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馬路規劃建設歷史悠久,大量古老的馬路至今仍正常通行,足見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這其中也有很多特例馬路,它們雖然也處在鬧市區,但自身顏值和路況不同尋常,比如在洪山區民族大道上就有一條堪稱城區最奇怪的馬路。這條馬路位於鬧市區,毗鄰幾所高校,呈直線型東西走向,全長800多米,可以看出它的長度有限;但就是這樣一條短的馬路,卻被設置成3段3個路名,部分路段兩邊圍牆重重,像監獄高牆。無論從顏值和路名設定來看,這條馬路都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它就是連接民族大道與雄莊路(近武漢紡織大學)的民族社區路-臘臺山路-凌家山北路。
連接鬧市區和兩所高校的熱門馬路
民族社區路-臘臺山路-凌家山北路這個馬路名字裡出現了三個路段,對應的其實是三處熱門區域,而這三個地方都位於洪山區的鬧市區。簡單來說,民族社區路對應的是民族大道這一邊,它附近有兩所高校,中南民族大學和武漢紡織大學。顯而易見,民族社區路對應的主角是中南民大,首先在於它的對面(穿過民族大道)便是中南民大校區,其次,進入馬路內北邊路一側第一塊區域是中南民大的家屬區,是一處較大的小區。與之對應的馬路南側則是武漢紡織大學的校區,但不知何故,紡大的校區與馬路之間部分並非開放,而是修築起高大的圍牆,完全隔絕了馬路和學校,看不到校園的標誌,也感受不到校園的存在。也因為這種封閉的風格,導致民族社區路上人氣有限,非常靜謐。
與這種狀態完全相反的是馬路另一頭,處在凌家山北路段的馬路區域,則是車水馬龍的另一番景象。那裡的凌家山北路與雄莊路交匯,區域內有曙光星城、保利時代、金地格林東郡等超大小區環繞,臨街店鋪非常豐富,加上小區入住率高,紡織大學後門開放,區域內的熱鬧景象完全不遜色於中心城區任何地方。近來,更有好幾路公交車改道走雄莊路,凌家山北路附近設站點,這邊的人氣更加旺盛。
八百米長度設置3段路3個路名
民族社區路-臘臺山路-凌家山北路看著名字超長,但實際上它全長才810米,兩站公交都不夠,但就是這樣一條如此短的馬路還被分成3段設置了3個路命。從西向東走去,由民族大道進入民族社區路,左手邊是臨街商鋪,屬於中南民大的家屬區,右手邊完全是高牆到底,看不到任何「生機」。繼續向東走去,民族社區路開始第一次變化,在民大家屬區西門位置一分為二,左側修築了大門,邁進去是家屬區;右側則稍微拐了個大角度,完全開放,繼續向東延伸;而左右兩側同一條馬路中間居然再增加了一段圍牆,且修築得非常高大,這種人為設置讓小編百思不得其解。
馬路繼續向東,左側拐進民大家屬區的就不算了,右側馬路單獨向東開進,很快變成為第二段名字臘臺山路。說是臘臺山路,但實際上沒有山(可能曾經有過),且因為剛才路左側增加了高大圍牆,加上原右側本身就有紡大的圍牆,導致這一段馬路成為近乎高牆深院的既視感,非常陰森。陰森的路況接著向東走,需要一直延伸到曙光星城小區外時才改名,以此向東接壤雄莊路的路段,就是凌家山北路了。可以看到,好好的一條馬路,硬生生變為3段風格完全迥異的馬路,不知道背後擁有怎樣的故事。
部分路段像監獄高牆既視感
這三段馬路都有各自風格,具體來看,民族社區路似乎很佛系,反正自己對面是民族大道和民大本部,一步之遙,地勢優越。而臘臺山路最無奈,被兩段馬路包裹,前後兩個名字,如果不親自走進去,可能一輩子也不知道裡面還有一段馬路。凌家山北路最瀟灑,臘臺山路不和自己玩,它就與雄莊路融為一體,反正還是那邊熱鬧。很少有一條馬路三個名稱,中間的那一段還沒有任何商業設施,有人氣才是見了鬼。
不過雖然沒有人氣,臘臺山路也表現出了應有的特色,即非常陰森。這個陰森可以理解為人氣零落,馬路左右兩側都是高大圍牆,沒有商業體所致;其次也可以理解為意境森嚴,像極了監獄高牆隔絕世界。走在臘臺山路上,圍牆高聳突兀,綿延兩側,圍牆之外還有大樹,樹冠遮天蔽日,這樣的環境終年不見天日,又鮮有人造訪,當真是最奇葩的一個地方。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民族社區路-臘臺山路-凌家山北路中,最有人氣的是凌家山北路,其次是民族社區路,再就是墊底的臘臺山路。這一條馬路分3段3個名字,坐擁熱門區域,又沒有發揮出該有的效果,綜合人氣可謂非常低下。不過,對於部分人而言,比如中南民大的教職工,他們必然更青睞民族社區路,畢竟自己家在裡面;還有曙光社區居民,他們只認凌家山北路,因為他們也只從雄莊路上出入。這麼來說,還是只有臘臺山路被遺忘。
人氣相差巨大,民族社區路-臘臺山路-凌家山北路上的交通規則也很有意思。簡單來說,就是由民族社區路-臘臺山路-凌家山北路從西向東方向是分時段禁止機動車行駛,但反方向上則暢通無阻,推測應該是出於工作出勤需要才如此設定。不過,從大環境來看,一條馬路三個名字,總歸是容易產生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