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俗話背後蘊含著什麼?

2020-12-05 古城時光君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最近幾年也有許多國學文化興起,許多人開始學習國學,而國學文化並不是一門很容易去學的知識。廣義的國學是指中國古代歷史的文化和學術,其中包括了中國古代歷史、哲學、易學、星相學等等。其中一些比較高雅的文學都大受追捧像琴棋書畫等等,但一些比較通俗、帶有神話色彩的學術就容易被人忽視。

其實不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都是中國的文化,有一些俗語也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其語言雖然通俗易懂,卻包涵了許多深刻的道理。比如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它的內涵是什麼呢?可能有許多人都理解錯了,整句話其實有兩層含義。

對土地的崇拜

古代牛的地位很高,根據《唐律疏議》記載「馬牛軍國所用,故與餘畜不同。若有盜殺牛者,徒兩年半」,牛雖然不能上戰場,卻可以拉運貨物耕地,死後牛皮牛筋可以製作成工具鎧甲,所以過去的牛隻能用來耕地是不可以吃的。

古代發展落後只能靠人力種地,牛是人最得力的幫手,所以人們也十分善待牛。耕地種田是人賴以生存的生活方式,那時沒有現在這種高產的物種,全都依賴大自然,所以就漸漸地出現了對土地的信仰,認為土地是神,糧食是神賜予的食物,甚至對土地有著神一般的信仰。

在古代土地對人類的生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土地肥沃百姓就會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如果土地貧瘠百姓就會民不聊生顆粒無收。想要土地肥沃就要經常翻動土地,土質越鬆軟土壤越肥沃,作為耕地好手的牛自然沒有休息時間,長時間耕地鬆土就會累死,這也就能看出土地要經常耕,哪怕寶貴的牛累死也無妨,由此可見古人對土地的崇拜。

對陰陽的崇拜

《道德經》中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間萬物都分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古人講究陰陽兒子,無論世間萬物都分陰陽,只有陰陽相合才能衍生萬物。相傳古時候天地混沌,盤古用一把斧子將混沌劈開,分成了天地兩個部分,這就是最開始的陰陽。

古人把大地稱作為陰,而地上生長的植物和動物都是人之根本,這也就有了對大地的崇拜,而牛是耕種土地的主要勞動力,也被古人稱之為「陽」,土地也因為牛的耕種而生長萬物,這也就是「陰陽合和而萬物生」,就好比男陽女陰一樣,只有男女二人在一起才會有子孫後代綿延子嗣。

《周易》中的「天一坎數,由一生二,陰陽合德,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講的也是一樣的意思,陰陽是世間萬物之本,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衍生萬物。古代俗語文化流傳至今,每句話都有它獨特的意義,結合著古人的智慧,同時也想以此告誡人類,讓子孫後代少走彎路。

《易經》作為中華古代先民的智慧結晶,對後來的儒、道等家的思想都有較大的影響。數千年來,無數名家通學起伏明滅,《易經》仍然歷久彌新。《易經》博大精深,研讀者偶有小得,在現實生活中冀可大成。所以,作為中華民族的文明經典,《易經》不可不讀。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人講「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到底是什麼意思?
    但是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在民間仍然很受用,因為這句話不僅僅表達出字面上的意思,字裡行間也蘊含著獨特的寓意。一、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在古代,老百姓用牛來耕種土地種莊稼,使用耕牛犁地能夠讓土地變得更加肥沃和鬆軟,更適用於農作物的生長。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意思?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意思?在古代,百姓用牛耕種土地來種莊稼,用牛耕種土地可使土地更加肥沃柔軟,更適合農作物生長。土地永遠都會躺在地球上,無論怎麼用耕牛來耕種土地,都不會將土地破壞掉。因此,老百姓依靠土地來種莊稼,土地也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本錢。
  • 古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的含義比你理解得還深刻
    古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的含義比你理解得還深刻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在古代,很多朝代都允許殺牛吃肉,而且因為牛的作用大,古時候關於牛的詩詞和俗語也有很多,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還有不少人聽了這句話就會往那方面想像。實際上,這句話蘊含了非常深刻的哲理,不妨一起了解一下。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深層含義其實特別通俗易懂
    通過民間俗語進行了一次千百年前後的「世紀對話」。今天我要為大家帶來了一句民間俗語,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能夠經常聽到,但這句民間俗語也時常被人們「誤以為」。「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不知道讀者朋友們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當中第一時間又會產生哪些臆想呢?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傳統農耕文化,卻是極其有講究的。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話到底有何內涵?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話到底有何內涵?前言:在古代時期裡,總是有著很多俗語被流傳至今,更是讓我們後代人懂得了當中道理。俗語聽起來雖說很俗氣,但是卻蘊含許多內涵,就好比「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這更是老祖宗對生命的總結,雖說這句話聽起來很接地氣,卻蘊藏著傳統文化,這句話之中到底有何內涵?《山海經》之中就有一句話:「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牛耕是建立在土地基礎上的。女媧捏土造人就是對土地的一種尊敬,在舉辦婚禮的時候,人們需要拜天地,這就是對天地的一種敬仰。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背後的深刻含義你知道嗎?
    很多俗語都會讓人產生誤會,特別是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很多人不由得就想歪了,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遠比我們想的要更深奧。「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山海經·海內經》中有雲「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 古人講「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老祖宗的話值得深思
    西漢時期,勤勞的農民發明了可以用牛來耕種的「代田法」。 「牛和田」的結合,是古代農耕經濟一個裡程碑式的進步。這之後關於「牛和田」也誕生了許多說法,比如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 隨著時代發展,這句俗語寓意愈發豐富。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牛和田」的那些事,老祖宗的話值得深思。
  • 俗話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當然也有一些俗語都被誤解了意思,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如今人們多用於形容男人的累,為何人們會把牛比作男人,把田比作女人呢?人們為何把牛比作男人呢?
  • 為啥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牛是我們從古至今的生活中最離不開的一個物種,無論是生產生活還是飲食文化中,都有這種動物做出的貢獻。尤其是在農業的發展上,更是需要牛的協助才能完成很多的重活累活。可以說牛在人類歷史發展上的作用十分深遠。關於牛的作用還有這麼一句話,「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為啥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呢?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過去人們的生活和經濟來源都源於農耕,而農耕最重要的勞動力就是耕牛。過去的農田不像如今這樣,能夠有很多先進的科技來改良土壤環境。只能靠勞動力來完成耕作。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4-07 15:2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什麼意思什麼梗?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到底是啥意思?很多人都想歪了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古老農耕文明的國度,在這片生我養我的農耕文明中,誕生了一代又一代頗具智慧和創意的勞動人民,勞苦大眾在勞動生活中結合實踐,根據經驗,總結出許多「看似簡單,實則蘊涵深刻」的民間俗語。只有能夠保存至今的民間俗語,其蘊涵的深刻內涵,才值得後世學習借鑑。
  • 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農村有兩句俗語:「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牛越耕越瘦,得越耕越肥。」雖然有句名言說:「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但是,它們更需要我們好好照顧,畢竟牛老了,牙口不好,只喜歡吃嫩草。若體力不支時,就不要讓它們耕田了。聽五舅說,他年輕沒入社時,家裡有一頭耕牛,一頭耱牛。
  • 汪氏禪漫之沒有耕壞的田篇
    沒有耕壞的田,只有累死的牛。農耕文明的國度,我們有著大量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諺語。「沒有耕壞的田,只有累死的牛。」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時至今日,這句諺語已經成了人們茶餘飯後侃談男女事的另一種隱喻。不過,此處我只想品味這句話的歷史味道。農耕社會中莊稼漢必須勤勞,這是責任,是義務,也是無奈。是力所能及的堅持,是拿得起,也是放得下。是無能為力的固執,拿不起,放不下。君可見周身羅綺者,幾人在養蠶?只是比我鄉鄰後死的不得已!我要說的是:哪有沒有耕壞的田地,只是有莊稼漢在辛勞地疏鬆、透水和透氣。
  • 俗話說「只有累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如果沒有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培育和改革開放早期的圈閉發展,自然可能會就不會有現在的美好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不能忘記老祖宗留下的著名格言,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眾所周知的諺語:「只有死牛,沒有農田,」。大家一定很好奇,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
  • 俗話「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這些看似「其貌不揚」,卻也是千百年來,老祖宗智慧的結晶!當然,俗語的認知,隨著社會生產力以及科技不斷的發展,產生了很多的變化,有些俗語也就因此「沒落」,這也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必然!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很多農村俗語,單單從表面意思上來解讀,真的是索然無味,因為它其中套用了一些中國文學中常用的修辭手法。之所以要這樣來用,一是排比對仗工整,而是為了更好的表達出意思。因為舊時農民確實文化程度太低了,俗語重在一個俗字,農民都聽不懂,也就沒有辦法往下傳了。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什麼意思呢?
    俗語包含了:人情世故、諸事宜忌、農業氣象、生活狀況等等。「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就形象的描述了兩種人的生活狀況。故,說人是「富寡婦」,這是暗諷寡婦有私情, 對寡婦的一種蔑視。寡婦有田無人耕這個我的理解,也有兩層意思。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醫生警告:啪啪一周最好別超過……
    如果你頻繁性生活之後出現了精神倦怠,無精打採,工作容易感到疲乏,學習精力不集中,昏昏欲睡,全身無力,腰酸腿軟,頭重腳輕,頭昏目眩,神態憔悴,形體消瘦,失眠多夢,不易入睡,食慾減退,不思飲食……這可能是性生活的頻率有點高了,這時候就需要減少性生活的頻率了……一個巴掌拍不響!
  • 俗語:窮死別耕丈人田,餓死別進蘿蔔園,啥意思?古人為何這麼說
    在這條歲月的長河之中,人們對世界、對人類社會的認知也是越來越深刻,越來越清晰,文字和語言也隨著歷史的前進而發展著。漢語詞彙越來越多,慢慢地,也出現了很多的「俗語」。它在群眾的口語中流傳著,還有一些古老的俗語甚至流傳到了今天。它們多數是由勞動人民通過對生活的感概,以及經驗或者願望而創造、總結出來的。很多的俗語都通俗易懂,並且具有一定的道理和趣味性。
  •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都是有很多俗語的,有一些俗語由於比較有道理,更是一直流傳到現在的。那麼「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是何意呢,要如何理解呢,今天老農就來說說這個。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