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裡通過寫意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託物言志是常用的手法。讀了多了,也希望通過唐詩裡的風花雪月做一個總結:
一、風
唐詩中以「風」為意象詩歌很多,一年四季有春風、夏風、秋風和冬風,李嶠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膾炙人口,現在小學生都能背誦;「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人生得意後的風光滿面;「竹林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是夏夜暑熱詩人心靜自然涼之感;「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是人生漂泊發出的悲秋哀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冬天的冷風襲襲。
二、花
唐詩裡的有「花」詩很多,每個人偏好和境遇也不一樣,花帶給人的精神享受是其他物品不可替代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的自斟自飲,看似知音難尋,其實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人終究需要學者面對孤獨的自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的詩總是感染人,以「致君堯舜上」這麼大理想,以不可為而為之,現實世界總會有各種碰壁。「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寫出禪院幽深的境界,拈花一笑,看盡人生冷暖。
三、雪
唐詩有「胡天八月即飛雪」的雪,有「北風吹雁雪紛紛」,也有「孤舟說笠翁,獨釣寒江雪」,個人認為是柳宗元的《江雪》是唐詩中寫得最好的一首雪詩。柳宗元是唐朝大文豪,也經歷宦海浮沉,祖上世代為官,因此儒家的理想在他身上有著很好的體現。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中國文人極其富於進取精神,夢想著不斷改造身處的社會環境,但是又在不斷尋找精神出路,但是堅守的原則卻永遠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四、月
歲月輪轉,物是人非,但是月還是那個月,卻是亙古不變的。太白「床前明月光」,杜甫有「月是故鄉明」也有李商隱「夜吟應覺月光寒」,於是貌似月總是與及物思人有關。「明月松間照」試圖描寫一幅意境的話,普通人卻是無法讀懂,於是張若虛寫出了「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是「孤篇蓋全唐」,是整個盛唐最絢爛的焰火。