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建城史:3500年前建成盤龍城、1800年前建成郤月城和夏口城

2020-12-24 騰訊網

武昌、漢陽、漢口因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而各自在水一方,但這三城在歷史上並未被江漢水系阻隔往來,而是日益緊密地發展成為一個聯合體,構建起今日大武漢的城市核心。在這個經歷了兩三千年演變的漫長過程中,武昌、漢陽和漢口的城邑發展構成了大武漢建城史的主要內容。

晚清武漢三鎮鳥瞰圖

商代盤龍城:大武漢地區的第一座城邑

在滾滾長江和湯湯漢水之畔,武漢地區城邑文明的帷幕開啟於遙遠的殷商時期。66年前一場特大洪災衝刷出了一座商代古城的遺址,人們在厚重泥土之下的城址內發現了宮殿、民房、墓葬、作坊等遺蹟,它就是武漢城市文明的源頭——盤龍城。

據考證盤龍城始建於第九代商王太戊時期,距今已有悠悠3500年的久遠時間。盤龍城是公元前16至13世紀時期中原文化向南擴張過程中,在長江流域地區形成的中心城市,是當時商王朝在南方的政治據點、軍事據點和巡守南土的行都。

這座被後人以「盤龍」命名的商代城邑,雖然並沒有在史籍中留下文字記載,但它掩蔽於千年塵埃下的厚重歷史錦袍終被揭開。它是武漢地區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建城痕跡,是武漢城市發展不斷枝繁葉茂的最初之根。它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夏商兩代的疆土已經南抵長江,它訴說著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已在夏商時期相交融的景象。

所以,盤龍城不僅是武漢早期城邑文明的發端,也是武漢早早奠定在中國腹心地區的中心地位的見證。

武漢盤龍城遺址

商代的盤龍城存在了約200多年的時間,在其荒廢之後的今日武漢黃陂和新洲一帶出現了一個長子國,其都邑據推測可能建在今天的黃陂魯臺山,因為那裡發現了較大規模的商周時期古遺址。除此之外,今天的武漢黃陂、蔡甸、江夏等地相繼在晚商時建有雞公城(遺址在今黃陂區六指街)、在西周時建有磨元城(遺址在今黃陂區劉沽塘)、在東周時建有作京城(遺址在今黃陂區李集鎮)、在戰國時建有馬寨城(遺址在今黃陂區王家河鎮)、在漢代建有臨嶂城(遺址在今蔡甸區臨嶂山)和武穆城(遺址在今江夏區土地堂鄉)等城邑。

這些早期出現在武漢地區的城邑大都建在今天武漢核心城區的外緣,而武漢核心三鎮區域城邑的真正出現則是始於東漢末年。

石陽與夏口:夾江起雙城,三國興武漢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江漢地區,犬牙交錯著那個大爭之世的多方勢力,首先出現的便是荊州劉表與江東孫策在武漢一帶的激烈爭奪。公元198年前後,劉表的部將黃祖在今漢陽龜山之北的月湖附近,興建郤月城作為江夏郡的郡治之所,這是漢陽地區城邑興建的起始,其時距今已有1800餘年。

郤月城在公元208年遭到戰火毀壞後,劉表之子劉琦又在漢陽鳳棲山建起魯山城,仍舊作為江夏郡的郡治所在。此後在漢陽地區出現的城名,相繼有石陽、曲陽、曲陵、沌陽、漢津等,終在隋煬帝時改漢津之名為漢陽,時在公元606年。漢陽之名從此沿用1400多年,一至於今而未再更易。

1868年漢陽城圖

三國時期今武昌地區城邑的出現始於公元223年,武漢在這一年迎來了其建城史上的貴人——孫權。

當時孫權為了與劉備爭奪荊州,將其統治中心遷至南京上遊的鄂縣(今鄂州市),並於公元223年在臨近鄂州的今武昌蛇山東北築城,因為所築之城正對夏水入口處而取名夏口城,這便是今武昌地區的城邑之始。名揚天下的黃鶴樓,最早就是當時建在夏口城內的一處高聳的軍事瞭望臺。

孫權築城圖

夏口城建成後被孫權作為江夏郡的郡治,其地遂藉此之便發展成為地區軍事重鎮和行政中心,可以說是孫權奠定了今日武漢城市發展和作為地區中心的歷史基礎。與此同時,原先劉琦建在漢陽的魯山城也已被孫吳所奪取,孫權隨後將郤月城和魯山城並為石陽城。

至此,石陽(漢陽)和夏口(武昌)夾江起雙城,開啟了武漢城市發展史上的兩府對望時代,這標誌著地區軍事、政治中心在今日武漢核心城區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孫權將統治中心遷至鄂縣後將其地名改為「武昌」(寓意「以武而昌」),所以今天的鄂州市又被稱為「古武昌」,而夏口城所在的今日武漢武昌便相對應地被稱為「今武昌」,那麼夏口城的「今武昌」之名是何時得來的呢?

1869年武昌城圖

夏口城在其後的南北朝時被稱為郢城,在唐朝初年又被作為江夏縣和鄂州的治所。鄂州在唐朝中期增設武昌軍節度使,當初的夏口城所在地便自此兼有了武昌之稱。在唐朝之後的元、明、清時代,今武昌相繼是武昌路、武昌府的駐地,「今武昌」之名遂在數百年之間得以約定俗成。

漢水改道起新城:三鎮鼎立取代雙城望江

在明代成化時期以前,漢水在下遊接近長江的那一河段汊流甚多,其水在今諶家磯、黃陂沙口一帶分多口「南入於江」。到了成化年間,漢江因連年的大水而改道於龜山之北入長江,長江之北的漢陽自此分出了漢口。

如果說漢陽和武昌的雙城望江是緣於軍事需要,那麼漢口的城邑興起則是商業繁榮的結果。在漢水改道百年之後的嘉靖時期,藉助漕運和鹽運之利的有力帶動,江漢岸邊的商市已經繁榮到「十裡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的程度,漢陽府專門在那裡設立巡檢司進行行政管理。

明代《江漢攬勝圖》中的武漢

但是在漢口這片水邊初生的澤國土地上,其商業的繁榮遭受著漢水水患的嚴峻威脅,人口的增長和城市的發展都受到水患的極大制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近百年之後的崇禎時期,漢陽通判袁焻於1635年在漢水北岸修築河堤,這條被稱為「袁公堤」的長堤阻擋了水患的肆虐,由此出現了河堤之內帆檣林立、商賈雲集,茶樓、飯館、客棧、風月場鱗次櫛比的景象,大大助力了漢口城邑的飛速發展。

晚晴漢口地圖

「漢口通江水勢斜,兵塵過後轉繁華」,由此發展起來的漢口鎮在清初從明末大戰亂中快速復甦,被讚譽為「巨鎮水陸衝,彈丸壓楚境」,在《大清一統志》中獲得了「楚中第一繁盛處」的極高評價。

隨著漢口的商貿繁榮和經濟飛升,大武漢的城市發展由雙城望江邁入了三鎮鼎立的新時代。長期以來,居於長江南岸的武昌一直是地區的省級中心,而東瀕長江、北依漢水的漢陽則一直是所在府、縣的治所。最晚就位的漢口在辛亥革命之後成為武漢城市建設的重心,並在1923年後來居上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直轄市——漢口市。

民國漢口商業街

風雲更迭、潮湧沉浮中合「三鎮為一市」

在明代嘉靖年間,漢陽龜山的禹功磯上建起一座與武昌蛇山黃鶴樓隔江對望的晴川閣。此閣在明代萬曆年間由時任漢陽知府程金重修,在記其事的《重修晴川閣記》一文中有「武漢之勝跡,莫得而觀其遊焉」之句,這是第一次由武昌、漢陽聯稱出「武漢」之名的文字記載,時在公元1573年。

在其三百三十九年之後的1912年,民國領袖孫中山暢想武漢三鎮的城市發展,他說:「武、陽、夏(漢口)三鎮宜連成一片,應在江上建築大橋,或鑿隧道,聯絡三鎮為一市」。這一設想在1927年得到實現,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在這年合併組建為武漢市,並在那個風雲更迭的大時代中成為臨時首都。這是三鎮歷史上的首次合一建市,標誌著三鎮在行政體制和城市建設上一體化的開始。

1929年武漢市區計劃圖

此後的二十餘年間,武漢三鎮的城市建制雖然分分合合幾經變更,但這一地區的城市聯體已經不可逆轉。1929年,當時武漢制定的市區計劃圖按照行政區、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和教育區對武漢三鎮的進行了非常系統的規劃,其中的一個特色是將教育區全部集中設置在武昌,這已經非常接近於現代大學城的規劃理念。

1945年,在當時武漢區域規劃委員會發布的《武漢區域規劃實施綱要》中,對包括武漢三鎮以及鄰近八個縣域的大區域制定了數以百計的規劃章則,其中極具前瞻性的亮點是將武昌定位為「政治文化城市」、漢陽定位為「園林住宅城市」、漢口定位為「工商業城市」。

1954年武漢規劃圖

1949年以來的武漢,堅定地走上了「把武漢三鎮作為一個城市」的建城新時代,不斷地將大武漢的城市結構由「離心分散」調向「集中向心」。隨著一座座漢江大橋、長江大橋的建成聯通,武漢的圈層式向心城市結構顯現出來。歷史上兩府對望、三鎮鼎立的這一地區,真正成為了一座向心凝聚的中心都市。

主要參考資料:《武漢》(皮明庥、鄭自來編著),《武漢三鎮城市形態演變研究》(劉剴著),《簡明武漢史》(皮明庥主編),《歷史的印章:武漢老地名》(董玉梅著)。

相關焦點

  • 武漢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2圖)
    武漢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我國重點遺址保護項目之一,總佔地面積4.85平方公裡,已經建成盤龍城遺址核心區本體保護展示、遺址博物院等相關配套項目,集文物保護展示、科研教育、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盤龍城是商代中期距今3500多年的古城遺址,它是商朝在南方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迄今保存有完整的城牆和壕溝。位於長江流域的盤龍城遺址的發現,推翻了以往公認的「商文化只存在於中原地區」的觀點。2017年12月,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你好,這裡是武漢之根——盤龍城|盤龍城遺址|武漢|國家考古遺址...
    距離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還有2天盛會即將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齊聚武漢落腳的第一站就是盤龍城經濟開發區武漢城市之根3500年前被譽為「華夏文明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漢之根」的盤龍文明初始流淌以水而興匯聚成了長江流域城市之始如今的盤龍城遺址已經被開發成集文物保護展示、科研教育、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盤龍城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並於2017年12月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武漢第一國際窗口--機場2通道
  • 湖北這個經濟強市,擁有3500年建城史,還可直航全球四大洲
    隨著時代的演進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僅如此,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飛躍,很多人開始買家買房,出門旅遊,關注物質和精神享受,反之也為城市進一步的發展奠定基礎,今天說說湖北這個經濟強市,湖北這個經濟強市,擁有3500年建城史,還可直航全球四大洲
  • 你好,這裡是武漢之根——盤龍城
    你好,這裡是武漢之根——盤龍城 距離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
  • 明年開始,盤龍城會告別缺水嗎?武漢水務接手宋家崗又說明什麼呢
    白鶴嘴水廠繼續供水給宋家崗地區,規劃會新鋪輸水管道(白鶴嘴水廠的水取自漢江),不知各位有沒有意識到些什麼,這可是黃陂唯一一個納入武漢水務集團服務的區域;新武湖水廠2期建成後,將鋪設輸水管給盤龍城地區供水;這裡,我們就要重點介紹新武湖水廠2期和供水管道了
  • 你只看到了盤龍城不再停水,我看到的卻還有國家級臨空經濟區的建設!
    ,宋家崗和機場南部十多平方公裡範圍內(機場1高速西南部分)將由武漢水務集團供水,這當然是 件好事,雖然供水面積只覆蓋了盤龍城88平方公裡的一小部分,但意義卻很重大,第一,這是黃陂第一個在水務方面和主城區接軌的地區,萬事開頭難,接下來黃陂南部最終和整個漢口水管系統聯網就好辦了,第二,此次武漢水務集團的供水管網將和黃陂的管網對接,也就代表盤龍城的供水有了備用系統,以後即使盤龍城這邊出了問題,武漢水務也可以馬上放水救急
  • 西武高鐵武漢樞紐直通線再次提上議事日程,計劃2025年前建成
    而西武高鐵武漢樞紐直通線也成為武漢打造快速鐵路樞紐的重要一環。7月3日開始,各主流媒體報導稱武漢樞紐直通線計劃年內就開工。但實際上 ,目前,漢宜高鐵、武漢樞紐直通線、武合高鐵正在開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爭取早日批覆可研。
  • 黃陂和孝感以及漢口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武漢之根在黃陂的盤龍城!
    這讓小編突然覺得有必須來理清楚一下黃陂的血統,說說黃陂和孝感以及漢口的關係,看完之後你就知道為什麼武漢之根在黃陂的盤龍城了。漢口與黃陂的那點淵源說完黃陂和孝感的關係再來說說黃陂和漢口的關係,"無陂不成鎮"這個說法大家都知道吧,首先典出《周易》,它的形成可追溯到3500年前黃陂先民打造長江流域第一古城——盤龍城;從史志典籍記載看,則可追溯到500年前黃陂人打造中國四大名鎮——漢口鎮。
  • 扒一扒武漢盤龍城和四新的「套牌」萬達廣場
    事實上,武漢盤龍城萬達廣場也將在今年12月開業,這是一個計劃外開業項目,由已開業3年的原盤龍城「天縱城購物中心」直接調改後更名而成。當武漢人還在議論天縱城秒變萬達廣場,是否能給片區帶來新的商業面貌時,武漢漢陽四新的「新城陽光國際廣場」地址上又新註冊了一家四新萬達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四新這個已經建成的商用物業也即將變身萬達廣場。工商備案信息上可以看到,盤龍城和四新的兩個萬達廣場註冊資本都僅有少少的100萬元。
  • 武漢「小湯山」6天建成,中國基建狂魔如何創造奇蹟?
    武漢「小湯山」6天建成,中國基建狂魔如何創造奇蹟?武漢政府決定,參照17年前,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模式,建造一座專門收治新型肺炎的醫院,計劃在2月3日投入使用,6天內建成。
  • 學校和醫院落戶盤龍城漢口北,網友感嘆說,黃陂從沒有這麼玩味過
    長江青年城1、長江文旅城這個就不多說了(報導鋪天蓋地),總投資700億,佔地1.1萬畝,黃陂歷史上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4、漢口北同濟醫院也是漢口北今年敲定的12大項目之一,同濟醫院在黃陂第一家合作醫療機構,建成後,將解決漢口北和灄口街道人民看病難題,大致落地位置位於長江青年城周邊;5、市第一醫院盤龍院區
  • 武漢在建以竹文化為特色的公園,被「中央」提及,計劃今年建成
    大家都知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關注生活質量,特別是家庭周圍的環境,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同時也是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環境,現在很多城市都在積極建設公園項目,公園的建設可以增加城市的綠地面積,同時為居住在附近的人們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地方,今天我要說的是武漢在建以竹文化為特色的公園
  • 武漢市黃陂區與水務集團合作建設盤龍城10萬噸供水工程
    ,黃陂南部城市建成區供水安全性可靠性和區位價值大幅提升。市城投集團總經理餘新民表示,水務板塊是市城投集團公司戰略聚力打造的重點業務板塊,將全力支持武漢空港國際會展商務新城和天河機場區域供水合作。下一步將加快推進與主城供水一體化、水質優質化、服務均等化、運營專業化的「同城、同網、同質」目標,為黃陂區惠民事業作出貢獻。
  • 佳海計劃改造、會展規劃完成,今年武漢盤龍城臨空新城好消息不少
    臨空新城航城西路在黃陂的西南部,盤龍城靠近天河機場的地方,有一塊20平方公裡左右的待開發土地,其名字叫法多種多樣,如果按地理標識,叫宋家崗,按產業布局,應該叫航空總部區,造城的話則是臨空新城或者空港新城
  • 這個景點號稱是武漢必去景點,歷史悠久,卻連當地人都不願意去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國中部地區最大都市和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已經有了許多先民。盤龍城位於北郊,作為武漢建城史的起點,距今已有3500年歷史,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以東方芝加哥而聞名,武漢三鎮綜合實力一度僅次於上海,居亞洲之首。據我所知,武漢的黃鶴樓應該也是武漢的標誌,因此,我在小學課本上讀了唐代詩人崔軾39070的詩句,而黃鶴樓這首詩,作為5 A景區,也是很多人來武漢的景點之一。
  • 從璀璨繁星到空無一物:600年前,天壇是如何建成的?
    從璀璨繁星到空無一物:600年前,天壇是如何建成的?清代帝王入關後沿用這一制度,並將「大祀殿」改名為「祈年殿」,把明代所建的兩重壇臺的圜丘壇改建為三重壇臺,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圜丘壇的樣子。
  • 2019網絡名人看湖北,1800年前赤壁古戰場畔,將崛起一
    湖北自媒體聯盟參與了此次活動,與80餘名網絡名人一起,兵分四路從武漢出發,對鄂東、漢十、漢宜等線路上的10個城市、40個考察點進行調研。8月22日,我們來到了鄂州機場,這是我國第一個、目前唯一獲批建設的專業國際貨運樞紐機場。2009年,武漢火車站開通,媒體驚呼:一城擁三站,形容交通巨變!
  • 武漢即將解封,現在的你,還能分清,武昌站跟武漢站?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 ,是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話說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民在此繁衍生息。武漢的盤龍城遺址作為武漢建城開端,距今有3500年歷史。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
  • 北鬥有望2025年前建成高精度網絡
    人民網北京8月3日電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將在年前初步建成,蔡英文怕了嗎?
    臺灣媒體:改革班子將會在年前初步建成國民黨高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的國民黨改革正在大刀闊斧的進行並且改革班子將會在新年之前初步建成。其實國民黨已經進行過多次改革,因為只要參加選舉失敗國民黨就會進行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並且伴隨著國民黨主席的辭職也使得國民黨改革的聲勢如日中天,深受臺灣民眾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