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的時候,有次城裡的朋友來農村體驗生活。筆者小侄女調皮地採摘了一些樹枝、樹皮回來,很多人以為是要當柴火燒的,誰知小侄女拎著一小塊的樹皮就直接當中啃了起來,讓在座的城裡朋友一頭霧水。筆者完全可以理解,沒有在農村生活的人,對這些農村常見的事情會感到好奇不解。
之後筆者給這些朋友介紹,我小侄女吃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調味料肉桂的原形。聽完這話,城裡朋友紛紛向小侄女討要手中樹皮,都想體驗下這直接吃肉桂是啥感覺。說到這,可能很多人真的沒有見過真正的肉桂樹吧。那麼接下來筆者就跟大家好好來聊聊肉桂吧。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樹皮又辣又甜,小孩子摘來就吃,殊不知價值珍貴,可做巧克力配料。
肉桂因全株含有強烈的肉桂味而得名的。肉桂的味道俗稱肉桂味,但卻不是肉一樣的味道,而是一種具有先辣後甜的獨特味道。肉桂無毒且有辣味又有甜味,是過去農村娃喜歡拿來辣嘴巴,解饞的一種小零食。無論在村裡哪個角落,只要見到肉歸樹都要摘個樹枝下來,剝點皮放嘴裡亂嚼一番,其實很多大人也是如此,小孩子學過去罷了。如《玉楸藥 解》中記載:「肉桂,溫暖條暢,大補血中溫氣。香甘入土,辛甘人木,辛香之氣,善行滯結,是以最解肝脾之鬱。」
其實在更為大眾的歷史書籍中《本草綱目》也有對肉桂做相關記載,「牡桂皮薄色黃少脂肉者,則今之官桂也。曰官桂者,乃上等供官之桂也。」這其中說肉桂有兩種之分,一種是老百姓用的普通肉桂,一種是當時官方,也就是高等身份的人用的肉桂叫官桂,這官桂的品質要比普通肉桂要優質很多,其中指出桂皮要皮薄,顏色要黃的才是上等桂皮。
但這些肉桂的記載和肉桂的價值卻少有人知道,在農村僅僅是體現出了小孩子可當零食解饞,還有作農村婦人廚房裡的一種普通調味料而已。實際上從歷史文獻記載當中我們足以看出肉桂的珍貴性了。另外價值的話,肉仔在藥用和食用上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食用的話過去是以調味料為主,發展至今的話已經實現多元化利用。在當下社會,肉桂被廣泛應用於飲料加工、食品添加、調和香精等,其中我們日常所喝的多種飲料都有肉桂的成分,其次社會上非常火的巧克力,它的製作配料也含有肉桂。
在藥用方面,肉桂絕對是一等一的中藥材,其中《用藥心法》中更是對肉桂稱讚有加,如「散寒邪,治奔豚」,重在強調肉桂有驅寒的作用。在《本草匯言》也有稱讚它「治沉寒痼冷之藥」。從古代諸多書籍當中都能看出肉桂的藥用價值多麼珍貴了。就是當下,肉桂依舊是中藥材市場非常搶手的貨物。
其實從肉桂這種植物的發展,一面是體現了經濟發展速度,科研的先進成果,另一面也讓我們了解肉桂真的是渾身是寶價值珍貴。要不是去詳細了解肉桂,筆者還僅僅把它當作是解饞和做調味料的普通植物而已了。不知各位網友是否認識肉桂,你們吃過肉桂的樹皮嗎?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