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春秋時代熱鬧非凡?千載為春秋,心與聖賢遊

2020-12-14 玲瓏文史

春秋時代的認定,人言人殊。以《春秋》、《左傳》為例,二書均始於魯隱公元年,結尾之年卻相差十三年;而周平王東遷,至魯隱公元年,尚有四十九年的時間差距。

春秋是中國歷史上大動蕩的時代,也是王室衰微、政權下移的霸權時代。春秋初期約有一百四十餘國,到春秋中葉以後,只剩下幾十個國家。在這場激烈的兼併與掠奪過程中,以楚、齊、晉、秦四國的勢力最為壯大。

春秋霸主雖如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斷更迭,但由於「尊王攘夷」的大旗和國家實力的制約,霸權很難長久為一國所把持。

春秋諸侯宛如走馬燈一樣,在爭霸舞臺上熱鬧非凡。在這樣的背景下,春秋時代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亦受到了深遠的影響。

經濟發展——舊制瓦解,土地私有

春秋是古代生產力發展的突變階段,中國由青銅器時代邁入了鐵器時代。冶鐵手工業的出現,使生產力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進而帶動了其他手工業的發展。

農業上由於開始使用鐵製農具和牛耕技術,使生產力迅速提升,打破了原有的生產關係;商業貿易和城市經濟日趨活絡,都使「井田制」和「工商食官制」面臨衝擊,而瀕於瓦解;個體農民、私人手工業者、自由商人陸續出現,並形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甚至逐漸影響到戰國時代的面貌。

從生產力看,據考證當時已有牛耕技術。人們以堅固耐用的鐵製犁耕作,再配合耕牛作為動力,不僅可深耕除草,更可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為農業帶來巨大的生產效果。

《東周列國·春秋篇》周平王劇照

從土地制度看,不僅「天子」不再能夠控制天下土地,諸侯也不能控制國內土地。有權勢者佔田地為己有,農奴逃脫到偏遠地區墾荒耕種的情形層出不窮。

至此,井田制度已全然瓦解。隨著土地私有,各國政府為擴大收入來源,實施了賦稅制度改革,以遏止「私田肥於公田」的不公平現象。

齊國實施「案田而稅」,亦稱「相地而衰」;晉國推出「作爰田」的改革措施;魯國推行「初稅畝」;楚國亦實行「書土田」、「量入修賦」;鄭國「作丘賦」;秦國「初租禾」。

這些都是放棄實行久遠的「井田制」,而承認「土地私有制」的具體措施。

與此同時,經濟商業也在蓬勃發展,原本交易用的貨幣——海貝,已不敷使用,於是金屬鑄幣開始大量使用;出現了一些富可敵國的大商人,進而打破了原有「工商食官」的制度。如鄭國弦高、越國範蠡、孔子弟子子貢等。

人才流動——宗法崩潰,社會解構

西周和春秋前期,處在封建的宗法制度社會體系下,社會中的個人被牢牢地綁在宗法血緣關係的臍帶之上,在政治與經濟層面中,沒有獨立的個人風格。在這種背景環境下,人才的流動自由,被局限在一定範圍之內。

到了春秋後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引發社會關係的震蕩與變革,經濟結構由宗法本位轉變成家族本位;政治結構從依附關係轉變成獨立人格,為人才流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結果到了戰國時期,賢能之士對當時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如以秦、楚而論,則分別是舉用人才、人才外流的最佳詮釋。

《東周列國·春秋篇》伍子胥劇照

以秦而言,秦穆公因得百裡奚,由余等,並國二十,遂霸西戒;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而「舉地千裡」;秦惠王用張儀之計而「東散六國之縱;秦昭王舉範雎而「蠶食諸侯;到了嬴政時代,任用李斯、蒙驁、王翦等異國人才,終能「振長策而御宇內」,完成一統中國的大業。

以楚而論,地大物博,物產富饒的楚國之所以衰落,人才外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據《左傳》、《國語》記載,從楚文王十三年起到楚昭王十年止,楚臣出奔的有:申侯、子哲、蔡朝奔鄭;王孫啟、析公、賁皇、申公巫臣、雍子、子幹奔晉;伍子胥、伯嚭奔吳等等。

這批外流的人才,為楚國帶來極大的危害。如王孫啟奔晉,晉敗楚於城濮;賁皇奔晉,晉敗楚於鄢陵;申公巫臣逃晉,獻聯吳攻楚計,吳不斷伐楚,使楚疲於奔命;伍子胥奔吳,和孫武一起,襄助吳王闔閭,五伐楚國,進駐郢都,楚昭王奔隨,幾乎亡國。

由此可見,人才對於國家的興衰,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足證招賢、用賢則霸;失賢、棄賢而衰,是千古不易的定律。

學術氣氛——百家爭鳴,學說蜂起

社會的大動蕩從根本上改變了貴族壟斷文化、「學在官府」的局面,導致「私學」興起,使大批新興地主、商人、平民子弟,都有受教育的機會,進而為學術自由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加之各國君主為成霸業,爭相競攬天下賢士,勉其著書立說,講學論辯,更替學術自由提供了有利的政治保障。

各家學派相互流動、激蕩之下,促進彼此的發展,醞釀成空前未有的學術自由氣氛。

《東周列國·春秋篇》孔子劇照

以儒、道、墨、法為主的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聚眾講學,議論政治,相互駁難,揭開中國文化史最光輝燦爛的一頁——百家爭鳴。

諸子之中,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強調仁、義、禮、智,提倡積極入世而獨樹一幟,成為時代的顯學,後為歷代統治者所重用,形成社會政治的理論基礎。

墨家與儒家一樣居於顯學地位,倡導「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等政治主張,反映春秋時代下層民眾的強烈願望。

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強調無為而治,追求個體價值與精神自由,形成獨特、超逸的風格。

以商鞅、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則主張冷靜的分析與進化的歷史觀,主張法、術、勢的結合,成為切實有效的政治理論,為後代的封建帝王制度,發揮了巨大作用。

地域文化——風格突出、各領風騷

春秋時期,長期的封建割據、封閉的自然經濟、回異的地理環境、獨特的各地民俗,使列國文化邁向獨立發展的軌道,形成風格各異的區域文化,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文化景觀。

當時的中國,可分成四個文化圈,分別是齊魯、秦晉、楚、中原文化圈。

齊魯文化,產生於齊魯大地,是由重禮崇義的魯文化和自由開放的齊文化相互交融而形成的。

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王室名存實亡,天下爭亂,唯在齊魯之地,尤其是魯,周禮的保存最為完整。正所謂「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因此華夏文化的重心移至齊魯。

齊魯文化因此而具備了正統性、倫理性等特質。影響中國文化的巨匠們,大都誕生於此,如孔、孟、管子、孫武、鄒衍等,進而孕育出以魯儒家為溫床的儒家體系。

秦晉文化,可分為具鮮明功利色彩的秦文化和具積極開放、發展的晉文化。

從秦人祖先被西周統治者發配西遷到始皇統一天下,秦人最津津樂道的,無一不是對國計、民生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事,因而表現出了功利實用主義傾向的治國理念。

也因為如此,大批出身微寒卻才華出眾的非秦人士,才得以進入政治最高層,建功立業,如百裡奚、商鞅、張儀、範雎、呂不韋、李斯等人,為秦國的強大和最後一統天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晉文化不僅是法家思想的發源地,而且具備開放發展的文化觀。

春秋以後的韓、趙、魏三雄法家人才輩出,如魏國李悝彙編的《法經》,是我國古代首部較完整的法典;韓相申不害為相十五年,「國治兵強,無侵韓者」;還有趙人慎到和援法入儒的荀況,甚至於韓國大思想家韓非,集法家理論於大成;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更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讓中華文化有了嶄新的面貌。

《東周列國·春秋篇》秦穆公劇照

秦晉文化,在春秋以後,相互往來頻繁,「秦晉之好」為兩國友好的最佳詮釋。東周以降,秦國雖然偏居西方,不常參加中原盟會,甚至被視為夷狄,但在「獨霸西戎」的基礎上,銳意向東發展,由於受地形限制和強晉的阻攔,無法稱霸中原。

秦和東方諸國的通使聘問雖然不多,但和晉國文化的交流十分密切,因此秦晉文化在風俗上相通之處頗為常見。如兩地都強調人民遵守禮法,以國事為重,且在「先王遺風」的薰陶之下,秦晉國君皆具有重禮儀、守信用、開通豁達的性格特質。

楚文化,有宏妙的哲理(如超逸的道家思想)、奇瑰的文學(如莊子的散文、屈原的詩歌)、精美的手工藝、獨特的民情風俗,與其他區域的文化交相輝映。因此可以說,春秋戰國時代是楚文化的鼎盛期。

中原文化,即周文化。以東遷後的周王朝為中心,包含周遭的鄭、衛、曹、陳、許、宋、申等國。

周文化承襲夏、商、周三代的文化遺產。就文化層面而言,這裡的文化、藝術較另外三個區域繁榮而進步,但是因為位居中國之中的地略關係,成為大國爭霸的焦點。

除春秋初期的鄭國之外,其餘各國多不強盛。為了在強國夾縫中求生存,出現了不少卓越的政治家和外交人才,是戰國縱橫家的「發源地」。

春秋在齊魯文化、秦晉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多方交會下,釋放出空前未有的文化光輝,它們彼此以兼容並蓄的恢弘氣度,相互吸引、凝聚,才締造出中華文化中多元又獨特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頻出聖賢豪傑,背後有何秘密
    文/顏小二述哲文圖/網絡春秋戰國時期能夠誕生如此眾多的聖賢豪傑、能人志士,以及俠義英雄,一方面與「士」階級的沒落有關。「士」作為沒落貴族,為社會底層百姓帶去了「知識」,繼而為誕生聖賢豪傑、能人志士等等做了鋪墊。
  • 悠悠千載,話說春秋之文姜
    「文姜」不是她生前的名字,而是魯國人所上的諡號,並未如其他諸侯的國君夫人,隨丈夫而諡號為「桓姜」。「經天緯地曰文」,還是很好的諡號。歷史上的真相究竟如何?一、歷史典籍中的記載。最早、最權威的記載是孔子所作的《春秋》。《春秋》經:「桓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於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夏,四月丙子,公薨於齊。」
  • 三篇軲轆體:花開花落幾春秋,紅顏一世為誰痴,為君潑墨賦千詩
    花開花落幾春秋,紅顏一世為誰痴?錦繡文章胸中溢,為君潑墨賦千詩。紅塵悠悠,前路漫漫,多少往事,隨風飄散。流年易逝,過眼雲煙,若要相尋,無緣得見,愛恨匆匆,花落無緣。歲月歸去,青春已遠。多少浮華,終將看淡。多少情牽,空留遺憾。千載痴纏,心若纖塵,悠然飄遠。不著痕跡,不落兩邊。
  • 《左傳》為什麼要以公元前722年為春秋時代的開端?
    也就是說司馬遷認為「春秋」結束於前477年,之後是六國時代,這個時代一直延續到秦二世亡國為止,共計二百七十年;第四階段是「秦楚之際」,主要是項羽與劉邦爭天下的那幾年歷史;最後階段則為「漢興以來」,從劉邦統一天下直到漢武帝時代為止。
  • 關羽秉燭讀《春秋》,「一本書」和「一個時代」的歷史魅力
    中國歷史上,有一本書叫《春秋》,有一個時代被稱作「春秋時期」。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武聖人叫關羽,一手捋長鬚,一手執《春秋》,這一形象深入人心,不但彰顯了關羽文武雙全的形象,更讓《春秋》廣為人知。史書《春秋》與時代「春秋」是一回事嗎?關羽又為什麼喜歡讀《春秋》?
  • 序章:春秋時代究竟有多少國家?理清東周70國,讀懂春秋500年
    雖然極不情願,但丟失了眾多依仗的周王室,已經難以成為這個時代的唯一主角,而躍躍欲試的眾多諸侯國,則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這個巨大的舞臺,展示他們煥發的生命力。與他們一樣的,還有一群群剛從周禮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知識分子。他們被開放的時代和互不統屬的政權賦予了無限的生命力。他們用文字和時間,思考著文明與科學的奧秘和時代的發展。
  • 關羽為什麼愛讀《春秋》?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滅吳的統帥杜預,從他爺爺輩開始就喜歡研讀《左傳》,他本人號稱是有「左傳癖」,所著的《春秋左傳經傳集解》,更是今天研讀《左傳》最基本的資料。視野再打開一點,不妨再留意一些時代稍後的人物。
  • 《雪中悍刀行》人物誌——運籌帷幄平天下,書生意氣亂春秋
    本期我們來點評一位讀書人,一位謀士,一位棋聖,一位儒聖,一位本可能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不是愚者是黃龍士。黃三甲外號黃三甲,雪中江湖有一個排行榜,一甲子中為例第一即為甲,而黃三甲正是因為春秋十三甲他獨佔三甲
  • 心靈四季 美麗中國|淹城春秋樂園:國內首個以春秋文化為主題的夢幻...
    淹城春秋樂園是依託淹城遺址的歷史文化建成的國家5A級春秋戰國時代主題文化景區,取材於春秋時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以情景體驗的形式,將春秋文化意境下的靜態觀賞型項目、互動演藝型項目和體驗式遊樂項目相結合。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淹城春秋樂園一直努力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園區的方方面面,通過多種表達形式傳遞給遊客。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春秋戰國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2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
  • 《春秋戰國》——何為春秋
    上回說到,平王東遷後周王朝已經名存實亡,各諸侯國紛紛獨立,我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即平王東遷第一年,到公元前476年,三家分晉之前的295年,又說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了智氏為春秋戰國的分界點。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眾所周知,先秦時代有:夏商周,而周朝又分為東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其實「春秋」和「戰國」並不是兩個朝代,而是同屬於「東周」的前後兩個階段。
  • 春秋五霸宋襄公,司馬遷說他是英雄,馮夢龍說他是笨蛋,誰說的對
    一般認為這是最權威的一個說法,司馬遷說第二個霸主是宋襄公,接替齊桓公霸主位置的是宋襄公。在《史記》中,司馬遷是把宋襄公當正面人物來寫的,寫的非常高大上,以至於在司馬遷眼中位列春秋五霸第二位。實際上春秋五霸,這是後人評比出來的,在春秋的當時,是沒有人評比的。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引用自《大爭之世》簡介> 主角穿越的人物為公子慶忌 推薦一看3.春秋小領主 作者:赤虎春秋時代,是中華文明的根源,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一半以上的成語形成於春秋時代,我們文化的始源也在春秋……因為有了這段歷史,才給我們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遺產
  • 亂世求生:春秋時代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原創 鷹眼荷魯斯 歷史心發現 收錄於話題#求生系列8個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歷史心發現】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 禁止隨意轉載如何投胎很關鍵如果我們假設一次穿越回到春秋時代的冒險,故事線索以傘形結構打開,
  • 全國一卷作文,寫好「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先看魯迅「怎麼說」
    全國一卷高考作文素材如下;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助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勾,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
  • 馬保國與丁春秋、裘千丈誰厲害?
    有人說,帶領眾弟子讓記者「come out」的馬保國,像極了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的星宿派掌門人丁春秋。丁春秋出現之時,門徒為他製造威風,又是絲竹、又是鐘鼓,吹吹打打地開路,呼喝:「星宿老仙法駕降臨中原,快快上來跪接!」還有人齊聲「恭請星宿老仙弘施大法,降服妖小丑!」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春秋五霸
    歷史上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威勢不在,各地諸侯實力逐漸增強,迅速超過了周王室的實力,各地諸侯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互相攻伐,周王室無力制止,開始了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春秋戰國時代。
  • 春秋時期的「蒸鍋」長啥樣?——春秋弦紋青銅
    春秋弦紋青銅甗我們試想一個場景:某位「資深吃貨」穿越到了大概2700年前古皖國的某個貴族家庭,就想著跑到廚房看看有什麼好吃的,那他會看到什麼?他很可能直接就懵了:這些造型奇特的青銅器都是什麼,怎麼用?得益於新石器時代某位「吃貨」,以超前的設計理念將鬲和甑合二為一:上部無底甑,下部是鬲,中部放上有通氣孔的箅(bì),既可以蒸,也可以煮。於是,就有了甗。什麼?蒸鍋?雖然功用上也確實如此,但是,作為一個青銅器,在春秋時期傲立古皖地界的本文物,是一件禮器。
  • 9元兒童票無限飛 春秋航空帶動河北親子遊熱潮
    原標題:9元兒童票無限飛 春秋航空帶動河北親子遊熱潮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雙11時間!每年隨著雙11的到來,各個商家都在想盡方法招攬新的顧客創造年底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