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漢朝的國輝對得起士子的心,要光復漢室

2020-12-17 十年三國風雨

當初的關羽為什麼不投靠曹操?就是關羽早就看出了曹操就是一個奸雄,所作所為就像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關羽投靠曹操也是迫不得已,受到曹操的威脅。可是關羽一身正氣又怎麼可能受到如此小人的矇騙,最後當然是甩手不幹,離開了曹操,來到了他兄弟劉備身邊。

而荀彧這個人太忠心耿耿了,雖然他像關羽一樣忠於漢室,但是他最初以為曹操只是一個能夠幫助他成就大業的人,他所謂的大業就是興復漢室。和諸葛亮,劉備他們都是同一個心願的,但是後來曹操就改變了自己的心思,有點自己想要當皇帝了,只是沒有做出這一步,讓他的兒子去做了皇帝,這一點荀彧是看不下去的。

曹操是一個奸詐的小人,很多人就早已經看穿了,但是荀彧看穿太晚了

曹操年少的時候就是一個非常頑皮的少年,喜歡飛鷹走狗,還經常騙他叔叔,這樣的紈絝子弟,是當時被人們最看不起的官宦子弟。但是後來的早操當官之後就特別的傷心,在當時的京都當上了一個小小官職,面對那些貪贓枉法的權貴,他可是不怕,畢竟家裡有背景,自己的爺爺是非常厲害的太監,還有自己的父親是當時的三公之一,所以他面對那些人就敢於作對,其中有一個是當時十常侍的叔父,可是曹操也不怕,面對這樣敢和他叫板又敢違反紀律的人,他一棍子用五色棒給打死了。

後來當地所有的貪官汙吏都有所收斂,但是曹操卻被調離了出來,到了後面有人想要另有曹操去推翻漢靈帝,可是曹操不願意做,最終是導致了他們的失敗。

到了後面曹操是越來越有正義感了,在大將軍何進被殺之後,當時的董卓趁亂入境結果更是引狼入室,都有點想要把漢獻帝給廢除,自己想當皇帝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有百官是敢怒不敢言,而曹操就假意投靠董卓,更是引來無數人的痛罵,後來曹操在當時的大官王允的幫助下,準備刺殺董卓,可是沒想到被發現之後就逃了出來。

這個時候曹操的壯舉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把他當作真正的義士,可是後面的很多人都發現了曹操不是一個好東西。當時的陳宮這是一個小小的縣令,抓住他就可以當上萬戶了,但是因為敬佩曹操的壯舉,就跟曹操準備打天下,沒想到曹操逃到了他叔父(父親的結拜兄弟)家裡,以為叔父的家人想要殺掉他,結果把他叔父的一家人殺掉,後來是才明白,他的家人只是為了更好地招待曹操殺雞宰羊而已。在逃走的路上又碰到了叔父,結果把他叔父殺掉了。當時陳宮看到這樣子就立刻不跟曹操走了,這樣的人物實在是太噁心了。

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時太祖為奮武將軍,在東郡,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

而當時的荀彧本來是想在袁紹手底下做事,袁紹當時是北方的霸主,可是根據當時的情形,袁紹也想當皇帝,並不是想要興復漢室。而當時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點,讓荀彧以為他是真正的忠義之士,就投靠曹操,結果就是一誤終身。

荀彧一心想要興復漢室,還是沒想到是引狼入室,最後想要拼死一搏,最終是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彧年少時,南陽何顒異之,曰:「王佐才也。」

任何非常厲害的人物,小時候都是非常聰明的,荀彧也是不例外,小時候家裡所有人都認為他是真正的天才,並且有很多奇人異士說他是真正輔佐天子之才。當曹操得到他之後就說這個就是自己的張良,那到底誰是張良呢?是張良劉邦手底下最厲害的謀士,劉邦曾經說過,張良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漢朝建國第一功臣,比那些殺伐果斷的將軍還要厲害。

可是到了後面,曹操是越來越膨脹了,本來在赤壁之戰之中,可能就可以奪得天下了。但是卻沒有想到被一把火給葬送了,在這一刻,曹操的心態瞬間是改變了,他沒有奪得天下的可能,於是就一心一意的正守著北方治理天下,而他的野心也越來越膨脹,所有的人都勸說他當皇帝,而他的舉動可謂是做著皇帝一樣的事情,加九錫,當魏王,但是卻遲遲沒有動手,這一些都被荀彧看在眼裡。

這一切都是荀彧非常痛恨的舉動,於是他就和曹操開始弄掰了。

漢朝不缺少為這個王朝葬送生命的人,荀彧可以成為最後一個。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最後曹操沒有殺死荀彧,但就這樣荀彧就已經結束了自己光輝的一生。

相關焦點

  • 荀彧為什麼背叛曹操?
    曹操為什麼要殺竭盡全力助他成功的荀彧?荀彧當初為什麼要投靠曹操,又反對曹操?是什麼原因釀成荀彧的悲劇人生?便成為後世議論的主題。荀彧協調了曹操與世家大族的關係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軍閥混戰,鬥爭激烈。荀彧追隨曹操後,為其引薦一些名士歸附於曹操集團,協調了曹操與世家大族的關係。化解了曹操的危機,穩定了北方政局,確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動蕩的時局決定了荀彧對政治集團的依附性曹操在討伐董卓時的英勇表現,贏得了許多人的敬重。荀彧受事君以忠儒家思想觀點的影響,匡扶漢室便成為了他的終身志向。
  • 荀彧是漢朝的忠臣,不想曹操稱帝,為什麼他不直接去投靠劉備呢?
    荀彧是漢朝的忠臣,當時漢朝統治風雨飄搖,急需一個能臣結束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曹操的所作所為證明他是一個能臣,而且是為匡扶漢室努力,所以荀彧選擇幫助曹操興義兵,匡扶漢室。這時候,有一個人鼓掌大笑,王允抬頭一看是曹操怒道:「你家祖祖輩輩吃國家俸祿,朝廷危難,怎麼還能笑得出來,」曹操說:「我不是笑別的,我是笑你們這些官員見董卓專權,不想計策除掉董卓,卻在這裡哭,能哭死董卓嗎?」王允一聽覺得曹操說得有道理,就問:「你有除掉董卓的計策嗎?」
  • 既然曹操給不了荀彧所要的漢室復興,他為什麼不去投靠劉備呢?
    然而最令人遺憾的是,荀彧從始至終都是自稱為漢臣,他所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復興漢室,只是可惜他更錯了對象,在曹操勢力徹底膨脹起來後,兩人因對於漢朝截然不同的態度而徹底決裂,最後年過50的荀彧以自盡表明了自己的志向,留給後人無數的嘆息。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荀彧一心想要復興漢室,為什麼不去投靠劉備呢?
  • 荀彧一生與曹操如君如友,為什麼在晚年的時候阻止曹操稱王
    在當時天下大亂之時,擁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嘔心瀝血的輔佐曹操成就大業,君臣關係又非常好,可是到了荀彧晚年的時候,他為什麼要阻止曹操稱王,這件事情導致他們這對知己好友最終分道揚鑣,荀彧是什麼原因要阻止曹操稱王呢?第一:荀彧一直都想匡扶漢室。
  • 荀彧是曹操的第一功臣,被譽為「吾之子房」,為何卻被害死
    212年,曹操徵討孫權時,要求漢獻帝派荀彧到前線勞軍。當荀彧來到前線時,曹操趁機將其留在軍中,免去荀彧為尚書令的職務,任命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在曹操率軍南下後,荀彧被迫服毒自盡,終年五十歲。當年,曹操曾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為何卻又將其害死呢?
  • 荀彧忠於漢室,為何不拋棄曹操、投奔劉備?
    早年,荀彧追隨曹操南徵北戰,以為就是追隨大漢。因為曹操是漢丞相。曹操和大漢是分不開的。即使曹操無論多麼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但荀彧心中只是忠於大漢,忠於漢獻帝。就算是漢朝政權再腐敗、再無能,荀彧也是忠於他的。身為大漢人,死為大漢鬼。後來,曹操一言九鼎、羽翼豐滿,權傾朝野,稱公稱王,大有篡漢自立的傾向,但卻始終沒有稱帝。
  • 曹操的霸道之術與荀彧之死
    建安十七年(212年),有人建議曹操進爵魏公,加九錫,但是荀彧堅決反對。事後不久,荀彧死了。對於其死因至少有2個版本。一為《三國志》說,荀彧因為曹操稱魏公之事憂鬱而死。二是《魏氏春秋》所說,在反對曹操進爵「魏公」後,曹操給荀彧食物吃,荀彧打開盒子一看是個空盒子,裡面什麼都沒有,於是服毒自盡。不管這2種說法是否真實,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荀彧的死與曹操稱「魏公」有關。 那為什麼曹操稱「魏公」會讓荀彧求死呢?因為曹操稱「魏公」被世人視作是曹操準備篡漢的標誌。
  • 荀彧應該知道,初平二年曹操已有篡漢之心,但他為何不改投劉備?
    荀彧是大漢忠臣嗎?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荀彧反對曹操進魏公加九錫,為此跟曹操鬧翻並神秘死去。但是這其中也有一個問題:曹操的篡漢之心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我們看以曹魏為正統的三國正史,也會發現曹操至少在漢獻帝初平二年就應經萌生了不臣之心。
  • 荀彧為什麼一邊輔佐曹操,一邊忠於漢室,他到底怎麼想的?
    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因此「心不能平」。 同年,曹操徵孫權,讓荀彧到譙郡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
  • 曹操為什麼送給荀彧一個空飯盒,代表什麼意思
    荀彧與曹操有什麼事情,曹操必須殺死荀彧,原因就是荀彧他是有非常理想抱負的,他的一生想著怎麼樣光復漢室,但是曹操是想著怎麼樣自立為帝,就是這樣的意見不合,所以曹操就想用一切辦法,把荀彧拉到自己的陣營,曹操開始用自己女兒幸福,把自己女兒嫁給荀彧的兒子,最後沒有拉到陣營。3.不在一條船上的螞蚱。
  • 劉備以恢復漢室為目標,那麼忠於漢室的荀彧為什麼不去輔佐劉備?
    可是不管正史還有演義,荀彧心存漢室一心想要匡扶漢室是人們共知的一件事,很多人也許會好奇,劉備一直也是以恢復漢室為目標,那一直忠於漢室的荀彧為什麼選擇不選擇劉備去輔佐呢?我們都知道荀彧乃是王佐之才,被曹操稱作吾之子房可見荀彧的才能,當然歷史和演義之中荀彧所表現出來確實是王佐之才,這個毋庸置疑。
  • 看到曹操送來「空空食盒」,荀彧為什麼就要選擇自殺?
    荀彧深知,曹操喜歡玩「猜謎遊戲」,一輩子喜歡抖個「小機靈」,凡事喜歡別人配合他,搞個「心照不宣,點到為止」,才能「甚合他意」。不幸的是,這一次,荀彧被曹操「點名猜謎」,他猜出了「食盒的謎底」,讀懂了曹操的用意,但仍然選擇「服毒自盡」。
  • 白馬門荀彧與曹操的最後一次互勸,漢臣與魏王之間,荀彧以死明志
    在正史和電視劇中都有這一個情節,荀彧看見曹操送來的空食盒之後,自殺而死。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以電視劇內容來說這件事。電視劇當局對原文做了不少的修改,刪減了不少的情節。在電視劇中,荀彧自殺之前曾經與曹操在白馬門有過一次激烈衝突。
  • 荀彧為什麼能夠同時得到漢朝和魏朝的高度評價?
    荀彧是曹操集團前中期的著名謀士之一,對曹操戰勝其他軍閥,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後來荀彧因為反對曹操篡漢以致身死。荀彧輔佐曹操成就霸業而又殉漢而死的矛盾的人生經歷引發後世對荀彧為魏臣還是漢臣的爭議。
  • 歷史上著名的謀士之荀彧-漢朝最後的忠臣
    於是荀彧便建議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自己這邊來的想法。想法一提出,很多人反對,大家都認為漢朝已經名存實亡,諸侯割據,漢獻帝已經沒有什麼意義,而且我們現在實力不足,不一定能保護他們。而荀彧則堅持要這樣做,他認為漢獻帝是王室的象徵,天下百姓都在關注他,我們幫助他,就是大孝大義的舉動,天下人都會信服我們。現在雖然戰亂,但是沒有幾個人會冒天下之大不韙進攻皇帝,所以這件事一定要做,不要被其他人搶先。
  • 為什麼曹操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就喝藥而亡?
    那麼一個空食盒代表了什麼,荀彧為什麼會因此自我了斷呢?在古代,生產力還不發達,吃飯跟禮是直接掛鈎的,許多情況下,一個主公在宴席上如何對待屬下,就能大致推斷出對這個人的態度如何。漢景帝時期,他想試探一下周亞夫的脾氣怎樣,能不能輔佐太子。
  • 三國真正想要匡扶漢室的有誰?此人為漢室同曹操反目,抑鬱而終
    此外,他誓死效忠漢室,一心一意輔佐劉備。不過,關羽對劉備的忠誠,實際上可以說是對漢室的忠誠。 第二位則三國時期的智慧擔當諸葛亮。 第三位則是荀彧。荀彧才能過人,因曹操一句要匡扶漢室,便選擇加入到曹操帳下。
  • 三國時期,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盒,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讓荀彧放棄自己的理想。很多人認為曹操是讓荀彧自殺,而荀彧是曹操崛起路上的首席功臣,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方」。其實曹操是讓他閉嘴。曹操的夢想是當皇帝。只不過在等時機。荀彧確是為了匡扶漢室。所以才跟了曹操。荀彧忠心的是漢朝。可是曹操確要取代。荀彧如果要繼續自己的理想,只能死。第一劉備諸葛亮。輪不到荀彧去投靠。去了也不會有現在的地位。還有孫權。孫權手裡有魯肅跟呂蒙。還是輪不到荀彧。
  • 談談士族、派系、利益與荀彧之死
    乍一看,這也可以說得通,荀彧本為荀子之後,世為漢臣,代代是漢朝的忠臣名將,一直對漢朝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即便一直輔佐曹操,協助他一統北方,所以大多數人覺得荀彧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只是漢主劉協不堪倚重,為了興扶漢室而採用的迂迴策略。在此基礎上,大多數人認為荀彧的死,是因為和曹操在政治上的對立而造成的。
  • 劉備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荀彧也忠於漢室,為何他不去投奔劉備
    但讓人疑惑的是,劉備和荀彧都想匡扶漢室,為何荀彧不去投奔漢室之後的劉備,而要選擇曹操呢?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荀彧選擇曹操的結局是失敗的,因為荀彧勞心勞力輔佐曹操,給曹操推薦人才,幫助曹操出謀劃策、修改戰略方針等,但曹操實力壯大後,卻野心勃勃的想要稱王稱帝,這與荀彧的初衷天差地別,所以晚年的荀彧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最終憂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