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醫生,醫路不平凡——記長沙市第三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弦

2020-12-12 紅網

王弦(右)在手術中。

紅網時刻通訊員 張亞斐 長沙報導

從選擇做一名外科醫生起,14年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腳步:不停於學習,精進專業,不止於在病房裡、手術臺上救助病患;作為一名黨員,他將救死扶傷的使命牢牢地扛在肩上,幫助患者重獲健康就是他最大的心願。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充實忙碌的每一天更凸顯了他的真實與樸實。做一名平凡的醫生,做好每一臺平凡的手術,就是他最不平凡的追求。他是長沙市第三醫院普通外科醫師團隊的一員、二十四病室副主任醫師王弦。

勤練「內」功:幹好臨床,做好手術

王弦的幾位舅舅都是醫生,從小耳濡目染,他便萌生了「長大也要做一名醫生」的想法。

2001年填報高考志願時,王弦毅然填報了醫學專業。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生活雖然枯燥,但一頭扎進知識海洋的王弦奠定了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

2006年從南華大學畢業,王弦進入長沙市第三醫院,成為一名普通外科醫生。

「要當好醫生,就必須有精湛的醫術,就必須努力鑽研業務技術,而且必須要有真才實學。」臨床工作非常忙碌,但脫下白大褂的閒暇時光,王弦仍堅持學習,汲取新的營養,磨練「內」功。

現今醫學發展日新月異。微創時代,腹腔鏡手術因其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的特點給患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更佳的療效,應用廣泛。由於在極其狹窄的空間內進行精細操作,也對醫生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提升自己,王弦自行購買了腹腔鏡模擬器,利用工作之餘不斷練習、反覆訓練縫合等手術技藝,力求力度和活動度的準確掌握。

不斷潛心鑽研技術,虛心向身邊的同事、前輩學習,積極參加學術活動、王弦的醫術不斷精進。

2012年,王弦通過中級職稱考試;2018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他還擔任了湖南省普外腹腔鏡技術聯盟理事會加盟專家、湖南省普外腹腔鏡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質控專員等職務。

傾力救治:全力以赴才能不負重託

普通外科病種複雜多樣,急危重症多。無影燈下,手術臺上,醫生常常要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做出關乎生死的抉擇。

短短的一瞬間決定著他人的生活質量和未來,這就要求外科醫生以其豐富的臨床經驗、過硬的專業技術,沉著冷靜的頭腦,通過細緻的觀察和分析,穿透重重迷霧,找到癥結的根源,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7月一個周五的晚上,87歲的張奶奶因出現腹痛、腹瀉、嘔吐咖啡色液體等腸梗阻症狀,入住長沙市第三醫院普通外科二十四病室。由於老人高齡,合併患有嚴重的心絞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內科疾病,家屬怕老人無法承受手術,因此提出希望保守治療。

周六早上8點,王弦在查房時問起張奶奶的情況。雖然老人表示情況跟昨天差不太多,沒有變化,但體格檢查時王弦敏銳地發現,張奶奶的心率加快,腹部在觸診時有壓痛和反跳痛。

「不好!」王弦意識到老人出現了腹膜炎體徵,這是病情加重的表現;進一步腹腔穿刺檢查抽出了血性腹水,他判斷腸梗阻情況進展,如果不及時手術,將會出現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

王弦將情況向科室主任楊昕匯報。楊昕立刻組織科內進行病情討論,完善術前準備,擬行急診手術探查。

上午10點多,楊昕帶領副主任醫師賀小儉、王弦等普通外科二十四病室團隊緊急為張奶奶行空腸部分切除術+腸減壓+腸粘連松解術。

術中證實空腸繫膜扭轉,部分空腸發黑壞死。這與王弦的術前判斷不謀而合,所幸發現及時,不然後果將不堪設想!

手術非常順利。得知老人剛剛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張奶奶和家人對王弦充滿了感激。

「雖然過程很累,但看到病人康復,我心裡非常高興。患者將生命交付於你,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讓患者得到最好的、最用心的醫療服務,幫助他們早日康復。」王弦說道。

風雨無阻:患者康復出院就是最大心願

普通外科重危病人多、急診病人多、意外應急事件多,忙的時候基本上每天都有急診手術,主要是急性闌尾炎、腸梗阻、消化道穿孔等需要直接進手術室搶救的病人,更甚者一晚來兩三個急診病人。

不管是在吃晚飯,還是凌晨休息,只要接到電話,王弦都會迅速從家趕往醫院,加入到手術隊伍中。近年來,他每年的手術量達到250~300臺。

「基本上平均一天一至二臺手術,最多的一天做了四臺急診手術;不過這是我們科醫生的常態,都說我們科醫生的特點是一沾枕頭就能睡著,鼾聲特別大!」王弦笑著說自己不是特例,手術量高、工作強度大是普通外科二十四病室醫師團隊的特點,每一位同事都是他的榜樣。

術前嚴謹周密,術中臨危不亂,術後精心呵護,更是他對自己一貫的要求。從醫十多年來,王弦一直堅持每日二次查房,及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逐一分析疑難病例,調整治療方案,幫助患者更好地治療與恢復。隨叫隨到的他也成為患者口口稱道的「好醫生」。

手術臺之外,作為醫院外科二黨支部的一名黨員,王弦還經常積極參加黨支部組織的惠民義診活動,深入社區和周邊鄉鎮,幫助更多居民在家門口解決健康難題。

繁忙的工作使得王弦不能規律地休息,也沒辦法好好陪伴兩個孩子。在4歲女兒的眼裡,爸爸總是在上班,很少有時間去幼兒園接她。

「曾經有一次下個早班去接孩子,幼兒園的老師都不相信我是孩子的父親,非得經過我妻子的確認才得以放行。」說起這段插曲,笑容背後是王弦對於家庭的深深愧疚。

「要當一名好醫生,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心。既然選擇了醫生這一職業,就要學會付出,全身心投入其中。」王弦的愛人也是一名醫務人員。同為醫者,夫妻倆在工作中相互扶持,生活中相互體諒,相攜相扶前行。

與許許多多奮進卻低調、嚴謹又溫暖的醫者一樣,王弦始終在不斷自我完善、不斷成長,默默地書寫著自己不平凡的醫路歷程。他常說,看到日夜守護的患者一點點好起來,一個個康復出院,內心感到十分欣慰和滿足,再苦再累都值!

相關焦點

  • 到醫院看病掛普通醫生號,還是掛副主任醫師號?有什麼區別?
    醫學生畢業後,會經歷實習醫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這樣一個奮鬥史。但是並不是所有醫師都能到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師就更難。,有的甚至30歲前就已經是副主任醫師,甚至研究生導師。
  • 「2020年度百大名醫綠寶石醫生榜」公布 覆蓋十二大熱門醫美品類
    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副會長、綠寶石榜單技術專家評委宋建星、武漢大學同仁醫院(原武漢市第三醫院)主治醫師、綠寶石榜單醫生吳希晞、武漢同濟醫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醫師、綠寶石榜單醫生曾寧、北京聯合麗格第一醫療美容醫院副主任醫師、綠寶石榜單醫生何照華、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門診主任醫師、綠寶石榜單醫生王太玲、上海長徵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師章建林、綠寶石榜單醫生章建林
  • 石家莊、瀋陽30位優秀神經外科醫生
    看完記得收藏哦~(本榜單排名不分先後) 瀋陽優秀神經外科醫生榜 姚長義主任醫師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擅長:顱腦腫瘤、脊髓腫瘤。曾在北京宣武醫院、三博腦科醫院和中國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院進修。擅長顱內腫瘤、腦血管病、脊髓腫瘤等疾病的診治;單鼻孔入路垂體瘤切除術、脊髓神經外科和小兒神經外科,尤其對經單鼻孔入路切除垂體瘤有很高的造詣。發表國家級學術論文6篇,省級2篇。
  • 鄉村醫生——平凡醫者的不凡之路
    鄉村醫生——平凡醫者的不凡之路 2020-03-26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哪有什麼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醫生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謝小芳    2020年大年初一,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肝病十科科主任王拱辰剛下夜班,接到通知,便主動請纓,第一時間進入應急病區,勇擔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大連第一機動隊隊長的重任
  • 醫美界「諾貝爾獎」終於揭曉 讓好醫生展翅「飛翔」
    中國醫美泰鬥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主任委員李世榮教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會長高建華教授;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會主任委員欒傑教授;上海長海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師宋建星教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整形與重建外科分會副會長楊大平教授蒞臨盛典現場,組成第二屆「中國醫美飛翔獎·年度技術突破獎」現場評委會。
  • 醫美「諾貝爾獎」爭奪戰即將展開!6位技術創新醫生入圍_產業綜合...
    讓醫美回歸醫療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好醫生走到臺前。作為中國最大的醫美網際網路平臺,新氧有責任將醫美領域好的醫生甄選出來。  12月19日也就是2天後,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即將開幕。屆時,被譽為醫美「諾貝爾獎」的第二屆「中國醫美飛翔獎·年度技術突破獎」也會揭開謎底!
  • 發現專業的力量,「2020年度百大名醫綠寶石醫生榜」重磅揭曉
    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副會長、綠寶石榜單技術專家評委宋建星武漢大學同仁醫院(原武漢市第三醫院)主治醫師、綠寶石榜單醫生吳希晞武漢同濟醫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醫師、綠寶石榜單醫生曾寧北京聯合麗格第一醫療美容醫院副主任醫師、綠寶石榜單醫生何照華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門診主任醫師、綠寶石榜單醫生王太玲
  • 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能從事外科清創縫合嗎?
    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能從事外科清創縫合嗎? 請問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能在中醫院急診科從事外科一般的清創縫合嗎
  • 裘法祖: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的中國外科之父
    1942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裘法祖留在慕尼黑大學附屬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後升任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由中國人擔任外科主任,在當時的德國是前無古人的。在醫院工作期間,1945年(31歲),裘法祖與醫學院的德國女學生裘羅懿(Loni Konig)相識並結婚。裘羅懿從此成為他的堅實後盾,一直陪伴左右。
  • 重災醫院,又一主任醫師感染新冠殉職!
    來源|看醫界編輯(ID:vistamed) 3月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發布公告稱,該院主任醫師江學慶同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染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3月1日凌晨5點32分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去世,享年55歲。他曾因態度溫和被患者稱為「60分貝暖醫」,曾獲中國醫師獎。
  • 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是不是誰都得聽他的,特別的威風
    高考陸續出分了,大家都開始填報志願了,有些朋友問我,學醫好不好,特別是當外科醫生怎麼樣?在很多朋友的眼中,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非常帥氣、十分的迷人,在手術臺上可以指揮一切,說什麼就是什麼,大家都要聽手術醫生的。
  • 郭軍: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想做一名平凡的醫生
    郭軍: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想做一名平凡的醫生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弟辰晨 通訊員 韓冬野 ):分別65天,郭軍下飛機見到妻子時,夫妻倆的距離從上千公裡變成了10米,四目相對,積攢了一肚子的話都哽在了喉嚨裡,只有不停地招手。
  • 醫美界最高規格「神仙打架」在新氧盛典出現了
    讓醫生回歸專業、讓臨床回歸技術、讓產品回歸品質,是醫美行業一直以來的共同期望,也是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的必經之路。  12月19日,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以下簡稱「新氧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辦。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劉春軍獲得現場專家評委會的高度認可,榮獲第二屆「中國醫美飛翔獎·年度技術突破獎」一等獎。
  • 醫美行業會好嗎?新氧盛典上殿堂級人物告訴你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劉春軍獲得現場專家評委會的高度認可,榮獲第二屆"中國醫美飛翔獎·年度技術突破獎"一等獎。劉春軍表示:"非常榮幸得到這個'年度技術突破獎'!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專業的醫美醫生,不僅要有責任心和同理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這樣才能準確、安全地完成求美者所託。
  • 外科醫生怎麼看"外科風雲"? 業務水平"令人著急"
    原標題:外科醫生怎麼看《外科風雲》? 但令追劇粉絲有些失望的是,該劇雖然在角色塑造上挺有看點,但在專業細節處理上還不夠用心。醫療行業博主@丁香園等吐槽的網帖不少,權威告訴你:說得挺靠譜!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邢燕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最近看同事在群裡曬劇中的「漏洞」,「有人說,像白百何這樣當醫生早就『死』一百回了」。
  • 醫美偏見?新氧盛典上有人真敢說
    12月19日,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以下簡稱「新氧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辦。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劉春軍獲得現場專家評委會的高度認可,榮獲第二屆「中國醫美飛翔獎·年度技術突破獎」一等獎。劉春軍表示:「非常榮幸得到這個『年度技術突破獎』!
  • 長沙市第一醫院舉辦2020年長沙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重症...
    長沙市第一醫院副院長胡立強、醫務科科長陳東、科教科科長宋小雲,長沙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鄧湘輝、長沙市八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朱澤湘、長沙市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蔡豔蓉、長沙市第四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胡賽以及長沙地區各級醫療機構重症醫學專家同仁100餘人參會。本次會議由長沙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長沙市第一醫院承辦,專業委員會主委呂愛蓮主持。
  • 婦兒福利 | 9月24日,浙江省腫瘤醫院常駐專家要到城北分院開展義診了
    浙江省腫瘤醫院常駐台州院區專家將到台州市腫瘤醫院醫共體城北分院開展義診了!有什麼疑難問題統統帶上專家為您專業解答……下面為您附上活動詳情01 活動時間9月24日(周四)上午,具體時間另行通知02 活動地點台州市腫瘤醫院醫共體城北分院(溫嶺市城北中心衛生院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參加本次活動的還有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常務副部長、十二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朱維群,全國人大社會委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人民日報社原副社長何崇元,原總後衛生部部長張雁靈,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曹澤毅,青海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會長陳資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名譽院長郭應祿,國醫大師、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內科首席專家晁恩祥等領導和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