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重型坦克是德國陸軍的驕傲?其實它帶來的麻煩大於它的優點

2020-12-21 歷史皇太后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德國的那些'裝甲動物園'。這些用動物名字命名的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堪稱是冠絕天下。比如許多軍迷津津樂道的虎式重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表現十分出色,一輛虎式重型坦克可以輕鬆擊毀四輛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堪稱是重型坦克中的豪傑。然而,也就是這種虎式重型坦克,在其風光的背後也有無數的麻煩,甚至於是讓德軍頭疼無比的麻煩。

事實上,虎式重型坦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1935年就開始了,而非是大眾認為的為對抗蘇聯T-34中型坦克而緊急研發。當時研發重型坦克的原因無外乎是德國在撕毀了《凡爾賽和約》正式擴軍備戰後,胃口變得越來越大,已經不滿足於其計劃中擔任裝甲部隊主力的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了,轉而謀求一種噸位更大,防禦更強,並且擁有更為強大火力的重型坦克。

當時德國陸軍會有這個想法也是非常現實的原因,那就是作為德國假想敵的英法兩國,都擁有非常強大的重型坦克。比如說法國已經有了索瑪S35中型坦克和B1重型坦克,英國也開始研發了瑪蒂爾達Ⅱ型步兵坦克。這幾種坦克的防禦力遠超同時期的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遠非當時德國所生產的兩款中型坦克所能應對的。迫於嚴峻的局勢,德國陸軍轉而開發起了重型坦克,也就是所謂的六號重型坦克項目。

可讓人惋惜的是,六號重型坦克項目直至蘇德戰爭爆發時都是無疾而終。這是因為當時德國受限於國力,再加上陸軍內部對於重型坦克的認識不足,以及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的後續改進型出現,所以該項目就變得進度緩慢。加之此後的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都是德軍大獲全勝,德國陸軍便認為閃電戰天下無敵,並堅持認為給坦克配備長倍徑主炮,或是開發重型坦克都毫無意義,重型坦克研發更是被進一步擱置了。

但在1941年6月末爆發的蘇德戰爭中,德國裝甲部隊遇到了自己的勁敵,蘇聯裝甲部隊配備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十分強大,配備50毫米坦克炮的三號中型坦克和配備75毫米短倍徑坦克炮的四號中型坦克都無法與之對抗。如果不是德國空軍牢牢抓住了制空權,並且不斷對蘇聯裝甲部隊進行空襲,再加上蘇聯裝甲部隊是倉促應戰,那麼德國裝甲部隊恐怕早被蘇軍打的大敗了。

面對這一情況,德國陸軍痛定思痛,覺得應該重新開啟自己的坦克研發,製造可以力壓蘇聯的新式坦克。其中五號中型坦克項目是為了回應蘇聯的T-34中型坦克,而六號重型坦克項目則重新被啟動,希望能夠開發出一種能夠對抗蘇聯KV系列重型坦克的新式坦克,為德軍挽回坦克性能優勢。而該項目最終誕生的就是德國亨舍爾公司推出的VK4501(H)重型坦克,這就是後來被德軍正式生產的虎式重型坦克。

嚴格說,虎式重型坦克的性能非常優越,誕生於1942年初的虎式重型坦克戰鬥全重高達57噸,車體正面厚度最大處達102毫米,車體側後裝甲最厚處可達82毫米炮塔正面裝甲厚度也高達102毫米,使用的都是堅固的鎳鉻錳軋制鋼,並且擁有一個最厚達150毫米厚,材質為鎳鉻錳高壓鑄鋼的炮盾。坦克的火力配置是一門強大的88毫米KwK36L/56坦克炮,足以在1200米的距離上輕鬆擊毀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毫不客氣地說,虎式重型坦克在當時的東線戰場上,幾乎就是一款沒有對手的坦克。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很明顯,事實並非是如此,虎式重型坦克最大的敵人也遠非是什麼蘇聯坦克。事實上,就算是蘇聯日後推出的T-34/85中型坦克和IS-2重型坦克,也僅僅是能夠和虎式重型坦克較量,但根本做不到碾壓性的勝利。而虎式重型坦克最大的對手,其實莫過於是它自己。因為虎式重型坦克為了滿足設計指標而採用了太多複雜設計,這些設計到頭來全都成為了德國裝甲部隊自己的麻煩。

虎式重型坦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重量,虎式重型坦克為了滿足那驚人的防禦指標,選擇了堆砌裝甲厚度而非是採用傾斜裝甲之類的設計。這固然是因為虎式重型坦克坦克受限於過往研發資料的限制,可後果卻也極其嚴重,它讓虎式重型坦克的重量飆升至了驚人的57噸。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虎式重型坦克不可能通過大多數的橋梁,必須等待橋梁加固後方可通過。同時虎式坦克若陷入泥潭中無法脫身,或是履帶被反坦克地雷、反坦克火炮炸毀的時候,德軍大多數坦克和拖車都難以將其拖走,只能任由其在戰場上自生自滅。

驚人的重量也帶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比如說蘇聯戰場上的道路十分泥濘,重型坦克在很多地段其實都有些寸步難行,尤其是在春季和秋季的泥濘之中,虎式重型坦克幾乎總是會被陷在泥濘的道路之中。而虎式重型坦克使用的履帶是窄履帶,過分的重量加上窄履帶的影響,導致虎式重型坦克對地面的壓強十分集中,這就讓虎式重型坦克更為容易陷入泥濘之中而難以脫身。

那些看上去十分可靠的發動機與變速器,在57噸的重量下往往也會不堪重負,出現各式各樣的故障,導致虎式重型坦克在戰場上拋錨,甚至是出現發動機起火這樣的問題。更為致命的是它的懸掛採用的是交錯式懸掛,雖然兩側數量繁多的負重輪是為了加強機動性和解決德國造不出高強度扭杆而採取的措施,可結果卻是為坦克的戰地維修與日常維護帶來了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因為你必須將這些負重輪統統拆掉才能維修,其維修時間和複雜程度直線上升。

與此同時,虎式重型坦克的裝甲雖然厚重,但因為採用的是垂直裝甲,所以防護能力與它的重量完全不成正比。與採用了正面80毫米傾斜裝甲的黑豹中型坦克相比,虎式坦克在防護力上都有所不如。而且虎式重型坦克在油耗方面十分嚴重,加滿油料的情況下,虎式重型坦克也只能跑出100-160公裡,戰場行進能力非常受限,這在蘇德戰場上的坦克交鋒中十分吃虧,難以進行長距離的作戰。

而最為嚴重的是虎式重型坦克的生產工時和效率,一輛虎式重型坦克坦克的工時相當於T-34中型坦克的三倍有餘,如此巨大的工時差距帶來的是虎式重型坦克坦克的生產效率極差。整個戰爭期間,虎式重型坦克也僅僅生產了1355輛,對於德國裝甲部隊而言,僅僅是杯水車薪的數量,而它的性能對比它在戰場上帶來的麻煩,卻顯得微不足道了。

結語

事實上,對於德國裝甲部隊而言,如果真的要生產一個性能可靠的重型坦克,莫過於是把重量達44.8噸的黑豹中型坦克的炮塔座圈加大,上一個更大的炮塔,裝入一門88毫米坦克炮,這樣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戰場維護其實都要更為方便簡單,戰場投入數量也會更多。奈何德國裝甲部隊並沒有這樣做,那就只能忍受虎式重型坦克帶來的麻煩了。

參考文獻:《虎式坦克1942-1945》

《二戰德國坦克圖鑑》

相關焦點

  • 虎式重型坦克所向披靡?其風光的背後,也給德軍帶來了許多麻煩
    這是因為當時德國受限於國力,再加上陸軍內部對於重型坦克的認識不足,以及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的後續改進型出現,所以該項目就變得進度緩慢。加之此後的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都是德軍大獲全勝,德國陸軍便認為閃電戰天下無敵,並堅持認為給坦克配備長倍徑主炮,或是開發重型坦克都毫無意義,重型坦克研發更是被進一步擱置了。
  • 令盟軍「談虎色變」的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之後的法蘭西戰役,英法聯軍給德國人好好的上了一課。法蘭西戰役以英法的慘敗告終,在在實戰中,德國裝甲部隊遭遇了英法數百輛重型坦克(其實在之後看,他們也不過算是較重的中型坦克)。英國的瑪蒂爾達2型坦克和法國的Char B1坦克的厚重裝甲,給德國坦克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實戰中,德軍輕型中型坦克根本無法擊毀這兩種坦克。
  • 陸戰之王:虎式重型坦克兄弟作為二戰最好的坦克,有水分麼
    【話說軍世】二戰是坦克作為陸軍主戰裝備大發展時代,從戰爭早期的「脆皮小水管」發展到後期火力防護超強的陸戰之王,相比較於中型坦克M4謝爾曼和T-34,德國虎式重型坦克兄弟似乎更加的威風,很多人認為其是二戰最好的坦克,這個稱謂是否有水分呢。
  • 威風之虎 淺析:虎式重型坦克
    1942年8月29日,一種擁有厚重裝甲,強大火力,交錯負重輪的坦克出現在了鏖戰正酣的列寧格勒前線。它威力巨大,卻可靠性極低。四輛坦克中因為機械故障損失了三輛。它,就是一代名車——虎式重型坦克。
  • M26重型坦克,二戰美式坦克大成之作,專為德國虎式坦克而設計
    德國的虎式坦克,在二戰可以一種非常有名的坦克,它憑藉著自己厚實的裝甲和不俗的火力,在戰場上都是壓著對手打。於是二戰的同盟國,為了對抗德國的虎式坦克,研發出了許多武器裝備。而美國的M26重型坦克,就是專門為德國的虎式坦克設計。
  • 二戰的王者,盟軍的夢魘,德軍坦克中的惡虎——虎式重型坦克
    二戰中,最為強悍的坦克是什麼?大家第一想到的應該就是德國動物園裡,那只可怕的老虎。沒錯,說的就是虎式坦克。二戰中誕生了無數坦克王牌的虎式坦克,絕對是同盟國坦克手的噩夢,今天我們就看看,這隻老虎到底有多厲害。一.虎式誕生記其實如果嚴格說的話,德國重型坦克的研發,在戰爭開始前就已經進行了。
  • 二戰坦克戰鬥力孰強孰弱?德國虎式排第一,日本坦克為何墊底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作為法西斯三巨頭的德國,而當時德國最出名的,毫無疑問是在歐洲戰場上橫掃千軍,令人聞風喪膽的裝甲車隊,也就是德國虎式坦克。其實早在一戰時期,坦克就已經在戰場上出現了,當時為了讓它取得奇襲的效果,根據外形直接叫做水箱,而當時的坦克也主要作為突破防線使用,類似肉盾。
  • 德國腦洞驚奇,88炮這麼好用給它裝個發動機跑起來吧,於是虎式坦克...
    前面用兩期分別介紹了德國88毫米高射炮的一些歷史和脫胎於高炮的88毫米反坦炮,那麼既然88毫米炮打坦克這麼好用,那能不能給88炮加個發動機讓它跑起來,這樣就可以發揮它火力強大的優勢,答案是當然可以,畢竟我們能想到的人家德國人同樣也能想到。
  • 二戰末期服役重型坦克,差點不能入役的美軍M26重型坦克
    面對這種可怕的戰損比,美國軍方決定開發出一款自己的重型坦克,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M26重型坦克。一、被打爆的謝爾曼得說美國軍隊也是採購軍備時不走心,在美國正式加入二戰前,其陸軍裝備的是M3中型坦克。這種坦克最初用來對外銷售,主要裝備對象就是在北非作戰的英國陸軍。
  • 為擊敗德國虎式坦克而生,用SU122底盤改裝出來的SU85坦克殲擊車
    而我們今天說的SU-85坦克殲擊車,就是為了抗擊虎式重型坦克而誕生的。一、老虎出沒通常來說,人們認為虎式重型坦克的首次亮相是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德國陸軍元帥曼施坦因利用希特勒調撥給他的裝甲部隊擊潰了蘇軍的攻勢,而虎式重型坦克則是此戰的大功臣。
  • 二戰時,如果日本坦克遇上德國虎式坦克,能否與之一戰?
    二戰中,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一直都是坦克中的霸主,而日軍的坦克基本上是輕型坦克,在戰爭末期吃了鋼鐵洪流的大虧,那麼一輛虎式重型坦克能對付多少輛日本坦克呢? 再來看兩者的裝甲防護,虎式重型坦克正面的裝甲厚度達160毫米,側邊的厚度高達90毫米。而日本97式坦克前防護裝甲只有僅僅25毫米,兩者若是交戰,結果就是97式坦克打虎式重型坦克不痛不癢,而97式坦克卻吃不消虎式坦克的傷害。
  • 利蘇夫之戰:德國虎式重型坦克折戟!
    文/滅霸他爸1945年1月,蘇德兩軍的裝甲部隊在波蘭境內一個名叫利蘇夫(Lisow,也譯作利索夫)的小鎮進行了一場激戰,兵力裝備均處於劣勢的蘇軍在一天之內頂住了德軍12次猛攻,取得戰鬥勝利,並擊毀了德軍35輛坦克,其中,大部分是「虎式」重型坦克
  • ——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1943年,二戰進入拉鋸階段,在裝甲對抗上,西線的盟軍有「潘興」,東線蘇聯紅軍已開始使用IS-2與納粹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剋死抗,此時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在火力、防護性能方面已漸漸捉襟見肘,為了扭轉這一頹勢,德國設計師們打算在虎式坦克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一種新型的重型坦克,以緩解戰場出現的火力不足的空缺。
  • 德國最後的王牌虎式坦克
    相信各位軍迷對德意志六號坦克絕對不會陌生,它就是二戰最強大的坦克之一:虎式坦克。這款坦克十分具有傳奇性讓我們先來看看虎式坦克的開發背景以及過程。和英法美蘇等大國相比,德國人發展真正意義上的坦克是比較晚的。
  • 二戰中的虎式坦克—BUG一般的存在
    虎式坦克來了                     虎I(德語: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I,或簡稱為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使用的一款著名重型坦克。
  • 它曾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夢魘,有鋼鐵巨獸之稱號——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自誕生之初,它的作戰區間便是鞏固蘇軍的一線防禦陣地以及佔領區的守衛堡壘。所以說,它的最大優點便是擁有厚重的裝甲防護(注意:升級版的KV -1重型坦克的前部炮塔裝甲高達90毫米,德制三號和四號短管坦克近30毫米的裝甲防護能力完全不能與之相比),以此可以抵禦德軍37毫米以及50毫米大口徑反坦克炮的多波次襲擊。
  • 本應替代虎式的7號坦克,就算被量產,它真的能力挽狂瀾嗎?
    就編號來看,他們分別是6號坦克和8號坦克,按常理這中間自然要有一個7號坦克,但因種種原因,這個7號坦克未能誕生,僅給人們留下設計原理和無限的幻想,這就是「獅式重型坦克」。二戰時期德國對重型坦克的錯誤選擇因為在第一次世界中的失敗,德國在武器研製方面受到了重重限制,同理重型坦克誕生的時間也比較晚一些。
  • 虎式坦克,納粹馳騁歐洲戰場的鐵蹄
    導讀:二戰德軍戰場的表現可以堪稱完美,尤其是其對坦克快速機動的運用,利用「閃電戰」橫掃歐洲戰場,先進的軍事理論結合優秀的軍隊,讓這個一戰中戰敗的國家,迅速崛起為二戰強國,並且最終成為整個歐洲的霸主,這一切的背後,其實離不開當時德國陸戰之王「虎式」坦克,正是憑藉著虎式坦克優良的機動性
  • 二戰德國虎式坦克威風的背後所付出的艱辛你想像不到
    二戰初期德軍憑藉大規模裝甲部隊的使用,向西歐各國發起了勢不可擋的閃電戰,一時間德國戰車在歐洲大陸橫衝直撞,短時間內就佔領了西歐各國,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僅僅堅持了一個月就宣布投降,英國依靠英吉利海峽這道天然屏障苦苦支撐。1941年6月德軍也是大量使用坦克裝甲部隊向蘇聯發起閃電戰進攻,很快就兵臨莫斯科城下。
  • 蘇聯重型坦克巔峰之作,震驚世界的鋼鐵巨無霸,IS-3重型坦克
    而作為對蘇聯人的回敬,德國也著手開啟了自己的坦克升級計劃,除去淘汰三號中型坦克,並將四號中型坦克升級為75毫米長倍徑坦克炮之外,德國也研發了自己的新型坦克。德國人的最終成功就是裝備了88毫米坦克炮的六號'虎式'重型坦克,以及裝備了75毫米超倍徑坦克炮的五號'黑豹'中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