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環境惡化而逐步走向毀滅的地表文明,擺脫肉體枷鎖進化至下一階段的新人類,舊世代人類文明殘存的"幽靈",當這些關乎人性與價值觀的科幻元素出現在虛淵玄的劇本裡時,一般都不會發生什麼好事——但《樂園追放 -Expelled from Paradise-》這部3DCG動畫電影是一個例外。
作為有虛淵玄身影的作品,《樂園追放》的觀影體驗可謂是十分平滑舒適。畢竟從本質上說,這是一部商業氣息較為濃厚的動畫電影,你甚至只看一眼主演上就可以充分體會到這一點——釘宮理惠、三木真一郎、神谷浩史。
對於部分ACG受眾而言,這是一部光靠聲優就足以成為觀影理由的作品。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樂園追放》的特別之處,作為未來反烏託邦題材的科幻電影,堪稱宏大背景的題材卻只有三個主演角色,其中一個甚至還在後半才開始露面。
透過一個點的敘述,表現一個面的全貌,在整個《樂園追放》的世界觀裡,男女主角只是微不足道的個體,但觀眾卻可以透過他們看到新老價值觀的衝突。
在《樂園追放》的未來世界裡,為了解決人口爆發帶來的資源匱乏問題,位於宇宙空間的"樂園"Deva應運而生,移居Deva的人類將會脫離肉體這一軀殼,在電子空間中以不一樣的生命形態生存下去,轉化為電子人格的新人類,感知與思想還可以根據獲得的運算資源而拓展到從前無法想像的高度。
與此同時,地表上也依然生活著沒有移居、又或者無法移居Deva的舊世代人類,他們本應是只能等待末日降臨、註定要被淘汰的舊世代,但卻偏偏出現了一名可以輕易攻破Deva安保系統的神秘黑客。
於是本作的女主角安潔拉作為Deva安保要員,與一大批特工分頭前往現實世界進行偵察,而和她接頭的就是已經多次和Deva合作的舊世代人類,代號為"丁格"的地表世界代理人。
從電子空間到現實世界這種"反向潛行"自然需要一個新的身體,急功近利的安潔拉為了搶先同僚一步,縮短了身體培養時間——好吧,其實就是量身定製的16歲釘(luo)宮(li)。
安潔拉這種急功近利的性格,在表現出新世代人類精英一面的同時,也反映出Deva社會的現狀,因為得到社會的認可,是獲得幸福的唯一道路。
我們可以在劇中看到安潔拉與Deva普通居民的階層差距,同時又能看到她對Deva管理層的言聽計從,並且這些內容統統出現在全片開頭短短的數分鐘裡,從而迅速渲染出"樂園"那搖擺在烏託邦與反烏託邦之間的氛圍。
這可以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要素了,畢竟價值觀衝突永遠都是這類題材的核心看點。
科技的革新造就了時代的變遷,而時代的變遷則總是伴隨著價值觀的衝突,對於常看這一類題材的觀眾來說,這雖然是老掉牙的展開,但卻絕對受用。
只不過在《樂園追放》裡,雖然有新老世代的衝突,也有新世代對自己價值觀的動搖,還有新世代對信仰的反叛,但這些最終都沒有演變成革命性的戰爭。畢竟安潔拉只是Deva的一個個體,而丁格也只是觸動了這一個體的另一個體罷了。
最終整個世界,無論是地表還是樂園,都沒有因為丁格和安潔拉而發生什麼改變,只不過在作品氛圍的渲染下,觀眾普遍會認同丁格的價值觀,認同這種追求自由的姿態。
所以部分觀眾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他們本來期待著一場史詩般的戰爭,希望安潔拉能吹響反叛的號角,和丁格一起推翻這個逐漸走向反烏託邦的樂園。他們感到不解的是,虛淵玄為什麼要寫出如此不溫不火的劇本來呢?
細心的觀眾可能已經發現,丁格在回答安潔拉自己為何不移居Deva的問題時,僅僅是說他"討厭"Deva這種作派,卻沒有從根本上否認Deva這個新世代社會。
"為社會作出了更多貢獻,證明了自己優秀性的人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幸福,這不是十分公平的制度嗎?在你眼裡這是錯誤的嗎?"
這是錯誤的嗎?顯然不是。丁格拒絕移居Deva的出發點,並非這一論調的正確與否,而是單純厭惡這種幸福由別人來定義的生活,換句話說這只是很普通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
我們僅僅因為Deva高層的自傲,以及Deva名為"樂園",就擅自對它的將期望提高到烏託邦這一高度,但本質上它仍然是一種有理可循的社會形態罷了,在那些認為它是樂園的新人類眼中,它自然就是樂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正是《樂園追放》的深度所在。
誠然,《樂園追放》裡的價值觀衝突並沒有被進一步激化,但架構的宏大與否,並非決定深度的唯一標準,更不是必需要素。
實際上,更多的觀眾並不會在意這個深度問題,畢竟16歲的釘宮真的勝過千言萬語,甚至還"隨機附送"了爽得能飛的機戰大片,何樂而不為呢?無論是"買釘宮送機戰"還是"買機戰送釘宮",都已經是十分充足的觀影理由了。
在2017年10月播出的《寶石之國》,憑藉一手出色的三渲二技術掀起觀影熱潮,改變了大量觀眾對於3D動畫長久以來的偏見。但其實早在2014年11月,《樂園追放》所使用的三渲二技術就已經十分成熟,機戰部分的更是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光憑這些"基本素質",就已經讓《樂園追放》值得一看,因為它確實商業,但也確實優秀。
文: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