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想做一名平凡的醫生

2020-12-11 央視網

郭軍: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想做一名平凡的醫生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弟辰晨 通訊員 韓冬野 ):分別65天,郭軍下飛機見到妻子時,夫妻倆的距離從上千公裡變成了10米,四目相對,積攢了一肚子的話都哽在了喉嚨裡,只有不停地招手。

郭軍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2020年1月27日晚10點40分,載有北京市屬醫院136名醫護人員的飛機落地武漢。打開手機後,郭軍懷疑自己的手機壞了,因為它一直在震動……之後,他共收到了100多條簡訊、微信,絕大多數來自於海內外他救治過的患者,基本不做媒體宣傳的郭軍說:「我只想做一名平凡的醫生。」但支援武漢的新聞一出,低調的郭軍想藏也藏不住了。

「醫三代」的家風傳承

出發得太緊急,郭軍甚至沒來得及和年邁的父母說一聲。父親則是在電視新聞裡,看到了拿著醫院旗幟準備出發登機的兒子,「注意安全,家裡不用操心,小孩我和你媽幫你們帶。」這條淡定的微信就發自他同為醫生出身的老父親。

郭軍是「醫三代」。爺爺是中醫,父母是70屆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響應國家號召,婚後兩人在兩個省分別紮根農村、廠礦基層醫療單位,一幹就是10年,1980年一家人才得以團聚。「我從小就生活在醫院裡,住家屬樓、吃醫院食堂,自己管自己,自由生長。」郭軍說,父母都是科室主任和業務骨幹,家裡敲門聲一響,父母隨時都要跑去醫院裡救治病人。最忙的時候,大年三十,父母分別帶上孩子到各自就職的醫院病房過年。

郭軍對醫學、醫生職業的認知,也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紮實地樹立起來。他順理成章地走上醫師崗位,並在20餘年的臨床工作中,默默地在臨床實踐著「嚴謹敬業,精勤奉獻」的家風。

北京市屬醫院援鄂醫療隊支援的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是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這裡65歲以上的老人均為新冠病毒肺炎合併各種基礎疾病的重症患者,這意味著臨床診斷與治療不能僅是參照診療指南對症給藥,必須兼顧其他基礎疾病加重和併發症的處理。例如,12樓西4病室裡有位近70歲的老爺子,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呼吸困難是所有此類患者的典型症狀,但郭軍在查房時發現,老人呼氣顯著延長伴哮鳴,胸廓呈顯著異常的「桶狀胸」,防護服讓他無法用聽診器進行聽診,他便細心追問老人的病史,得知他年輕時曾有哮喘的病史,有常年大量吸菸的習慣,再細看高分辨CT影像,郭軍判斷患者合併有慢阻肺和肺氣腫,病毒感染則誘發了慢阻肺急性加重,他立即為患者追加了霧化吸入製劑的醫囑,果然,老人氣促喘息的症狀在兩天後開始明顯好轉,活動耐力也恢復了。「在隔離病房日常工作中,積極處理合併的糖尿病、心力衰竭、惡性腫瘤、電解質紊亂等這些情況,對整體病情非常重要,對我們的內科基本功也要求很高。」郭軍說。

溝通也是治病良方

第一次進入武漢協和醫院西區隔離病房,郭軍記憶猶新。「你走到患者的身邊,能看到那眼神裡充滿了對疾病的恐慌和對活下來的渴望。」郭軍說。針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沒有特效抗病毒藥,對大部分患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除了氧療、對症支持、安排檢查和維持生命體徵等,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心理安慰也是醫護人員的職責,並且和醫療救治同等重要。而這一點也正是郭軍在臨床經驗之外的另一優勢。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工作的近5年時間裡,郭軍保持著患者「零投訴」的記錄,「在臨床工作中,寧可多花一點時間和患者做好溝通,遠比溝通不到位導致的醫患矛盾甚至糾紛來得值當。」在一次院內的培訓中,郭軍語重心長地與同道分享心得。

「有需要您按鈴」,重症患者會不斷地按鈴,訴說自己的不適和痛苦,醫生和護士反覆穿梭在病室間安撫患者的情緒。「室內是空間侷促的病房,身邊很多都是呼吸困難的病友,外面則是一座空蕩蕩的城市,面前的醫務人員穿得像太空人也無法辨認,我們站在患者的角度,能理解他們幾乎崩潰的心理」郭軍說。而他良好的醫患溝通正源於「站在患者的角度」的換位思考。

有一次郭軍在隔離病房查房中,聽到一名患者在劇烈咳嗽,他立即走到床旁問診,而患者則非常迅速地帶上口罩,「醫生,您站遠一點吧,別讓我把您傳染上。」很多患者也在更多的訊息中逐漸變得理性,他們也在保護我們醫務人員,他們也在換位思考,郭軍說。

結合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郭軍會和患者多說點話,給重症的患者解釋病情和給予治療時說得儘可能詳細些,給年輕的患者則多給予信心支持。比如一次查房面對同齡的男患者,他說:「你40出頭,咱們差不多大,這個年齡段機體抵抗力是比較強的,這個病本身又有相當高比例的自愈性,你病程已經接近3周了,已經渡過了病情可能惡化的最危險階段,要對自己有充分信心,病情一定會繼續好轉的。」他和患者強調最多的話是:「要相信疾病的科學規律,咱們一起挺過去!」

人民需要 從未缺席

2003年,呼吸道烈性傳染病「非典」來襲時,當時的郭軍是另外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科裡一名年輕的高年資住院醫師。當時國內外醫學界對病原體、疾病防控和診療都充滿了很多未知,急診科成了抗擊「非典」的第一道風險關口。「我是單身男青年,無任何家庭負擔,科室在這個特殊時期人手緊張,有困難我都隨時可以替班頂上去!」當年的請戰,沒有什麼儀式感,郭軍和科主任說的話言辭簡單,但擲地有聲。

17年後,接到支援武漢的通知時,郭軍也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我是醫院裡最合適的人選,有2003年抗擊非典經歷,臨床工作20餘年,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經歷得比較多,前線需要高級職稱的醫師;近25年黨齡的老黨員,還是呼吸、感染、血液腫瘤、風溼四個科室聯合黨支部的支部書記。」如今再赴一線,郭軍已是一名閱歷豐富的老戰士,擔任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帶領醫護共11人出徵。「對疫情,內心並不恐懼。但壓力很大,會焦慮。」郭軍說,歷數近年來的重大傳染病疫情,呼吸科大夫基本上都是前線人,自己也親歷過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傳染病的一線救治,隨著經驗的積累,對疾病的未知也產生了更多敬畏之心,而如今作為兩個年幼孩子的父親、醫療隊隊長,他心裡顧及得多了,「醫院把10名隊員託付給我,我得把大家一個都不能少地帶回去。」

再進隔離區,郭軍對防護裝備充滿信心,他嚴格要求隊員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並做好手衛生等感控的各項要求。在隔離病區一定要嚴格落實三級防護要求,這樣一定能夠杜絕醫護人員被感染。

2019年舉國難忘的國慶節,郭軍作為業務骨幹被北京市衛健委抽調參加建國70周年閱兵式「致敬方陣」醫療保障組工作。他在天安門廣場親眼見證中國人民用血汗、勤勞智慧建設起來的強大國家,內心難以平靜。「作為一名醫生,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不能缺席。共和國沒有忘記為了今日中國的輝煌成就前赴後繼的仁人志士、拋灑熱血汗水的英雄模範,為這個群體提供醫療保障工作責任重大,也是無尚光榮的記憶!」 他放棄了原定於9月下旬公派出國訪問交流計劃,選擇了堅守。

「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想做一名平凡的醫生,能把這一件事做好,就是這輩子的一大成功了。」郭軍說。

相關焦點

  • 哪有什麼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醫生
    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護士長裴霞說:「我記得特別清楚,他推著呼吸機進來的,看著他,我確實特別特別激動。」這臺呼吸機是專門為救治第一例重症患者準備的,雖然用不上最好,但是王拱辰和他的呼吸機一樣,給病區帶來了希望。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於明芳說:「主任當時就跟我們說『跟我乾沒有問題』。」    王拱辰從事傳染病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29年。
  • 上海好醫生∣夏敬文:「我只是平凡的醫生,從事著有成就感的崗位」
    對上海好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呼吸科夏敬文醫生來說,援鄂返滬自己的生活更加忙碌了,老病人認出自己,「這就是一直給我看病的低調的夏醫生,這次他前往武漢治病救人,是個英雄!」漸為人熟知,夏醫生還並不太習慣這樣,「我只是平凡普通的醫生,與許多同行一樣,熱愛我自己的職業。白衣天使,是既有價值、又有成就感的崗位。」
  • 從奧德賽到遇羅克丨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
    這是一隻步入暮年的狗,平凡的讓人無法記起,我想像著它如果是阿爾戈斯,是奧德修斯身旁勇猛的戰犬,那些過往的光輝,是否結局也會如此塵歸塵土歸土,在泥路上貼近大地,貼近死亡。被稱為殉道者的遇羅克在禁言的年代,發出了對出身論的討伐,為當權者不容,最終在運動中被殺害,詩人北島感於此,寫下了《宣告》,獻給遇羅克,以及所有的時代英雄,他感慨,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在沒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個人」。
  • 平凡醫生,醫路不平凡——記長沙市第三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弦
    紅網時刻通訊員 張亞斐 長沙報導從選擇做一名外科醫生起,14年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腳步:不停於學習,精進專業,不止於在病房裡、手術臺上救助病患;作為一名黨員,他將救死扶傷的使命牢牢地扛在肩上,幫助患者重獲健康就是他最大的心願。
  • 煙臺愛爾眼科張中敏:我只是做了一名醫生該做的事情
    在張中敏看來,治病救人這是最平常不過的一件小事,是他應該做的。  這個患者之前在醫院做過白內障手術,醫院得知家屬帶來做檢查極其不方面,醫院便決定派人上門義診。「沒關係,那我過去吧。」就這樣一聽到高齡患者需要義診,張中敏主任便安排好科室相關工作,背著醫療包就去了。
  • 《緊急救援》:2020需要這樣的電影,平凡的英雄不平凡
    娛樂碼頭/文2020年註定是特殊而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我們在抗戰疫情,還有十幾天2020就結速了,我們仍然在與病毒做抗爭,今年「加油」的字眼都顯得蒼白無力,但是無論病毒多麼的狡猾,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還是有很多人在為我們奮勇前進
  • 郭軍2021開年歌曲《我在納林湖等著你》全網上線
    近日內地唱作歌手郭軍,於2021年01月07日,在騰訊TME娛樂音樂平臺首發歌曲《我在納林湖等著你》,當日上線試聽、下載量超過2萬,突破以往歌曲數據,此歌曲風格為草原歌曲,深受聽眾喜愛,歌曲旋律優美,歌詞朗朗上口,好學容易記住,此歌曲成為郭軍發行歌曲中點唱的熱門歌曲之一。
  • 我為什麼選擇當一名醫生
    我為什麼選擇當一名醫生 2020-04-23 0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鄉村醫生——平凡醫者的不凡之路
    鄉村醫生——平凡醫者的不凡之路 2020-03-26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口罩下的平凡英雄
    什麼是英雄? 每個人心中 都有不同的答案 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還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 從偶像歌手到網紅牙醫,許君豪:熱度過去我仍是一名醫生
    距離上一次爆紅,已有十多年了,而一次,許君豪直言自己更自在了,「因為知道熱度會過去,但過去後,我依舊還是一名醫生。」許君豪,1979年出生於中國臺北,受那時臺灣偶像林志穎等人影響,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他就開始學著噴髮膠打扮自己,後來到新加坡念書,受到了音樂啟蒙。
  • 關於夢想的作文: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特別渴望成為一名醫生去救治,幫助那些痛苦中掙扎的病人驅除病魔,因為每當我感冒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特別的難受,何況是那些受了傷,被病魔折磨的人,他們是千倍萬倍的痛,所以我看見他們痛苦的時候我就想當一名醫生去救很多的人。
  • 熬不下去了!加拿大醫生:我們不想當英雄,只想當個普通人!
    Lim解釋說,COVID-19病例的增加使得前線醫護人員擔心是否能夠維持個人防護裝備的供應,以及有足夠的能力接納病人與疾病做鬥爭,且不會讓醫院其他地方不堪重負。Lim說,當加拿大人對公共衛生措施變得麻木時,急診醫生的工作壓力卻在增加。而且。醫生們和公眾一樣,也對疫情感到厭倦。「在疫情剛剛開始,許多人集結在一起支持前線醫護人員,向他們表示感激,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但是現在,我認為所有人都累了。」
  • 只想做回託尼·斯塔克,不願再做超級英雄鋼鐵俠
    鋼鐵俠是漫威電影一眾超級英雄裡人氣最高的,並且也是復仇者聯盟的核心;而黑寡婦也是漫威電影最具人氣的女性超級英雄,在鋼鐵俠前往泰坦星的時候,是黑寡婦帶領復仇者聯盟重振旗鼓。最初的鋼鐵俠,不!應該是託尼斯塔克,當他第一次穿上初代戰甲從山洞裡飛出來的時候,他絕對不是想要做一個超級英雄去拯救世界,而是單純的想要的「活下來」,可當他在媒體面前第一說「我就是鋼鐵俠」的時候,這一切就變了。
  • 【抗疫英雄譜】胡琴:我不是英雄,只是平凡的普通人
    【抗疫英雄譜】胡琴:我不是英雄,只是平凡的普通人 2020-05-12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凡的人生,成就不平凡的你,你是這個世界「最平凡的人」
    我是一個情感心理學的傾聽者(你說我聽),訴說你的故事,我來傾聽,點擊上方「關注」,你的煩惱我來解,把關心送給你!平凡是一種境界,一種不落於平庸。人生的三大遺憾:不懂得選擇,不堅持選擇,不斷地選擇。什麼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是指普通人。平常的能力和價值,沒有出眾的姿色;被認為遲鈍,沒有靈感的卓越;有明顯的缺乏特色,沒有長處的優點。每個人出生來到這個世界,本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 海賊王:羅的父母也為D之一族,身為平凡人做著不平凡的事
    就算羅的父母沒有什麼超能力,也沒有海賊王中那種強者擁有的巨大戰鬥力,但是如果他們做了不平凡的事,那麼一樣會變得不平凡,就跟奮鬥在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一樣。D之一族的信仰就是如此,做好自己該做的!羅的父母確實在劇情中描繪的很少,目前已知的信息是羅的父母都是醫生,平日裡對羅和羅的妹妹很疼愛,也很注重他們的教育,不過在鄰國攻打弗雷凡思的戰爭中雙雙殞命,其中還包括羅的妹妹拉米。特拉法爾加羅全名為「特拉法爾加D瓦鐵爾羅」其中瓦鐵爾是諱名,而最重要的D則是隱名。
  • 最後的大魔王:抱歉我不想成為魔王,我只想做一名好人
    這肯定是男主鏡頭一轉就是十五年後,那個嬰兒長大成人名字為紗伊阿九鬥,並順利考入這個世界最牛逼的魔法學校康斯坦魔術學院當一名轉校生,在去學院的路上助人為樂幫老太太提行李時,遭到誤以為男主是小賊的女主的攻擊,經過一番解釋兩人解除誤會
  • 「美麗支甘人」華國榮:「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勞動者」
    就這樣從一名普通的上海中學生,積極投身到支援大西北的建設熱潮當中。「當時黑龍江、安徽、甘肅這些地方的學校來上海招生,我選擇了甘肅省機械製造學校,主要是一直喜歡機械製造這個行業。」回想起61年前的選擇,華國榮仍感覺歷歷在目。如今78歲的華國榮,精神矍鑠,說話條理有序。
  • 一名白衣天使的「逆行」衝鋒——記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石蕊
    「每個人對疾病的接受情況不一樣,有的坦然面對,有的焦慮恐懼,從眼神中都能看出來。」科室接收的首批患者中有兩位年輕女性,肺部CT片顯示病灶較大,一動就憋喘咳嗽。石蕊查房時,從她們的眼睛裡能看到那種深深的絕望。患者的痛苦,石蕊感同身受。「當年我被感染時,體溫一會兒燒一會兒退,躺在床上渾身都疼,去趟衛生間要走好久,還不停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