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任何一座城市,因為發展定位等原因,其城區內部的土地價格必然水漲船高,在這種背景下,市中心的土地基本上都會千篇一律拿來建設高價值商業體。可是在武漢市區卻有例外,比如洪山區內就有一塊非常奇葩的區域,它位於南湖野芷湖附近靠近巡司河的地方,南北以野芷湖南路和南湖大道為界,面積超過750畝全是田地和大棚,裡面只種植一種水果——草莓。同時這塊區域周圍小區眾多,有兩個地鐵出站口,被3所高校包圍,甚至連高校校舍都以草莓園命名,稱得上是武漢市區最大的水果種植基地。
官方欽定的鬧市區水果種植基地
草莓園的位置在洪山區,北邊位於南湖大道西終點處,與南李路相交。以此為起點沿南李路向南約1公裡區域,止步於野芷湖南路即是草莓園的南北大縱向。如果再計算的精準一些,則以南湖大道西終點為起點,向東擴展500米,便是草莓園的大橫向區域。由此,草莓園的大概區域確定。可以看到,這個位置正位於武漢市中心位置,雖算不上傳統意義的老城區,但好歹發展得還算熱鬧,高校和居民小區,交通和區域位置都還不錯,最重要的是人氣也高,間接創造出了一定的供方市場,草莓園慢慢成型。
當然,以上所說的無非是外部原因,實際上,草莓園的成型還有一個關鍵的內部原因,即它是受到過官方欽定。簡單來說,草莓園所在的南湖大道、南李路區域內剛好入駐有一所正宗官方機構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它下面設各種研究所,什麼土肥研究所、糧食研究所,剛好也有草莓基地,就位於南湖大道南李路交匯處。官方有種植基地,由官方推動普及種植,那還不是順風順水,加上便利外部條件,草莓園發展迅速,成為當地一張亮麗名片,超750畝的城區草莓基地,國內罕見。
四五家專業種植園打造水果王國
草莓園區域有4條交通主幹道,分別是一條縱向的南李路和3條橫向的南湖大道、馬湖一路、野芷湖南路。因為交通關係,草莓園內的種植園多挨著南李路近一點,由北向南,如果算上第一家農科院的基地,依次有四五家草莓園,也不知道內部有什麼複雜的關係。可以看到,每家草莓園都有自己的一大片種植區域,且對外打造的形象都差不多,無非是清一色的大棚,蔓延在田地間,然後是一頭建築一棟小建築,視為銷售中心,客人來買草莓,就拿著籃子進去。這是很多年前小編前去體會的印象,現在應該是有改變。
改變多少不稀奇,作為武漢城區裡少有的還在做種植用的土地,草莓園的存在本身就足夠讓人讚嘆。何況,在這個園區裡還有不少的基地,它們仍然辛苦勞作,守著一大片草莓園。從廣義上講,這些草莓園和其他郊區的草莓園並無兩樣,但若算上區位優勢,這處坐落於市區的草莓園還是相當亮眼,它們足夠可以打造成一片水果王國。在武漢,草莓種植沒有地域優勢,但通過大棚和各種技術研究,加上官方欽定背景,這樣的組合運作,明顯有足夠先天優勢。
高校校舍以水果種植園命名
草莓園的附近是市區,居民小區眾多,除了外來人口,本地人基本上都是看著草莓園發展。從南湖大道上的省農科院到野芷湖南路上的板橋社區,它們的存在比草莓園久遠,在經濟欠發達的年代裡,草莓園很可能也只是純粹的一片田地,加上野芷湖的存在,相互映襯出純粹的田園風光。小區沒有,私房一大堆,住在湖邊看著風景,農田裡的草莓可能是唯一的希望和寄託。
實際上,草莓園附近還有眾多高校,武昌首義學院、湖北工業大學、武漢城市職業學院,3所高校基本將草莓園包圍。這其中,除了城市學院遠一點,首義學院和湖工大與草莓園分別只隔著一條巡司河,它們與草莓園也能產生某些聯繫來。具體來說,湖工大的一部分學生公寓建在了巡司河邊,而它們的名字就用了草莓園,冠以湖工大學生公寓草莓園。學生之間的稱呼變成了,你從草莓園幾棟來,我去草莓園等等。
在幾年前,草莓園空有名字但其實市場有限,主要還是交通受影響,草莓園周邊的小區也是如此,因為交通不足人氣低迷。置身草莓園裡,沃野遼闊,泥土氣息濃鬱,草莓香氣飄逸,感受到的都是鄉野氣息,而城市的車水馬龍絲毫沒有,遠處的高樓若隱若現,野芷湖和南湖的差距,可能比漢口和漢陽的差距還要大。不過,隨著地鐵的開通,7號線在草莓園附近增設湖工大和板橋站點,讓草莓園也變成了地鐵口的水果基地,優勢一下暴漲。
小編前不久也去過草莓園,正值草莓上市的季節,從地鐵口出來就能嗅到濃鬱的奶油香味。4月是武漢最美的季節之一,疫情中的城市正在甦醒,草莓的上市卻一點不耽擱。去草莓園一定要步行到馬湖一路上,那裡緊鄰湖工大,南北方向視野開闊,全是草莓大棚,非常適合街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