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為什麼背叛曹操?

2020-12-24 吳百蘭

212年,丞相曹操送給軍師聯盟首席謀士荀彧送來包裝精緻的一個食品盒,荀彧打開食品盒見裡面空空如也後,服藥自殺,時年50歲。

太祖饋彧食,發之乃容器也,於是飲藥而卒。《三國志》

君子絕交,一切盡在不言中。曹操與荀彧這兩位三國時代,叱吒風雲人物毅然決然地結束了20多年,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荀彧更是付出了慘痛的生命代價。

食品盒默言:芝蘭當道,不得不除,既然你堅決不改變立場,那也就別怪我無情。

毒藥默言:道不同不相為謀,命可喪道不能失,事已至此,夫復何言!

三國時期的一對共事多年,彼此敬重,合作愉快的師友,因人生價值觀不同,揚鑣分道。給歷史留下了幾多異議,幾多迷惑。

曹操為什麼要殺竭盡全力助他成功的荀彧?荀彧當初為什麼要投靠曹操,又反對曹操?是什麼原因釀成荀彧的悲劇人生?便成為後世議論的主題。

荀彧協調了曹操與世家大族的關係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軍閥混戰,鬥爭激烈。荀彧為了實現維護漢室統治,選擇了與曹操合作。他們倆人的合作,當屬於相輔相成形的合作。荀彧作為士大族代表,協調了曹操與世家大族的關係。同時也依靠曹操的軍事力量,使漢王朝統治得以延續。

荀彧,字文若,出身於東漢世家大族。祖父曾任郎陵令,當時號為「神君」。史載荀彧「為人偉美」、「瑰姿奇表」,屬於那種表裡皆為男神級帥哥。189年荀彧舉孝廉,不久被任命為守宮令,直接服務於皇帝及中央機關的行政後勤幹部。由於董卓起亂,荀彧棄官歸鄉。

東漢末年,世家大族一直左右著東漢時期的政治大局。在鎮壓黃巾起義中,幾個大的地方割據勢力形成。此時的軍閥割據勢力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如果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承認和支持,是很難維持下去。因此各割據勢力爭奪世家子弟鬥爭也非常激烈。

一開始,荀彧把匡濟漢室的希望寄托在同為世家大族的袁紹身上,但他很快就判斷出袁紹難成大業。於是,荀彧棄袁紹投奔曹操。雖然說曹操也出身於官宦世家,卻門第不佳。在群雄割據之初,勢力還非常弱小,當時的曹操還只是奮武將軍,只有幾千士兵,非常需要世家名士加入自己的集團中來。

曹操得到荀彧後大喜,高呼著「吾之子房」。荀彧追隨曹操後,為其引薦一些名士歸附於曹操集團,協調了曹操與世家大族的關係。化解了曹操的危機,穩定了北方政局,確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動蕩的時局決定了荀彧對政治集團的依附性

曹操在討伐董卓時的英勇表現,贏得了許多人的敬重。荀彧受事君以忠儒家思想觀點的影響,匡扶漢室便成為了他的終身志向。

無奈的是,荀彧只有政治目標,卻沒有實權,手中沒有軍隊和權勢。他既不能像軍閥一樣割據一方,也不能像貴族們那樣擅權。他的政治目的,必須依靠有實力的軍閥來實現。

這些軍閥們也都非常歡迎名士的到來,並希望名士們能為其出謀獻策,壓倒異己。所以,荀彧只有投奔曹操作為實現理想的依託。曹操在諸多方面,對荀彧也是言聽計從,並贊荀彧:

謀殊功異,臣所不及也。《三國志》

儘管如此,在曹操心中,荀彧不論才智如何超群,有多勞苦功高,卻仍然是他的下屬,其生死決定權依然是由曹操來決定。如果荀彧知趣順從自己,性命可期,否則荀彧的生死只能聽任曹操的發落。

荀彧和曹操的關係簡單又微妙,荀彧需要投靠軍閥曹操,來施展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曹操集團需要世家大族名士輔佐支持,出謀劃策打擊異己,稱霸天下。但名士只是軍閥們的附屬,生死決定權握在軍閥手中。

荀彧根深蒂固的忠漢思想

荀彧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的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

見漢室崩亂,每懷匡佐之義。《後漢書》

跟隨曹操後,荀彧更是盡忠盡責,為曹操出謀獻策,助曹操獲得勝利,為漢天子掃除亂軍,平定天下。漢獻帝流落洛陽,荀彧向曹操進言,他列舉奉迎獻帝的兩大好處。

符合曹操的政治需要,獲得民望、服群雄、德義兼收的目的。獻帝雖然沒有控制全國的實力,但大漢天子的名份還在。百姓依然尊崇天下共主,有較大的政治價值。

曹操奉迎獻帝後被任命為司空、車騎將軍,實際上總纜朝政,號令一切,獲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獻帝遷建都許昌後,任命荀彧為侍中,守尚書令。曹操還主動將女兒嫁給了他的長子荀惲。封邑二千戶。之後曹操在外徵伐軍國大事也都寫信與荀彧商量。

荀彧也達到了保護獻帝,維護漢朝正統的地位。荀彧也一直認為只有曹操可以統一天下,並且希望曹操統一之後將天下交還給漢帝。

最初討伐董卓時,他也是為了匡佑漢室,一直以漢丞相之位而終,輔佐漢獻帝數十年,這也呈現出了荀彧的政治遠見。但是,隨著他實力一步步增強,政治野心也就開始膨脹,希望自己稱王天下。

荀彧謀略助曹操統一北方

曹操得知徐州牧陶謙死訊後,準備趁機奪取徐州,再回軍消滅呂布。荀彧覺得不妥,馬上勸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曹操採納了荀彧的意見,放棄進攻徐州。抓住戰機,收割熟麥,儲存糧秣,積畜實力。曹操大敗呂布,呂布棄營撤回徐州。曹操又乘勝奪取定陶誠,又兗州之戰獲勝,為曹操統一北方,成就大業縣有重大意義。

曹操迎天子引起了袁紹的不滿。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兵少糧盡,曹操曾一度打算退軍。荀彧寫信告訴曹操「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荀彧又以度勝、謀勝、武勝、德勝鼓勵曹操,增強了曹操戰勝袁紹的信心和氣勢。曹操出奇兵燒了袁紹的糧草,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曹操想向南討伐荊州劉表,荀彧就建議先乘勝平定北方,以防在討伐劉表時,袁紹從背後套擊。結果又使曹操順利取得了青、冀、幽、並四州。

208年,曹操伐劉表,荀彧又提出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果然,劉琮及將士投降。

荀彧在曹操統一北方戰爭中,功勳卓著,貢獻最大。正因如此,也就惹來了許多人罵荀彧虛偽。說他先不遺餘力地幫著曹操打天下,後來又想搏取漢室忠臣的名譽。

荀彧的性格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劇

荀彧是個率直,講求原則的人,這種性格算是一把雙刃劍。因為率直,所以曹操信任他,對他言聽計從,為他開放最大的空間,任他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能。

而荀彧對曹操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當曹操有疑難之處時,或者當荀彧感到那裡不妥時,荀彧都會直言不諱地向曹操進言。

然,這種率直的性格也使荀彧對看不慣的事,會直言反對。特別是在曹操進爵國公,加九錫的事上,荀彧是持堅決反對的態度直言不忍。這樣也就惹惱了曹操,招來了殺身之禍。

曹操的性格「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曹操殺孔融、斬華佗、賜死崔琰、罷免毛玠等,無一不表現出其毋人負我的性格。當然荀彧也就不能例外了。

213年,漢獻帝下詔恢復《禹貢》兗、豫、青、徐、荊、楊、雍、益、冀九州之名,刪封曹操為魏公,賜象徵帝王權力的九錫。遭到了荀彧的堅決反對。

而當荀彧觸犯到曹操切身利益時,曹操也不顧及荀彧的功勳有多大,他只想到我對你荀彧那麼好,給你身份、地位、名望,我的好事卻遭到了我最信任的人的反對。

既然你我不是同道中人,既然你不義,就別怪我不仁。我絕不可能留下一個,一心忠於漢室的人在自己的身邊。於是,曹操表請:

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三國志》

意思是說,曹操要去徵討孫權,於是乘機請令:讓荀彧在譙犒勞三軍,但這時荀彧因為生病而留在壽春。最終,荀彧看到空食品盒,明白一切都將成為一場空了。荀彧也在「毋人負我」中死去。

總結

荀彧的悲劇,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動蕩的時局,荀彧不得不依附於雄才大略的曹操政治集團,進行軍事上、政治上的合作。同時也與曹操和荀彧的性格有關。

荀彧給自己的人生定位是,矢志不渝地忠於漢王朝。寧做忠臣死,不做賊臣苟活。他的原則是,只要曹操不篡漢,維護劉氏漢王朝,將自己定位在臣子的位置上。

荀彧希望曹操同他一起作為漢室的又一次「中興」的名臣永留青史。然而,曹操是把雙刃劍,他一面劈向割據勢力,恢復統一秩序,措漢室於磐石之安,又一面劈向漢室,給漢王朝的歷史劃上句號。

當曹操越來越不把漢獻帝放在眼裡時,荀彧便陷入了深深地痛苦之中:他必須得時刻關注曹操因成功多而增大篡政的危險,又不得不支持曹操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只好寄希望於「君為臣綱」的道德律令,和忠臣義士的價值觀來制約曹操。

你可以權傾朝野,挾天子以令諸侯,甚至可以擅自廢立,擁有皇帝所有的權力。而我荀彧就無條件地擁護你,心甘情願地為你效犬馬之勞。但是,你曹操若想篡漢,我將不惜付出生命代價,也要與你分道揚鑣。

而對於曹操來說,北方是他平定的,他也保全了漢獻帝20名年,為啥他就不可以當皇帝?東漢的劉秀平定天下後,也沒說請出漢成帝的子孫出來當皇帝。所以曹操對荀彧的態度是,只要你荀彧支持我的所有活動,我就決不虧待你,我還可以給你三公的榮譽。

然,曹操的這個價值觀。是不附和當時名士的主流價值觀。這也是荀彧的痛點,他要麼選擇支持曹操篡漢,繼續享受曹操給他的榮華富貴。要麼選擇堅決反對曹操篡漢,結束自己的生命。

歷史選擇了曹操,荀彧選擇了悲劇。這就是政治權力鬥爭的血腥與殘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曹操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就喝藥而亡?
    那麼一個空食盒代表了什麼,荀彧為什麼會因此自我了斷呢?在古代,生產力還不發達,吃飯跟禮是直接掛鈎的,許多情況下,一個主公在宴席上如何對待屬下,就能大致推斷出對這個人的態度如何。漢景帝時期,他想試探一下周亞夫的脾氣怎樣,能不能輔佐太子。
  • 荀彧一生與曹操如君如友,為什麼在晚年的時候阻止曹操稱王
    在當時天下大亂之時,擁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嘔心瀝血的輔佐曹操成就大業,君臣關係又非常好,可是到了荀彧晚年的時候,他為什麼要阻止曹操稱王,這件事情導致他們這對知己好友最終分道揚鑣,荀彧是什麼原因要阻止曹操稱王呢?第一:荀彧一直都想匡扶漢室。
  • 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漢朝的國輝對得起士子的心,要光復漢室
    當初的關羽為什麼不投靠曹操?就是關羽早就看出了曹操就是一個奸雄,所作所為就像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關羽投靠曹操也是迫不得已,受到曹操的威脅。可是關羽一身正氣又怎麼可能受到如此小人的矇騙,最後當然是甩手不幹,離開了曹操,來到了他兄弟劉備身邊。
  • 曹操為什麼送給荀彧一個空飯盒,代表什麼意思
    1.曹操是三國時期中最厲害的人物之一,最後演變成三分天下,就走曹操的一分天下,那麼曹操為什麼有這麼厲害,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手裡面有很多的謀士,每個謀士都給曹操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同時對曹操的軍隊和招兵買馬,帶兵打仗都有非常有用的。
  •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荀彧對他產生了哪些影響?
    話說曹操在當時的東漢朝廷,曹操儼然已經控制了很大一部分。並且最重要的財權和軍權也都牢牢的攥在他手中。可以這樣說,當時的曹操絕對有條件稱帝,但是為什麼曹操大權在握卻不稱帝呢?其實曹操的內心深處對大漢還是留戀的。最開始的時候,不管曹操是刺殺董卓還是起兵,目的其實還是為了復興大漢。
  • 三國歷史:為什麼說曹操的一生輝煌有一半都是荀彧的
    曹操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榮耀,並不是他一個人能做到的,他也需要招賢納士為己用,曹操手下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荀彧。這個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曾經有傳言說曹操一生的輝煌功績有一半是荀彧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第一:曹操最初起兵得到了荀彧為首的穎川士族的支持。
  • 曹操給荀彧送去一個空碗,荀彧選擇了自盡,這個空碗什麼意思呢?
    曹操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也。」這是曹操對荀彧發自肺腑的一句評價。曹操你再往後看,下一句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曹操為魏公和荀彧的死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要把這一句放在荀彧的死後面呢?相信大家已經看得很明白了。所以,荀彧肯定是死於非命!荀彧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再來看服毒自殺論。服毒自殺論主要看怎麼解讀。大部分的人認為曹操送去的那個空碗是讓荀彧自盡,但筆俠不這麼認為,讓人自盡的方式有很多種,毒酒、短劍、白綾什麼的,為什麼曹操要選擇一隻碗呢?
  • 王佐之才的荀彧,大多數為曹操出謀劃策,為何晚期反對曹操?
    說起荀彧,想必大家都會知道,荀彧是曹操的一大謀士。為曹操出謀劃策,那麼晚期荀彧為何反對曹操稱王,落得個自盡的下場。最後荀彧獨自將宗族大小遷往冀州,後來潁川就受到了戰爭的衝擊,荀彧之後投靠了曹操。荀彧給曹操推薦了很多人才,例如戲志才、郭嘉、鍾繇、陳群、司馬懿等。其次荀彧給曹操制訂了平定天下的總方略。荀彧勸曹操迎取漢獻帝,奉天子以平不臣,只是曹操執行到後來變了味,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 荀彧輔佐曹操一生,卻終發現自己早已錯付
    父親荀緄,任濟南相,祖輩們都為朝廷效力,荀彧自然也算大戶人家的孩子。二十九歲荀彧中舉,當時袁紹勢力鼎盛,不少人都選擇加入麾下。當時雖然荀彧因冀州被佔領,無奈成為袁紹的座上賓。不過雖得袁紹重視,可荀彧認為袁紹心胸狹窄,這種強勢也只是暫時的,成不了大事。後來荀彧找到機會轉投曹操。當然把曹操激動得不行,說自己能有荀彧,就像劉邦當年有張良一樣,一定能成大業。
  • 曹操的第一謀士荀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荀彧,曹操帳下的首席謀士,他有何本事登頂三國時代的頂級謀士之列?張良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荀彧就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張良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的謀臣,是千古一流的軍謀家。張良是文弱之士,以驚人的智慧幫劉邦制定了諸多戰略奇謀,最終奪得天下。荀彧,就是曹操的「張良」。他以兩大戰略之謀,三大戰術之謀,登頂三國頂級謀士之列,也成為曹操集團的首席智囊。
  • 白馬門荀彧與曹操的最後一次互勸,漢臣與魏王之間,荀彧以死明志
    在正史和電視劇中都有這一個情節,荀彧看見曹操送來的空食盒之後,自殺而死。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以電視劇內容來說這件事。電視劇當局對原文做了不少的修改,刪減了不少的情節。在電視劇中,荀彧自殺之前曾經與曹操在白馬門有過一次激烈衝突。
  • 荀彧為什麼一邊輔佐曹操,一邊忠於漢室,他到底怎麼想的?
    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因此「心不能平」。 同年,曹操徵孫權,讓荀彧到譙郡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
  • 荀彧忠於漢室,為何不拋棄曹操、投奔劉備?
    荀彧,字文若,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集團首席謀臣和功臣。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是為數不多的誓死忠於大漢的大臣之一,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當曹操稱公稱王后,荀彧對曹操失望至極。他為何不去成都投奔以興復漢室為己任,與曹操勢不兩立的劉備呢?
  • 曹操的霸道之術與荀彧之死
    建安十七年(212年),有人建議曹操進爵魏公,加九錫,但是荀彧堅決反對。事後不久,荀彧死了。對於其死因至少有2個版本。一為《三國志》說,荀彧因為曹操稱魏公之事憂鬱而死。二是《魏氏春秋》所說,在反對曹操進爵「魏公」後,曹操給荀彧食物吃,荀彧打開盒子一看是個空盒子,裡面什麼都沒有,於是服毒自盡。不管這2種說法是否真實,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荀彧的死與曹操稱「魏公」有關。 那為什麼曹操稱「魏公」會讓荀彧求死呢?因為曹操稱「魏公」被世人視作是曹操準備篡漢的標誌。
  • 看到曹操送來「空空食盒」,荀彧為什麼就要選擇自殺?
    荀彧深知,曹操喜歡玩「猜謎遊戲」,一輩子喜歡抖個「小機靈」,凡事喜歡別人配合他,搞個「心照不宣,點到為止」,才能「甚合他意」。不幸的是,這一次,荀彧被曹操「點名猜謎」,他猜出了「食盒的謎底」,讀懂了曹操的用意,但仍然選擇「服毒自盡」。
  • 曹操帳下的荀彧與荀攸,其結果如何?
    荀彧(玉yu),字文若,潁川郡穎陰人。原為袁紹的幕僚,初平二年(公元191),曹操作東郡太守時,他離開袁紹投歸曹操,曹操高興地說:「是我的子房(張良)啊!」當時荀彧二十九歲,從此就成為曹操手下的重要的謀士。他的決策常常在關鍵時刻使曹操轉敗為勝,轉危為安。
  • 荀彧是漢朝的忠臣,不想曹操稱帝,為什麼他不直接去投靠劉備呢?
    荀彧是漢朝的忠臣,當時漢朝統治風雨飄搖,急需一個能臣結束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曹操的所作所為證明他是一個能臣,而且是為匡扶漢室努力,所以荀彧選擇幫助曹操興義兵,匡扶漢室。董卓專權的時候,曹操在朝裡擔任驍騎校尉,司徒王允宴請眾臣,席間王允大哭,眾人問王允為什麼悲傷,王允說:「大漢王朝自高祖建立傳到今天,不成想董卓欺主,眼看江山社稷就毀在董卓手裡,我怎麼能不悲傷呢?」眾官員聽王司徒這樣說,也都悲傷起來,一時間宴席上哭聲一片。
  •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打開後,為何服毒而亡?
    不少人看到荀彧,第一個印象就是關於他的錯誤讀音:「狗貨」。實際上作為曹操帳下的首席軍師,幫助曹操開疆擴土統一北方,成就王霸之也,荀彧功不可沒。在早年,荀彧年少成名,舉孝廉成為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物品),談吐不凡的他被評價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天下大亂,荀彧也罷官回家,到冀州投奔了袁紹,被奉為了上賓。
  • 荀彧,曹操麾下第一謀士,可是卻忠於漢室
    荀彧的水平就是跟諸葛亮一個級別的。荀彧(163—212),字文若,豫州潁川郡潁陰人,二十七歲時被舉孝廉,當了個小官,不久天下大亂,他投奔了袁紹,後來發現袁紹不堪大用於是轉投了曹操,智慧被發揮到了極致。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長遠發展定下了基調,在戰役上也為曹操出了不少力氣。曹操勁敵袁紹,兵多將廣,地盤還大,曹操起先是極力控制與袁紹火併,可是沒辦法,該打還得打,曹操平了張繡,呂布之後,就得面對袁紹了,可是怎麼打呢?
  • 荀彧一生都在輔佐曹操,為何晚年卻反對曹操並突然去世
    公元212年,曹操的謀士荀彧去世。荀彧對於曹操來說,非常重要。曹操一直稱荀彧是自己的子房,說荀彧的才能能和張良相比。荀彧的去世,對曹操造成很大的損失。不過荀彧在去世之前,卻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就是反對曹操。也正因為這樣,很多人對荀彧的去世表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