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的性靈教育與靈性教育

2020-12-25 十年一劍擎

我認為,教育的根本之路,在於發掘人性的根性、靈性,培養學習的心性、品性,訓練思維的悟性、覺性。

靈性是人或動物與生俱來的感受力、靈動性,反映一個人或者小動物對他人內心情緒,對事物之間的聯繫、對事態的趨勢敏銳地洞察、直覺地感受、靈活地判斷。靈性是一種悟性,一種表達能力,折射的是人的本能、慧能。越有靈性的生命體越會關注和周圍現實世界有和無關的東西,從而生發出靈感和智慧。

悟性是指對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主要指對事物的分析、判斷、理解能力。悟性是本性所具智慧中所透露出來的部分,可以觸類旁通,聞一而知百,可以迅速理解感悟某一抽象事物的道理。每個人的悟性不一樣,它由先天和後天因素共同影響。

學習《故都的秋》,非常需要抓住靈性、心性、悟性、覺性教育進行教學。

所謂靈性,是指作者鬱達夫獨特且獨特的觀察力、領悟力、表現力。鬱達夫的作品,能夠察別人未察,覺別人未覺,述別人未述,通過《故都的秋》,我們就看見其對大自然和生命的覺察力,非同一般。正是因了鬱達夫自己的生活閱歷、性情、性格、生活境遇、學識修養、生活志趣的獨特性,才有了《故都的秋》的特別的文筆、文風、基調。而特定的歷史背景、環境、機遇,又讓鬱達夫對特定的事物,有了超出常人的覺察力、領悟力、判斷力。於是,《故都的秋》的主題思想,就顯現出落寞時,他對故都牽掛、思念、留戀的深刻、特別,即使故都蕭條、衰敗、陳腐,卻依然擋不住他對故國的眷戀。這種子不嫌母醜的基本人性,讓他的文學顯現超出常人的領悟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我認為,教學《故都的秋》,一定要從人性的根源去挖掘,決不能任意膚淺、機械、程式化式教學,絕對不可以隨意對作品進行拔高、美化、粉飾,更不能率性地對文章的基調進行貶低、歪曲、扭曲!

情境帶入法教學、性靈溝通法教學、本性嫁接法教學,在《故都的秋》這篇課文上,是非常有益的形式,所有的亦步亦趨、按部就班、事無巨細的教學,都會淡化《故都的秋》的美,都會衝淡它的藝術和思想的魅力。

所以,我覺得,教學《故都的秋》最好先講根性、靈性、心性、品性、覺性、悟性這一系列的人性,從人的生理、心理出發,從認知世界的道理、事理著眼,從發掘人的靈性、提升人的悟性著力,進行教學。深刻的事理挖掘,深邃的文化積澱,是洞悉《故都的秋》的力量。

春天,是生命甦醒的季節,是流淌音樂的季節,是舞蹈的季節。夏季,是激情飛揚的季節,是大喜大悲的季節,濃烈的夏季,就像一杯窖藏了千年的美酒,濃縮了人生的精華,濃得化也化不開。

秋天,火熱的激情已然消散,取代它的,是秋日和煦的微風。秋天畢竟是秋天,很肅殺的。君不見,枯瘦的草在秋風中瑟瑟戰慄著冬的恐懼,失去光鮮的落葉悵然旋轉著春天的記憶和被棄的哀嘆。樹,向天伸著光禿禿的手指,祈求著柔情的回歸。荷,褪去了亭亭玉立的翠綠,在秋雨摧殘中,掙扎著無奈的破敗。虎視眈眈的冬,已在高高的山頂,張牙舞爪著寒心的慘白,歡快的流水漸漸緩慢了跳躍的腳步,沉重著凝固的痛苦。秋天,一方面給人以豐收的感覺,田野裡,各種莊稼陸續成熟了,果園裡,各種果樹都碩果纍纍,掛滿枝頭,天高地廣,金風送爽,令人心曠神仙;另一方面也會給人帶來破敗、悽涼之感。西風漸緊,北雁南飛,滿天枯葉紛飛,田野裡,收穫後,一片狼藉,沒有了茂盛碧綠的景象,西北風中已夾雜著冬的寒意,讓人心緒悲涼。

所以,歐陽修就在《秋聲賦》裡極力寫到:「噫嘻悲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澹,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悽悽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現代醫學、心理學研究到,秋季是抑鬱症的高發期,在臨床上稱為「秋季抑鬱症」。心理學家認為,陽光不再充沛是第一大殺手,當陽光強度降低時,松果體興奮,由它控制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分泌就會減少,在血中的濃度降低。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能喚起細胞興奮,它們的減少使細胞興奮性降低,人就會處於抑制狀態,情緒低沉,總感覺疲憊。秋季氣溫不定、花木凋零、草枯葉落,使一些人心中產生悽涼、苦悶、垂暮之感有關。

因秋氣肅殺,歷代文人騷客筆下「秋」的篇章數不勝數,名篇迭出,上至《詩經》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下至唐詩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宋詞中的「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有人獨立於橘子洲頭,看到的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類霜天競自由」,秋日裡,毛澤東讀到的是壯麗。有人登高,筆下出現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的景象。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和「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由此可見,文學作品,常常是客觀現實和作者的主觀感受的統一體,我們閱讀文學作品貴在「讀懂作者筆下的客觀現實,體會蘊含在文章字裡行間的思想感情」。

我覺得,教學《故都的秋》,先要提升對自然的洞察力,對生命的領悟力,才會真切、深刻領悟到《故都的秋》強大的生命力、渾厚的文化穿透力、巨大的藝術生命力!

相關焦點

  • 美文翻譯賞析:《故都的秋》
    [Photo by He Jianyong/for chinadaily.com.cn]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裡,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 梧州中山紀念堂民革黨員教育基地、李濟深故居民革黨員之家揭牌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蕭凝)12月14日,梧州中山紀念堂民革黨員教育基地、李濟深故居民革黨員之家舉行揭牌儀式。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惠東,中共梧州市委書記全桂壽出席儀式,共同為梧州中山紀念堂民革黨員教育基地、李濟深故居民革黨員之家揭牌。
  • 教育智慧視角下的學前師範藝術教育改革
    然而,這方面的教育和培養被嚴重漠視,結果帶來諸多問題。例如,師範生實習時甚至入職後都「不敢」上幼兒藝術活動課,他們藝術教育能力一直處於沉睡狀態不能得到提升。  漠視師範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是表現在學前師範藝術教育的師資「缺陷」。
  • 教育綜合小測驗
    A選項出發點是壞的不是教育;B選項具有偶然性,不符合有目的;D選項是動物的本能,也不是教育。故ABD都不符合教育的概念和本質,因此C選項正確。2.小紅的媽媽告訴小紅:「只要好好背書,明天就不用上補習班了」這屬於( )。A.正強化B.負強化C.懲罰D.消退【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
  • 逆時針教育解讀|「分數」背後的教育誤區
    所以他們不得不在教學大綱範圍內下苦功夫,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題海上,在應試教育一條路走到黑。這就是「唯分數」。但是,後果也是非常明顯的。一切都只為了「分數」,不惜犧牲了其他。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才能,造成高分低能;限制了自由的靈性,扼殺了創造力;忽視了全面和個性化的發展……分數雖然是通向高中/大學的大道,但並不代表「成功」,「成功」的捷徑是多樣化的。
  • 小天鵝胡雪:美育,更能體現教育的真善美
    2、美育是塑造人的靈魂的教育,唯有通過把智育與美育結合起來,我們才能培養出創造未來的人才。更重要一方面,是如何使我們的孩子回歸靈性,重拾「高靈」,而美育正是達此目的的最好渠道之一。而不是素質教育或者藝術教育的提法呢?在2015年,首個關於美育的文件出臺時,就有記者提問:此前印發的文件都是關於藝術教育方面的,而這次是關於美育方面的。為什麼?
  • 快速記憶教育起源!
    近幾年全國各地都在大量招聘老師,那麼想要成功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第一步就是要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而在教師資格眾多類別考試中,小學教師資格證是考試人數比例最高的,那麼怎麼樣才能快速拿到小學教師資格證呢,必考的一門就是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 教育起源學說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點|常見考點匯總 關於教育的起源問題歷來都是教師招聘考試的常考內容之一,學界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眾多學者觀點不一,形成了多種學說觀點。考試形式主要以客觀題為主考查各家理論與代表人物、觀點、地位之間的匹配對應,試題難度一般。
  • 2021教師招聘筆試備考_古代希臘、羅馬的教育以及中世紀歐洲的教育
    放任政策 集權領導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學校並繳納學費都是家長應盡的職責 教育開支由國家負擔,青少年免費接受教育 培養目標 以培養有文化、有修養和多種才能的
  • 教育起源說
    19世紀末在其《各人種的教育演化》一書中認為,教育是一種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產生的現象。(2)沛西·能:英國教育學家。《教育原理》一書,是他的主要著作。把教育生物學化,是本書內容顯著特徵所在。2.基本觀點:(1)教育是一種在人類社會範圍以外,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產生的現象。
  • 衝孩子發火,破壞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難受,請這樣做!
    對孩子發火 破壞孩子靈性 父母請注意不要對小孩發脾氣,你用脾氣管孩子,會破壞孩子的靈性,如同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 日積月累,緊箍咒越來越多,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也會讓孩子懼怕父母遠離父母,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性靈被牢牢的禁錮了損壞了,好奇心消失了,創造力消失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也消失了。智慧無所從來,越想讓他學習好,他的學習會越來越不好,與家長的期望越來越背道而馳。這都是用脾氣管孩子的結果。
  • 安徽省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課程
    安徽省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課程,我們以「專注母語語言教育,傳承中華語言文化,提升少兒語言應用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培養語言自信、文化自信的新一代」為使命。安徽省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課程,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本名崔明德,北京人。
  • 遠程教育可靠性高嗎?
    遠程教育可靠性高嗎? 遠程教育文憑是成人學歷教育四種方法之一。成人學歷教育分為:自考、成人高考、電大(國開)和網絡遠程教育四種方法。 其中遠程教育是國家211工程院校新增的一種成人學歷教育方法,首先是校園自主招生考試,頒布學校有關學歷文憑,學習選用網絡學習為主,自主性,靈便性,快捷性較強,比較適宜網絡時代的成人連續學習的教育。
  • 教師招聘考試考察重點:洛克教育觀點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點|常見考點匯總 在歷年教師招聘考試中,洛克的教育觀點一直都是考察的重點,考察方式主要是客觀題。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就是介紹洛克的一些相關知識,望有助於各位考生進行備考。一切思想、觀念都是後天獲得的,都是從經驗中獲得的。洛克把人的全部觀念歸於憑藉感覺經驗得來,經驗包括外部(感覺)和內部經驗(心理活動如知覺、思維、懷疑、推論、認識、意願等。)。認為感覺是認識世界的主要手段,經驗是知識的主要來源。洛克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國家的幸福與繁榮」靠兒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教育在人的個性的形成、發展人的才能等方面也起決定性作用。
  • 國外教育系列:華德福教育好在哪?選學校家長必知的華德福模式
    昨天,考拉細細地跟大家分享了蒙臺梭利教育法的一些歷史沿革、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想必家長朋友們對蒙臺梭利教育法都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按照我們的國外教育專題分享系列,今天考拉會重點聊一聊和蒙臺梭利教育法有著大致相同的歷史的「華德福教育」。
  • 2021教師招聘筆試備考資料_教育的起源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說。教育的生物起源說是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與神話起源說相比,生物起源說可以說是一大進步,所以B、D選項正確。此學說的提出標誌著對教育起源問題的解釋開始轉向科學方向。該類觀點以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為指導,所以A選項正確。
  • 2018秋《教育科學研究法》在線作業
    我的成績91分,考試時間:2020年04月04日 單項選擇題1、從研究的空間維度分類來看,學校的辦學思想、方針、模式、管理等的研究是(3 分)A.宏觀研究B.中觀研究C.微觀研究D.以上選項都不是我的答案
  • 教育焦慮的根源在哪?黃玉峰校長:拒絕「內卷」,用詩性教育喚醒孩子...
    在每日奔忙的求學過程中,孩子們的靈性該往哪裡去? 在一些境地中的「唯分數論」——左右孩子的分數會成為一把利刃,劃破他健全的身心。分數,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評價指標,而不是一切。在一些人的眼中,如今的教育,已經異化為一次次「軍備競賽」,一場場投入和產出比的較量。
  • 艾德思奇攜手360助力教育金融行業營銷升級
    會議就教育、金融市場的變化發展、未來走向、以及營銷策略進行深入探討。出席會議的有艾德思奇CEO鄧秋、艾德思奇高級副總裁穀雨桐、艾德思奇銷售副總裁廖興彬、360全國渠道總經理楊曉紅、360商業化KA直客部總經理黃劍,及兩位教育行業特別嘉賓正保集團副總裁郭旭、潭州教育市場總監張德升等。
  • 「四史」學習教育|學「四史」,看看虹口這些單位都是怎麼做的!
    區市場監管局日前,區市場監管局機關二支部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前往參觀上海魯迅紀念館和左聯會址紀念館,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四史」學習教育,全體參觀人員紛紛表示將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者的堅定信仰、不懈奮鬥的崇高精神和品質,在工作中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廣中路街道近日,廣中路街道黃山居民區黨總支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會,共有62名社區黨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