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集團進軍機械外骨骼,福特用無人機給自動駕駛汽車導航|新智造...

2021-01-10 雷鋒網
業界挑戰雷射雷達?福特用無人機給自動駕駛汽車導航

近日,雷鋒網從外媒處了解到,福特表示無人機也將很快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幫助它探測路況。

福特正在研究用無人機來給自動駕駛汽車導航,協助駕駛員在越野探險等情況下勘查出汽車感測器偵測不到的周遭環境。用戶可以通過車載娛樂系統或導航系統來遙控無人機,給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導航。

福特內部技術部門發言人 Alan Hall 表示,「人們有時會開著自動駕駛汽車進入森林裡面,或者進行一些越野探險活動。那麼,這時候無人機就可以幫他們引路。」Hall 還補充道,這種無人機在 GPS 不夠精確的地方用處非常大,包括在一些地圖數據沒有覆蓋的城市郊區、鄉村以及城際高速公路等等。

雷鋒網獲知,福特用無人機引導自動駕駛汽車的想法是來自於該公司無人駕駛汽車研究員和工程師的「頭腦風暴」會議。福特自動駕駛研發部發言人 Tony Lockwood 在接受法新社報導時說道:「歸根結底,這些新興技術的受益者是我們的客戶。」

現代集團進軍機械外骨骼,用低價產品打開市場

上周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現代展示了兩個機械外骨骼產品的原型機:針對工業重物搬運的 H-Wex 和致力於幫助殘疾人行走的 H-Mex:

測試者報告稱,H-Wex 能提供比同類產品更輕的背部負重感,減輕工人長時間重體力勞動的疲勞。H-Mex 重約 18 公斤,為喪失行走能力的患者(比如截癱患者)提供站立和行走的能力。它的設計旨在讓病人在無需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能獨立穿戴並使用。它能達到 2.5 km/h 的行走速度,一次充電續航 4 小時。

現代正在為 H-Mex 申請韓國和美國的醫療設備執照,計劃在 2018 年取得相關許可。然後,集團將於 2019-2020 年出貨測試機器,收集病人和測試者的反饋。

雷鋒網還獲得消息,現代集團正在秘密測試第三個外骨骼原型機,該機器綜合了 H-Mex 和 H-Wex 的功能,既能幫助行走,也能搬運重物。

韓國首測巨型載人機甲:高4米,重1.5噸,神似變形金剛

雷鋒網消息,據外媒 DailyMail 報導,韓國漢城的機器人技術公司 Korea Future Technology 已經完成了雙足載人機械人「METHOD-1」的首次測試。

METHOD-1 是一個 13 英尺(大約 4 米)高,1.5 噸重的雙足機器人,它能像人類一樣行走,踏一步甚至就要引起「地動山搖」。這可不是拍科幻電影的道具或者為了宣傳製造的噱頭,Korea Future Technology 表示這是一款會在未來投入使用的的工程機甲。

這款大型機甲的設計者是美國著名機械概念工程師 Vitaly Bulgarov 。雷鋒網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星際爭霸 Ⅱ》和電影《終結者》、《變形金剛4》,Bulgarov 就在其中承擔了設計師的工作。

事實上,早在 2014 年, METHOD-1 項目就在韓國啟動了,迄今為止已經低調進行了兩年。Bulgarov 透露,「我們的計劃是造出商業表現出色的機器人。」

研究杜克大學研製機器人專用運動規劃晶片

讓機器人在物理世界中安全地移動是件棘手的事情。現在來自杜克大學的機器人專家為這個問題提供一個實用的解決方案 ,即添加1個全新處理器,可以計算機器人應該移動的路線,計算速度比當前的方法快三個數量級,而功耗僅為目前方法的二十分之一。

這種處理器晶片是定製的FPGA或現場可編程門陣列。顧名思義,這些是可以在製造後重新編程以專門處理某些任務的處理器。他們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證明是非常擅長涉及機器學習的問題。例如, 微軟 正在採用FPGA進行AI 雲服務 。

使用FGPA的機器人的優點是清楚的。例如機器人工作前,其手臂需要劃出工作所需的環境面積,它需要幾秒鐘來暫停和計算其路線。它不僅要考慮從A到B,而是要計算它在那裡所佔據的3D空間,即所謂「掃描體積」,採用這種全新晶片之後,配有FGPA的機器人手臂幾乎瞬間對新環境起反應,無需進行數秒的停頓。(via cnbeta)

有羽毛的鳥形無人機:翅膀可摺疊,在強風中自由飛翔

雷鋒網消息,近日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智能系統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經研製出了一種帶翅膀的低耗能無人機,它能在飛行過程中改變翼展長度,還能在狹窄空間中高速飛行。

研究員 Dario Floreano 介紹道:「鳥兒之所以能夠改變翅膀的大小和形狀,是因為它們的鉸接式骨架受肌肉控制,而且有羽毛覆蓋。當翅膀摺疊的時候羽毛就會跟著重疊起來。」

雷鋒網了解到,這種具有人造羽毛的摺疊機翼能夠改變自身 41% 的表面積:當機翼完全摺疊,它的升力將會提高 32 %,拖力將會降低 40 %,並且無人機的最高速度將會從每秒 6.3 米提高到每秒 7.6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機翼面積的減小也會使得無人機的機動性較差,這也正是可變形的機翼如此重要的原因。而 EPFL 研發出的無人機在飛行中可以改變翼展長度,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機翼摺疊,不需要的時候則會展開。這種無人機能夠自如地穿過障礙物,抵擋強風的攻擊,還能根據風向自己調整機翼。人造羽毛機翼已經幫助研究團隊實現了空氣動力學的目標。

對於無人機而言,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很難在空氣動力學效率與設備重量之間找到平衡點。在機身上增加這樣的裝置無疑是一個挑戰,因為它佔用了無人機的機身面積。而這種無人機每側機翼都安有 8 片非常輕的人造羽毛,可伸展收縮,就像真的鳥兒一樣,不會因為翅膀過重而負荷不了。此外,雷鋒網還了解到,這種無人機還可接受遠程遙控,機身上安裝了一塊電子板,可記錄發動機、無人機的飛行姿勢以及 GPS 定位等重要信息。這樣一來,你也不用擔心它走丟了。

 EPFL 的研究人員希望可以通過人造羽毛機翼的方式來增加無人機在風速過高的城市中飛行的穩定性,讓人們可以更自如地使用無人機來完成任務。

公開課預告:製造業中的機器智能|硬創公開課

第104期硬創公開課雷鋒網邀請到庫柏特科技CEO,武漢大學特聘副教授李淼,這次李教授帶來的公開課主題是《製造業中的機器智能》。

隨著生產成本的提升,中國製造業地位面臨著危機。理想的解決辦法是,用機器降低成本,而這要求機器擁有足夠的智能。在工業4.0以及中國智造2025推動下,中國的製造業將越來越智能化。那麼,什麼是製造業中的機器智能?12月26日下午3點,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機器人垂直欄目「新智造(公眾號:新智造)」將準時開課。

掃描下方海報上的二維碼,關注雷鋒網機器人垂直欄目「新智造(公眾號:新智造)」公眾帳號後,回復「報名」兩字,添加「公開課」管理員為好友,通報姓名、公司(學校)、職位(學位)、聯繫方式,並分享海報到朋友圈、截圖發給管理員,審核通過後即可進群。(機器人相關從業者、學者,以及對機器人領域有濃厚興趣或實踐經驗的讀者優先。)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全球十大自動駕駛汽車公司排名
    隨著交通需求和偏好市場的變化,通用汽車相信,有一天,自動駕駛汽車(AVs)將成為其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其成為世界頂級的自動駕駛汽車公司之一。   三、戴姆勒   戴姆勒是一家生產商用車和高檔車的汽車公司,業務遍及全球,戴姆勒在無事故駕駛和自動駕駛的智能連接方面一直走著可靠的道路。
  • 福特和大眾結盟,自動駕駛進入聯盟競爭時代?
    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中,隨著眾多聯盟的建立,車企之間的競爭,已經從單個公司之間的角力,演變為聯盟之間的實力較量。繼寶馬與戴姆勒、通用和本田之後,新能源和自動駕駛領域又一聯盟誕生。福特汽車和大眾汽車近日共同宣布,將擴大今年1月宣布的全球聯盟,雙方將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展開合作。
  • 又一家自動駕駛公司「退出」Robotaxi爭奪戰
    公司發言人表示,預計將從今年夏天開始投放小型自動駕駛貨車,然後在年底前推出卡車自動駕駛業務。一、自動駕駛夢之隊的折戟到目前為止,Aurora已經累計拿到了約6.9億美元的資金,厄姆森被譽為「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亨利·福特」,因為他幫助谷歌公司率先推出了自動駕駛汽車。
  • 航錦科技:攜最新成果亮相中國衛星導航年會 布局自動駕駛擁抱北鬥...
    大會圍繞著導航技術、導航應用開展議程。武漢導航院作為北鬥三號系統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在導航晶片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航錦科技自今年年初以來通過逐步增持武漢導航院股份並最終控股的方式,開啟了北鬥板塊布局。在大會會展中心的中央位置,航錦科技將自己最新北鬥應用成果進行展示。其中,關於駕校使用的輔助設備尤為引人注意。
  • 北京發布自動駕駛路測報告,上汽通用五菱率先建成無人駕駛物流線路
    在啟動會上,吉利集團表示,在2018年戰略投資了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目前,由時空道宇自主設計完成的首發兩顆低軌衛星目前已通過各項鑑定試驗與測試,預計將於2020年內完成發射。由此,吉利成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其業務範圍也拓展至汽車、衛星、自動駕駛、未來出行、無人機、重工機械等領域,「天地一體化」布局初步完成。
  • 技術:Heesen遊艇為工人測試機械外骨骼裝置
    在漫威電影中,我們經常於看到賦予英雄們超強力量和速度甚至動力飛行的機械外骨骼,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們越來越多地用於保護工廠技師提供機械外骨骼協助其生產作業,以緩減員工疲勞免受長期重複性作業下帶來的職業傷害。現在荷蘭Heesen遊艇正在Oss的造船廠測試這項技術。
  • 各國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
    新加坡的市場規模較小,決定了其難以吸引汽車製造業,但主要優勢是消費者接受度處於領先地位。因此,韓國現代汽車決定在2022 年在新加坡創建全球創新中心,中國汽車電子公司德賽集團也在該國建立了首個海外研究和開發中心。 2、荷蘭的相關基礎設施領先。荷蘭在政策法規指標以及政府資助的測試點方面排名領先。在基礎設施指標方面,荷蘭人均擁有電動汽車充電樁達到三個每千人。
  • 自動輔助導航駕駛來臨,NOA/NOP/NGP誰是最強指揮家?
    進入21世紀,科技巨頭如谷歌,汽車巨頭奔馳,豐田,大眾,福特等紛紛開始研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 來到2015年,特斯拉量產了第一個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儘管它聲稱是自動駕駛,但實際僅為L2級別的部分自動駕駛系統。 自此自動駕駛的發展有兩個流派,一個是循序漸進派,在L2級別基礎上慢慢演變成L5高級別自動駕駛,目前大部分造車新勢力廠商都屬於這一類。
  • 高精尖填補國內空白,高唐時風集團製造的拖拉機可無人駕駛
    記者了解到,時風集團是一家以生產商用汽車、三輪汽車、拖拉機、輪胎、錦綸工業布、盤扣式和附著式腳手架為主導產品,多元化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目前,時風集團已形成年產農用汽車100萬輛、輕卡汽車8萬輛、電動車20萬輛、發動機150萬臺、拖拉機20萬臺、輪胎880萬套、聯合收割機2萬臺的生產能力。
  • 通用Cruise正式推出首款自動駕駛汽車
    雷鋒網消息,據CNBC報導,當地時間1月21日晚,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公司Cruise在舊金山發布首款名為「Origin」的無人駕駛汽車。這是通用汽車公司、Cruise公司和本田公司合作三年的成果。儘管許多人相信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拯救生命,但也有一些人對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持懷疑態度——尤其是在2018年3月亞利桑那州發生一起Uber無人駕駛汽車的車禍之後。通用汽車於2018年10月首次宣布了開發「特製」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這是與本田汽車達成的協議的一部分,後者同意向Cruise投資27.5億美元。
  • 智能汽車浪潮將至 國內車企自動駕駛技術大比拼
    同月,吉利還宣布與Zenuity公司開展合作,由後者為吉利、沃爾沃、北極星、領克等品牌提供車載駕駛輔助及自動駕駛車載軟體。2020年6月底,沃爾沃汽車集團宣布和Waymo達成全球戰略合作,Waymo成為沃爾沃汽車集團及其戰略投資品牌極星和領克的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全球獨家合作夥伴。
  • 眾泰質量—眾泰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
    目前對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究主要是致力於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以及提供優良的人車交互性能。眾泰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從籌備伊始就秉承著高起點、高姿態的企業精神,以目前眾泰先進的整車生產技術為基石,著力開拓眾泰特有的自動駕駛發展道路。
  • 現代投資Perceptive Automata 將預測人類行為軟體引入自動駕駛汽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0月9日,現代汽車公司企業風險和開放式創新業務-現代CRADLE宣布,向Perceptive Automata公司投資,為自動駕駛汽車和自動化系統研發人工智慧軟體。
  • 美國工程機械自動駕駛公司SafeAI獲得日本Obayashi和Foundamental...
    隨著 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署)主辦的 DARPA Grand Challenge(無人駕駛機器人挑戰賽)走入公眾視野,自動駕駛在美國逐漸開始快速發展。彼時在攻讀自動駕駛汽車博士學位的 Bibhrajit,得以進入領域。
  • 自動駕駛國家標準將出臺,2021年是L3級自動駕駛汽車元年?
    自動駕駛肯定會成為汽車的終極發展趨勢,所以現在很多廠商都在花大力氣研發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很多廠商都宣稱自己的車達到了L2+級的自動駕駛,有的廠商對外宣稱是2.5級,有的則是宣稱到了2.9級。但是關於汽車自動駕駛的分類,在之前並沒有準確的國家標準。
  • 現代集團投資的韓國初創公司42dot路測L4級自動駕駛
    韓國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投資的一家名為「42dot」的韓國aTaaS(autonomobility transportation as A service)初創公司正準備在首爾市中心啟動一項
  • 無人駕駛計程車確定將於2023年推出,汽車將由韓國現代公司提供
    在自動駕駛技術火爆多年之後,以自動駕駛為基礎的無人駕駛技術也將迎來最終落地。來自國外媒體的報導,美國Lyft和Motional公司已經確定將於2023年在美國多地推出機器人計程車服務。
  • 廣汽發布L3自動駕駛路試視頻,蔚來與Mobileye合作測試L4
    ● 蔚來與Mobileye合作測試L4自動駕駛 ● 理想汽車自動駕駛戰略:2024年實現L4 ● 福耀集團與京東方合作汽車智能調光玻璃 ● 滴滴自動駕駛成立安全工作管理委員會 ● 騰訊出行與辛巴科技合作5G新基建
  • 2018年量產自動駕駛汽車
    目前似乎所有車企都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但真正敢於量產的沒有幾家。另外頗為意外的是,眾泰居然走在了前面。日前,眾泰汽車正式宣布將在2018年正式推出大規模量產版的自動駕駛汽車。根據眾泰公布的信息,該自動駕駛汽車主要是實現高速公路路況自動駕駛。
  • 開啟黃金新10年:2019年全球自動駕駛10大事件
    3、寒冬下的握手:大眾+福特;戴姆勒+寶馬Argo AI 的 2019 年形容起來應該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2019 年 7 月,大眾集團和福特汽車兩家世界級車企結成「跨國婚姻」,共同推動汽車自動駕駛和電動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