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區路網密布,交通發達,尤其公共運輸極為便捷,公交車數量和線路裡程位居中部城市前列。要說武漢公交,分為城區和遠城區線路,且每條線路長短不一,不過,既然劃分了類別,那就一定會有一個最長線路和最短線路。關於最長線路的公交,小編在前幾期已經聊過,本期和大家談一下城區運營的線路最短公交,它全程只有兩公裡5個站點,名字很溜,又因為靠近兩所高校,遂被稱為區域專車,它就是366路公交車。
最短公交:全程僅兩公裡5個站點
對於武漢公交車,相信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超長距離的運營區間中,尤其是遠城區專線,不乏像902、217等超長裡程車,一坐就是數小時,即便睡一覺還在城區跑的狀態。的確,長區間的公交線路是常態,那麼,相比之下,有最短線路的嗎?答案是肯定的,366路公交車就是。與其他動輒穿越幾個城區,跨江過湖的車子比較,366實在是太迷你和小眾了,因為它的運營區間小得可憐。
具體來說,366公交車的起始站點分別是華農西門和生物科技學院,他們都位於洪山區的野芷湖畔,兩個站點南北隔湖相望。從這個大環境來看就能夠猜得出366的運營裡程了,畢竟全程沒有離開一座湖泊的範圍,實際上,它的運營裡程僅有兩公裡多一點。這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如果是開車,一個油門拉起來,10分鐘不到就能飛躍起始點了,喝一口水的時間都不用,居然還有專門的公交線路,實在有意思。
別看這路公交車的全裡程短,但真的規矩從起始點坐一回車,還很讓人糾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但凡是公交車就會有站點設置,而站點設置會考慮很多因素,所以很多公交車的站點設置的很多,且路線繞來繞去。366沒有繞路,環湖而行的現實路線也不允許繞路,它走得就是一個90度直角線,但這樣的直角線上卻設置了5個站點。也就是上車一次,坐一會兒停一會兒;再開,再坐一會兒停一會兒,在這種「走走停停」的狀態裡,雖然只有2公裡路,也要跑近半個小時,實在太磨嘰了。
區域專車:圍繞野芷湖,連接兩所高校
366公交車的線路和兩所高校分不開,它們就是分別位於線路起始點的華中農業大學和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這兩所高校的位置有意思,以野芷湖為界南北對望,不過從體量上來看,華農超越湖生物太多,並且綜合環境來看,也是華農優越太多。在這種背景下,一路366公交,很好連接了兩座校園,加強了相互間的聯絡,促進溝通交流,也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正因如此,366也被親切成為兩所高校的專用車輛。
專車與否當然是調侃意味,但366的作用確實非常微妙,它以兩所高校為起始點,因而人氣始終高漲。平時的時候,學生之間相互竄門,跳上車輛就走,五六分鐘一站路,到達就下去,對於校園面積廣大的華農來說,完全可以當作是校車使用。車輛繼續南下,到達梧桐路和生物職院,又能跨校區,對於「異地戀」的情侶而言最為實用。當然了,如果遇上周末或者節假日,366也不用擠了,反正都是兩個學校的人,時間長了都能相互熟悉起來。
除了公交屬性,對於很多老司機來說,366還有一個非常優雅的作用,那就是觀光。一般來說,公交的車速都不快,這提供了天然的觀光可能,366從華農始發,華農校園的美景盡收眼底。繼續向南,到達梧桐路上,那才是大片的場所,它將野芷湖一分為二,路從湖中間穿過,兩邊都是湖景,一片浩渺之境。晨起坐在公交車上,看著湖景和晨跑中的人們,在水光一線裡漸漸走近和走遠,那種淡定的神情非常安靜。
小編對366的印象源自2017年一次去華農採風的經歷,那時候剛到獅子山大道,路況生疏,剛好看到有公交車經過,於是買票上車。車體乾淨整潔,車速不快,乘客都是學生,看著極其友好,於是小編坐在車窗旁,構思著如何拍攝景觀。後來車子到達西苑北門,拐了一個彎,挺進一條很窄的馬路,小編以為到了華農校內,誰知開到了湖中心,離開了華農範圍去到了對面的高職院校。於是,小編只好在終點站重新上車,又坐一圈回到華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