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5日)
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
這一節日的發起
目的是為喚起更多人以志願者的身份
從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
在今年的抗「疫」中
東湧鎮無數志願者或自發、或受招募
衝在了最前線
......
東湧村1隊的90後梁彩虹,在爸爸的鼓勵下報名成為一名志願者,從2月8日開始,便在東湧村文樂東路的防疫體溫監測點值崗,每天12小時。
她說,看到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在一線,自己能在志願者崗位上為防疫工作貢獻出一份力量,讓她感到很有意義,「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幹起活來很團結,希望疫情可以儘快過去!」
南沙港快速路細瀝收費站出口的志願者郭賢瓊,回想起此前的志願經歷感觸頗深。有一次在給過往車輛測體溫時,坐在後排座位五六歲的小男孩,向他說了句「謝謝,你辛苦了。」
「在這個崗位上,每一天都有許多讓我們感動的時刻。司機一個微微的點頭,一聲簡單的謝謝,一句輕輕地『辛苦了』,這都是讓我們一直選擇堅守的原因。」
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志願者,在隔離酒店服務了7個多月,堅持做著枯燥且繁瑣的事務,她的名字叫郭楚欣。
當時的防護物資緊缺,防護服又貴,擔心自己穿壞了,拖了工作進程。
早上七點出頭,郭楚欣起床收拾準備出門,她要在八點前準時到達隔離酒店。如果前一天收到通知,說第二天會有人員要到酒店隔離入住,她則需要更早趕到。
郭楚欣是東湧本地人(天益村),畢業兩年,此前做過幾次志願者。今年4月中旬,在東湧志願者群看到隔離酒店招募志願者的信息後,她便報名參加。和她一起的,還有11個人。
在經過多次培訓後,12個人分別被派往東湧鎮內3個隔離酒店,郭楚欣則先後在兩家酒店當過志願者。
在隔離酒店,志願者們做的事情大同小異,枯燥且繁瑣。培訓,清點、整理物資,協助醫生做好隔離人員的入住手續,後勤等等,日復一日。
「4月17日,當天有一批隔離人員要入住酒店,所以我第一次穿上防護服,至今對當時的心情印象深刻。」
郭楚欣說,以往在網絡上看了很多次醫生穿防護服的情景,自己也經過多次培訓,但真正等到自己穿的時候,激動的同時,又多了些害怕,「當時的防護物資緊缺,防護服又貴,擔心自己穿壞了,拖了工作進程。」
那一天,酒店入住了20來名隔離人員,郭楚欣穿了2個多小時的防護服,「挺悶熱的,就當蒸桑拿排毒了。」
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但你心裡把它當成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你就不會覺得無聊了。
除了協助醫生做好隔離人員的入住手續,郭楚欣還有其他工作,清點酒店內的物資數量,整理好每天的定點匯報,幫著同事做好其他的防疫工作等等。
「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但你心裡把它當成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你就不會覺得無聊了。」
聊到酒店內每天的工作事宜時,郭楚欣如數家珍。清潔人員每天9點、14點、18點都會對酒店進行消殺,醫生每天會給隔離人員測兩次體溫,每天下午5點要報送數據,「待久了、做多了,就熟悉了。」
5月份,第一家隔離酒店關店,郭楚欣的第一段志願服務隨之結束。
當天中午12點,所有工作人員便都下班了,郭楚欣卻沒走。她在酒店待到了晚上8點,幫忙清走酒店裡的東西,「一瞬間,酒店大堂變得寬了很多,大家以後也可能不會再一起共事了,自己內心咯噔一下,突然就覺得空落落的。」
約半個月後,郭楚欣調到另一家隔離酒店。
在不同的酒店,工作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有的酒店需要檢查每一位顧客的快遞,防止裡面有刀具等危險物品,所以就要求志願者每收到一份快遞便需要拆箱檢查一次,然後封好,再轉交給顧客。
「有一次,我一個人收了20多份快遞,拆了封、再拆再封。」對此,郭楚欣笑稱,「收快遞、拆快遞到手軟,可惜都不是自己的快遞。」
做事能力、方法技巧、人際交往等等,我在這段時間裡學到了很多。
當問到是否害怕被感染時,郭楚欣說,確實會怕,但更怕的是自己萬一被感染了不知道,回到家傳染給家人,「所以每次上下班,我都會做好消毒程序,回到家立馬洗澡,衣服用熱水消毒。」
郭楚欣說,沒去酒店當志願者時,自己每天在家跟小侄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將近10個小時;當了志願者後,就自覺跟小孩子保持了距離。
從今年4月份到11月份,郭楚欣在隔離酒店做了7個多月的志願者,每天10~12個小時。從一開始的緊張到後面的自然,再到後面能夠帶著新的志願者開展工作,郭楚欣說:「做事能力、方法技巧、人際交往等等,我在這段時間裡學到了很多。」
每一個城市
都有著無數的志願者
而能讓人們記住的
或許只有寥寥幾個
人們記不住你們的容貌
不清楚你們的名字
只知道你們叫
「志願者」
你們
是「光」
因為你們讓無數的人
在最無助的黑暗時刻
看到了希望與光芒
今天
祝你們
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