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業績大比拼 哪家券商賺錢能力最強

2020-12-06 全景網

 截至4月2日,中信證券等24家A股上市券商以及中金公司發布了2019年業績報告。《國際金融報》梳理獲悉,得益於去年行情回暖,券商業績表現喜人。但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頭部券商無論是盈利能力、規模效應,還是業務份額,都領先一籌。業內預計,未來券商行業將實現「大而全」、「小而精」的發展態勢。

  科創板增厚投行業績、財富管理轉型、國際化布局、發展金融科技等成為券商2019年的關鍵詞,頭部券商表現尤其受關注。其中,盈利能力最強的中信證券2019年高管年度薪酬總額為1.55億元,員工人均薪酬為77.13萬元。

  龍頭優勢逐漸擴大

  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133家證券公司2019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604.83億元,淨利潤1230.95億元,120家公司實現盈利。截至2019年12月31日,133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7.26萬億元,淨資產為2.02萬億元,淨資本為1.62萬億元。

  得益於2019年市場行情回暖,已披露年報的24家A股上市券商迎來大豐收,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均增長。但行業差距明顯,營收在100億元以上的有13家,淨利潤在50億元以上的有9家;營收低於30億元的有5家,淨利潤低於10億元的有10家。中信證券穩拿第一,2019年實現營收431.4億元,淨利潤122.29億元;海通證券排名第二,2019年營收達344.29億元,淨利潤95.23億元。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緊隨其後。

  股東回報率也很喜人,從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指標來看,招商證券ROE同比提升近4個百分點至9.51%,中信證券ROE同比增加近1.77個百分點至7.71%,海通證券ROE同比增加3.35個百分點至7.42%,國信證券ROE同比上升約3個百分點至9.58%,華泰證券ROE同比增加2.5個百分點至7.8%,國海證券ROE同比上升3個百分點至3.54%。

  業內人士指出,大型券商憑藉規模優勢、平臺優勢、品牌優勢,龍頭優勢逐漸擴大,市場集中度加速提升。差異化發展尤為關鍵,未來券商行業將實現「大而全」、「小而精」的發展態勢。

  核心業務穩健增長

  從收入結構來看,證券投資、經紀業務、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利息等收入佔大頭。

  得益於A股股權融資市場明顯回暖,大多數券商投行業務取得豐收。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的推出無疑增厚了投行收入,2019年有70家企業在科創板掛牌上市。行業「搶食」蛋糕,「三中一華」優勢明顯:華泰證券2019年保薦科創板企業受理家數19家;中信建投全年保薦承銷科創板上市企業10家;中信證券作為保薦機構/主承銷商,2019年申報科創板項目22單,其中9單完成發行;中金公司2019年年報顯示,科創板IPO保薦人承銷規模排名第一。

  得益於2019年A股交易市場行情的回暖,券商經紀業務也隨之增長。不過,券商在佣金水平、業務流程、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及從業人員要求上的競爭日趨激烈,經紀業務面臨嚴峻挑戰。證券公司傳統盈利模式及經營方式面臨顛覆性挑戰,從傳統通道服務向全面財富管理業務和綜合金融服務轉型已成為證券公司戰略轉型的重要方向。

  隨著金融雙向開放的加速,券商紛紛發力國際業務,頭部券商的動作備受關注。中金公司CEO黃朝暉在業績發布會上直言,中金公司是最早開拓海外的中資投行之一,但也感到中金公司目前的國際化程度與國際領先投行以及實體經濟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中金公司將進一步加快海外布局,內生外延相結合,服務國際金融中心的同時,著力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網絡,打造與國際巨頭投行相併肩的能力。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隨著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業務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化,以金融科技驅動證券公司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發展已是行業共識、大勢所趨,財富管理服務將更趨數位化和智能化。

  2019年券商紛紛加大信息技術投入。比如,華泰證券投入總額為14.25億元,海通證券投入7.8億元,國信證券投入6.96億元,主要用於系統建設投入、信息技術日常支出及IT人員薪酬等。中信證券信息技術員工就有1049名,並設立了中信證券信息與量化服務(深圳)子公司。國海證券2019年信息技術投入為1.53億元,佔2018年營收的12.04%。

  2019年9月,港股上市券商中金公司宣布擬與騰訊在境內設立合資金融科技公司。最新消息是,原來制定的合資公司計劃全部如期執行,6月有望跟廣大客戶見面。

  山西證券不久前宣布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深圳開業,註冊資本為2億元。藉助金融科技子公司,山西證券有望充分發揮本土券商優勢,提高技術競爭力,為實現技術引領業務的目標提供保障。

  上海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隨著註冊制的全面推行,券商對信息披露的要求更為嚴格。除了內部規範性要求的制度保障,還要靠技術手段去保證信披的一致性和準確性。重視信息建設是一個長期工作,未來進一步提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和能力,比如在電子化基礎上去增加一些識別的功能,把電子化的文本做成數據化,讓機器去自動去匹配去識別。信披的數據化、智能化有助於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高薪吸引優秀人才

  4月1日起,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在應對外資券商衝擊時,本土券商在「囤糧」補血的同時,也要積極引入優秀人才。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人才大戰應該是中外券商競爭的必經之路,本土券商要注重高端專業型的人才儲備,尤其是通曉國際市場運作的專業人才。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9年高管年度薪酬總額超過0.4億元的上市券商有8家,員工人均薪酬超過60萬元的有6家。對比2018年,大部分券商的員工人均薪酬有所增加,其中浙商證券增加近10萬元,申萬宏源增加近8萬元。

  頭部券商業績領先,人才待遇也很優厚。2019年,中信證券高管年度薪酬總額為1.55億元,員工人均薪酬為77.13萬元;中信建投高管年度薪酬總額為0.62億元,員工人均薪酬為49.73萬元;海通證券、招商證券高管年度薪酬總額均超過0.4億元,員工人均薪酬均超過60萬元。

  備受關注的是,券商高管職業經理化趨勢明顯。2019年12月16日,華泰證券新設的最高經營管理機構「執行委員會」名單正式發布,選舉張偉為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聘任周易擔任公司執行長及執行委員會主任。這意味著頭部券商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正式落地。以能力和績效為導向的人才選拔任用機制,有助於鼓勵引進具有金融及科技等多元化行業背景、國際化視野的高端人才。

相關焦點

  • 券商2019年業績披露在即 機構看好龍頭券商和特色券商
    證券時報e公司訊,在上市券商全年業績即將披露之際,券商板塊上漲動能強勁。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券商2019年全年業績實現增長几乎是「板上釘釘」的,隨著行情的上漲逐漸展開,股市成交量將放大,券商高貝塔特徵將逐漸顯現,券商業績有望進一步提升。
  • 30家券商披露2019年業績半數淨利翻倍
    證券時報記者 張婷婷資本市場改革、市場回暖等多重因素並行,使得2019年券商業績整體向好。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至2月初,共有30家A股上市券商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或者業績快報,半數券商歸母淨利潤增幅在1倍以上,其中5家增幅超3倍,全行業業績整體向好,僅1家券商歸母淨利潤可能同比下滑。
  • 中信證券2019年業績122.88億 龍頭券商投資值有多大?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122.88億元,中信證券2019年業績官宣!龍頭券商投資價值有多大?中信證券2019年全年業績官宣!來源:中信證券公告伴隨著這家龍頭券商業績全面大增的還有其股價。Wind數據顯示,中信證券股價2019年累計漲幅逾六成。在證券行業馬太效應日益突出的當下,頭部券商逐漸成為資金追逐的焦點。股價已經大漲的中信證券還值得追嗎?
  • 百大券商2019年度經營業績全排名揭曉(公司財報版)
    來源:東方財富網截止2019年底,我國共有證券公司132家,其中包含證券分公司及投行、資管子公司,通過對這些公司2019年財務報告的合併整理,匯總出百大券商規模及經營業績排名,供讀者與業內人士參考。01百大券商規模與業績總資產方面,102家證券公司2019年末合計資產8.63萬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約15.63%。超過千億規模的證券公司有19家,比2018年度多1家。
  • 2019年業績全面回升
    在市場行情回暖帶動券商業績提升的同時,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頭部券商無論是盈利能力、規模效應,還是業務份額,都相對領先。業內人士表示,證券行業對外開放持續深化將推動行業與國際接軌,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頭部券商將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隨著年報披露高峰月來臨,越來越多的上市券商2019年業績回暖趨勢得到確認。
  • CBA體測數據大揭秘,天賦比拼究竟哪家最強
    CBA體測數據大揭秘,天賦比拼究竟哪家最強 近日,CBA官方對外發布了2020-21賽季球員體測的多項相關數據
  • 40家上市券商業績大排行!頭部券商位次如何排?
    (原標題:40家上市券商業績大排行!頭部券商位次如何排?四大分業務誰是統領江湖者?
  • 富途控股VS老虎證券:網際網路券商哪家強?
    投稿來源:異觀財經2019年3月,網際網路券商公司富途控股和老虎證券相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引發資本市場對網際網路券商的關注。近日,富途控股(NASDAQ:FHL)和老虎證券(NASDAQ:TIGR)相繼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
  • 券商紛紛給予「買入」評級 華夏幸福上半年業績超預期
    在國內模式獨特被稱為園區及產業新城開發商的華夏幸福,交出了今年上半年還算不錯的業績答卷。一方面引發投資者,尤其券商機構對其前景紛紛看好;另一方面深度與股東中國平安的落地項目合作,也引發了外界對於險資與產業平臺未來交集的無限憧憬。「買入」評級,是國內多家券商給予華夏幸福上半年業績的直接反饋。8月16日,華夏幸福公布了上半年財務數據報告。
  • 券業38項指標大排名出爐看98家券商細分業務哪家強
    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證券行業2019年各項經營指標排名在延遲數周之後終於公布,這或許意味著,證券行業一年一度的分類評級放榜大概率也要「推遲」了。7月10日深夜,中證協公布了《2019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對證券行業38項經營指標進行排名。與2018年相比,排名指標減少了1項,但細分指標變化明顯。
  • 大力「加碼」資管子公司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業績亮眼
    ,但業績表現可圈可點。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有數據可查的4181隻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7.14%,約有855隻產品收益率跑贏同期大盤,佔比為20.45%。其中,FOF型產品以17.24%的平均收益率在所有大類產品中領跑,股票型產品以16.92%的平均收益率緊隨其後。
  • 17家上市券商2019年12月營收淨利環比倍增 中信證券領銜成月度「雙...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9日21:00,共計有31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9年12月份的業績月報。  結合2019年12個月份的業績月報可以看出,已公布業績的上市券商2019年全年業績大多實現了雙增長。
  • 16家湘股2019年收入突破100億元,長沙銀行成最賺錢湘股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潘顯璇哪家湘股經營規模最大?哪家湘股賺錢能力最強?哪家湘股分紅最大方?隨著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湘股成績單也隨之出爐。同花順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註冊地位於湖南的109家A股上市公司,去年共計賺了259億元,超過八成公司實現盈利,其中長沙銀行年賺50.8億元,成為「盈利王」;16家虧損公司中,金貴銀業業績最慘澹,虧損43.5億元;中南傳媒擬派發紅利超11億元,佔到了全年淨利潤的八成多。
  • 希望在券商股?上市券商6月集體翻身仗!3家淨利環比翻10倍,半年業績...
    業界對券商的6月業績期待已久,7月8日終得見廬山真面目,6月報公布後,也意味著半年報排名可初見端倪。截止7月8日晚9點,共有31家上市券商披露6月月報。從6月整體業績情況來看,券商6月業績表現明顯優於5月:在營收方面,僅有4家券商環比下降,其餘27家環比全部上漲;在淨利潤方面,共有24家券商環比利潤上升,國泰君安拔得頭籌。
  • 「窺業績」強者恆強!京東與阿里、拼多多的第三季業績大比拼
    截至2019年9月末的12個月,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32.1%,達到4.416億,按照京東的定義,年度活躍用戶數指截至相應日期止12個月至少購買過一次的客戶帳戶,包括自營模式和平臺模式。我們按照這一定義,找到了拼多多和阿里巴巴(中國電商業務)的對應數據,拼多多同比增長36.36%,達到了7.313億,而阿里巴巴同比增長9.24%,至7.57億。
  • 2020年 天風證券業績爆發轉折點
    原標題:2020年,天風證券業績爆發轉折點?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資訊天風證券的投行業務在2019年迎來了高光時刻。根據交易所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年,天風證券以116.36億元的交易金額進入2019年券商併購重組財務顧問交易金額和單數前十大名單。
  • 時隔四年,第17家券商資管開業!推進大集合改造,積極申請公募牌照...
    截至2019年底,安信資管管理產品241隻、總規模為2086億元,排名行業第9位。其中主動管理產品114隻、主動管理規模850億元,排名行業13名。日前,安信資管總經理李力接受券商中國記者的專訪,她表示,在子公司設立後,安信資管將積極推進大集合產品的改造發行、申請公募管理牌照,打造財富管理全產品線。
  • 港股打新用哪家?這些券商可以看看
    例如,生物科技大咖康方生物在4月24日港股上市首日漲勢一度拉升漲幅接近60%,一時間,中籤者曬打新收益圖成為圈內極火的「炫富操作」。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香港市場年發行新股數分別為149、205和165,三年平均中籤率為65%,平均年化收益率達171%。因此港股打新的中籤率是高於A股打新中籤的。  Q2:空戶可以港股打新嗎?  與A股不同,港股打新不需要持有股票市值就可以參與,因此空戶就可以打新。  Q3:港股開戶是否麻煩?
  • 港美股開戶哪家券商好 不妨可以考慮這幾個公司
    對於一個準備參與港美股的炒股者來說,都想知道港美股開戶哪家券商好呢?其實,選擇一家港美股券商開戶,也跟A股市場的規則一樣,不僅必須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而且還要綜合比較各個券商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這幾家券商公司,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券商研報把「妖股」誠邁科技業績誇出花 卻遭對方澄清「打臉」
    根據誠邁科技披露,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3938萬元、1592萬元、85萬元,同比分別下降22.12%、59.57%、48.91%。不難看出,公司淨利潤呈現斷崖式下跌。即使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淨利潤也僅為569.69萬元,同比下降41.93%。記者注意到,或許正是因為統信軟體,打開了市場對於誠邁科技業績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