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深層含義其實特別通俗易懂

2020-12-05 中亮郎

我國是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農耕古國,在這片生我養我的農耕土地上,誕生了一代又一代頗具智慧和創造力的勞動人民,勞苦大眾在勞動生活當中結合實踐、根據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看似字面簡單,實則內蘊深厚」的民間俗語。只要是能夠留存至今的民間俗語,其內在深厚內蘊絕對是值得後人借鑑學習的。正所謂:存在即合理,我想也是這個道理,既然千百年前老祖宗總結出來的俗語能夠流傳至今,那麼其中的重要因素,當然是這些民間俗語經過了後世人的考驗和反覆驗證。

從很大層面上來說,民間俗語是深諳農耕社會的一種文化,它們都是經過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沉沉篩選而沉澱至今的。雖然他們是由文字所構成,但這些承載了祖宗們心血的漢字,倒像是我們和老祖宗對話交流的一種工具符號,這些文字載體鮮活的將老祖宗在千百年前的生活實踐以及生活經驗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時刻提醒著我們,時刻警示著我們。老祖宗們用他們的智慧將一個個通俗易懂且喜能樂見的故事,富有哲理性的給我們講述了出來。通過民間俗語進行了一次千百年前後的「世紀對話」。

今天我要為大家帶來了一句民間俗語,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能夠經常聽到,但這句民間俗語也時常被人們「誤以為」。「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不知道讀者朋友們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當中第一時間又會產生哪些臆想呢?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傳統農耕文化,卻是極其有講究的。

只要一提到「牛和田的關係」,恐怕部分讀者朋友們就要想入非非了,但我所要提及的正是生我們養我們的農耕土地,正如首段我也提到了,我國是一個有著深厚傳統文化的農耕文明古國,在這片農耕土地上。勞動力和勞動工具發揮著主要的變革作用,而在廣袤無垠的農田上,「耕牛」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一種勞動工具,也是勞動人民不可或缺的朋友。人類誕生以來,似乎就和土地深深依存在了一起,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也就不會有生命的繁衍。

人類誕生以來,墾荒種糧就隨之開始了,而牛這種動物很快便成為了主要的勞動力。在人類利用的牲畜當中,「牛和馬」如今仍然是絕大部分貧窮農村地區使用的勞動工具,因為這兩種牲畜耐於訓斥和力氣較大的原因,所以便成為了幾千年來勞動必備之物。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古來大地屬陰,而牛屬陽。老子在《道德經》中明確闡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後另外一句:「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陰陽合而萬物生」。不過這種觀點似乎並不太科學,總而言之,我在此舉例目的就是為了突出「牛和田」的密切關係,尤其在古代社會,在沒有大機器生產的時代背景下,「牛和田」是萬萬不能分離開來的。

牛在田地的作用不僅僅只限於耕田,農民在播種施肥的過程當中,很有可能依舊要用到牛的力量。但對于田地而言,牛對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耕田。老牛每日拉犁耕田,春夏耕田播種—秋天收穫拉車,恐怕一年下來,老牛隻在冬天有三個月的休息時間。一年十二個月之中,大概有九個月的時間老牛都在勞作當中,如此日久天長的循環勞作,很有可能會落得個活活累死的下場。一旦老牛被活活累死,那麼耕田的主要勞動對象也就不得不變成了使喚老牛的勞動人民。也正因為如此,為了防止老牛過度勞累而活活累死,所以勞動人民在長久的勞作經驗之下,總結出了這句頗具道理的俗語——沒有耕壞的田,只有累死的牛

其實這句民間俗語我們還可以用反問句來轉換一下,方便大家更好理解——只有累死的牛,哪有耕壞的田呢?老牛是具有生命力的一個物種,每日需要補充身體能量方才能夠充滿活力繼續勞動,簡而言之,老牛在為人類服務的同時要勞逸結合,如果勞作時間太長,而休息時間太短,或者身體供給不足的話,那麼老牛很有可能便會活活累死在耕田當場。相反,而田地就算被幾十頭老牛同時耕作,恐怕也沒有「耕壞」的道理,只能說越耕越肥沃,哪有耕壞的說法?

聽過這句話的讀者,想必也聽過「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這句俗語吧?這兩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所表達的意思是相反的,老牛自身當然需要奮力勞作,幫助主人多分擔一些苦活累活,但對於農民而言,我們更需要好好照料這個夥伴,不要將過度的勞動都完全施加於老牛一身,那樣的話,受到的後果絕對是得不償失、物極必反的!

相關焦點

  • 古人講「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到底是什麼意思?
    但是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在民間仍然很受用,因為這句話不僅僅表達出字面上的意思,字裡行間也蘊含著獨特的寓意。一、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在古代,老百姓用牛來耕種土地種莊稼,使用耕牛犁地能夠讓土地變得更加肥沃和鬆軟,更適用於農作物的生長。
  • 古人講「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老祖宗的話值得深思
    西漢時期,勤勞的農民發明了可以用牛來耕種的「代田法」。 「牛和田」的結合,是古代農耕經濟一個裡程碑式的進步。這之後關於「牛和田」也誕生了許多說法,比如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 隨著時代發展,這句俗語寓意愈發豐富。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牛和田」的那些事,老祖宗的話值得深思。
  • 古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的含義比你理解得還深刻
    古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的含義比你理解得還深刻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在古代,很多朝代都允許殺牛吃肉,而且因為牛的作用大,古時候關於牛的詩詞和俗語也有很多,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還有不少人聽了這句話就會往那方面想像。實際上,這句話蘊含了非常深刻的哲理,不妨一起了解一下。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俗話背後蘊含著什麼?
    其實不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都是中國的文化,有一些俗語也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其語言雖然通俗易懂,卻包涵了許多深刻的道理。比如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它的內涵是什麼呢?可能有許多人都理解錯了,整句話其實有兩層含義。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意思?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意思?在古代,百姓用牛耕種土地來種莊稼,用牛耕種土地可使土地更加肥沃柔軟,更適合農作物生長。土地永遠都會躺在地球上,無論怎麼用耕牛來耕種土地,都不會將土地破壞掉。因此,老百姓依靠土地來種莊稼,土地也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本錢。
  • 為啥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牛是我們從古至今的生活中最離不開的一個物種,無論是生產生活還是飲食文化中,都有這種動物做出的貢獻。尤其是在農業的發展上,更是需要牛的協助才能完成很多的重活累活。可以說牛在人類歷史發展上的作用十分深遠。關於牛的作用還有這麼一句話,「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為啥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呢?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過去人們的生活和經濟來源都源於農耕,而農耕最重要的勞動力就是耕牛。過去的農田不像如今這樣,能夠有很多先進的科技來改良土壤環境。只能靠勞動力來完成耕作。
  • 俗話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當然也有一些俗語都被誤解了意思,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如今人們多用於形容男人的累,為何人們會把牛比作男人,把田比作女人呢?人們為何把牛比作男人呢?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話到底有何內涵?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話到底有何內涵?前言:在古代時期裡,總是有著很多俗語被流傳至今,更是讓我們後代人懂得了當中道理。俗語聽起來雖說很俗氣,但是卻蘊含許多內涵,就好比「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這更是老祖宗對生命的總結,雖說這句話聽起來很接地氣,卻蘊藏著傳統文化,這句話之中到底有何內涵?《山海經》之中就有一句話:「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牛耕是建立在土地基礎上的。女媧捏土造人就是對土地的一種尊敬,在舉辦婚禮的時候,人們需要拜天地,這就是對天地的一種敬仰。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背後的深刻含義你知道嗎?
    很多俗語都會讓人產生誤會,特別是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很多人不由得就想歪了,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遠比我們想的要更深奧。「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山海經·海內經》中有雲「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 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農村有兩句俗語:「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牛越耕越瘦,得越耕越肥。」雖然有句名言說:「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但是,它們更需要我們好好照顧,畢竟牛老了,牙口不好,只喜歡吃嫩草。若體力不支時,就不要讓它們耕田了。聽五舅說,他年輕沒入社時,家裡有一頭耕牛,一頭耱牛。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4-07 15:2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什麼意思什麼梗?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到底是啥意思?很多人都想歪了
    只有能夠保存至今的民間俗語,其蘊涵的深刻內涵,才值得後世學習借鑑。就像這句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耘過的田」,它到底包含了什麼道理,才能流傳千年?遠古時代的生產活動中,牛確實很累,「誰不說咱苦耕田,吃草幹活還挨鞭子,哪會甘心勞役,緣是鼻子被人牽著」,在牛還沒有發明耕作以前,耕田是農業生產中最累、最麻煩的一環,需要全家齊心協力。
  • 汪氏禪漫之沒有耕壞的田篇
    沒有耕壞的田,只有累死的牛。農耕文明的國度,我們有著大量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諺語。「沒有耕壞的田,只有累死的牛。」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時至今日,這句諺語已經成了人們茶餘飯後侃談男女事的另一種隱喻。我要說的是:哪有沒有耕壞的田地,只是有莊稼漢在辛勞地疏鬆、透水和透氣。如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哪有什麼什麼詩和遠方,只是有人在為你操持著油鹽醬醋。哪有什麼無所侍奉,只是有你的兄弟姐妹在為你盡孝。哪有什麼豐功偉績,只是有人在默默地犧牲。是的,這良田沃土與勞累如何割裂?如同禪者的修正是一如。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醫生警告:啪啪一周最好別超過……
    其實,中醫的腎臟概念不是一個有形的器官,而是一種生理功能的反映。中醫腎虛,表現為性功能不佳、甚至男女不育等,也可以表現為排尿功能障礙,尿頻、尿急、會陰痛、小腹部不舒適等。「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很多人認為頻繁的性生活不會給女性帶來負面影響,但是,楊老師要告訴你:「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地」,這種觀念也是不對的!
  • 俗話說「只有累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如果沒有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培育和改革開放早期的圈閉發展,自然可能會就不會有現在的美好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不能忘記老祖宗留下的著名格言,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眾所周知的諺語:「只有死牛,沒有農田,」。大家一定很好奇,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因為舊時農民確實文化程度太低了,俗語重在一個俗字,農民都聽不懂,也就沒有辦法往下傳了。「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就是這樣的。我們先從後面這句來看,寡婦有田無人耕表面上好像說不通麼,既然是有田,怎麼會無人耕呢?
  • 動漫中很難伺候的女孩,愛莉總愛撒嬌,看到小櫻,佐助:累死我了
    大家在看動漫的時候,肯定都會發現這一類型的女孩吧,她們一直非常喜歡粘著自己喜歡的人,並且很難伺候,甚至被稱為「榨汁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動漫中很難滿足的女孩吧,愛莉總愛撒嬌,看到小櫻,佐助:累死我了。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什麼意思呢?
    「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就形象的描述了兩種人的生活狀況。窮單身富寡婦窮單身出生的家庭條件本來就差,而自己也不努力,懶惰成性,沒有掙錢本事,也娶不了媳婦,所以說窮得只能單身。也沒有媳婦幫忙理財,覺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賺的錢都「吃喝嫖賭」花完了,所以窮單身。因為單身,所以狐朋狗友來借錢,礙於情面也借給他們。但是,這錢往往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日子越過越窮。
  • 農諺「冬至出日頭,來年累死牛」,為啥?道理在哪?
    原因就是因為有農諺說,「冬至出日頭,來年累死牛」。雖然作為現代農民,我們早已經告別了使用耕牛拉車犁地的時代,但期盼農業豐收的願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無論何時,辛苦種田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汗水不會白流,無不盼著經歷過勞動和付出後,能夠最終換來沉甸甸的收穫。在冬至不久後就要來臨的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農諺為啥要說「冬至出日頭,來年累死牛」?這句農諺的道理又在哪裡?
  • 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80後的我們連地都不會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