  • 武漢城區最具市井氣息馬路:布局如迷宮,雙鐵軌組成火車道生活區
    武漢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除了常見馬路街道、隧道涵洞,還有相當數量的鐵路。走郊區的鐵路鮮有人問津,而很多穿越城區而過的鐵路線則成為熱門地帶,這與鐵路毗鄰的生活區有關,並且有些還是密集的老舊生活區。像在武昌區二環線邊上就有一條最具市井氣息的馬路,它修在了一處超大老舊小區旁,全程百米長度,蜿蜒曲折有如迷宮,最有特色的還在於它的首尾兩段有雙鐵路軌道穿過,形成類似邊境風格的火車道區域,非常接地氣,它的名字叫做井市路。一般來說,建在市區的馬路,都會根據居民便捷溝通交流等原則,規劃成直線狀態,但這條井市路完全就是個例外。
  • 打卡武漢城區最獨特島嶼:位於東湖水中央,一條小路連出湖中村
    湖北武漢歷來被稱作九省通衢之地,交通發達,水網密布,湖泊眾多,又有百湖之市的美譽。雖然如今城區內湖泊數量遠沒有高峰時期多,但僅僅面積佔前三的幾個湖泊就足夠撐開一片片廣袤的水文生態環境了,尤其是東湖,生態環境良好,景色怡人,其中就有一座非常獨特的島嶼。
  • 武漢城區最奇怪馬路:八百米長度分3段3個名字,像兩個年代景致
    武漢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馬路規劃建設歷史悠久,大量古老的馬路至今仍正常通行,足見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這其中也有很多特例馬路,它們雖然也處在鬧市區,但自身顏值和路況不同尋常,比如在洪山區民族大道上就有一條堪稱城區最奇怪的馬路。
  • 武漢遠城區有條老正街:建在長江邊,充滿鄉鎮風的體育用品專營地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主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街道商圈縱橫阡陌,構成了一處處繁華的超大生活地帶。與主城區環境相反的是部分遠城區,其綜合發展水平稍微滯後,城鎮化區域較低,雖如此,但其實也有部分地方存在年代久遠的老街道。
  • 遊覽武漢城區百年鐵廠:分布老舊廠房和鋼材市場,還有一座博物館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建城時間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但發展最快速的還是清末時期,尤其洋務運動中,僅一位湖廣總督代表就開啟了武漢的工業化先河。在武漢城區至今仍遺留有眾多當年鋼鐵發展的遺蹟,比如曾經的漢陽十裡工業長廊地帶上,就有一座地標式的工廠,它距今有100多年,現在還分布著鋼材市場和輔助生產區,旁邊還特意建了一座大氣的專題博物館,這座工廠就是漢陽鐵廠。中國的工業化起點時間軸在清末到近代,武漢的工業化起點則在漢陽,與洋務運動和運動中的風雲人物張之洞有關。
  • 武漢城市圈9城市城區面積比較:武漢、黃石、鄂州、鹹寧、黃岡等
    武漢城市圈中的各大城市,相距較近,都有交通大動脈相連接,其融合程度較高,是全國著名的城市圈之一,它面積不足湖北省的三分之一,卻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生產總值佔到了全省的六成以上,是湖北省最具發展前途的地區。隨著武漢城市圈的不斷壯大,每個城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各城市的城區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
  • 路過武漢城區一條鋪滿砂石的大道:晴天灰塵雨天泥濘,充滿鄉鎮風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城區路網密布,交通發達,尤其超長間距的城市交通主幹道馬路縱橫分布,成為區域交通亮點。這條大道部分路段最常見的狀態是鋪滿沙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且沿路遍布水泥建築,充滿鄉鎮風格,它就是白沙洲大道(南段)。武漢城區的交通主幹道都有一套標準規劃和建設流程,且實際路過時能體驗到明顯的「高標準」規格,表現直接的是路面平整度和車道數量,且配套輔助設施更加明晰齊全。
  • 武漢遠城區有處5A景點:與高山融為一體,特色建築由石頭組成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其文化底蘊深厚,城區規模宏大,並且周邊還分布有眾多景色秀美的風景區。到武漢旅遊,除了市區的人文景點值得一去,在市區周邊還有類似江夏、蔡甸、黃陂這樣的遠城區裡同樣密布特色景點。
  • 武漢城區最獨特商場:接地氣的店鋪和寫字樓,最熱鬧的是旁邊天橋
    武漢城區的商場,往往伴隨著商圈的成型而固定。隨著城市拆遷改造的加速,商圈也適時調整經營策略,一些商場慢慢改變經營定位,一些商場則不斷投入硬體裝修,以期提升經營業績。在武昌區就有一座獨特的商場,它位於熱門交通地帶,由破敗的老企業合併而成;商場店鋪和內部寫字樓很接地氣,人氣很高,基本上附近的學生都在此做過兼職和正式工作;除此之外,商場旁邊還有一座人行過街天橋,也是專為商場服務,熱鬧異常;這座商場的名字叫做武商亞貿廣場購物中心。
  • 武漢城區森林式企業宿舍樓:十幾棟兩層樓老房子,建在香樟樹林裡
    很多人對於武漢的認識,來自旅遊景點和旅遊印象,多半覺得這座城市有山有水有底蘊,其實不僅如此,武漢還擁有非常密集的高科技企業。一般而言,高新企業會聚集在城市郊區,有眾多相關優惠政策,但在武漢,有一家老牌高科企業卻在市區,且擁有堪稱全市最豪華的森林式環境,它們的宿舍樓由十幾棟兩層樓老房子組成,統一建在香樟樹林裡,風格古樸又雅致,在城市鋼鐵建築群裡顯得極其獨特,它就是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 武漢中心城區最美的山峰,毗鄰江城知名大學,遍地名勝古蹟
    它雖不及江畔的蛇山有名,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遍地都是名勝古蹟,眾多的革命領袖、文人將帥在此修宅建府,且江城知名大學——武漢大學也依珞珈山而建。之後1929年,武漢大學建設在即,選址在邏迦山,而當時的建校負責人聞一多觀邏迦山,山石崢嶸,景色秀麗,猶如天上仙女的項鍊一般,於是改名同音不同字的珞珈山。其名字寓意著開設武漢大學的艱難,同時象徵著武漢大學是一塊寶玉,以此標榜當時兩湖之間最高學府—武漢大學。攜父母嬸嬸一路走來,發現珞珈山就在武漢東湖湖畔,山清水秀。
  • 路過武漢城區新屋熊:外地人看不懂的獨特地名,熱門商圈中的孤島
    武漢城市的發展,代表的是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是一個並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也伴隨著很多老城區人文底蘊的丟失,表現最直接的便是各種為人所熟知的地名、建築消失不見。比如在洪山區就有一個獨特的地名,它位於珞瑜路光谷商圈附近,是一處典型城中老小區,曾經還設置過同名公交站,但外地人難看懂,本地人不在意,它的名字叫做新屋熊(小區)。新屋熊是一個地名,位於洪山區珞瑜路與珞雄路交匯處,可能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裡,那邊是光谷熱門商圈,除了世界城就是省中醫院。
  •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2020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圍繞「人民城市,幸福小康」主題,以城市精細治理、人民共建共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線,全方面展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受。考慮到不同層級的城市在資源、規模等方面的差異性,2020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分為省會及計劃單列市、地級市、縣級市、城區四類,每類榜單只有十座城市。
  • 武漢郊區最具人氣大學后街:三所高校共用,遍布小商鋪充滿鄉鎮風
    高校是城市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也是城市發展的動力之一,國內但凡規模大一些的城市必定會有高校存在。比如湖北省省會武漢市,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高校學生和高校,它們入駐城市各個片區,形成獨具特色的高校生活區,最直觀的產物便是高校后街。
  • 【白城興安盟 百姓夏秋行】溼地風光 鶴鄉白城,點擊遊覽
    向海溼地美景醉人,顧盼回眸間,另一處溼地的別樣景致,同樣讓人魂牽夢繞。 開門湧入大江來,推窗攬得月色歸——天賜嫩江灣。漫步江灣溼地公園,目之所及,碧幽絕塵、清雅絕俗、生態原始,灘涂蘆葦、溼地水禽、哇聲鳥鳴,景觀奇絕,充滿自然、古樸、野趣。
  • 武漢城區最易上演雨季看海的地方:3所高校交匯地,當年蹚水走過
    武漢的城市環境,以水為特色,城區範圍內江河湖泊眾多,水網密布,臨水而居的場所比比皆是。豐富的水資源給城市的發展帶來無窮活力,但同樣因為雨水泛濫也給城市帶來一定困擾,尤其是每年雨季,城市的內澇問題總是造成「到武漢看海」的窘況。
  • 武漢城區最文藝的一條馬路,位置隱秘,被知名景區和創意工廠包圍
    對於武漢城區最文藝的地方來說,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雲華林和黎黃附路,也就是說,那裡最適合文藝的小清新達街,和武漢的很不一樣,這一期,小編帶你走上武漢市中心最文藝的一條路,它位於龜山腳下,一環之內,位置比較隱蔽,而且道路兩旁都是歷史名勝和旅遊勝地,這條路就是龜山北路。
  • 最美周邊遊——武漢新洲 溼地鷗鷺 問津通禪
    對於熱愛自駕旅行,或休閒養生,或尋芳訪聖的武漢人乃至所有中國人來說,新洲都是最理想的目的地。新洲位於武漢東北,長江北岸,是武漢遠城區。大別山餘脈環繞,層巒疊嶂,群峰競秀,山環水繞,河汊縱橫,生物物種及其豐富。中西南沃野平疇,三大水系(倒水 舉水 沙河)南北縱貫;東北部群山環繞,森林茂密,鬱鬱蔥蔥。
  • 武漢有條低調的小巷,與城區建築格格不入,卻迎來文藝青年的追捧
    如今,時代發展如此之迅速,武漢的高樓大廈裡尋不得安靜,熱鬧的景區尋不得安靜,人潮擁擠的街巷尋不得安靜,但是這個這個名叫泰興裡的小巷子可以。泰興裡位於漢口,江漢區勝利街和洞庭街之間。到如今,泰興裡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了,它還保留著百十年前的樣子。泰興裡是上個世紀初一位來自上海的葉姓商人投資所建,後由白俄商人接管,一直作為出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